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东湖位于绍兴市东南方向,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浙江三大名湖,东湖虽然不大,但它的奇特景观还是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罕见的“湖中之奇”。
东湖门票50元,乌篷船票单程40元,进园通过横跨浙东古运河的揽月桥,沿小路往前不远进入陶园,一幅对联“崖壁千仞,此是大斧劈画法;渔舫一叶,如入小桃源图中”恰当地描绘出东湖的特殊景色。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有些还深入到地下20多米、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宜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进陶园沿水行走,水边的陶社原为东湖通艺学堂,后因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改为英烈祠,近代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鲁迅、郭沫若都曾在此留有遗踪,
东湖上面有九桥二洞,均可行船,我采取的游览方式就是网上推荐的:坐船进去,然后沿湖边走路出来。
到绍兴怎么能不乘坐乌篷船呢?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独特的交通工具,因蔑蓬漆成黑色而得名,我们小时候在鲁迅的文章中看到过乌篷船的描述,当然现在的乌篷船改良了一些,为了方便和安全,每个人需要穿救生衣,而且座位安在了乌篷外面,但船工手脚并用的划船方式仍然保留着,乌篷船既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如果船工再戴一顶毡帽头,就更于符合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了。
登船立即感到了丝丝清凉,过奇岩,钻桥洞,船每划出一米,都让人惊叹不已,悬崖峭壁、奇潭深渊,碧潭岩影,宛如天开,清幽寂静,空谷传声。拍照、自拍、录像,还得观景,只恨自己少长了一双眼睛。回来整理后发现自己至少有8分多钟的视频是一点都不舍得删减的,竟然做了一个8分多的视频,有点纪录片的感觉,后话不提。
东湖最有名的洞是陶公洞和仙桃洞,游东湖未进二洞等于没有到过东湖,这也是必须要坐船的原因,乘船入洞,在崖壁之下近距离感受东湖富层次,多变化,各有特色的神奇洞穴,会让人由衷为先人们的锲而不舍、鬼斧神工发出感叹。
进仙桃洞时好像没有听到船工讲解,我也只顾感叹高耸崖壁的巍峨壮观了,后来步行走回时才发现了其中的奇妙,可惜游船太多,总能带起水中涟漪,没有见到与倒影组合在一起的巨大仙桃。
陶公洞入口处雕刻着郭沫若留在东湖的诗句:“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龙飞凤舞,非常大气,洞口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却是别有洞天,岩壁上人工开凿留下的痕迹刀劈一样整齐,笔直伸向天空,如百尺高楼,手抚身边岩石上的凿痕,平贴且带有岩石的粗粝感,石缝中渗出的水湿漉漉的,不时还会滴落在水中,发出清脆的声音,在洞底仰望天空狭小的光影,自我感觉如同井底之蛙。
近看能体会岩壁的宏大雄伟,但是要想看到山水意境,还是需要离开一点距离远观。
下了船沿公园路径步行往回走,这才发现了山水大盆景的美艳奇妙,听湫亭、霞川桥、饮渌亭、桂岭、秦桥人工点缀恰到好处,移步换景,无需技巧,每一幅照片拍出来都是绝美风景。
东湖两岸都有步行小径,风光不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霞川桥和秦桥,连接了两岸,可以让人随意穿梭。
东湖的水引自鉴湖,霞川桥“三桥洞,两桥墩”巧妙将湖水分成三行,小桥在水面上映出川字,桥上的楹联“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洲三山图”高度赞美了东湖风光。
秦桥因秦始皇东巡南下时在此停车喂马而得名,依势而建,两边各有三孔平桥,中间形似满月的高高拱桥,构思奇特巧妙。
行走崖壁之下近距离观看刚刚乌篷船行走过的痕迹,龙池、喇叭洞、美妙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仙桃洞,山上不停地有流水滴落下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感,远观乌篷船穿行在崖壁中,更显岩石的之高大巍峨、气势雄伟。
岸边的崖壁表面颜色深浅不一,漆黑、红褐、米黄、牙白混杂,树木小草青苔等绿植点缀其中,复合的色彩深深浅浅不规则交织在一起,不时会缓缓驶来一只乌篷红帮的小船,船上的人穿着橙色的救生服,近景还有花红柳绿,真的是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是所有的湖水都不曾有过的风景。
恰巧是阳春季节,恰巧是小雨过后,一切都是刚刚好,让我体会到东湖独特的绝美风景。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去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上虞追寻宫崎骏的夏天 16019
- 浙江周边游丨绍兴上虞两天一夜,访古迹,赏风景,拍美照,摘葡萄吃,很香! 69891
- 绍兴——游览古城风光,寻访名人足迹 3498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