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3

晋陕行(十九)游榆林老城

天数:14 天 时间:9 月 和谁:和朋友

   晋陕行(十九)游榆林老城

榆林素以“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明清古建而闻名,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游览“中古城”,行程便从“南塔”开始。

南塔即榆林八景之一的凌霄塔,站在南门外,远远的,凌霄塔屹立在城南高地上。

榆林老城的南门叫镇远门,城外的马路上竖立着骆驼的雕塑,据说榆林也叫“驼城”,是否和塞外大漠有关呢?

从镇远门西侧绕过去,里边就是南大街,一街两行都是买菜和水果的摊贩,那是十分的接地气。

沿南大街北行,迎面就是文昌阁,俗称“四方台”,建于清嘉庆17年(1810年)。1951年拆毁,2005年原址重建。

北行不远有一座牌坊,上书“漫步驼城”;转过去,背面有“榆阳揽胜”四个大字。

穿过牌楼就是万佛楼,始建于清康熙27年(1688年),顶层1916年失火被焚,1918年重建。

楼的底层为巨砖砌筑的四孔拱洞式结构,各通往四个方向的街道,这在外地的建筑中是不多见的。

二层主楼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斗拱飞檐,四角翘举。顶层明廊回绕,歇山楼顶覆青筒瓦屋脊。主楼东西各有三楹配殿。整个万佛楼内原曾供上千个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现已不存。

老街上,两座楼之间都有一座牌坊相隔。又是一座牌坊,上书“大漠藏珍”,转过来,“时值金都”跃然门楣。

紧挨着的就是星明楼,建于明嘉靖年间,全木质方形结构,底层为四石基台座,每个石基上竖巨柱7根,共28根柱子支撑全部楼体。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和文昌阁颇为相像。

钟楼位于城内大街中心,为仿西洋式建筑,1922年落成。原名“长春楼”,后改为钟楼。

榆林钟楼包括基台共有三层,基台有四个砖拱洞,和万佛阁象似,为通街洞道。

楼上刻着由民国时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等书写的“蜚英腾茂”、“北临雁塞”、“芹水流芳”、“驼峰拥翠”横匾。

北侧的牌楼依然端庄,上书“政通人和”,背面是“国泰民安”。

榆林老街南起镇远门,北至鼓楼,大约1.6公里。两侧都是修葺一新的老房子,走进一旁的小胡同,里边可能隐藏着一座古老的大院落。

吕二师巷有名,完全是因为巷口挂着毛主席的书法“榆林吕二师下巷”匾额。其实,这跟巷内的吕家人毫无关系。当年,《大公报》记者杨令德住在吕家,同毛主席有书信往来,吕家后人将毛主席信封上书写的地址做成匾额,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走进院落,一幅惨败的样子。

跨进大门洞开的胡同,两侧宫灯高挂;影壁墙内,一座三层楼房围城一个庭院。这个维修后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院落,现在是榆阳区非遗展示馆。银器、泥塑、编织、根雕,还可以坐下来,喝着茶去聆听塞北小调。

继续沿着大街北行,不远就是凯歌楼。凯歌楼原名怀德门,建于明宏治五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武宗游榆林时,曾在此居住并改名太乙神宫;正德十六年(1521年),巡抚姚镆改为凯歌楼。此楼为榆林诸楼之冠,楼上建有二层木质大楼,四角建有钟鼓楼。

六座楼中的鼓楼位于北大街,建于明成化九年,后被毁,现在的楼为旧城改造时重建。台基为陕北特色的窑洞式建筑,四门洞开,洞顶由东西走向的四块大砖相连封顶。楼有三层,二层上悬挂一面大鼓,遇准点击鼓传时。

南门沿着中轴线走到鼓楼,先后走过文昌楼、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和鼓楼,六楼之间,又有五座牌坊次第而建。榆林虽然有“六楼骑街”的奇景,可惜六座楼只有星明楼、钟楼和万佛楼为历史遗存,其余3座均为原址复建。

    榆林,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晋陕行(十九)游榆林老城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