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

中华艺术宫,弥补当年中国馆的遗憾(4)——上海2日(4)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7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上海中华艺术宫

看完整个49层,我问了一下门口的工作人员,还有的展厅怎么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只开了三个展厅,就是2展厅、3展厅和清明上河图展厅。其他的展厅目前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布展准备,反正能参观的就这三个展厅。我顿时愣了,这么高的建筑,只开了两个展厅?教育长廊。

沿着扶梯下去,还有中华艺术宫教育长廊,这段长廊真的很“长”,主要由美术教育展、互动体验空间、亲子阅读空间、美术教育成果展示区和艺术教育活动区五个功能区域,最值得参观的无疑是美术教育展,陈展一些世界级的名画——当然不可能是原件,只能是复制品。好吧,至少比坐在家里翻看画册的体验要好得多,毕竟这些画作都是1:1完美复刻的。

第一部分“中国绘画意境之美”。西方的油画重在写实,而中国绘画更注重的是意境,有时候寥寥几笔,就能绘出打动人的内在意境之美。我最喜欢的绘画作品,就是中国山水画,不仅是自然风光的描绘,也能反映精神和文化的内涵。

《千里江山图》只复制了局部,但并不觉得画作不够完整。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图,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画面细致,以绵延的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结合烟波浩渺的江河,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一幅水墨山水画,上方有一行字“如果你能穿越到《溪山行旅图》这幅画中,你会选择哪个地方展开有趣的冒险呢?”这当然是给小朋友看的,但我还真的认真考虑了一下,虽然我最向往的是站在山巅,但还是要享受登顶的乐趣,所以选择山脚的河谷最合适,还能补充水源。

金代画家武元直的《赤壁图》是纸本墨笔画,虽说是少数民族画家,但技法与北宋一脉相承,江心一叶扁舟逆流而上,舟上四人饮酒赋诗,可不要太瓷意风流。赤壁自然少不了苏轼,或许他就是在这叶小舟上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呢。

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复制的也只是局部,这种长卷扇贝太大,要完全复制陈列,可能这里的容量并不够。整个画面林茂草深,是江南气息。不过要要说江南的水,并没有大面积裸露的岩石。

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是一幅绢本设色图,画中的文士在松下一副很怡然自得的模样,实在是山中隐士的怡然自得之趣。

元代马琬的《春山清霁图》是一幅纸本黑笔,画中山峦连绵不绝,山谷之间一条大河蜿蜒曲折,有人荡舟其间,撑一把竹篙,天地间仿佛空灵得只剩下他孑然一身,真是幽远的意境,好情致。

明代画家董其昌的纸本水墨画《仿古图》秉承他一贯的画风,清新秀丽的景色,哪里有山石茂树,却呈现出秀媚的江南景色。

明代沈周的《卧游册页》是组画,所谓“卧游”,就是在休息时,一边回忆曾经去过的地方,一边通过想象游历山水,人在家中坐,而已神游名山大川矣。这与西方写生不一样,有的景色甚至并不真实存在,只源于画家的想象。

花鸟画也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历史上有位很著名的画家皇帝,虽然皇帝这个工作做得实在不怎么样,但是他的绘画和书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宋徽宗赵佶,他的《芙蓉锦鸡图》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描绘了秋日芙蓉盛开,锦鸡栖息的景色。

南宋李安忠的设色扇面画《晴春蝶戏图》描绘了凤蝶、粉蝶等各种蝴蝶,还有一只蜻蜓,整个画面共有15只蝴蝶,它们或展开双翅,或振翅欲飞,一点都不显得凌乱。

南宋马远的绢本设色画《倚云仙杏图》原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的是一枝杏花,画面布局在左下角,占据了差不多对角线的位置,整个画面有且仅有一枝杏花,右上角则是一联诗。

南宋郑思肖《墨兰图卷》是一幅写意水墨画,这丛兰位居画面的正中,兰叶修长柔软,却不画根。郑思肖是南宋遗民画家,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改名思肖,字忆翁,也是怀念赵宋皇朝的意思。

南宋牧溪《六杮图》是一幅静物水墨画,现收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柿子共有六只,笔墨浓淡各异,中间一只柿子最大最黑,两侧墨色渐淡,最边上的两只只画出了浅为的柿子轮廓。因此,虽然画面只有六只杮子,却并不显得单调。

明代画家徐谓的《水墨葡萄》是花鸟画的代表作,大面积的淡墨渲染勾勒葡萄的轮廓,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的流动性和变化性,展现出大写意绘画的魅力。

《花鸟山水册页》是清朝朱耷创作的一组绘画图册,这里复制了其中四页,笔墨苍劲圆秀,虽说颜色并不丰富,但花鸟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清朝恽寿平《折枝图页》复制了其中一页,设色清丽,用笔直接点蘸敷染而成画,画面中的花叶相映成趣,花朵有的盛开,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中国近代画家齐白石也画了大量的花鸟,这里复制了《花果草虫册页》之一和一幅《荷花与螃蟹》,虽然花鸟只寥寥数笔,却显得自然而传神。画面上的荷花还是写意,一只蜻蜓却近乎工笔了。

近现代画家陆柳菲的《午瑞图》画了五种植物,江寒汀的《寒天秀色》画了腊梅和茶花,当然也有山石点缀,还有一只鸟栖在枝上。

中国的人物画讲究“形神兼备”,并不是肖像写实,在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情感深度方面有着更加出色的表现,与西方的人物画截然不同。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人物画中的代表作,这幅绢本设色图由多个故事组成,在山川景物之间,洛神是当然的主角。洛神本身就并不是现实存在的人物,因此中国画中的人物还真不是根据真实人物来写真的。

顾恺之的另一幅人物画女史箴图也是绢本设色画,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创作,描绘的是贵族妇女的形象。当然,这两幅画也没有复制全部画卷,只复制了局部。

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也是局部,绢本设色画,描绘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场景,赏的当然是牡丹,所以我们在洛阳也看到了这幅画的复制品,画作原件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呢。

五代画家顾闳中的经典之作《韩熙载夜宴图》也只复制了局部,刻画了一个盛大的夜宴场景,这幅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杰作之一,在诸暨博物馆也对这幅画作了详细的介绍,但陈列的也是复制品,原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一幅纸本水墨人物画,画中的人物袒胸露怀 ,宽衣大肚,显得十分憨态可掬。

清朝任伯年的《人物图》画了挺多幅的,这里只复制了其中一幅。他的人物画风格多样,极富艺术夸张,这一幅却还挺写实。

中国近现代画家林风眠的《瓶花仕女》画的是一位传统古装的仕女,她侧坐在凳子上,高绾乌发,眉目低垂,色调和谐。方增的《母亲》描绘的是一位藏族母子的形象,写实的形体隐没在巨大的岩石形体之中。

 

自由行:上海中华艺术宫

7月盛夏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中华艺术宫,弥补当年中国馆的遗憾(4)——上海2日(4)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