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7

安徽黄山脚下小渔村,家家户户只种花不打渔,初春梅花闻名海内外

天数:2 天 时间:2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一个人

梅花,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被寄予了报喜迎春、吉祥平安之意。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季,墙角枝头和乡村野外随处可见梅花的身影,暗香浮动,黄粉交织,美得影影绰绰。在中国,以梅花为市花的城市很多,比如武汉、南京、无锡、梅州等等,它们的城市渊源与梅花的历史底蕴相得益彰,常常引得不少人在春天来观赏。

我曾经去过安徽歙县一处叫洪岭渔村的村落,同样因梅花而闻名,不仅漫山遍野布满梅花,而且村里家家户户种植梅桩盆景。身处村中,好似进入了梅的世界,千姿百态的梅花盆景随处可见,其妖娆之姿令人叹为观止,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村落却别有洞天。

记得最初知道这个村落是因为央视的一档节目推荐,我被电视上万亩梅花齐齐开放的壮观景象震撼了,想要找机会一睹其芳容。正好初春趁着游览黄山的机会,专门走了一趟洪岭村,满足了我这个花卉爱好者的眼瘾。

前往洪岭渔村走的是杭徽高速公路,从歙县出口下高速后,再徒步古道前往洪岭渔村。据陪同的朋友说,古村因唐末洪氏迁居于此,之后便逐渐形成了村落。叫渔村并不是因为村里人打渔,而是村子形如鱼,但村中人姓洪,鱼遇水而兴旺,取其美好寓意便称为渔村。后来由于家家户户都种花,也被人叫做卖花渔村

沿途山路曲折,因为起得太早,几乎见不到一个人,当白墙黑瓦的建筑隐约出现在缭绕的晨雾中时,我才意识到古村到了。急吼吼地爬上村旁的岭头,此时晨曦初现,卖花渔村顿时映入眼帘。村子四周环山,鱼形状的山坳中开满梅花,如烟霞般梦幻。水雾与阳光交织,营造出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卷。

即使看过武汉东湖梅园,领略过南京梅花山的盛况,还是忍不住被眼前的景象所折服。它的美在于“野蛮生长”,梅花林绵延千里,鸟儿在其中穿梭叽喳,徽派老屋高低错落,一切都美得那么自然。我忍不住在山上的亭子里坐了很久,任衣衫皆湿也不愿离去。

下山时陆续碰到村民,整个村子仿佛刚刚醒来,我也留意起村里房前屋后的梅桩盆景来。一位村民见我看得入迷,跟我介绍道,别小看卖花渔村,这里的盆景可是徽派盆景的代表之一,耐心、细致和好手艺一样都不能少。村中俗语云:“爷爷种花,孙儿卖。”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还出了不少国家级的盆景大师。

一边听着他的介绍,一边仔细观摩,抬眼之处都是造型迥异的盆景,花团锦簇,煞是好看。我突然被一盆造型奇特的梅桩所吸引,枝干苍劲有力,根部有一人环抱粗细,如蟠龙盘旋而上,主杆分为5个枝丫,每个枝丫又衍生出数小枝,密密麻麻布满花苞,古傲多姿,气势不同于其他梅桩。据说这是村中一宝,已有近400年的花龄,许多花客想买都被主人婉拒。

而在渔村的诸多梅桩盆景中,尤以这种龙梅桩最为有名,传说过去村里有个叫梅花的姑娘与青年洪龙相爱,但被村霸拆散并将洪龙害死。梅花来到洪龙死去的悬崖下,发现长出了一株似游龙的梅树,便把它带回家栽在后院。每到半夜时分梅树便幻化成洪龙的模样与梅花相会,这件事情就在村里传了开后。后来村里人为了纪念这对恋人,就把梅桩扎成龙状,也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

实际上渔村除了除了初春的梅花盆景,一年四季都花开不断,春季的桃桩、山茶桩,夏季的石榴桩、杜鹃桩,秋季的菊桩、紫薇桩......它们种植的年龄少则三五年,长则几十年,都曲曲直直,极具艺术感。而其清丽的色彩不负卖花渔村之名。

漫步在村里,不禁羡慕起这里的村民来,他们一个个像藏在深山里的隐世高人,远离纷扰独自种花养草,将风雅雕琢在盆景中,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安徽黄山脚下小渔村,家家户户只种花不打渔,初春梅花闻名海内外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