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2

玉器,羊脂凝露的温润(上)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1 月 和谁:夫妻
玩法:自驾,人文,自由行,徒步,穷游,省钱,周末游

发表于 2022-04-29 22:00

★旅游地点:上海博物馆之玉器馆

玉器和瓷器都是很精致的东西,看着它们总觉得那就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博物馆的玉器,不仅是一件件艺术珍品,还承载着一段漫长的历史。

公元前六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是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先民已经能够制作各种玉礼器和玉饰件,这些玉制品往往带着各自的区域特征,例如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以动物形和几何形器物,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玉斧,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玉璋、玉刀等,都极具代表性。制作玉器需要一批在氏族内脱离一般劳动的高技艺专业生产者,这些精致的玉器都是由氏族首领或巫师们占有。

马家化文化、崧泽文化的玦、石镯、璜等,虽然造型简单,做工远不如后代的玉器来得精致,但看着也挺大方。就新石器时代的那些工具而言,能做出这样的成品,已经让人觉得惊异了。

石家河文化的鹰攫人首佩呈黄色,大部分有赭褐沁色,透雕两只方向相背的鹰,上面的一只比较小,踏在下面那只比较大的鹰背上。大鹰口中还衔着件东西,垂着双翼,爪子抓着一个人头。鹰的双目、羽翅、身体和人的五官,以剔地阳文线条表现。

神人属于圆雕,玉质黄绿,保存完整。神人头戴平圆形冠,方脸,梭形眼,宽鼻阔嘴,双手在胸前相交,双腿微曲。头顶至双腿间有一个穿孔,这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时的形象。史前玉人形象全身像很少见,这件神人曾经一度作为上海博物馆的标志图案。

神人首玉质细腻,很莹润的样子。五官刻得很清晰,不过沁了血色,头顶部的玉色倒是很晶莹。

良渚文化的神像飞鸟纹琮是一件内圆外方的简型玉器,可能是古人用来祭祀用的礼器,这件玉琮是良渚文化玉琮中比较精美的,玉质纯净,呈青绿色,分为两节,用浅浮雕刻一组神人兽面纹,两侧各饰飞鸟,这也是良渚文化最具特点的纹饰。

神面纹琮也是良渚文化的,玉色比较深,特别的是这件纹琮很高,高达39.3厘米,全器有十五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刻有对应的两个圆圈和长短相间的阳线,是象征性的兽面纹图案。玉琮上端射口部位有一对阴线刻的展开翅膀,是简化的飞翔鸟纹,在良渚玉渚里比较罕见。

鸟璧纹中央有穿孔,扁平状圆形玉器,是我国的传统玉礼器之一。良渚文化的玉璧通常直径较大,大多素面无文,这一件玉璧上刻着小鸟站在祭坛上,在同类玉器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件玉璧据说和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所藏的玉璧很像,有这种纹样的同类玉器很罕见。

良渚文化还有几件玉琮,款式简洁大方,玉质看着都不错,像神像纹玉琮,沁了血色;神像纹琮大概两节,比一般的玉琮要厚实些。

项链是玉质的珠串,可能还镶了其他石头,颜色搭配很素雅,又稍有变化。珠子不像后世那样圆润,可能当时的工具难以打磨得很细腻,还露着棱角。旁边还有一件神像纹锥形器,看起来不太像装饰品,倒有点像工具。但是玉器做工具,似乎有些软……

红山文化的龙有点象形的意思,可能当时的龙形还没有像后世那样精致。身颈下有一个穿孔,看起来像是挂饰。

齐家文化的四孔刀是因为刀身上有四个孔而得名,但是这四个圆孔并不是均匀分布,不知道做什么用的。齐家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100-前1600年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是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春秋战国是玉器发展的转变期,新内容的玉器品种不断被创造出来,饰玉替代礼玉成为主流,由多种玉器共同组合成的佩饰盛行,玉带和剑上的玉饰也出现了,流行各种龙形纹样,雕琢更加精巧。

夏、商、西周进入文明全盛时期,统治者建立了用玉制度,产生了系列化的玉礼器,同时玉饰件也有了发展,形态以动物和想象中的神物比较多,有时候也与人物组织成纹样。当时“君子佩玉”,成为一种风尚。

夏商的圭玉质不大相同,也或者是因为沁色的关系。圭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的时候拿的一种玉器,下方有穿孔,但是看那大小,似乎也不像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倒不知道做什么了。

商代晚期的虎是片雕,纹样采用双钩的方法,以两条平行阴线进行刻划装饰,看着很萌。玉虎的眼中有圆孔,可以穿绳佩戴。

鸟也是商代晚器的玉器,通体以双阴线刻手法勾勒,身体部分以卷云纹组成翎纹。嘴部有孔,可以穿绳佩戴,看来这些片雕都是饰物,不知道是挂在胸前的还是挂在腰带上的。

商代晚期的兽面纹戚因为沁色,呈现出了红褐色,其实也挺好看,只是显得不那么莹润。正面凸雕饕餮纹,鼻两侧各有一穿孔。

商代的青铜器已经相当成熟,有一件戈居然嵌着绿松石,看着很华丽的样子,想来使用它的人非富即贵,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不过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商代晚期的一些动物造型,每一件都雕琢得很形象,虽不说栩栩如生,也是相当有趣的。题材相当广泛,不仅有常见的动物,居然还有螳螂和蜥蜴之类不常见的品种。

西周的凤龙纹饰是青玉质,局部因沁蚀呈鸡骨白色。凤鸟羽冠勾喙,翅翼高卷,采用粗细双阴线并作斜切面的手法,是西周中晚期比较典型的玉器。龙凤复合纹样在西周出现,可能与“凤鸣歧山”的周始祖肇兴的传说有关,是一种吉祥的寓意。

西周晚期的一件兽面鸟身饰,不知道是用在哪里的饰物,看着不像是挂件,这种形象不知道有什么象征意义,或者与当时的神话传说有关。

西周有很多龙纹饰和鸟纹饰,龙和鸟应该与当时的信仰有关,也许是某些部落的图腾。这些饰物倒并非像今天的项链,而是用在腰带上或者是剑柄上的。

春秋早期的龙纹玦采用阴刻手法,在缺口的两端对称琢制双龙首,共用一身,形成了双龙一身的形象,很特别。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龙纹玦比较多,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有一首双身的,有双首一身的,还有三龙纠结的。

战国的玉龙,是龙形的玉器,玉质青绿,局部受沁,扁平体,两面的纹饰相同。橄榄形眼,张口露齿,躯体作C字,尾部外折,通体饰以纤细密集的“人”字形纹。龙的颈部至腹部,有一个直穿孔供佩系。

战国的玉璧形制比较大,侧边有阴刻字样,据说这是“二十五”,可能这种玉器当时是批量生产的。有一块兽面谷纹璧不仅大,而且图案丰富,几乎布满了整块玉璧。不过因为玉璧是平放的,所以不知道反面有没有图案。

重环谷纹璧居然有两个环组成的,中间只有六个点相连。外璧更粗更大,内璧则要小得多,这样的形式也挺特别的。

战国的龙凤纹剑璏是青白玉质地,以浅浮雕手法琢制,间以浅细阴线,装饰图案比较复杂,有兽面、凤鸟、虎、蛇等,琢工奇巧,是目前所见同类器物中比较精美的一件,可能剑的主人身份比较显赫。剑璏是古代剑鞘上的装饰之一,可以系在腰带上,把剑固定在腰间。不过玉剑杀伤力有限,估计还是装饰作用更大些。

羊脂凝露清寒意,璧映晴光滴画屏。

良渚纹琮佳绝处,春秋几度忆飘零。

——七绝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上海26368
玉器,羊脂凝露的温润(上)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上海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上海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上海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上海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