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

游“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天数:8 天 时间:5 月 人均:2400 元 和谁:和朋友

          山西游之二——雁门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不朽的奇迹。

        而雁门关,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雁门关见证了诸多世间沧桑和历史事件,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为国而战的英雄主义精神演义得淋漓尽致。

        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长城隘口,这里曾战火纷飞,炮声隆隆,在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阵战上,敌我双方杀得人仰马翻,你死我活。

        这里也是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之地,昭君在此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在此经过,杨家将一门忠烈也在此征战沙场。

        这里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道,连接着中原与外族的茶马交易,繁荣了古代的边境贸易,也成就了许多晋商的辉煌。

        这里集苍凉、凝重、雄浑、磅礴的边关风情于一体,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于是,2023年5月17日,我参观了号称“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下面我就根据参观及感受情况写成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景区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现已经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

        1948年,毛主席在赴西柏坡的途中,登临雁门关时,也曾在此做短暂停歇,并亲笔题写“雁门关”三个大字。

        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家将人物造型石雕,并分左右两排排列在入口前的拱桥两侧,左边是以佘太君为首的杨门女将,右边是以杨业为首的杨门虎将,他们个个横刀立马、身披戎装,虎虎生威。

        过了拱桥,迎面是明月楼,是雁门关北口上的第一道门户,门洞正上方镶嵌“雁门寨”石头匾额,门上建“明月楼”,楼身为砖木结构,明代风格。

        接着就是五角亭,还有一口著名的水井,也称为“豹突泉”,因为山西缺水,但这口井却是常年有水,明代记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故名“豹突泉”。

        后边是边贸街,街道虽不大,但在明清两代这里却是边关贸易最繁华的地方,你可以想象当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人头攒动、喧嚣顶沸的繁荣场面。

        边贸街尽头有一道木牌坊“江南道”,经过木牌坊,是一段青石板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瓮城城门,也是北门,石券门顶,门额书刻“雁门关”三个字。

        走进瓮城门,右侧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着关羽、周仓等塑像,左侧是地利门,为关城西门,额匾书刻“地利”二字,为武则天题写。

        穿过地利门就进入了关城,里面建有广场、校场、守城云梯、火炮阵和投石器等,城楼四角各立一面战鼓,城楼内是军事防御体系和武器装备展示。

        从天险门走出来,便来到门外东侧的镇边祠,镇边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将李牧而修建的,原称武安君庙,后改名为护国镇边寺。

         继续往上走,远远地便看见了雁塔,它矗立在山峰之巅,也是当年瞭望和传递军事情报的重要设施,与烽火台构成当时最方便最及时的传警系统。

        站在这里,眺望四周起伏的群山,看蜿蜒的长城在山脊向远方延伸,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金戈铁马的争战年代,眼前不禁浮现出在荒漠中两军厮杀的血腥场面,对“一片孤城万仞山”、“古来征战几人回”更加深了理解,也对背井离乡守卫边关的将士更加深了一分敬意。

        今日的雁门关,城砖的色彩已被岁月消退,两扇木门的表漆也已斑驳,它诉说着人世间的辛酸苦辣,记载着历史长河的古往今来,也在书写着今世的辉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游“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