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

复兴公园,法国古典式风格园林(上)

天数:1 天 时间:7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上海复兴公园

原以为最近梅雨天气,连着要下好几天的雨。没想到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了新出的太阳,心里还带着期待,兴许等会儿云层厚密呢!毕竟,确定出行日期的时候,我还特意挑了一个小雨似下非下的天气。事实证明,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有时候会偏离得很离谱,精挑细选了一个艳阳天啊。

原本想去森林公园的,不过看着老大的太阳我还是打消了主意,把第一站定在了复兴公园。这座公园据说在上海人气还挺高,附近也有不少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大名鼎鼎的思南公馆也在附近,这也是我行程单上的打卡景点之一。

公园有四个大门可供出入,我们在新天地·一大会址站出来,进入复兴中路,沿路还有一些老建筑,看着很有些异国风情的味道。上海被八国联军划分了很多个租界,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这些国家风格的遗存。

复兴中路425号的诸圣堂是一座基督教堂,砖木结构,外墙一色贴清水红砖,红瓦坡顶,建于1925年,是罗马风格的建筑。西山墙装饰了大玫瑰窗,檐口还有券齿装饰,方形的钟塔和主楼分离,顶部设三联拱券窗。转角处的大门是关着的,转到前面有一块如茵的绿草坪。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二层楼的建筑规模还挺大。一色的砖红色,在颜色上就尤其的突出。门口晾晒了大片的白色布料,不知道是作什么用的,看起来好像是个雨篷之类,也许做礼拜的时候容纳教徒?我沿着教堂外围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可以询问的人。今天毕竟是工作日,大概没有谁有闲功夫在这里溜达。

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一幢贴红砖的建筑物,不过整体的外墙用了水泥,只有围墙柱贴的是本色红砖,看起来要新一些。这里原来是花园住宅,其中471-473号原来是卢湾区第四聋哑学校,477号不知道原来作什么用的。这些建筑建于1920-1936年,砖木结构,坡状屋顶。

走到复兴中路和重庆南路的交界口,就是复兴公园的南入口了。这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了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

在19世纪80年代,这一带原来是肥沃的良田,顾家宅的顾姓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就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为“顾家宅花园”,这是复兴公园的雏形。清道光二十四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后来划定法租界,经过多次扩张,顾家宅也被划入法租界范围。光绪年间,顾家宅花园和周围土地112亩租给法军建造兵营,这里被称为顾家宅兵营。光绪三十四年,改建为公园,由法国园艺师柏勃按照法国园林特色设计,宣统元年对外开放,时称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当时的面积没有现在大,只占用了现在公园的中部位置。后来扩大规模,年轻的中国园艺设计师郁锡麒也参加了部分设计规划工作。说起来,以前的公园可是收门票的,年券由1美元增至15美元。当然也可以买临时票,只能游玩一次,门券大洋5角,跟我们现在的公园年卡和门票差不多的意思,原来年卡还真不是现代人发明的,人家老早就有这种票卡了。而且那段时候通货膨胀挺厉害,年券整整翻了十五倍!

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上海租界,次年改顾家宅公园为大兴公园。抗战胜利后,公园改名复兴公园,彼时总面积已有119亩。解放后又新建、扩建,总面积扩为138亩。在文革期间,曾一度改名红卫公园,不久还是恢复了原名。

走进门,就看到一株高龄120岁的悬龄木,果然是一座有历史有年头的公园,连“迎宾”的树木都这么“德高望重”。

沿着左侧的小径往里走,就看到一片水域,虽然不大,但栽种着一丛荷花,这会儿也才初开。湖面的红莲,却已经怒放了好久。

右侧有一座亭子,金色的圆顶,没有置备椅子,难道法国人不喜欢围坐这种聊天的方式?好在现在有种折叠椅,附近的居民携带起来也算方便。有人正在吹拉弹唱,曲调不是流行的通俗歌曲。旁边是一块大草坪,上面还有三个硕大的球形,不知道作什么用。白天看起来也就算是个装饰品,彩色的,有点像星球,晚上亮了灯的话应该会有比较梦幻的感觉。

再往前面去就是比较大的池塘了,荷花一丛丛地开着,这里有一段水榭长廊,休息的人很多。靠池塘的地方有一块挑出的平台,围以栏杆。不过这座平台也实在很晒,因为远离岸边,所以没有大树可乘阴凉。

外面的花圃里是紫玉簪和白玉簪,紫玉簪看着有些垂头丧气的样子,似乎不堪这猛烈的太阳。但是白玉簪倒是开得精神,大概不像紫玉簪那么娇气。

池塘里的荷花很多,不是满池铺开的荷,却是集中栽种了一丛又一丛,都靠着湖畔,所以可以近距离观赏。但靠近平台的地方,却并没有栽种,而是留了一段距离。

荷花池里依然有睡莲,这次就不是单调的红了,还有着白色和粉色,不过没有挤满水面,只是作为一角的造景,与凌波高挺的荷花倒是互为补充。池边的地坪用黑白色鹅卵石拼了一些传统的图案,湖石驳岸,这是典型的中式园林。

左侧是假山瀑布,规模并不是很大,就是江南园林里比较常见的布置。瀑布的落差和宽度都不够大,假山是黄石,顶上有座亭子,混凝土结构,单檐翘角,倒是很有中式的古典韵味。悬崖下有一个山洞,虽没有繁复的设计,但也有一些小趣味。

道路的右侧是一段石墙,每一段墙上开了一扇花窗,形状都不同,但都是几何形状,顶多做出一个花瓶状。

 

桥边垂碧柳,池上绽红英。

旱久清泉细,凭风送乐声。

——五绝

自由行:上海复兴公园

7月盛夏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复兴公园,法国古典式风格园林(上)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