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上海嘉定州桥老街之竹刻博物馆
竹刻博物馆的门口很像一个颇有情调的餐厅或咖啡厅,一条木制的小桥通往一座中式的建筑,走进去之前我还确定了一下。
嘉定竹刻起源于明代中期,是由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开创的一个竹刻艺术流派,至今已经有四百余多的历史,在中国竹刻史上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嘉定竹刻以刀为笔,将书、画、诗、文、印融于一体,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件透雕虎溪三笑笔筒已经相当精致,精港,人物形象,配以古树,整件笔筒的工艺价值要大于实用价值。明代的“三松”款透雕三国故事笔筒人物众多,难得的是形象姿态都不一样。清早期的透雕松下对弈笔筒人物更多一些,有对弈者,有旁观者,更远些大概还有一些侍女或闲人。
笔筒是竹雕常见的物品,除了透雕工艺,还有浮雕工艺,也很精致。清代的浮雕天官赐福笔筒看起来打磨得更加精细一些,浮雕观鹤品茗笔筒的颜色更深一些,已经近朱红色。浮雕高士图笔筒构图要简单得多,主要就是刻了一名古代高士。深浮雕三老玩月笔筒主景是松树,松下有三名老者,很有闲情逸志地在赏月。
张承恩阴刻隶书笔筒和芝山款行书笔筒看着就要简单得多,笔筒的式样也很简单,就是一段竹节,分别刻着隶书和行书。芝山款浅刻石榴笔筒也很刻痕不深,图案也不繁复。之璠款浅浮雕桃花笔筒虽然只雕着两枝桃花,但构图很符合中国画的美学。
浮雕竹叶络纬笔筒雕刻的是竹叶,浅刻筠溪山水笔筒虽然没有满刻整个笔筒,但布局很有山水画的意境,上方还有题词。双清圆阴刻笔筒刻的是梅花,不知道还有一“清”是什么,可能在背面,由于展示的关系我们看不到。
清晚期的浅浮雕西园雅集笔筒雕刻很繁复,几乎是整件笔筒都刻满了。清代浮雕松下高士图笔筒也刻得很满,这都是把国画搬到了笔筒上啊。王梅邻竹雕翠筠逸兴笔筒看上去很古朴,也是山水画的题材。
清代的圆龙罗汉摆件虽然不是大件,但罗汉衣饰的纹路很清晰,神态非常生动,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
清代的竹雕听琴图香筒体态修长,我原来并不知道香筒竟然有这么长的。筒身的雕刻很满,大半部分都是老枝虬劲的松。还有一件透雕山水人物香薰,大概也是类似的作用,雕刻真很繁复。竹雕瑞兽图香薰体态要稍稍“丰腴”一些,颜色漆成了深棕色。透雕仕女图香蕃也很修长,这些图案刻画真是精细。
圆雕芭蕉叶摆件造型和雕刻都不复杂,看起来也不大像是竹根的样子,我很惊讶人家是怎么把竹筒展开成一片芭蕉叶的。
竹根雕东方朔偷桃像形态很逼真,这位以恢谐睿智出名的文学家表现出来的可不像是位大儒,那侧首回望的神态,分明就是一个刚做了坏事而心虚的人嘛!另一件竹根雕东方朔坐像则更洒脱恣肆。
圆雕陶渊明赏菊摆件除了陶渊明的形象,还刻了一个童子。陶渊明长髯及胸,手持拐杖。童子身高只及陶渊明的腰间,双手捧着一瓶菊。
圆雕水牛竹刻摆件应该是用竹根雕的,呈趴伏姿态,大眼圆睁,微微仰首,不知道在看着什么。明明是老实巴交的动物,可以雕件却显得很有气势。
除了笔筒和摆件,竹雕当然还有其他丰富的形式,例如清代“味兰”款圆雕鼻烟壶和“练秋”款圆雕鼻烟壶,好像个头还挺大。
顾奎山人款阴刻臂搁雕刻花卉并题字,展开分明就是一幅国画。臂搁是传统的中国文房用品,主要是书写的时候支撑手臂的,防止墨迹沾染衣袖,古人的袖子很宽大,再加上从右至左左的书写方式,很容易把未干的墨迹蹭到衣袖,衣袖也很容易蹭到纸上,破坏了整幅图画或书法。
另一件赵梦苏浅刻山水臂搁是一对的,不知道哪里找来这样相似的两段竹,微微弯曲的姿态居然还很对称。
民国潘郯山水书法手杖很长,最末端的两节没有雕刻,大概是太细的缘故,反正近脚边,也没有人看。
在看到透雕竹林人物鸟食笼的时候,我还以为被摔破了一个洞的香薰香筒,没想到人家奢侈得拿它当鸟笼!
圆雕兰芝水盂造型很别致,利用盂底和盂口的关蔚蓝雕刻出的兰芝实在是贴合这件物品。水盂也是古代书房的常设用品,如果说文房四宝外还有第五宝,就是水盂了。另一件圆雕虬松水盂下设摆台,上面则是摆件,至于水盂的功能,倒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馆内还陈列了竹雕制作的模拟场景、介绍竹雕的书籍和工具,还有一些近代和当代的竹雕作品。
近现代的作品倒不是很多,有潘行庸竹雕松鹤笔筒、范勋元浮雕莲花笔筒、李志庸“松下老人”浅刻臂搁等。
当代的竹雕作品比较丰富,有丁琴良竹刻孟浩然诗隶书臂搁、竹雕山水笔架、范勋元竹刻山居幽趣图扇骨、张伟忠“以刀作佛事”周铿透雕人物笔筒、臂搁、张伟忠浮雕人物插屏、王成抱琴图臂搁、朱淑红浮雕“玄门十子之一”臂搁、王珍浮雕“石榴”插屏、阴刻清金农隶书插屏等。
留青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唐代,馆内陈展了多件当代留青竹刻作品,例如王乐平留青山水插屏、王顺建留青蔬果臂搁、庄龙留青臂搁、何欣留青萱草臂搁、唐兆宽留青毛泽东诗词臂搁、蒋秀玲留青“无量寿佛”臂搁、王国宝留青臂搁等。
可见嘉定竹刻自朱氏祖孙三代开创了繁荣局面以来,直到现在还没有断了传承。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能仔细欣赏这些艺术品。
自驾游:上海嘉定州桥老街之竹刻博物馆
11月仲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