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不如万古吃茶去

第一次到上林,去的就是万古茶园。

我们沿着大明山东麓,一路听朋友讲富硒的大明山茶。富硒的米常听说,富硒的茶倒是没见过,我们临时起意:不如万古吃茶去!

一进万古茶园,便知不虚此行。

一眼望去,栋栋房舍,青瓦白墙;座座茶亭,清雅素静;汪汪清池,水草鲜美;丛丛竹林,唧唧鸟鸣;垄垄茶树,碧绿连绵。

天下着毛毛雨,我撑一把雨伞,迎着柔软的阳光,沐着清甜的空气,踩着软腥的泥土,漫步在茶垄间。我们首先体验的是采茶,按照茶娘的指导要求,应该采掉一叶一尖。我不太忍心掐茶尖,总觉得像拿掉人头一般。

站在人和茶的分界线上,我还是动手了。

我的指尖掠过茶树,犹如拖地的刀尖惊醒了沉睡的茶尖。像个刽子手,我手起刀落,拿掉了茶树的脑袋。我不知道,茶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涅槃成佛,也未可知。

在茶山的最高处,远远望去,心旷神怡;近近定睛,茶叶上的绿快要滴了下来。风从山下往山上跑,不停地推着茶树向前,我渐渐隐没在这片绿海中,像一朵不安分的浪花。

我们每人采了半筐茶,来到制茶作坊观摩制茶。制茶师告诉我们,现代茶叶通常按照制作技艺和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花茶六大类,绿茶的制作工序包括杀青、理条、干燥三步骤。

大明山茶采用摊青,茶叶采摘后当天摊放在簸箕里,自然蒸发失水至叶体软化,保留多酚氧化酶等活性物质,同时增强存放时间。

杀青貌似没有令人动手的欲望,看着制茶师理条,我们跃跃欲试。制茶师说,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目的是塑形、失水、显毫和提香,操作方法因茶类不同而略有区别。

制茶师边说边示范,只见他手心向下,拇指稍张开,其余四指并拢,将茶叶从小指顺沿锅壁带人手中,随后将手中的茶叶离锅心10厘米高处用腕力由虎口甩出,手中的茶叶保留一半,甩出的茶叶呈扇形沿锅壁顺序落入锅底。

鲜嫩的茶叶在炒锅里啪啪轻响,一股茶香随即弥散开来,沁人心脾。

我好奇地问:“理条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制茶师说:“抓得匀,甩得开,摆得直。”

我们异口同声道:“哦!原来如此。”

制茶师补充道:“随着水分的散失,手要先松、高、轻、慢,然后紧、低、重、快。”

模仿制茶师的手法,我们或压,或翻,或揉,或搓,或抖,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得到师傅的真传。我心想,真是一个敢教几个敢学!看着制茶师手上的烫伤和老茧,脑中冒出一句话:人生处处可修禅。

万古茶园里种有福云六号、金萱、金牡丹、龙井43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主要制作碧玉剑、银针等烘青绿茶,富硒红茶、金萱红等红茶,黄金龙等乌龙茶和茉莉花茶。

朋友告诉我们:“随便喝!”折腾了半天,终于进入正题了。

推开茶室的门,一张茶几,一套茶具,一曲茶乐,茶艺师盘腿而坐,她缓缓放下茶杯,款款而笑说:“欢迎大家来品尝大明山茶,请坐吧。”

我们跟随缓慢的音乐,盘腿而坐,颇有些修禅的样子。我们坐定后,茶艺师问:“想喝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还是花茶?”

我抢先说:“喝富硒茶!”大家都笑我没见识。

收起笑容,我们静看茶艺师表演烧水、烫杯、淋壶、装茶、坐水、筛茶。筛好茶,茶艺师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微笑着注视客人一秒,一杯茶分三次喝,先呷一小口漱漱口,再抿一中口回味,最后一饮而尽。

喝茶雅称品茗,想必功夫全在品字上了。

平时喝茶自然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但基本的茶礼还是懂得的,总不至于鲸吞海吸。在能讲究的时候必须讲究,在不能讲究的时候必须不讲究,喝茶如此,做人如此,做事如此。

我爱听壶中山泉滚涌,爱看卷叶舒红,爱品茶汤苦甜交替,爱闻袭人茶香。在万古茶园静坐喝茶聊人生,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人生就像喝茶一样,越喝越甜。

我不喜欢喝第一道茶,也许是修行还不够吧!人生的路还很长,我还年轻。诚如赵朴初的《吃茶去》所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不如万古吃茶去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