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人文
发表于 2023-12-29 20:57
青溪古镇(青溪老街)位于上海奉贤区青村镇,隋末唐初成陆,宋初成村,溪水穿村而过,通大海,两岸芦苇茂密葱绿,故称青溪。清雍正以后,青溪改称青村港,民国以青村为名,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历史悠久的青溪老街在经过修复保护后不仅变得更现代、更潮流还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已经修复的青溪老街长1330米,依水傍河而建,具有传统江南水乡的街河格局和风貌。
水是古镇的灵魂,给这里带来了特有的灵气与活力,小桥流水映衬着黛瓦白墙的建筑,让小镇显得很是精致。
市河两侧保存着上海南部郊区典型的乡土建筑群,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近年来,一批历史保护建筑按照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修缮和恢复。
我们从庙场弄进入老街,庙场弄垂直于青村港街面,是东街与中街的交界。南北走向,弄长150米左右,宽6米。缘于北面有建于元末明初的三祝禅院而得名
首先遇见的是三祝院桥,此桥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600多年,这座古意盎然的石桥是青村镇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又名三官堂桥。解放前中堍二梁石断裂,曾从白沙庙运来条石配修,故西侧留有“起凤桥”字样。
站在三祝桥上东望,可见临水而建的吊脚楼,倒影映入水中,别具风情。
过了三祝桥沿河还有一个古桥,没有看到叫什么桥
在三祝桥南堍折西石板桥,即广济桥。这座桥曾是青村港镇最风光的市镇桥梁,该桥初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重修后的广济桥南北两侧街市是青村港镇最繁华的地方,桥两堍入口都建有桥楼,许多百年老店名号都设在这里,行人南来北往,日夜热闹非凡。
广济桥南北横跨青村港,桥长10.8米,宽1.55米,具有一定的历史及文物价值。
行不多远又见一座古桥,旁立有南虹桥标志。此桥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已有300多年历史。拱形花岗石、青石材质,自南至北30级台阶。
南虹桥原是石级木梁,原康熙31年建,后于雍正年间重建,改为单孔拱石桥,是奉贤保存极少的明清桥梁之一,2004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虹桥的桥心石是这个古桥雕刻中的精华所在,它似天龙环抱,又似朵朵祥云,中间是太极两仪,寓意万物有序流转,守护一方平安。此南虹桥又名环龙桥,为单孔青石基拱桥,登上南虹桥隔水可见与之相交的永寿桥倩影
永寿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该桥东西向横跨卧龙庵港,与毗邻的南虹桥为典型江南集镇“双桥”景观。
南虹桥和永寿桥,两桥相连形成双桥而桥洞一方一圆十分别致,是古镇一景。是典型的江南集镇双桥,它和周庄的双桥不一样,两座桥相交且风格迥异。
站在桥上望去,一弘清流曲曲弯弯流淌,清澈的小河缓缓流畅,河流两侧是一幢幢粉墙黛瓦的两层小楼,家家枕河,河畔杨柳依依,菜园环绕,没有红灯笼,没有商店茶楼,是原汁原味的民居,唯见炊烟袅袅,一派恬淡闲适的居家过日子景象。
站在南虹桥上,眺望两头水岸建筑,古镇水乡的宁静氤氲沁入心脾。
穿过双桥,小河的南面竟然是一座精致的花园。原来这里是青溪八景之一的南园。
南园原名“云所园”,原建于元至顺年间(1330年)为元代松江八大富豪之一的陶于权私宅是奉贤有史以来最早的私家园林至明嘉靖中,遭倭寇袭扰被毁根据史料记载恢复重建的南园
山石嶙峋、小桥流水、曲槛回廊、亭台楼榭,古色古香现在由“一尺花园”经营咖啡轻餐
南园侧面有个观景平台,对面是游船码头
望着一排保留着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和南虹桥与溪水中的倒影形成对称美此刻的思绪让人格外平静
走出南园,这里是汪家桥路景观区域。位于南虹桥南,与青村卧龙庵并行。路宽2米左右,岸边垂柳成荫,景色别致。街边的延生堂老字号中药房,有老中医雕像等待为游客号脉。
还有儿童到米行买米场景
一门三进士,青村镇人杰地灵 ,文儒辈出,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文人学者,其中有张弼、黄之隽等进士八人 ,有袁凯等举人数十人其张弼父子一 门三进士,成为奉贤文化史上佳话
张弼牌坊位于青村西街,原名'海秀牌坊',明嘉靖皇帝为表彰张弼父子在青溪镇的贡献,特地立下了“海秀”牌坊,三横四柱牌坊,大部分毁于解放前夕,今尚存一横二柱。东柱高3米,西柱高4.7米,横梁上浮雕花草纹饰。2007年被列为奉贤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张弼一家留下的海秀坊也是青溪老街的一大古迹
尽管现在只剩下东侧门,残垣上却依然可见精美绝伦的“海兽波涛纹”。海秀坊已列入奉贤不可移动文物,数百年如一日地讲述着张弼一族与青溪老街的光辉往昔。
张弼(号东海),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南安(今江西大庾)知府 擅诗馆等藏有其手迹原刻版,南桥古华园中的“东海亭”为纪念他所建。
如今在青村古镇还可以看到张弼父子的故居和他们的手迹。
来到老街的著名建筑望海楼。坐落于青溪老街中街,三开间三层楼房,为解放前青村地区的最高建筑,因而远近闻名
该楼约于民国初期由驳岸里吴氏所建。吴姓为当年青村望族,特从上海购来美国花旗松等建材建造了此幢大楼,因其楼为镇上独一无二,意登高可望江河大海,故名“望海楼”。如今已被根据历史资料复建,
这座民国初期建造的楼阁,一经建成便名冠青溪,1949年后,一直作为茶园、书场,兼作旅馆。在老街更新进程中,对此楼也进行了住在此的村民家门口摆放着的花花草草,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内部成为一处公共展览空间,目前是陆维中书法作品展
老街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杨高镜及杨昆高宅位于青村老街中街18号,为清举人杨昆所建,是具有南方民居特色和徽式建筑的二层楼房建筑群、高宅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尚保留着原始的檐门头一座在整个青村镇范围之内难得一见。修缮后的杨高镜宅依旧保留着原始的檐门头、
“观音兜”、马头墙以及蝙蝠、牡丹、雪松雕塑,勾勒出了青村古建筑的特色,现在为奉贤区的文物保护登记单位。
马头墙也被叫作封火山墙,一旦发生火灾,马头墙就能发挥隔绝火势的作用。马头墙和观音兜,寓意“纳福迎祥”,展现了古镇的历史风貌。
一路行去,座座古桥闪了我的双眼。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继芳桥,距今已有400多年,为三孔拱桥,桥身用花岗石砌筑,桥面平坦,石护栏柱,桥面石刻花纹及桥名清晰。此桥对接严密,桥身坚固,被认定为上海市郊三孔石拱桥之首,和朱家角的五空石拱放生桥具有同样的价值。继芳桥传说是民间一位换糖人一诺千金建造的,所以俗称糖桥。继芳桥原在青城东街,1978年开凿金汇港时被泥土填没,2005年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桥被挖掘移建在青村镇镇西市河上,重现昔日风采。
到青溪老街游玩还可坐上游船,在青溪河中领略沿河风光,溪水碧绿荡漾,两岸风景如画,此时的小船也是画中一景。
青溪河岸边有许多吊脚楼,这也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吊脚楼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老街沿河的“吊脚楼”,也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吊脚楼在市河的北岸,临水而立。房屋的前半间以河岸为基地,后半间则悬在水面上,用若干根石柱作为立柱支撑,吊脚楼的“脚”就深深插在河里。
居民沿河兴建的住宅2/3凌空于湖面,下有立柱支撑。望着一排排保留着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与溪水中的倒影形成对称美此刻的思绪让人格外平静
古镇内随处可见徽派建筑,硬山顶小青瓦屋面,东西两侧山墙为大型观音兜和高耸的马头墙。
到广济桥附近的老街,两旁建筑由一连串红色灯笼、这样的红灯笼,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青溪老街的街面由青石板铺就,街边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阡陌小巷。
老街上的亭阁、戏台、古码头等,散发着岁月沧桑的味道,走在街头、河边让人产生穿越历史的错觉。老街竟然还有“满洲弄”。弄长200多米,宽2米。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占据本地。为镇压太平军,清朝廷派满洲骑兵到青村港镇,就驻扎于此弄内镇压
市民就称该弄堂为“满州弄”,解放初改名“解放弄”,但老青村人仍惯呼“满州弄”。
“观音兜”、马头墙体现出了青村老街古建筑的特色。
在一座古水桥边,挂着一件簑衣,
墙上写着唐朝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描写的江南美景和闲适生活正是青溪老街的最好写照。“斜风细雨不须归”,在青溪老街闲庭信步,让人怡然自得、乐而忘返。
典当水桥:河驳岸,俗称水桥.水埠在青溪老街是多功能的,通舟、取水、洗涤是基本功能,相比其它老街的水埠功能要多些,这与老街所处的地形地貌及商贸交易有关老街水桥大都是驳岸式,还有悬挑式.
有单边式、马鞍式、双斗外向水桥、内向水桥和一字水弄水桥,一般都用花岗岩制成.
此处三面水桥江南罕见
青溪古镇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镇,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中的原汁原味村落,是一座尚未被城市化进程所湮灭的美丽市镇。
如今的青溪老街遗韵犹存,仍然是青村镇域的中心地乃至灵魂。这里有许多文化遗迹和历史建筑,这些古迹和建筑见证了青村老街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青村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这个地方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张炳官古宅位于青溪老街东街56号—64号,座北向南,一进二棣五开间,东西各有厢房,中设庭院。建筑小青瓦屋面,两棣各设垂脊,硬山顶,山墙设观音兜,木质雕刻精美,整体面积五百多平方米。2017年5月15日被列为“奉贤区文物保护点”
中和桥位于青村港镇东市,南北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桥体长17.5米,宽2.77米,高3.9米,跨度6.25米,驳岸式垒石基单跨平桥,花岗石材质。两堍叠石作基,不设桥柱,一堍四拼平梁,选材花岗石。原建时两边设木栏,20世纪50年代加装铁栏杆。2007年,被列为奉贤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
登上高拱的中和桥,向两面眺望,市河两岸江南水乡风光水墨画,包括右边的连廊等尽收眼底,
中和桥边上的李窑
在老街的尽头,有青溪书吧,门外有休闲桌椅供游客休息,对面两旁有青溪名人的4座雕像。
古时青溪崇文重教,文人名士辈出,其中最有名望的,当属明代著名书法家、草圣张弼。他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极高,且为官清廉颇有政绩,其子也深受父亲影响,兢兢业业勤政为民。嘉靖皇帝感念张氏父子的功绩,特下旨在其家乡修建海秀坊,表彰张氏为“东海之秀”
这里也是青溪老街的另一进出口,僻静的小马路对面是小镇书吧和思乡园
右边有座桥,桥上看老街,
从“护苗廊”的长廊处返回。临水建筑构成一幅美妙的江南水乡长卷。
原本破旧的街道被整装一新,各种文创、民宿、小吃店入驻其中,原本的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在存留着,上海南部郊区典型的乡土建筑群特色的基础之上,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次旅行时间很短还有不少区级文物保护建筑好几处网红打卡点没来得及光顾留给下次二刷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