2020.10.20

守护三水数百年!榕塞围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说起三水漫长的治水史,榕塞围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段。

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治水关乎人们的耕作收成,甚至还关乎温饱性命,所以尤为重要。作为三江汇流之地,全省第一、第二大河都流经辖区,三水整座城市的发展,都深深刻上了治水印记。公元960—1279年间,人们就已修筑永安围(又名永宁村头围,即如今的安乐围)。宋朝年间,当时的沿岸居民在北江中下游左岸修筑了榕塞西围。

三水文史》记载,榕塞西围原本叫榕塞围,为区别于后来修筑的榕塞东围,所以改称榕塞西围。榕塞西围由芦苞涌口起,沿北江左岸向下延伸至下坑,是防御北江洪水的重要屏障。榕塞东围则由芦苞涌右岸沿涌向东伸展至古云涌口,属两涌堤围。古代人们修筑堤围,起初是由一村一族在农闲之时自行修筑小堤,开渠设窦,后来慢慢积累了经验,才逐渐联合邻村一起联围圈筑。但是,由于没有政府统一主导,又缺乏专业技术,资金、人力投入也各有不同,因而出现了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堤段,导致堤围的整体防洪能力下降,榕塞西围就曾在元代时崩决过两次。因此,人们便每年加筑修补堤围,被水冲崩了又重修重筑。

榕塞围的修筑和加固,还与郑绍忠有一段渊源。据说,曾任广东水师提督的郑绍忠获得高官厚禄后,曾衣锦还乡,在老家三水重修、兴建宗族房屋。目睹过雨季北江水涨,洪水泛滥时,乡人颗粒无收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况,郑绍忠十分关心榕塞围的安全情况,还曾立下宏愿要将榕塞围改造成坚固的堤围。筹到资金后,郑绍忠便开始了榕塞围的改造巩固工程。

清代榕塞围的记载。

当时,榕塞围已经筑有旧堤围,但是旧堤低矮单薄且蚁穴遍布,十分不牢固。郑绍忠便计划分段进行,每段堤基逐层加高培厚,堤围中心加建三尺厚的石灰层,两旁用土砧堆砌成八丈宽的围底和三丈宽的围面,项目由芦苞南岸起,延伸到乐平三江。此举十分得民心,项目开工后,沿堤人山人海,夯声震耳欲聋,人们热火朝天。当时,有位探花名叫李文田,到莘田村祭祖联宗时听说了此事,认为郑绍忠修筑榕塞围是造福于民的善举,便与郑绍忠商量,从郑绍忠所得筹款中拨出了部分用于修筑莘田村周边的基围,即如今的探花围。

由于款项减少,榕塞围后来改为只筑二尺灰砂心土堤。经郑绍忠此次修筑加固后,榕塞围比原来的旧堤坚固结实,抗洪能力也大大增强,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守护三水数百年!榕塞围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