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4.21

石狮永宁卫:600年岁月悠悠,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生活

天数:1 天 时间:4 月 和谁:一个人
玩法:摄影,人文,自由行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石狮

发表于 2020-04-20 23:14

卫城,一个时代的标签,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为了外防倭寇内防山贼等缘由,在各地都建有大量的卫城,其中最出名的有三个卫城,分别为:天津卫、威海卫、永宁卫。卸下历史的重任,如今他们都已归于平静,转变成为纪念点、旅游景点,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600年前的永宁卫古城,今天仍然保存较为完好,虽然免不了一些新修建的痕迹,但它犹如一位老者,矗立在泉州石狮黄金海岸边上,以其古朴的姿态呈现在游客面前。比起国内著名的古城,它无疑低调很多,即使是逐渐的旅游开发,也没有破坏原本的历史底蕴,老房子老街道老物件就那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而古卫城内的人也依然保持着原来平静的生活,感觉这才是对古城最好的开发。

永宁,留得住乡愁,留得住生活!永宁古卫城,修建于1394年,即明洪武二十七年,在当时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永宁卫管辖地域广阔,有福全、崇武、中左(今厦门)、金门、高浦(今同安)五个千户所,并设有祥芝、深沪、围头三个巡检司,统辖20万人。据《永宁卫志》记载:当时配以兵额6900人,十八衙门,“封家不下三万,官印七十二颗”。600多年过去,整个古卫城基本保留完好,仍有大量居民居住在此,小城慢时光,当你踏入这座城门的时候,不自觉的便感到时光慢了下来。

【古巷里的老房子】

没有刻意的修缮,永宁卫中的老房子,大多保持着原样。进入古城大门步行大概100米,第一个呈现在游客眼前的是一座“危楼”。陇西番仔楼,陇西乃李氏之郡望,此楼主人姓李,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用水泥皆从南洋运来。建成不过数年后,1940年“七一六”惨案被日军炸毁,但却依然坚挺了80年,可以说是一大奇观。而古城却也就大度接纳了它的残破,犹如一道历史明镜,永远的矗立在那里。走近了看,有种说不出的壮观却又带着几分凄凉。

镜头拉近了看,有一侧完全被炸毁,只剩三四根钢筋支撑拐角处,但80年来经历无数风雨却依然不倒塌,在感叹建筑奇迹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工匠,真的是做工考究,质量上乘。

现在这里也成为游客拍照的一个打卡点,可以拍出复古大片的感觉。(但楼内是不允许进入的哦~)

闽南“出砖入石”的建筑手法,在古城内展现得淋漓尽致。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砖石虽然质地各不相同,以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朱红色条砖穿插组合,用它筑墙、起厝、铺埕,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多样不规则的结构,反而整体烘托出浑厚、刚毅的砖石气势。用这种方法砌墙不但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且古朴美观,现在还成了游客最爱的网红打卡点,随便往墙上一靠,便可拍出秒杀国外风景的大片。

永宁是泉州番仔楼富集地,每栋番仔楼背后都藏着主人下南洋打拼的故事,还有那个特殊年代的种种回首。漫步古城街头,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番仔楼,每栋楼都值得你细细一品。

除了番仔楼,闽南红砖古厝在这里也很多见。可以说走在永宁古城内,你很难看到现代化的建筑,一砖一瓦都带着时代的韵味。在永宁老街观音亭附近,霞源古厝一直为当地人所熟知,它的特别不仅仅在于盛极一时的“霞源”商号和一段有趣的“咸鲑”掌故,还在于这座古厝里曾经走出一位清末著名教育家、学者——陈棨仁。陈家的霞源古厝保存尚为完好,是老街中的一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探寻古厝的往事。

甚至是一些已经荒废的老房子,也能说出一段故事来,漫步永宁,每座老房子都是历史的见证。

【古城中的宗祠庙宇】

对于闽南人来说,宗祠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永宁卫也不例外,古城内有大小庙宇宗祠数十个,信仰的力量有时很神奇,能支撑人们度过难关,而宗祠文化则体现了中国人有爱包容的精神延续。从小东门进入,是永宁财神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建于1897年,几乎跟永宁卫古城同期。因与号称“东南第一卫城”的永宁古城同年兴建,在卫城内外东南一带,小东门玄壇公财神庙满足了民间百姓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故被民间尊称为“东南第一财神庙”而流传至今。

古时建城必有城隍,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为永宁卫城的同期建筑,为永宁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该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深沪湾历历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狮(深沪山)之称。其以气势之雄伟,庙貌之壮观,被誉为“永宁福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多年来,在海内外善信的支持下,永宁城隍庙进行全面维修,使古庙新姿焕发,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永宁城隍庙正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海内外的朝圣者和观光客。

疫情期间,城隍庙庙门不开,但却也无法阻止当地的香客,偶遇一对母子,隔着木门朝拜,那一刻,深深震撼。

永宁鳌城王氏系开闽武肃王审邽公之后,明洪武初年(约1368年间),其二十世孙通和公之子时庵、利庵、和庵三兄弟,自晋江青阳型厝迁居永宁,成为永宁鳌城王氏三个房份的肇基始祖。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时期被日寇烧毁,现为三开二进古制式土木结构,左护厝、前戏台。内有政德碑,流芳百世。

【古城中的老铺子老匠人】

走在古城中,你可以依稀看到百年间的商铺变迁,旧时的招牌“永宁万通号小布庄”,“合益米行”、英文名和建筑年份的“英兰楼”。曾经商铺林立的老街,如今虽已盛景不再,却依然可以通过存留至今的百年老店,窥见它曾经的繁华。

街武馅饼铺,一家始于1912年的真正百年老字号,静静伫立在老街上。纯手工制作的馅饼,更有一份古早味 。百年时间一个家族只做一件事,将馅饼融入了时代,也成为街坊邻居的最爱。

仍然保持着前店后坊的模式,前面是产品展示,还有企业历史介绍,以及一些模具展示,颇有古早味。后面可以看到阿姨们手工现做馅饼。

无论是喜事定制、中秋饼等等,这里都是首选。近些年第四代传承人更是将馅饼做成了伴手礼,已经成为永宁古城的一个能带走的美食回忆!

“生产队”,一个极富时代感的名词,承载了老一辈心中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古城三合境戏台的边上,本地居民洙洙将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旧石头房子改造成“三合茶院”,免费向居民和游客开放。它的前身是永宁第十七生产队的社员之家,现在里面也基本保留了70年前的样子,走进这个院落,仿佛就融入了那个年代。

茶社内的桌椅是用旧门板和旧床板做的,以前生产队留下的黑板报成了最好的装饰。坐下来歇一歇,泡一杯茶,听老板唠唠永宁的那些事,也成了现在来永宁旅游的一种方式。

漫步永宁街头,你还能看到这样的手艺人。“妆糕人”,有的地方又叫“捏面人”,记得小时候常缠着爷爷奶奶买。现在这一传统绝技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大都是耄耋老者,上一次见到这种技艺也是许久之前了,但它却是承包了我们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停下脚步看老师傅捏着妆糕人,那份安详与从容,令人着迷,却又忍不住鼻子一酸。有多久没有沉下心来做个手工活呢?哪怕是剪个纸人。

【古城中的老井】

跟大多数古城一样,永宁卫中还留有不少古井,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但这些古井大都还在使用,也是时代的一个见证。比如城隍庙边上的这口三眼井,其实蕴涵的意义不仅仅是取水这么简单。石井盖既做了安全防护,防止小孩子不慎跌入井内,又避免了街坊邻里为了打水时的摩擦,一人用一个井眼,绳子也不会打结。

这口半边井更是一个邻里友爱互助的见证。早年永宁淡水缺稀,永宁老街上旅菲华侨陈增沛主动将自家的一段围墙退回半尺,改建在水井中间,将井口外露,让邻里随意取用,深得众多乡邻的赞誉与感激。此井因而被乡亲亲切地称为“邻里井”、“半边井”。时至今日井水依然清澈见底,每天仍有不少群众打水饮用。陈先生用一颗善良之心,行人生善良之路。

青石板路悠悠,古城中的每一样都仿佛在诉说着这600年的历史,不同于别的旅游景点,静下心,细细品,永宁卫古城会带给你一份不一样的感受。

这里没有丽江古城的喧闹,没有鼓浪屿的小资浪漫,也没有苏州园林的精致,但却有着更原始更纯粹的闽南文化。永宁古卫城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为来访的旅人讲述着古城厚重的历史,你会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大气风范所折服!

你来或不来,他都在那里守护着古老的文明。古街老城,安宁美好,诚如它的愿景“永葆安宁”。永宁,留得住乡愁,留得住生活!


旅游攻略信息:

永宁卫

地址:福建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

交通:有到达黄金海岸的车可以经过,建议打的或者自驾比较方便,古城周边可以停车,内部也有停车场,均不收费

建议游玩时间:半天到一天,也可以在古城内的民宿住一晚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石狮194
石狮永宁卫:600年岁月悠悠,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生活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石狮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石狮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石狮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石狮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泉州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