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终于过去了,不用考虑值班执勤了,可以走出去转转了。关注了天气预报后,选择了去天气晴好的山西。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人称,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相邻的两个大省都以文物著称。
第一天,放假的第二天一大早7:00出发,一站式直达王家大院,山西省临汾市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王家大院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典范。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抗鼎之作。其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的只有4.5万平方米。现已被辟为“中国民居艺术馆”、“王氏博物馆”的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堂三大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 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其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下午2点左右到达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又名在中堂,屋主曾是被称为“亮财主”的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乔致庸。乔家大院也是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全院占地面积10642平方米,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誉满海内外。下午4:30分出发平遥古城。住古城里面。夜游古城,观看了古城南门的灯光秀。
第二天,早上早早起床,趁着人少,在古城内吃特色早点,上古城城墙,逛县衙、钱庄、当铺等,体验历史上晋商的恢弘发展。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下午3:00,吃了一碗刀削面(说实话,出了西安,不能吃面)算是解决了午饭后,驱车前往太原。晚上住太原。直接在酒店楼下吃的羊杂,味道真心不错。
第三天,8:00出发去晋祠博物馆。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其中难老泉、周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晋祠的发现和保护还是要归功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重点逛完晋祠后,外面的公园匆匆参观一圈,出发前往五台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下午1:40到五台山南门游客中心外面开始排队停车。开车上山要提前一天预约,没有提前准备,不能上去,只好免费停在山下。拿了必备品,坐免费景区车山上。晚上住山上。由于节假日不可避免的堵车,上到山上已经下午5:00多。办好酒店入住后,出来吃了晚饭,步行沿路走走,观赏五台山璀璨的夜色。山上寺庙、寺塔和山顶的灯光,勾勒出美丽的轮廓。
第四天,6:30出门,酒店楼下随便吃点昂贵的早餐,趁着早上人少,先去爬了1080级台阶,去看黛螺顶。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刹,寺院占地面积大约三千平方米,僧舍50余间,始建于唐朝。登上名为大智路的1080级台阶,就看到黛螺顶牌楼、石狮、山门了。进寺院里面还要买票。寺院的建筑也很有特色,沿着中轴线望景亭、天王殿、旃(zhān)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御赐的匾额,门口的对联,无不显示寺院的历史悠久。下了垂直400米高的黛螺顶,前往路对面的菩萨顶。菩萨顶在灵鹫峰上,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清朝皇帝出家修行的地方,清朝之康熙、乾隆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108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随后又去了五爷庙、显通寺、塔院寺、南山寺、金阁寺、万佛阁等,对于不懂佛学的我们来说,进寺院看到的基本都大同小异,内里的千差万别是看不明白的。时间也到了中午2点多。山上人也开始多起来了,五爷庙等中心景点已经开始拥堵了。我们果断放弃继续游玩的想法,决定趁着人流的空隙赶快下山。回酒店取了行李,在黛螺顶车站坐公交车返回游客中心。幸亏没听某人的话去殊像寺,从殊像寺中间的站点,公交车是上不去的啦~~~还算跑得快,没有堵车,顺利下山。3:30准时出发,去大同住宿。
第五天,又起了个大早,6点出发去悬空寺、北岳恒山景区。原本以为可以早到,到悬空寺景区时,前面已经排队一长串人了。真真体会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短暂的等待后,很顺利进入景区,由于悬空寺容量实在有限,在底下还是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是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悬空寺就建在悬崖上,更像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远远望去,只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珑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游人登临,钻天窗,穿石窟,跨栈道,步长廊,如临仙境。有恐高症者还是别上去了,晕。大概30分钟,从悬空寺下来,又赶着去恒山。据说索道在人多的时候大概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用这时间都可以步行爬山去了。我们在人还不是很多的时候,排了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就上山了。早在2000年的时候,曾经爬过一次恒山,当时是爬上去的,沿途逛寺庙、拜佛,登顶。这次刚从五台山下来,家人没有进寺庙的兴趣,就直接登顶了。恒山海拔在五岳里排在第二,在西岳华山之后。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东西绵延五百里,共有一百零八峰。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它西接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缠代郡,横贯华北,被誉为"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的寒疆第一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与翠屏峰东西对峙,浑水中流,位置雄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两井只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竭,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山顶排队照相的人不少,导致上山的路都被堵了。从旁边绕上去后,与石碑打卡后,返回。用时大约2小时,继续坐缆车下山。轻松在下午3:00多返回大同市。又在大同市老城转了转。老城整体保存完好,看来当地政府想做成景点,但又没有做完成。老城区中的古建筑群,还是很好的展现了历史演变的痕迹,彰显塞外辽、金等皇都的历史的辉煌。善化寺、华严寺、城墙等建筑,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晚上吃了等了一个多小时的地方特色菜。继续住大同。
第六天,磨叽到8点,驱车去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的云冈石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前。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中午11点左右结束云冈石窟的游玩,开车前往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向游人开放登塔。塔内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半个小时后,驱车前往雁门关。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九塞尊崇第一关”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故名雁门关。从应县到雁门关一个小时的路程。下午三点左右到达北门售票处,停车很方便。轻步穿过据说是自古沿袭下来边民做贸易的街道,边走边吃,往上走到地利门,地利门为关城西门,与天险门对应,石座砖身,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此门坐向南北,城门建有宁边楼,二层歇山顶结构,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门郎铁刀一把,城楼上供设大炮两尊。沿路到天险门及雁楼,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角悬挂风铃。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门洞上方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雁门关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天险门外就是镇边祠(李牧祠)。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现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也成为历代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站在雁楼上,看关内关外,群山巍峨,新修的官道逶迤前行,通往远处,不由产生出太多感慨。感慨历代戍边战士的辛苦伟大,感慨现代今人的生活幸福。下午5:30分左右结束,走另一边山路下山,经过十八拐后,路过代县县城,上高速返回太原。住宿、吃饭。
第七天,六点出发,在酒店楼下吃了早餐,出城上高速,赶早往回返。担心节日返程高峰的堵车,早出发,还是很顺利的。沿路在富平服务区休息后,下午两点到家。完美的旅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