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北方非常寒冷,一个人在家猫着无聊,想找个地方逛逛,选定了上海,查了一下上海公共交通非常方便:虹桥机场去七宝古镇可以在机场公交枢纽乘4路公交车,半小时到达,回来乘地铁9号线50分钟到徐家汇教堂,逛完后再乘地铁2号线回机场,也是半小时(提醒各位朋友,乘地铁可以仅计算路程时间,如果是机场大巴则需要考虑路面拥堵及突发事件,路程时间需要加大一些),打算早去晚归,先去七宝古镇,再逛逛武康路、淮海路,买些糕团点心回来。
未出行就遇到了问题,返程的航班取消,由原来的19:45-21:35改到了17:35-20:00,硬生生将游玩时间减缩了近两个小时。老公安慰我随便逛逛买点吃的就行,玩不过来的地方过几个月我们一起去再玩,果然6月我们又去了一次上海,后面再写。
早上6点出发,约40分钟到达机场,飞机7:30起飞,硬核的山航,不到9点就到了虹桥。
下了飞机直奔公交枢纽,正好有车要发,半小时就到了七宝古镇,这里是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小镇不大,浦汇塘桥是古镇的中心,将古镇主街分为南北大街,南街小吃店居多,北街是文玩衣帽,虽然不是节假日,游人还是不少,好多是上海当地的老年人。
静静的小河边是古旧的建筑,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小镇原居民居多,道路房顶上交错的电线透出没有过多修饰的痕迹。小河东面放置汆来钟的亭子拍照非常漂亮,前面河面竖立着两个像斧头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水闸还是吊桥,或者是模仿七宝之一玉斧的造型?
沿着老街去寻找美食,老街汤团店汤团必须吃,分甜咸两种口味,要了一个鲜肉馅的(果然是上海啊,终于可以买一个了,如果在北方店家会把我打出去的),为了区分甜的,圆圆的汤团上带了一个小揪揪,非常可爱,汤团汤像开水一样清澈,味道还不错,但也跟普通的汤圆没有什么区别。
隔壁是羊肉汤,但一个人食量有限,没敢吃,再往前走是粽子店、一品方糕店,买了些龙游发糕、青团、其他各类年糕等塞进背包,又买了小红书推荐的海棠糕、放在竹编小笼子里面的黑米糕等,各咬了一口尝尝:海棠糕竟然是面做的,黑米糕还不错。
小街很短,几分钟就又回到了中间的桥头,顺着导航去找地铁站。
12点前来到了徐家汇天主教堂,这座教堂已有百年历史,正式名称叫“圣依纳爵主教座堂”,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远远望去十分高大雄伟,几次去上海都没有来得及看这个教堂,这次终于如愿了,可惜因为疫情没有开放。
沿华山路行走,马路对面是交通大学,
天平路尽头就是著名的武康大楼,武康大楼共有8层,高30余米,底层为骑楼样式,原来叫诺曼底公寓,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曾有多个名人在此居住,现已成为观赏与服务兼备的网红建筑,路边好多游客都在拍照,红褐色的武康大楼作为淮海路和武康路的分界线,犹如一艘巨型航船,巍峨地挺立在冬季瓦蓝的天空下,随手一拍就气质超群,宛如大片。
漫步武康路,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丝丝白云,干枯的梧桐树在蓝天的映照下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季节枝繁叶茂的一面,正值午后,天气非常温暖,最适合在幽静的路上慢慢行走,放空心思,什么都不想。
一路走去,各式各样的不同风格的建筑不断地展现在你面前,黄兴旧居、巴金故居、唐绍仪故居、正广和老屋,每座建筑、每栋楼、每个巷口都有一本厚重的故事,沉淀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
到了淮海中路大家熟悉的国泰电影院、红房子西菜馆,美食采购开始了,上海第二食品厂、哈尔滨食品厂、老大昌、高桥食品厂、老人和、光明邨这些百年老店全部堆积在这里,买了蝴蝶酥、杏仁排、西番尼、杏桃酥、蛋糕、糕团、话梅、九制橄榄等。光明邨排队的人太多了,好多是当地的老人,没事过来排队,担心时间来不及,在外围站了一会还是放弃了各种卤味和鲜肉月饼。
算算时间来得及,在老大昌坐下来吃快蛋糕,喝杯咖啡,算做下午茶,又买了他家的几个鲜肉月饼,必须夸一下上海的大妈,她们的服务态度太好了。
收拾好塞满的背包,一路继续观赏老建筑及上海里弄,在功德林人民公园店打包了四喜烤麸,忘记拍照了,以前吃过,味道非常赞。
到达南京西路坐地铁2号线回到虹桥机场。暴走一天,逛购行程完美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