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松江博物馆,寻访“上海之根”的历史(下)——上海3日(9)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11 月 和谁:夫妻

★旅游地点:上海松江博物馆

第二天的第一站,我们就选择了松江博物馆。这里距离酒店很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用身份证登记后,我们就顺利入馆,几乎没有什么游客。

我们接着参观了特展“华亭墨韵——刘兆麟捐赠书画作品展”,包括刘兆麟及其夫人袁斐萍、儿子刘亨先生创作的共数十件书画作品。

刘兆麟,号大明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1941年出生于松江,初学颜真卿,专攻三十余年,花甲之年始习王羲之、褚遂良,尤以行草见长。此外,刘兆麟先生以书法入画,师从海上书画名家曹简楼先生。

展出的书画作品有匾额、单字册页,也有楹联,大多是行草,我们不懂书法,也觉得字很大气,笔势沉稳,似乎一气呵成的感觉。写的内容也很有些哲理,例如“眼前放下一切,醒来便是重生”,真是我们养生的至理名言,能够做到这一点,而愁不心宽体胖呢?“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这正是我向往的生活啊!“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原来篆体竟是这么来的。至于“右军书法晚乃状况,庚信文章老更成”,则是大家公认的。

当然也有其他字体,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就是草书,要不是我对这阙词很熟,估计认不到一半字。诸葛亮的《诫子书》、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是草书,我们学得不好,自然是认不全的。当然,人家旁边有词的全文印刷体说明。

有一幅《心经》是章草,虽然写在稿纸格子里,但我们可真有好多字认不出来。《千字文》册页也是章草,还有李鸿章句、《金刚经》句、《礼记·中庸》、曹操《短歌行》、杜甫《望岳》、王国维《人生三境界》句、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张渭《同王征君湘中有怀》、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学书感悟等都是草书。

刘先生虽然以行草见长,但其他字体并非不涉猎,例如《心经》册页就是大楷,工整端庄。隶书左宗棠句十二言联每一个字都显得线条流畅,稳重端庄。《千字文》草书和楷书并列陈设,正好让我们对看。

《金刚经》长卷、《文赋》册页则是小楷,是刘兆麟的夫人写的,工整秀丽。

刘先生除了是书法家,也擅长国画,这次也展出了好几幅画作,例如《兰气随风图》《花鸟小景》《梅叶折扇》《翠竹折扇》《墨荷折扇》《兰蝶折扇》《松竹图》《梅兰竹菊》条屏四幅。

刘兆麟之子刘亨也有画作,像秦观《满庭芳》词意图、《茅斋煮茶图》等,都是竖轴,设色更明丽一些。

厅内还陈设了一只“大明大愚”钵的瓷器,直径十五厘米。“大明”是刘兆麟的号,而“大愚”则是袁斐萍的堂号,这是在秀恩爱啊!这样一对有着共同志趣的夫妻,真正是幸福。再加上儿子,也是书画有成,一家三口的生活简直不要太美好,就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呀,真让人羡煞。

走出博物馆,外面还有亭廊,额枋上书“始草风范”,亭内竖着一块碑,密密麻麻地刻了字,玻璃有些反光,我也没有仔细看。

亭接长廊,墙上挂着碑刻,看数量还真不少。不过若是从松江的历史来看,也就算不上很多了。草地上还有一只石龟,也许是鼋之类的,高昂着头,似乎在仰天修炼……咳咳,最近修真类的小说看得多了些。

 

自驾游:上海松江博物馆

11月仲秋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松江博物馆,寻访“上海之根”的历史(下)——上海3日(9)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