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千里太行山,美景在壶关”,在太行山中段的长治市壶关县,沟壑纵横,峡谷众多,这里有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等多个景区,其中八泉峡是气势最为宏大、风光最为壮美、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被誉为“世界极极品旅游资源”,故被誉为“太行第一峡”,在央视《航拍中国》亮相后名声更大了。八泉峡位于壶关县以东,是龙泉峡的一条支峡,呈南北走向,全长11公里,因峡北口悬崖周围有8个泉眼而得名,其实在峡谷中部还有两处泉群,也均为8个泉眼,自古当地就有“八道水”之说,其源头实际上远远不止8个或24个,数量很多,有泉眼300多处,飞瀑30多条,小溪、跌水不计其数,最后汇成八道水向南流去。八泉峡既具有江河峡谷的恢宏和动感、溪流潺潺的幽深与鲜活,又兼备石灰岩地区干旱峡谷的沧桑与刚健,独特的地形地貌营造了冬暖夏凉、清新润适的小气候,峡中的山体植被也较为丰厚。八泉峡距长治市约83公里,根据我的行前攻略,去八泉峡有3种方法:一是报名跟团一日游,实际上只收取来回车费,其中八泉峡45元,如加红豆峡则为80元,6点半长治八一广场上车;二是微信订车票30元,主城区可接送,上午7点出发,下午4点半返回;三是在客运东站坐班车前往,每天上午8点发车,似乎下午也有1班,网上的客运东站汽车时刻表大都过期,连东站内的时刻牌也已失效了,只有电话和现场售票窗口的咨询最准确。在三种走法中,第一、二种都要早起,我选择了第三种,上车后发现是一部个体中巴,乘客不多,中途在壶关县城载了不少短途客,但真正去景区的游客只有8人,途中聊天时有对中年游客夫妻称,黄崖洞正在修路,但山西侧的壶口瀑布已开放,这两个消息使我们一惊一喜,事后证明他们的消息都是错的。全程国道,没有高速,9点半后开始进山,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峡谷景区,两侧群峰千姿百态,一湾清流伴路而行,半个小时的沿途风光令人目不暇接,这简直就是十里画廊啊!过红豆峡景区大门不久就是大峡谷镇,周围酒店宾馆不少,这是一个三叉路口,由此向东6公里是青龙峡,向北3公里就到八泉峡了,在景区停车场下车时我询问司机返程时间,他告诉我们下午3点在此等候即可,游八泉峡4个小时足够。
我们还未进入景区,在门外就已被周围的景色倾倒,举目四望,群峰环立,列队欢迎,特别是西侧的4座山峰,如四姐妹并列成排,在蓝天白天下更显得姿容秀丽,八泉峡的大门也很特别,外形呈明显的“八”字,与八泉峡的名称非常契合,门前广场上已是游客如织、人声鼎沸。网友称八泉峡景区分为山景水景两部分,游客大多采用
大循环方式,从大门步行向右到登山口徒步登山(中间有一小段可乘208米高电梯,也可不乘),过中天门、北天门至顶峰玉皇宫,再坐索道下至峡谷,然后步行至里码头,乘游船游览水上一线天至外码头,最后乘电瓶车至景区大门,但实际上我们正好相反,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走法,只要跟着人流走就行了,一进景区就坐上电瓶车上行向左,过208米高的电梯也未停,穿过760米时光隧道便到达外码头,
我们坐上游船,一路山光水色,景致变幻,清风习习,凉爽宜人,
《航拍中国》是从空中俯拍这段曲折水路,而我们则是坐船观景,只见两岸绝壁如削,群峰峥嵘,水面则蓝里透绿,深不见底,游船连续拐了几个九十度的大弯,往往是看上去前无去路,但山环水转,柳暗花明,这也是八泉峡的亮点之一,大多数峡谷有山无水,更不能行船泛舟,八泉峡则是山水兼容并济,可以坐船泛舟,但这条水路似乎并没有网上说的10公里长,也不见水上一线天,而且船行速度很快,要抓紧拍照摄像,几乎没有更多时间从容观赏,似乎十几分钟就到终点里码头了。上岸后开始步行,标示牌显示到索道下站为2公里,在此回望对岸巨壁,高处中间有一凹陷,应是水流长期切割的结果,其下有数道黑带,估计这是瀑布留下的痕迹,丰水时此瀑落差和规模应该不小,至少高达百米。
往前走便进入更窄的深谷,群峰竞秀,高耸入云,两侧绝壁对峙,中露一线青天,路边是小溪碧潭,水色清澈,
再回望下船处对岸的石壁,发现在其之后还有更大、更宽、更高的巨壁,真可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转身再往前是“幽谷听泉”(注:景点名,下同),两边是陡峭如立、高达300多米的山峰,八泉峡比我们以前走过的峡谷都更窄、更深,这也是其魅力所在,
据说八泉峡中最大落差处约1100 米,而峡谷宽度大多为20米,最窄处仅3米,绝壁千仞,怪石林立,峰回路转,移步换景,且前看、后望景均不同,我们边走边看,拍个不停。
走到“悬流滴翠”处,只见几块黑色条石状如鳄鱼俯卧,水流从中穿过,雪浪奔涌,引得游人纷纷在此留影,
再往前便是“壶穴洞天”,只见河床中出现近似壶形的凹坑,坑上跌水短瀑翻腾,坑内水质清澈见底。
过“壶穴洞天”后已近12点,我们休息片刻,并简单以干粮充饥,但标示牌显示下船后1个半小时我们仅走了1公里,主要是美景太多,拍照观赏花了不少时间,此去索道下站还有1公里,于是加快步伐,
前方是“滴谷九莲”,雨季时有飞瀑在此跌落潭中,与马岭河峡谷有些类似。
到了峡谷后段,山势渐开,蓝天白云下奇峰毕现,阳光照进深谷,我们走得满头大汗,
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峡谷终点的最后一景“八泉洪纷”,前面巨壁挡住了去路,我们左拐上百级石阶就是索道下站,
乘缆车上山途中,可见山崖旁一棒形巨石傲然独立,
缆车上山后只到索道中站,缆车在此还拐了个大弯,又跨过几个山头,再前往索道上站,这种拐弯索道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见到,途中可欣赏在八泉峡内看不到的高处山景,只见对面群峰连绵,巨壁万仞,气势磅礴,壮观浩大
右侧下方则是我们上午乘船经过的水路,但因距离较远,又是背光,在缆车厢中拍出的照片效果总是不佳。
到达索道上站后向前不远便是广场,上山可至顶峰玉皇宫,下山的路在右侧,石阶较陡,可见右下方怪石耸立,
到一丁字路口,路标显示向左下山比向右近200米,虽然右路经过网友所说的登山途中最精彩景点北天门,但看上去只是一个天然石拱门,似乎比较一般,所以没有下去,
我们选左路下山,途中驻足向前眺望,南面就是刚才经过的景区入口,左右两山对峙,恢宏大气,景象壮观。
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天空之城”的电梯口,这是贴着悬崖建的垂直电梯,比张家界的百龙电梯还高,只要52秒即可直达崖底,但我总觉得非常突兀,非常碍眼,破坏了这里的自然环境,
周围群峰环立,巨壁高耸,气势壮阔,也是一景,
最后我们再乘电瓶车回到景区门口,时间刚过下午2点,游览时间正好4小时,可见个体中巴司机所言不虚,如果后半程走慢些,顶多4个半小时,今天收获颇丰,“太行第一峡”的确名不虚传,到了下午游客仍然不少,车场满满
在停车场休息时,发现景区到镇里还有免费公交,20分钟一趟。3点正个体中巴准时如期而至,上车返程,发现景区大门外左侧山峰也很美,一直延伸到大峡谷镇,这里真是处处有景啊!
途中我已作好准备,在车上将十里画廊的风景拍了不少,
开始一段是高峰巨壁,后来便进入深峡幽谷了,我认为这段峡谷完全可以设为一个景区在沿溪建设一条步行栈道,让游客漫步欣赏,不然真可惜了大好山水。
板山·红山
长治北部的黎城县地处位于太行山腹地,素有“太行画廊”之称,人民大会堂的大型木刻画《江山如画》就取材此地,女娲补天、许由洗耳、黎民百姓等典故均发端于此,黎城还是抗战时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银行和最早的制药厂、被服厂等重要机构都曾建在这里。黎城北部的黄崖洞景区,是一条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的峡谷,因陡壁上有一个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山洞,附近一带景点便称之为黄崖洞,从网上照片看,其主景“瓷圪廊”的景致不错,是集自然风光与抗日遗迹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抗战时这里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人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1941年秋八路军军部特务团,面对重炮轰击、飞机狂炸,在此与日军浴血奋战8昼夜,保卫了黄崖洞兵工厂,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抗战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1985年在“瓷圪廊”口建起一座由邓小平题词的“黄崖洞”牌楼,景区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森林公园。黄崖洞距长治市近90公里,但无直达班车,需通过黎城转,网上说黎城有直接到黄崖洞的农村公交,黎城到左权、东崖底、阳泉的车都路过离黄崖洞附近的西井镇。我们在长治客运东站坐上午8点的车,只有中间一段走高速,到黎城后再坐去东崖底的车,快到西井时左侧远处出现一片奇峰异景,那里应该是个景区,只是距离较远、车速较快,照片拍得不清晰。
到西井镇已是11点,下车时售票员说可坐路边那辆奇瑞QQ去黄崖洞,司机是个60多岁的老汉,专门跑景区接送业务,包车黄崖洞往返报价25元,路并不远,仅10公里,出镇左拐进去,很快就有美景出现,但到景区门口才知里面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有好几拨游客在此碰壁。虽然进不了黄崖洞,但门外所见景色已使我们叹服不已,
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美仑美奂,气象万千,岩石颜色也不全是网上照片的黄色,而是黄中透红,应该属于丹霞地貌,从景区内一直延伸到外面村庄后,其中最醒目的就是最东侧的茶壶山。
黄崖洞的上方就是被称为太行屋脊的板山,直线距离仅1.5公里,但无路直通山上,需倒回西井镇绕一大圈,从镇里过去约21公里。过去我从未听说过板山,是在央视《航拍中国》中首次见到,既然黄崖洞进不了,板山又这么近,肯定要去看看,我们又花140元包老司机的车上山。板山距西井镇虽近却不属于黎城,而是隔壁武乡县窑湾乡地的地界,我们出镇不久又从南面看到茶壶山,开始还兴奋地下车拍照,
但后来发现沿途景观很多,便决定从板山下来时再说,在山下我们就可看到上方的板山,山体呈浅黄色,与山下的丹霞地貌完全不同。公路盘旋而山,来往车辆很少,12点左右终于到达景区门口,没想到又吃了个闭门羹,原来疫情以来景区都在维修,已关门好几个月了。这里是武乡县的最高处,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公路到此开始下坡,通往山下县城,南太行最高峰不在王莽岭而在板山,这里最高海拔为2008米,八百里太行群峰可尽收眼底。虽然进不了景区,但板山风光在公路旁即可一览无余,主要景观就是《航拍中国》介绍的峰墙。
峰墙是一种国内少有的地质奇观,一般屹立于山顶,由平台、方山切割分化而成,呈长条状分布,其延伸方向受构造节理的控制,侧看成峰,横看成墙,多数有平顶,经过长时间风化侵蚀,峰墙会变成峰丛,最后逐渐消失,但又会有新的峰墙产生,如此反复,不断循环。过去只听说过武陵源的杨家界峰墙,但《航拍中国》称,太行山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峰墙,连绵伸展,极为壮观,在公路东侧有两处凸出部,是欣赏板山峰墙的最佳地点,《航拍中国》是从天上往下拍峰墙,而我们则是从路边往上望,山上的空气特别通透,在蓝天白天的映衬下,板山峰墙连绵的绝壁也显得很美,被称为摄影天堂的虎踞崖应该就在这一带,山顶还可见有一小亭翘檐,
我想如能进景区可能就是爬到峰墙的上部,但身在峰顶是看不到此大气磅礴之景的,因此,板山未开放并不影响我们的游兴,在此向北、向南眺望,远处的山峰前低后高,均拱向东方,与武夷山的地势类似,但更多、更长、更大,近处的峰墙则继续向南延伸,雄伟壮阔,连绵不断。
我们在下山的路上仍可看到峰墙景观,
抗战时公路这一带就是下方黄崖洞兵工厂的防御阵地,当年八路军在此曾有部队驻扎防守,至今壕沟碉堡尚在。我们在公路边往东俯看,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山下奇岩怪石,千姿百态,一直延伸到目力不可及的远方,全是红色岩石的丹霞地貌,《航拍中国》对此没有介绍,而且也无路可下,估计这一带可能还未开发成景区。
下山途中,公路两边的景观更是令人叫绝,但南边的部分大多背光,我们主要拍摄朝北顺光的一侧,蓝天白云之下奇峰林立,怪石罗列,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多次停车,在公路边隔着一片田野猛拍,但未靠近峰崖,
下到平原地带,景观越来越远,最后一峰就是茶壶山,路旁田野里有一片向日葵开得正欢,
其实峰崖和田野之间还隔着一条河,从网友所拍照片看,碧水丹崖,很是养眼,但现在可能没有水了。
据老司机介绍,这个景区名为洗耳河,这个名称很怪,过去从未听说,也不在在我的计划安排之中,上网查询才知缘由,民国《黎城县志》载:上古唐尧时,名士许由隐居于此。尧以天下让之,由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以九州牧招之,由不愿听,于颍水边洗耳,“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而来,后颍水更名为洗耳河,村因河名,沿用至今。我们最后看到路边几幢正在维修的建筑,上有4个大字:“大行红山”,又有一小路牌“洗耳河游客中心”指向这些建筑,又感到困惑,上网查询后才知“太行红山”是景区的总称,属于典型的丹霞面貌,洗耳河是太行红山的核心景区,集“奇、雄、险、秀”于一身,主要有景点有茶壶山、晒布崖、金鸡寨、擎天柱等,群峰争奇,千岩竞秀,景区还有高山栈道、攀岩基地、十里荷花塘、箕山画家村、亲水娱乐区、设单向游览观光巴士。游客需乘车依次在各景点换乘站点下车徒步游览观光,眼下景区也在维修改造,并未对外开放,但不影响过路车停下观赏。
黎城县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不少, 但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当地打造以太行红山为主题的黎侯古城、洗耳河、四方山、黄崖洞、广志山、板山等6大景区,上午在黎城汽车站对面就看到一片的新建仿古建筑就是黎侯古城,黎城景点至少可玩3-4天,当地应当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回程中同行者中有人说包车司机是当地人,应该知道黄崖洞、板山这两个景区都不开放,为了赚取车费却瞒着我们不说,我却认为:不进来怎看到如此美景,坏事可以变好事,而且一路随时可以停车,这140元很值。至此晋南东部的行程已全部结束,明天我们将前往运城。
鹳雀楼·关帝祖庙
运城是山西最南端的一个地级市,有高铁可达,但需先到临汾市转车。长治距临汾近200公里,行前攻略时发现,长治客运东站至临汾客运西站之间于去年开通城际公交,每40分钟1班,全程高速直达,只要2个多小时,非常方便快捷,票价仅需20元,于是通过“大美太行众众行”微信公众号购买了上午8:20点的车票,上车一看全部满座,可见这条线路很受欢迎。11点左右到达临汾,马上前往临汾西站,但已赶不上11点半的高铁,只能改坐下一班,到运城北站已过下午1点半,原以为时间足够,但6路公交起点站距火车站出站口至少有一里的路程,而且城里正在修路,在市区又堵车20多分钟,进城时间竟比坐高铁的时间还长,这也给后来的行程埋下了隐患,彻底打乱了运城的行程。我原计划运城安排两天,除盐湖和关帝庙外,还要分别去运城北面万荣县的李家大院、后土祠和飞云楼、西面永济市的鹳雀楼和普救寺和南面芮城的永乐宫和城隍庙,但到达运城汽车中心站已近3点,而下午开往芮城的最后一班车正是3点,来不及住宿,只能把行李寄存在车站,但车站6点下班,运城至芮城66公里,游览加往返3个小时肯定不够,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汽车站一带也在修路,到处尘土飞扬,运城给我们的印象不佳,在附近酒店住下后开始下雨,这是出行7天以来首次下雨,我再三思忖,决定放弃万荣景点,并把芮城、永济、运城三地行程合并为一天。次日一早在汽车站寄存行李后乘7点半首班车前往永济市,走北线全程高速,比南线路程少9公里,山西的汽车站都不公布时刻表,车次也不固定,需要等当班的个体司机上报才能明确。1个小时我们到达永济汽车站,根据行前攻略得知车站外有游2路公交至终点黄河岸边,半小时一班,全程23公里,出站一看果不其然,上车后一路向西,终点的前一站就是鹳雀楼。
鹳雀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年),因古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因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诗文,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富盛名,大约公元704年前后王之涣在此登楼后,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元初成吉思汗进攻中原,鹳雀楼毁于兵火,仅存故址。明代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也难寻觅。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4年江泽民到永济视察时,亲临现场察看楼址,询问鹳雀楼的重建情况,1997年12月该楼建成,仿唐形制,4檐3层,高74米。
2001年江泽民在太原视察期间,应山西省委、省政府之请,为鹳雀楼题写了楼名匾额。从现场的导览图看,景区面积不小,但我们只看鹳雀楼,乘电梯直达顶层,放眼西望,一马平川,沃野千里,西面的黄河也依稀可见。
这一带是蒲州古城遗址,曾是我国6大古城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说中的舜都蒲板即位于此,因离黄河较近,屡受洪水威胁,今天的蒲州古城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和一片残垣断壁。游过鹳雀楼后,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我已全部登临,实际上除岳阳楼外,其余3座均为现代所建,不属于古建筑。我们再坐游2路公交返回,这一上午还很顺利,因为时间较紧,途经黄河大铁牛和普救寺也未下车,在汽车站乘11:20点永济至运城的南线班车前往下一站解州关帝庙。永济汽车站距解州关帝庙仅43公里,虽然走的是国道,上下客也不多,但车速较慢,途中我就预感不妙,很可能赶不上下午去芮城的最后一班车了,到达解州关帝时已是12点半。
解州镇常平村是关羽故里,因此这座关帝庙是中国武庙之祖,也是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北宋时曾两度大兴土木,其中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1016年)是历代帝王首次敕建关庙,关羽被封为“崇宁真君”。金、元两代也多次修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神宗朱翊钧先后追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敕赐庙额为“英烈之后”,解州关庙的营建达到了高潮,庙势亦为最壮。清代皇家崇祀关帝更是大大超过前朝,不仅延续着明末的盛况,而且作为“武庙之冠”逐渐成为世人朝圣之地,康熙帝亲笔书写“义炳乾坤”匾额,但后来连遭火灾使解州关帝庙大多焚毁,1938年又被日军侵华战火波及,建筑多被日军飞机炸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才重新修复了崇圣祠大殿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历代帝王不断加封,被后世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解州关帝庙的牌坊匾额而充满了溢美之词,如“大义参天”、“精忠贯日”、“气肃千秋”、“万代瞻仰”、“威震华夏”等,但实际上关羽生前“晚节不保”,先是败走麦城,后被吴将吕蒙部所杀,所以解州关帝庙在描绘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时,止于水淹七军,隐去败走麦城这个情节,全国关庙壁画都按此办理。解州关帝庙规模宏大,占地近百亩,因为时间关系,
我们只沿着中轴线游览,进大门后先到前院,过几株古柏后就是结义园内的结义坊,为明代建筑,
园后的琉璃影壁,是明代嘉靖年遗物,上有四条龙,比北京的九龙壁少了5条龙,而且颜色黝黑,
再往里走就是端门、雉门、午门,似乎具备了皇宫的规格。端门是关帝庙的正门,到此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
雉门和午门实际已演变为厅式建筑,毫无门的形态,在雉门东侧是文职官员行走的文经门,西侧是甲胄之士通行的武纬门,中间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上嵌一竖匾,也书“关帝庙”三金字。
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便是八卦楼,因纪念康熙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名御书楼,
御书楼后就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大殿明间悬清乾隆帝手书横匾“神勇”,檐下有咸丰皇帝所写“万世人极”匾。
穿崇宁殿入后宫南门,进寝宫,过花圃,有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气肃千秋”坊,最后是春秋楼,因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
虽然关帝庙的大部分建筑是晚清甚至是新中国时期修复,历史并不遥远,但可能是久未修葺上油柒,木构斗拱看上去古味甚浓,充满沧桑感。
在关帝庙游览约1个小时,我们就出来了,这里距计划中的第三个景点七彩盐湖西端虽然仅有3公里,但盐湖呈长条带状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公里,是山西最大的湖泊,其景区大门设在盐湖中段偏东的Y006大道上,距此还有近21公里远,有.21路公交前往,但为了抓紧时间我们一出庙门就打了一辆的士,途中司机推荐游览芮城永乐宫,我咨询具体走法,司机称此去芮城更近,但我们因游盐湖心切未予采纳。《航拍中国》称,运城盐湖因晒盐时间长短的不同,只生活在盐水中的杜氏盐藻可使湖水变色,但奇怪的是全国各地盐池不少,却都没有这种变化,在《航拍中国》镜头下运城盐池七彩斑斓,尤其那绚丽的鲜红格外养眼,我们对此充满期待,但赶到盐湖一看却大失所望,根本没有《航拍中国》中所见的七彩颜色,甚至连一般湖泊的蓝绿都没有,只闻到一股浓浓的咸味,我们没有进去,仅在门口路边拍了2张照,这里已是运城南郊,市区高楼遥遥在望。
现在是下午1点,我们又掉头向南前往芮城,途中询问的士司机盐湖无色的原因,司机称盐湖产盐时并无色彩,只有生产芒硝时才会出现颜色,但这里已有二、三年不产芒硝了。网上有人说游盐湖最好是夏季,受高温的影响池水中会迅速繁殖一种少见的红色微生物,导致湖水呈现各种颜色,甚至呈现出粉红,但看到七彩盐湖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被《航拍中国》误导了,大家垂头丧气,一路无言,上高速公路后右下方远处就是狭长的盐湖,说是湖,实际上由大小不等的水池组成,应称盐池更为准确。高速公路的左侧就是著名的中条山,上午我们在永济市区就曾看到,当时就为其高大险峻而惊叹,晋南一带全是平原,很少见山,《航拍中国》并未提及此山,但我认为应该介绍一下。中条山全长约160公里,山势狭长呈条状,是山西南部主要山脉,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战时期曾是中日军队对峙的主战场,1938年至1941年初,日军曾先后8次进攻中条山,企图打开黄河防线向南进犯,但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的18万国民党军队阻击下均告失败,被誉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1941年春卫立煌到重庆述职后,被蒋介石软禁在峨嵋山,所有部队由何应钦指挥,日军集中10万兵力再次向中条山进攻,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战况惨烈,伤亡巨大,中国军队26万人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不到1万人,仅为中国军队的1/12,史称中条山战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过去中条山是要塞险阻,现已有9700米长的隧道贯通南北,隧道北口就是解州,如果当时在此上高速,可少走40公里节省大半个小时,出隧道南口后就是芮城地界,盐湖至永乐宫约59公里,其中下高速后走了17公里,到永乐宫已是下午近3点。
芮城县城北3公里处的永乐宫以元代壁画而驰名,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19年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8批5058处,有过多过滥之嫌,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我们来此的原因。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公元1247—1358年间),前后共历110多年,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毁于火,后在宋吕祖祠基础上重建,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这里也是吕洞宾出生地,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1959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而搬迁至此,距离原址20多公里,这里环境清幽,但游人甚少。永乐宫在建筑布局上不设东西配殿等附属建筑物,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均为元代原构,一门为龙虎殿,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其中龙虎殿是元代的宫门,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也是国内现存规格最高的元代宫廷式建筑,
殿内保存着中国古代最大的人物壁画《朝元图》,画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壁画高4米多,全长94米多,面积达430平方米,描绘的是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形象特别高大的8个帝、后主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90人,场面开阔,气势恢宏,令人震撼,而且描绘极其细致,连胡须也清清楚楚,虽然已有近700年历史,但仍颜色鲜丽,栩栩如生,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也是13世纪世界绘画史上的重要作品。纯阳殿、重阳殿分别供奉全真教师祖吕洞宾和王重阳,殿内也均有壁画,只是面积小些,可惜这些精美的壁画都只能看不能拍,现借用网上照片展示。
从指示牌看,吕洞宾的墓也在附近,但我们并未找到,只看到一座白色石牌坊。
芮城的古迹除永乐宫外,城内的城隍庙也很有名,其始建年代比永乐宫还早340多年,虽经历代维修更换过少量构件,但大木构件及斗拱仍为宋代原构,距今已有1千年历史,系古建筑中的罕见之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永乐宫出来时已过下午3点半,本欲前往城隍庙,但司机说回运城要2个小时,我们再一次被车站行李寄存时间卡住了脖子,只好便掉头返回,实际上永乐宫到运城66公里,仅需1小时,回到汽车站时才5点。下午狂奔140多公里,仅看了一处永乐宫,尽管我已采取止损措施,每到一地先结车费,再上车时重新打表,以免游览时间计费,司机有了大生意,也同意在景区外等候,但三段打的费合计仍高达350多元,成本太高,性价比太低了!这个司机也不地道,多次误导我们。傍晚6点我们坐高铁回到临汾市,住在鼓楼广场附近的一家3星级酒店,每天上午去壶口的车都在鼓楼广场发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