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历史的沉淀晋中行3---太原双塔寺

编辑
天数:11 天 时间:7 月 人均:2500 元 和谁:和朋友

今天我们来到太原著名的双塔寺游玩。公园里游人不多,如果要进寺庙需买票,大概30元每人。

 双塔寺,本名“永祚寺”。 距今 38O余年。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可见“永祚”一词,似有“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

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建宣文塔,俗对东塔;万历三十九年建成立文佛塔,俗称西塔。形成了“两峰插天”,“楼阁巍然”的大观。

太原是龙城,过去也叫并州,晋阳,这里就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的地方。太原被誉为龙兴之地,所以李世民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有人统计了一下,说太原曾是19位皇帝的起家之地,像尧,汉文帝刘恒,隋炀帝杨广,李渊,还有刘知远等等。宋太宗水淹火烧焚毁晋阳城后,在旧址东北三十里重建太原,赵宋天子如愿以偿的移除太原王气、破坏太原风水之后,昔日文化之都的瑰丽风采烟消云散无复追寻,只留下平淡的历史和平庸的文采。

    据说到了明朝,太原本地有志之士为了重温盛唐风韵,他们力志振兴太原文化。

    按照风水家的解释,太原西北高于东南,“左痹不胜右”,所以“文明不开”、“其民挚悍”,因为“奎星”所处的方位地势较低,文运难以兴盛,必须在太原城东南一带建造高塔,才能弥补地形上不利于文化发展的不足,兴盛士风,多出读书人,也就是所谓的“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公元1599年,太原士绅推举深孚众望的傅霖为首事,集资在太原东南郝庄的向山脚畔兴建高约五十五米的文峰塔,同时还依塔兴建了永明寺。

文峰塔 

与舍利塔比目并立,位于塔院东南隅的这座古老苍朴的砖塔,即是文峰塔。文峰塔也叫宣文塔,宣文宝塔。它所以叫文峰塔,是因为它创建的原因本是为补辅太原府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发展文化的地形不足,用以“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

文峰塔略低于舍利塔,总高度为54.76米。而且,斗拱的结构、造形,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可以说大同小异。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没有佛龛,没有“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不用琉璃瓦剪边。文峰塔上下直径几乎相同,基本为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

   文峰塔建成九年后,第十一代晋王朱敏淳有感于狭促简陋的永明寺与太原九边重镇的地位很不相称,决定邀请又名妙峰的福登大师前来主持扩建永明寺。或许是因为无力背负过于沉重的希冀,文峰塔在建成不久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福登大师又建议晋王在文峰塔西北新建一座佛塔。四年后,佛塔建成,因为李太后出资佐助的缘故,所以,新塔用李太后的尊号命名为“宣文塔”。而且塔内藏有佛舍利子,又叫舍利塔。

宣文塔 

舍利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最低层边长4.6米,全塔总高 54.78米,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该塔的塔座为沙石条砌筑,质朴坚固。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垂柱),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这几个字既表明了塔的属性为佛塔,也巧妙地添补了斗拱与斗拱间平板的空间,真可谓独具匠心。

舍利塔每层的八个角,都镂刻有砖雕的装饰性莲花垂檐柱,垂柱与垂柱之间,有砖砌栏额相连,垂柱上方,砖镂的角替、枋头、华板等上面,刻有细腻逼真的草纹、云纹,大大地增强了塔外面的装饰性。这种建筑雕刻,不仅图案富丽,镂工精细,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和代表了明代砖构建筑的艺术风格,可称明代砖仿木建中的优秀作品。

      舍利塔塔顶的塔刹,由铜、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制于覆盆仰莲座中。

舍利塔的底层开辟两门,一为东南方向,一为西北方向。缘东门拾阶而上,迎面是石砌的佛龛,龛中造像毁之战火。继续攀登,便进入塔外壁与内壁之间的阶梯;盘旋而上,则可濒临顶层。站在塔的顶层,凭着古老的塔身,居高临下俯瞰太原全城,目睹晋阳风光。

古往今来,永祚寺的双塔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晋阳奇观”,当作太原的标志。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其影响之大甚至使的寺院的本名“永祚寺”也鲜为人知,直被“双塔寺”所取代。

解放前夕,双塔寺由于其地势险要,古老的寺院,成了驻扎军队的兵营。名刹古寺进入它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饱经战乱,满目疮痍。后西塔已于1982年加固维修,1984年 9月26日竣工。

进入寺庙,抬头就是双塔。

往里走,看见一些活灵活现的动物石雕,应该历史久远。

大雄宝殿

双塔永祚寺的百年“明代牡丹”,名字叫做“紫霞仙”, “紫霞仙”共有七株,它植根于寺院主殿大雄宝殿前的方形花坛里。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寺院牡丹。双塔寺里历经三百余年风雨的明代牡丹却依然艳丽如故,尽吐芳菲。双塔寺的牡丹每年四月底盛开,满园嫣红姹紫,争芳斗妍,平日里的冷落门庭一到此时也是游人如织。

“紫霞仙”属于毛茛科,芍药属,种植年代久远,品种稀少,花型为单叶,也叫单瓣型牡丹花,即使在最盛之时,花瓣也较少,是较著名的观赏花。紫霞仙为早开晚收的牡丹花种,花期较长,花叶深绿,初开之时花瓣呈肉红色,盛开之际呈淡紫色,临近晚期则为正紫色,花期约 20天。每年春夏之交,“紫霞仙”便早早绽放出美丽姿容,而当大部分牡丹盛期过后,“紫霞仙”依旧喷芳吐艳,花团锦簇,红里发紫,至为壮观。

网络图片

虽然花期已过,不能一堵花容,抚摸明代牡丹那苍劲有力的枝干,内心依然无比崇敬。

从大雄宝殿的一侧拾阶而上,坐在石台上远望舍利塔顶,听风颂百年经文。

从公园往外走,乌云渐渐散去,露出了蓝天白云。映衬着红墙黑瓦,美极了。想当初战火纷飞时,这里牺牲了多少先烈,舍利塔被炮火损坏。如今一切安宁祥和,人们在这里赏花游玩,享受和平年代的幸福岁月。

从公园出来,回到居住附近,来到一家同庆楼饭店吃饭,饭店里人很多,有办酒席的,也有象我们这样三五成群来吃饭的。

一进门右侧,看见了一堆摆放整齐的花馍。不愧是山西特色!

一楼大堂中心有正在做热豆皮的手艺人

来山西当然要吃山西特色,先上沙棘汁,酸甜可口。

山西过油肉

定襄蒸肉,里面有杂粮荞面。

大同凉粉,夏天好这一口,太爽了!

太原丸子,里面加了糖,有点甜味。

烤姥姥

麻油豆腐,这个豆腐非常好吃,工艺好像跟我们那儿不一样。

烤姥姥有三个蘸水,西红柿、浑羊肉末、醋。其中醋最好吃,浑肉汤汁太腻。

太原人能吃面食,爱吃杂粮。老百姓平时吃的荞面莜面等可以做成各种美食,他们的胃已经习惯了。对于南方人来说,吃了这些杂粮美食,要在胃里消化半天。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历史的沉淀晋中行3---太原双塔寺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