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河南商丘火神台
要说到阏伯台,可能连商丘人也未必人人皆知其名。现在阏伯台更名火神台,位于商丘博物馆之侧,燧皇陵对面。我们在博物馆看到了阏伯观星的雕塑,才知道了这则典故。
阏伯台,民间称火星台、火神台,是距今四千五百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于中国天文发展史来说,自然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对于我们这些外行的游客来说,也不过是一处名胜古迹而已。
阏伯是帝喾之子,一生不辞劳苦造福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誉为“火神”,因此这座阏伯建造的观星台,也被称为火神台。阏伯去世后,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把他葬在台下。因为阏伯封号“商”,因此阏伯台又称“商丘”。原来,商丘之名,自此而始。
帝喾继颛顼以后成为商的首领,因为看到商地人民没有火,于是让自己的儿子阏伯到这里担任“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二得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中国古代就有观星术,直到现在,现代的天文技术还没有把春秋战国时期《甘石心经》里述及的星星给全部探测出来,可见我国代的观星技术是相当先进的。
阏伯被称为“东方的普罗米修斯”,相传阏伯原来是天上的“火神”,因为偷偷向人间投放火种而违反天规,因此天帝把他贬到凡间。阏伯下凡的时候,偷偷把火种藏在身上。天帝得知阏伯盗火的事,十分震怒,发了一场大洪水,意欲淹没人间的火种。为了保存火种,阏伯筑起高台,搭起遮雨棚,独自在高台留守。洪水退却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高台上的火种还在燃烧,但阏伯却已经累倒在高台上。
阏伯台是火神台景区的主体建筑,台高35米,周长270米,高大的台体由花岗岩和青石堆砌而成,除了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工艺也让人啧啧赞叹。台顶供奉着的塑像正是火神阏伯,他手握火把,威武而仁慈。现存阏伯台上有阏伯庙,又称阏伯祠,是元代建筑。在古时候,这里也是商丘都城最高的建筑。
庙宇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台下有戏楼、大禅门等建筑。正殿上有“离宫正位”四字。东为昭明殿,西为相土殿。明清以来,几经修葺。 [2]房舍宏伟,飞檐走兽,红墙绿瓦,色彩鲜艳。
附近还有很多其他建筑,观星台也是其中最著名的。据史书记载,古代的商族先人就是通过观察火星的运行规律来预测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古时候人们把天分为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区域,称为“二十八宿”,作为观测的标志,用来阐述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等星星运动所到达的位置。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颗星宿对着商丘,又叫火星、商星。阏伯用古时候最简单的办法用肉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播种,什么时候开始收割。据说,这种以火星变化来指导农时的观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十一世纪。
火神台周围有很多摊位,不过今天看着有点冷清,有的摊位没有营业,大概是因为淡季的缘故。
华商文化广场与阏伯台连为一体,广场总面积65268平方米,共有4个主体工程:王亥像、万商广场、富商大道和三商之门。该工程项目创5项"中国第一":第一个以商人为主题的广场;第一个由两万多个"商"字图案构成的广场;第一座商人始祖大型雕像;第一条由中国历朝历代法定货币图案镶嵌成的大道;第一座由汉字构成的广场大门。这里不仅是"商"文化的再现,也是新的旅游观光场所和地标。
温馨提示: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是阏伯台庙会,又称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古老也是最盛大的庙会,简称台会,当地百姓称其为“朝台”。每年六月二十三,是传说中火神的祭日,也会举行一次庙会,时间长达十天。如果适逢其会的游客,可千万不要错过。
自由行:河南商丘火神台
12月仲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