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2020.10.21

【世界长寿乡-上林】跟我走进美丽的山水画卷,邂逅网红却又美好安静的上林!

【前言】

想去大自然寻找自由

想听虫鸣鸟叫、闻花草芬芳

想看蓝天白云、尝生态美食

想在紧张的都市生活里寻找一份宁静

释放所有的坏情绪

重新收获一份自信

这也许就是我再次选择上林旅行的初衷

在这片诗情画意的土地上体会静谧而美好的生活

上林科普

上林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辖县,位于广西中南部,距首府南宁市95公里,在大明山东麓,属于温热带气候。

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 以自然生态的生活环境而著名,作为大南宁经济圈的重要一员,上林一直努力建设做好南宁市的"后花园"生态县城。2019年5月20日,联合国官方机构联合国老龄所积极老龄化专家委员会正式授予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世界长寿乡”荣誉称号!

游玩TIPS

1.作为生态旅游县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来旅游的朋友不必有太多顾虑。

2.因为临近大明山、清水河,这里的美食大多以品尝原汁原味的食材本身为主,口味比较清淡,可谓“食材对肠胃”。

3.上林的景区大多比较集中,游玩景点建议选择自驾游会比较方便。

关于行程

Day1:覃排鱼王生态农庄——万古茶园——晚餐:五叔马排

住宿:行程酒店

Day2:内旦村乡村旅游区——渔耕新韵

Day 1--感受上林人间烟火

第一站:覃排鱼王生态农庄

(——地址:上林县覃排鱼王生态农庄位于上林县白圩镇覃排社区)

“山清水秀、小船悠悠,一片生机勃勃的生态种养殖基地……”,这是我来到覃排鱼王生态农庄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园区里逛,看到一片片果蔬园与生态养殖园,美丽的景色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一个大户农家的后花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那只可爱又茁壮的鹅,身披灰白明亮的大棉袄,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拍打着翅膀,嘴巴不停地叫唤着向我们靠近,似乎在向我们讨些吃食。

这里保持有许多原有的农耕文化,石磨豆浆、酿甜酒、捕鱼器......在体验一件件农具过程中感受到上林人们热爱农耕劳作的精神。

上林除了拥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外,还有一条被称为“母亲河”的清水河,清水河贯穿整个上林,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养殖地,所以来到上林,必须要品尝一道清水河鱼的美味菜肴。

这就是我此行上林的首要目标,品尝获得“五星级农家乐”称号的覃排鱼王生态农庄的特色菜肴,清水河鱼全鱼宴“一鱼八吃”。

经过朋友的介绍,很荣幸邀请到覃排鱼王生态农庄的老板娘与我们共餐。在用餐前值得赞扬的细节是,服务员会给我们递上一条热腾腾的消毒毛巾擦拭双手,并提醒我们文明、卫生用餐。

老板娘是我很敬佩的一位女士,她从2008年开始,便与丈夫一起以“男主内女主外”的方式一点一滴将只有十来平方的烤鱼小铺经营成如今拥有几十亩地的庄园。

老板娘同我们分享,他们夫妇二人最开始是做烤鱼生意,原用的食材就是清水河鱼,原本只想在家乡山清水秀的环境下过清闲日子的他们,没想到因清水河鱼的名气慕名而来的食客越来越多,再加上丈夫的手艺,获得许多食客的赞赏,慢慢地就发展成如今的规模。全鱼宴“一鱼八吃”是她丈夫为了满足不同客人不同的喜好,利用清水河鱼的各个部位,加之独特的“煎、炸、闷、清蒸、红烧”等多种制作手艺,在保留鱼的鲜嫩前提下,做出不同口味的菜肴。

他们家鱼为何如此鲜美独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哦,快拿起小本本认真做笔记...

首先,覃排鱼王生态农庄的鱼都是选用原生态清水河打捞的草鱼,或者向周边村民收购他们养殖的清水河草鱼,在清水河的养殖下从最开始就保证了食材的鲜美。其次,把收购打捞上来的草鱼放置清水河中圈养起来,不投食全靠河水微生物喂养半年至8个月,目的是给鱼进行“瘦身”。最后通过厨师的超高厨艺把一条清水河鱼做成一道道鲜美甜嫩的美食。

看了这么多,味蕾是不是在作祟了?话不多说,立马献上这道品尝过后会令人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

【黄金鱼片】

形似蝴蝶分成两半而不中断,比生鱼片稍厚,两面炸至金黄,酥酥脆脆的口感让人越吃越喜欢。

【生鱼片】

喜欢吃鱼生的朋友肯定会爱上这道菜,厚度比鱼生稍厚,程度是三分熟,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也许是因为食材的原因,所以吃起来没有一点鱼腥味,鱼肉非常Q弹鲜美。

【鱼卷】

酥酥脆脆的像春卷一样,其实却是用鱼皮炸的,再搭配上甜甜的番茄酱,着实是一道很美味的下酒菜。

【清蒸鱼腩】

肥美鲜嫩的鱼腩没有鱼刺,一口吃下嘴里,嫩滑无比,这道菜太适合喜欢吃鱼但却懒得剔鱼刺的人儿了。

【红烧鱼骨】

香滑软嫩的红烧鱼骨,不仅营养高,还特别好吃。

【酸甜鱼】

这道酸甜鱼最受女生欢迎,甜酸可口、外焦里嫩,越吃越喜欢。是特别适合夏天饭桌上的一道菜。

【炸鱼柳】

外表皮酥香脆,内里鱼肉鲜嫩,蘸着甜甜的酱一起吃,感到满满的幸福。

【香煎鱼排】

煎至两面焦脆,撒上秘制香粉。夹起一块放置嘴里,在被香气铺满的口腔里咀嚼,这外酥里嫩的口感与清香的味道完全不输米其林餐厅。

第二站:万古茶园景区

(——地址:上林县明亮镇万古村境内)

听说,这个茶园比较特别,它既是“广西乌龙茶之乡”,又是“第八批国家有机茶栽培与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哦。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先去逛景区的风景,而是被园区的工作人员先带到游客中心,坐下喝茶!我对这个顺序感到有些好奇,挂满疑惑在脸上,被园区的工作人员看穿后向我解释到,带着你们先品茶,感受我们这里茶的品质,再去园区逛逛,你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这里的茶会有这样的感觉了。

我们品的第一壶茶是“黄金龙”。当热水与茶叶相碰撞时,立刻产生化学反应,缕缕茶香扑鼻而来,溢满整个屋子,看着杯中的茶水色泽乌润,端起茶杯品一口,茶水在口中回旋、停留,慢慢咽下,舌尖微涩而舌根甜,沁人的茶香依然萦绕于唇齿之间,令人回味无穷,顿觉人生轻松若雅。再看茶杯就会看见杯口的汤色金黄明亮、晶莹剔透。

第二壶茶是“白毫雪芽”。这次泡的茶与前面的不同,所泡出的茶水素净淡雅得像个姑娘。靠近一闻,有股香犹如幽谷之兰,泌人心脾,芬芳隽永,品尝了一口,闭眼感受,眼前浮现出早春三月烟雨朦胧中的一片新绿的景象,真正喝出了春天的味道。

品完茶我们坐上观光车向茶山驶去,沿路看到成片成片不同品种的茶树,还有很多耸立的灯杆与喷水器。

开车的园区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到,刚才一直说我们大明山品牌的茶是生态有机茶,原因就在这里。万古茶园的茶叶采用有机肥灌溉,一年四季不使用化学药品而是采用物理除虫,也就是每到适当季节才会裁剪茶叶,运用强烈的阳光暴晒将虫卵杀死,同时在夜晚的时候运用灯杆的光照吸引飞虫靠近,再将其杀死。以此物理方法驱虫去害,让茶叶在有机、原生态自然生态的环境中生长,造就了大明山茶叶的品质。

茶山上有一个长满青苔杂草的古井,名叫“万古古井”,这是一个对万古茶园很有意义的古井。50年代上林人们来到这里开垦种植茶叶,当时打下了8口井,都没有水,只有这里的这口古井出水,当时的职工饮用水和茶园灌溉都是用这口井的水,是这里人们的生命之源。

在茶山上一眼望去会有一处风景特别吸引眼球,那就是矗立在茶山之上的一个大茶壶,名叫“万古茶壶”。“万古茶壶”壶身直径8米,壶把2米,壶嘴长3.8米,壶高6.8米,茶碗直径为3米,从“万古茶壶”茶嘴中溢出的水的落差是4米,享有“广西第一大茶壶”之称。

这个茶壶有个特别之处,便是茶壶与茶碗下面的两个铜鼓,看到这里你是否与我一样感到好奇,茶与铜鼓间有什么关系呢?

揭晓谜底。铜鼓可称之为壮族的传家宝,壮族人视铜鼓如神,祈求它驱除邪恶,保佑平安。50年代的时候,一位当地的壮族老人说过一个传奇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年,天大旱、谷物不长但是却看到山上树和荆棘还很绿,壮族先民便上山去探查,没多久因大雾迷漫迷了路,心里害怕极了,正要崩溃之时看到一束星点灯光便满怀希望地朝着光源走去。

走了许久累了便坐地休息,却不知不觉睡着了。在睡梦中看见一蚂拐飞入怀中,告诉他山顶有用兽皮制作的“公”、“母”两面鼓,如果你能找得到就擂鼓乞求神灵天降大雨来拯救村民。这位先民被梦惊醒,睁眼一看发现自己已经在山顶上,努力四处寻找终于找到梦中所要的“鼓”,但鼓面已碎不能再擂鼓乞求神灵天降大雨,于是便灰心下山告诉氏族酋长,酋长认为这是蚂拐托梦,便组织村民在山上用铜重塑有蚂拐饰物的“公”、“母”两面鼓并焚香祷告,擂鼓乞求,在九九八十一天的深夜,忽然鼓上一束亮光直飞云天、电闪雷鸣,照得人们争不开眼,待到人们睁开眼时只见鼓上四个蚂拐不见了,“公”鼓上有一个茶壶,水从壶嘴上源源不断地流入“母”鼓上的一个大茶杯,但不见水从大茶杯上溢出,只见“母”鼓边上,下陷出现一口井。

这就是“万古茶壶”的来历。

在茶山上看到正在劳作的茶农,原来都是来自这附近万古村等地的村民,通过这份采茶工作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与幸福的生活。

下山后我们来到茶叶的制作坊,感受茶叶制成的过程。

但是真正的炒茶过程需要将近2个小时完成,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们只是拿了一些茶在工作人员的教导下感受这个过程就好。

进门就看到的这几口大锅,便是炒茶的主要设备。古法炒制用的是土灶头,用果木烧火,经过现代技术的发展现在使用的是电炒锅。

先给炒锅通电加温到最高温度300多度,炒茶师傅要在不佩戴任何护具的情况下将刚采下的新鲜嫩茶放置锅中用双掌进行翻、炒、抖、散、揉、捻,这是第一步,高温杀青。

第二步是将炒好的茶叶放置一旁摊凉20-30分钟,等待茶叶水分回潮后在进行揉捻,直到茶叶稍现茶汁,成为条索。

第三步继续放置锅中进行旋转翻炒,此时锅中的温度要比第一次要略低。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便扫入旁边的熟锅,再进一步做细茶和促发香气。

最后经过“初烘、复烘”的反复翻炒手法制成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茶叶。

听完园区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的炒茶过程后开始了我们的炒茶体验时光,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还是选择带上手套护具。

看似简单的工序,但实际操作起来,没一会儿便冒出大汗,这会儿可谓是真正体会了一把“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我们来到万古茶园里别具特色的竹园度假住宿木屋,每栋小木屋内全部用天然的松木来装修,味道清新且环保。在小屋里的大茶台泡上一壶茶叶,微风吹来凉意,此时再品一壶茶会感到格外舒适,使我完全抛开世俗烦扰,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欢快的时光。

晚上:正宗五叔马排旗舰店

(——地址:上林县大丰镇霞客路22-24号)

夜晚时刻我们回到上林县城,在上林的第一顿晚餐选择了一个口味特别的餐馆“正宗五叔马排旗舰店”,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的味道。

一进到店里就被墙上的一句话所吸引“上林家乡的味道”,给我一种充满上林故事的感觉。

其实上林马排是非常出名的一道美食,而五叔马排是当地远近驰名的老牌子了。看到后厨在忙碌的过程中仍然井井有条,彰显着专业。这里上菜的速度还算是快的,还没将这里的马肉文化了解完菜就上齐了,大家也都迫不及待地开动起来!7个人用餐,我们差不多把招牌的菜点了个遍,这里的消费也很实惠,人均大约50而已,性价比可谓是相当的高了。

烧烤类有烤马排跟烤马肉,与寻常的肉类不同,烤马排的口感是比较有嚼劲的,肥瘦相间、鲜嫩多汁是越嚼越有味,这个口感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炒菜类的有炒马杂、炒马排还有炸马肉。炒马排也是略带嚼劲,一口一口肉吃进嘴里,满腔充满鲜香的味道,尽比平时吃的排骨还要好吃!

而炒马杂与平时吃的内脏类菜肴则大同小异,口感鲜嫩爽口,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炸马肉的印象给我比较深刻,香脆香脆的外表加上鲜嫩多汁的马肉,与酸辣的酱汁搭配在一起,不油不腻刚刚好,吃上这道菜就有种不枉此行的感觉。

前面说到一句让人充满好奇的话“上林家乡的味道”,在饭桌上店家老板就为我讲述了这个故事......

上林的马肉是上林人引以为豪的美食,而将上林马肉发扬光大的则是三里镇的五叔,也是这家店老板的父亲。从一家普通的马排烧烤店,慢慢发展成以五叔名字为招牌的连锁店。

也许是遗传,老板从小就喜欢做美食,作为年轻的80后,也曾经在福建做过餐饮生意,在小有成就之际依然舍去所有,只身回到家乡,主动承担起将父亲的马排手艺发扬光大的重任。

老板回忆小时候的自己,跟在父亲身旁一起摆着小摊卖烧烤,在烟火味里度过每一个夜晚,那时的自己还不懂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热爱,只看得懂来父亲烧烤摊上吃烤马肉的客人脸上洋溢的幸福。正是这份从小的热爱,正是那些幸福笑容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使得他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与困难,依然坚持努力把父亲的五叔马排做好。

老板把他在大城市餐饮行业学习到的知识与手艺带回家乡,改变了产品品种单一的局面,也改善了产品口味,打破了家乡烧烤摊只有一台电吹风画面的经营模式。2016年,五叔马排从乡镇来到县城。前期在互联网与同款产品的市场冲击下,老板曾经一度陷入发展困难的阶段,但是自己就像是马肉一样韧劲,带着团队向外拓展,不断地学习与创新手艺,提升五叔马排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在老板与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将“上林家乡的味道”做成了五叔马排的味道!

还没吃过马肉的小伙伴拿起板凳听咯,给你们看看这个宝藏菜肴的魅力:

l  马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其中所含的ω-3脂肪酸与鲑鱼肉相当,铁元素含量更是牛排的两倍。

l  吃马肉将就新鲜,时长太久肉质口感产生变化,所以吃到的马肉那都是从宰杀到成品不超过12小时的新鲜食材。

l  马肉脂肪低,近似于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

l  马肉做食疗有助于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Day 2--走进上林生态秘境

在上林的县城酒店匆匆住了一晚,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起来打开窗户感受明媚的阳光,微风袭过脸庞,呼吸着清爽的空气,感受没有大城市那股沉重味的舒服时刻。

第一站:内旦庄·壮家要寨乡村旅游区

(——地址:上林县乔贤镇内旦庄)

感受了上林的美食,烟火气。来上林的第二天,开启了我们的生态观光之旅。第一站,来到了充满壮乡特色的内旦村,一个拥有独特古法制油特色的壮家要寨。

一进到村庄,就给我一种很安静祥和的感觉,没有繁杂吵闹的声音,村民们围在树下乘凉,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闲话,画面格外温馨。

有位村民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给我们讲这个村里的故事,带着我们参观村里的景观。

这里随处可见的就是充满民族色彩的房屋喷绘壁画,记载着壮家的许多习俗、节庆等,将壮乡文化与内旦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画面优美,宛如一个个流动的奇妙故事。

村里的阿姐带着我们来到一个放着些很有代表性的农耕文化器材的区域,这里是村里的农耕文化体验区,有石磨豆浆、打玉米桩...

我尝试着推了一下石磨器,重量大约有40-50斤重,我那小胳膊小腿使我果断放弃,力气大的你们可以来尝试一下哦,还能促进解压。

我们在这里发现一个宝藏,那就是古法制油,用石木来进行榨油,由于石木榨油的方法沉重且难以掌控,没有年轻人愿意接管这门技术,如今能表演的都是年龄大的老人家,所以这也许会成为一个即将失传的非遗技术,可谓是看一次表演就少一次机会,实属难得。

仔细看,这是一个用石头山凿出来的榨油器具,村里阿姐说在上个世纪,村民们为了扩大食油的生产量,从原本很小的器具换成如今看到的这个石头山器具,当时的村民没有任何专业工具,都是靠村民们一点一滴用锥子凿出来的。

这时正好遇见村里懂石木制油法的最年轻的长辈,也是目前唯一能驾驭这个技术的老人家,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这套石木制油法的操作方式并向我们现场表演。

原来这是运用强烈的摩擦力促成的,就是用将近百斤的石木,通过摇摆冲击,用力撞上对面的石木条,响亮的声音随即响起,而放在石木条中的花生就会因为撞击产生的高热量破碎、溶解...变成生态绿色健康的花生油,并随着地下的洞口流出。

看着老人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挥动臂膀,强而有力地一遍又一遍撞击着石木,那姿态一点也不输给年轻力壮的小伙,看着这幕应该被历史记载的画面,言不由衷地向老一辈手艺人致敬。

往村庄内部走去,来到内旦庄一处非常具有历史记载老宅,名叫“黄家夯土老宅”。是一处具有200多年历史,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夯土瓦结构屋。

原来,夯土房是用木板,添加黏土或灰石,用木棒将其夯打变实变硬,层层叠加夯实修筑而成的,使用的资源、工艺简单且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

老宅里面陈列着内旦庄的许多历史文物,上到手艺精湛的牌匾,下到打渔时、打猎时所用到的器具,还有各式各样的旧社会的生活用品,在丝丝蛛网的衬托下充满着浓浓的历史韵味。

内旦村的村民都很热情,临近中午时还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我们盛情难却,跟着阿姐来到他们家里做客。

阿哥阿姐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刻字牌匾,据说这是光荣之家才有的家训牌匾。看来内旦村的村民们对教育是很重视的。

进门后被一幅贴满奖状的荣誉墙吸引,墙上贴满大大小小,项目各异的获奖奖状,而且都是同一个人的,那就是阿姐家的孙子。果然,在内旦庄里读书育人是一个深刻在每一个村民心里的一件事儿。

可惜,她孙子不在家,无缘结识这位可爱的小朋友了......

当一股热腾腾的粥端上来的时候,我有那么一刻感受到,为何上林会被誉为长寿乡。这里的人民喜欢将玉米粒与米放一起煮白粥,再搭配用柴火熬制,喝一口下嘴,感觉格外的清甜。

第二站:渔耕新韵

(——地址:上林县白圩镇赵坐村)

最后在上林的收官之行,我们来到了位于上林县白圩镇赵坐村的渔耕新韵。这里其实是一个上林农业扶贫项目基地,发展的是上林小龙虾以及鱼类养殖。

目前渔耕新韵作为上林最大的垂钓文化体验区,在每个月里都会在这里举行一场大型的钓鱼比赛,参赛者可以把钓上的鱼儿带回家或者带到边上的餐厅做成自己喜欢的美食。

我们来到渔耕新韵的展览馆,里面展示着这个基地所运用的培养技术,还有学员培训室,可以为来访的学子开设培训课程。

目前这里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基地将计划建成稻香花海旅游区、生态观光游览区、鱼耕唱晚文化体验区等,将来将会是怎样的精彩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吧~

感受

虽然这次是周末的2天短期旅程,但却也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上林风土人情与这里的故事。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一个充满幸福烟火气息的城市,每次来到上林,都犹如初见般充满期待!如果你也喜欢山水,喜欢诗和远方,更喜欢倾听生活的故事,那就过来上林看一看、瞧一瞧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世界长寿乡-上林】跟我走进美丽的山水画卷,邂逅网红却又美好安静的上林!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