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2022年初夏,鄂、川、渝三地观世遗、赏民俗八天之旅(第二篇:四川三星堆)

编辑
天数:2 天 时间:6 月 人均:600 元 和谁:夫妻

      三星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考古界公认为“ 世界第九奇迹” 。2022年6月16日,三星堆8号坑最新出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再次震惊了世界考古界,给国人又带来了新的惊喜!也再次拨动我们向往三星堆的心弦。“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在结束神农架行程当天,马不停蹄,随即奔向三星堆,奔向中华文明之光!

去三星堆的路

       2022年6月30日下午,我们从神农架木鱼再出发,一路班车/高铁/班列/动车/市区公交,历时16个小时,行程1000多公里(当晚宿火车上),于7月1日上午09.30按时到达三星堆博物馆。可谓一路不停转换交通工具,一觉睡到三星堆门口。行程如下:

       第一程:6月30日下午,从神农架木鱼乘班车返回兴山高铁站,乘座G3495(18.44-19.53/二等座122元)前往重庆万州北站,

第二程:高铁到达万州北站,出站乘万州公交15路(行程25公里/1个半小时/票价2元)前往万州火车站,

第三程:当晚从万州火车站转乘K1257班列(22.42开/168元/硬卧/人),于次日早晨07.28到达成都东站。

第四程:成都东站早餐后,站内换乘D1914(08.18-08.36)二等座/18元/人,前往四川广汉北站。

 第五程:广汉北站出站(做免费核酸检测),随后乘公交13路,2元/人,前往三星堆博物馆。

广汉公交13路,经11站,行程12公里,40分钟,到达三星堆博物馆(终点站)。

从公交站穿过斑马线,至此,我们按预约入馆时间提前30分钟(10.00-12.00),顺利到达三星堆博物馆门前。

        三星堆现行门票72元,学生半票/60岁免票/另有不同群体的门票优惠或免票。此刻,我们站在三星堆这尊著名的塑像前,多少有点感慨。算起来,这已是我们第三次来四川、第五次进出成都了。富饶的“天府之国”,美丽的巴山蜀水,迷人的川西北高原,独特多元的地域文化,热情豪爽的四川人,皆给我们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再次走进四川,我们倍感亲切!

三星堆综合馆

     排队-扫码-刷身份证-入馆(完全电子化管理)。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疏导有条不紊,非常快捷。游客入馆后,可自已步行、也可乘坐观光车(每客5元)去各展馆。今天,参观游客不算多,园区内次序井然。我们按预约时间提前20分钟入馆,步行约5分钟,即来到一展馆(下图)。

        三星堆博物馆地属四川德阳广汉市,位于市区西北的鸭子河畔,场馆面积12平方千米,构筑物7000多平米,展厅4200平米。主要由一展馆(综合馆)、二展馆(青铜馆)、文物修复中心、祭祀台和东城墙遗址、玉蟾湖等组成。目前,馆内主要展品是1号、2号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祭祀坑)距博物馆西南约3公里处(现不对外开放)。

       一展馆主要由古陶器、金器、瓷器、青铜器四大部分展品组成。以物为鉴,以史为纲,系统阐述了三星堆的历史渊源,详细介绍了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

进入综合馆大厅,首先是展馆各单元主要展品以及各重点展项的介绍。

三星堆综合馆参观平面图。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前言阐述了三星堆的横空出世、神秘梦幻、惊世骇俗、瑰丽灿烂!走进三星堆展馆,你会得到与电视里和书本上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从这里开始。

       (图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以三星堆文明为主线,表示出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十二桥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现出岷江、嘉陵江、青衣江、大渡河四条大河构成了四川(蜀道难)的地理条件;古蜀先民受大山大河阻隔,生存空间相对封闭,故而文化自主多元的历史由来。

图表记录了川渝地区被发现古遗址遗迹的地名、规模、年代以及文物数量和种类。

       巴渝地区文物汇集的“巴蜀”二字。有人认为,它们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就是甲骨文的“前世今生”。也有人说,它们只是一种象形图案,还没有达到甲骨文的高度。

       图为古蜀国的世系年考:从第一代蜀王蚕丛至秦灭巴蜀,古蜀国共改朝换代五次,历经2486年。历代蜀王中又以先祖蚕丛、第三代蜀王鱼凫(也有鱼凫为族名之说)的名字最为响亮,他们的名字已载入史册,他们的形象与三星堆密切相关。

图为三星堆与世界四大文明的之间的年代关系表。三星堆也被誉为北纬30度线上的文明奇迹”!

图示为三星堆古城遗址的夯土层断面。

图示为三星堆古城的原始平面和区域功能。

       综合馆展品第一部分——陶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虽然这些陶器外形质朴,其貌不扬,不如三星堆青铜器和玉石器那样光耀四方。但它仍展示了古蜀先民的日常生活画卷,表现出古工匠们丰富的想像力,并具有古蜀陶器的独特魅力和科考价值。

       三星堆遗址陶器主要出土于(1986年)1号、2号祭祀坑,其中以炊器、陶盉、高柄豆、鸟头勺等器皿为主,又以炊器、陶盉数量最多。较为引人注目的是一种三足陶炊器(上图右1)。该陶器(足腹相通)三足支撑,足下可生火加温,是古蜀人用来蒸煮食物的炊器之一。不少炊器上沿还带有宽大的盘面,可用来搁置食物,可将食物边煮边吃。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火锅的“前世今生”。四川人为什么爱吃火锅?大概,从这里就能找到答案。

       三星堆出土的陶盉(上图左1)。器顶有一半圆形口,有一短嘴。三足中空与盉身相通,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温。据考证,陶盉是一种温酒器皿。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酒器,说明当时的古蜀地区农业生产已相当繁荣,已有大量剩余粮食用于酿酒。

     三星堆出土的陶高柄豆(上图左2)。上部盘状,用以盛放食物,中部为管状中空豆柄,与喇叭形圈足盘相连接。柄豆管最高达一米。有学者认为,陶高柄豆类似于餐桌,对于席地而坐的古蜀人,取食就餐非常方便,是一种巧妙的生活器皿,也是餐桌的“前世今生”。

展品第一部分——陶器。图为三星堆出土的各种古陶器皿。

       三星堆还出土了数以百计的鸟头形勺把(上图),其鸟头形象颇似鱼凫(又名鱼鹰)。据说,它可能与古蜀国传说的鱼凫(当时一名门望族,又说是第三代蜀王)王朝有关。有学者认为,鸟头勺把不仅是生活用品,还是祭祀品之一。

       在三星堆遗址1号坑发掘过程中,人们曾发现1件陶盉与20多件瓶形陶杯放在一起,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宴席上,摆放的一套酒具。由此可见,三星堆遗址再现了古蜀人当时的生活场景,既真实,又有趣。

展品第一部分——陶器。

       关于三星堆古陶文化的来历和形成,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三星堆文化是夏代人的一支,他们从长江中游西迁至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同时西迁的还有鄂西和川东一带的土著民族。三星堆出土的封口盉、觚、高柄豆等陶器都带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征,中原陶文化应是三星堆陶文化之源。而三星堆出土的三足陶炊、陶鸟头形勺把又明显带有鄂西和川东的陶文化印记。可以说,三星堆陶文化不但是中原仰韶陶文化的延续,同时,又融汇了鄂/川/渝宝墩陶文化和十二桥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综合馆展品第二部分——三星堆玉石器。三星堆遗址1号、2号祭祀坑出土了为数可观的玉石器。其小到玉佩玉簪,大到巨型的原状玉石料,可谓林林总总,洋洋大观。三星堆玉器多以玉璋、玉璧、玉环等祭祀品为主,也有各种特色的玉珠、佩饰等。其中又以玉璋、玉戈、玉斧、玉剑、玉凿、玉璧等引人注目。

三星堆出土的玉璋、玉戈、玉斧、玉剑、玉凿、玉璧等一瞥。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质料来源广泛。其中有硅质岩、石英岩、蛇纹石、透闪石等。这些质料产地均以四川为主,集中在成都平原周边山区,大部分是一些地方性软玉。史料记载,西蜀自古出美玉,至今川西宝兴,都江堰玉垒山、川西北的龙门山、岷山一带仍为玉石重要产地。由于古蜀人开采玉石的条件较为便利,因此,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也是情理之中。

三星堆出土的玉棒。

三星堆出土的玉管。

三星堆出土的玉璧。

三星堆出土的玉剑。

添加图片

       三星堆出土的玉琮:高7.25,宽8.4,内径7.05厘米。黄绿色、半透明。器身外方内圆,中空呈短筒形,两端凸出的射部较矮呈环状,外边四方转角圆浑,每方外璧阴刻平行竖线2条,转角处上中下阴刻平行横线3组5条,与四方的竖线相交。该玉琮为三星堆玉石器中的臻品。

三星堆出土的玉剑。

三星堆玉佩一瞥。

三星堆玉璋一瞥。

       玉石器展厅内的巨无霸——三星堆遗址不但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玉石臻品,同时,还出土了十数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看看眼前一块五彩玉石料有多大!就会颠覆你古蜀人能力的想象,将如此巨大的石料从采石场运到三星堆,想想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是有多惊人!

       三星堆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 。于1986年在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可谓:“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青铜大立人的横空出世,当时引起了世界考古界的极大震动!

        有人说,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像中,领衔者非大立人莫属——他不论从服饰到形像,还是体量等。青铜大立人都堪称“领袖级”人物。以往从商代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青铜大立人身姿高大威严,头冠发饰、着装举止等与众多青铜人像明显“高出一筹”,是典型的“王者风范”。有学者认为,大立人至少为大祭司一级的人物,足以证明当时的古蜀国度,已存在明显的族群等级差别,并具备了比较完备的社会架构。至于青铜大立人是何许人也?学界有几种不观点:一种认为,青铜大立人是一代蜀王形象,既是政治君王同时又是群巫之长。另一种则认为,青铜大立人集“神、巫、王”三者为一体,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威象征,作用体现在祭祀仪式上,而并不是莫个人物。

       眼前的青铜大立人——头戴高冠,身穿窄袖半臂式衣衫,衣上纹饰精美,身佩方格纹带饰。一只环形大手握在胸前,另一只手则高举法器(尚待考证)。脚戴玉镯,赤足立于方形怪兽座底上。形象庄重威严,透发出赫赫神威,他或是在指挥一场重大祭祀活动,或是在举行一次军事出征仪式。由此可折射出古蜀人的神权意识,也客观证明当时的古蜀国极可能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度。

       镇馆之宝——金面罩,1986年三星堆1号坑出土。金面罩薄如蝉翼,图案精美、形象逼真,足以证明3200多年前的古蜀工匠技艺之精湛!足以与世界同年代的任何金器制作水平相媲美!据说,2021年10月,三星堆三号坑出土的另一件金面具(下图),在文物修复馆内展出时,曾引起学界不小的轰动。

据统计,三星堆现已出土各类金器44件,件件精美奇特,巧夺天工,被学界称为“重量级的考古成果”

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的“铜虎符”一览。据说“铜虎符”与战争有关。

三星堆出土的礼器、法器一览。

三星堆出土的礼器——大口尊一览。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象牙牙雕,据统计共有678根(段)。大部分已腐损严重,现有40多件残件得到了清理,并进入整理阶段。如此数量的象牙出土,足以证明川渝地区当时也是大型哺乳动物栖息地之一。

       三星堆镇馆之宝——青铜神树。它被学界称为“生命之树”。据说,神树上的神鸟代表上天,表示古蜀国居于天地中心,上方的圆纹轮代表太阳,它四季转换,阴阳轮回。下面的圆纹轮则代表社稷江山,人们在太阳下生育繁衍,世代传承不息;神树上的巨龙攀援,则为天地交往的“扶桑、建木、若木”,表达了古蜀人信奉“万物有灵”,崇尚自然的理念,也表达了先民对“天、地、人”共生关系的朴实认知。

关于铜神树的介绍。

        青铜神树均出土于三星堆2号祭祀坑,共计出土了8株。其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制作之精美,造型之丰富,足以令人惊叹!堪称三星堆一绝!

三星堆镇馆之宝——摇钱树。

       三星堆摇钱树咋看像一株艺术之花,上面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叶片、真棒、佛像、鸟兽、钱币等饰物。因树上有许多方孔圆钱而被学界命名为"摇钱树"。

       据说,摇钱树由神树分化而来,由于原始财富积累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出于当时社会需要,神树的功能仍然用于祭祀,而摇钱树则表现为财富象征,逐渐演变成特殊群体的陪葬用品。目前,我国发现的摇钱树共有近200例,主要出土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一带。过去,学界对摇钱树的起源、功能、文化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普遍认为摇钱树最早可追溯到我国东汉时期。而三星堆商代摇钱树的横空出世,将其年代大大向前推进了1500多年。

      当天上午,我们约1个小时的走马观花,就完成了在三星堆一号馆的参观。走出眼前的这道门(一号馆出口),我们随即前往三星堆二号馆(青铜馆)参观。

       三星堆青铜馆位于综合馆以西约200米处。综合馆出口距文创馆和文物修复中心相对较近。时间关系,我们不打算去文创馆参观,也没有先去文物修复中心,而是直接去了心仪已久的青铜馆!

三星堆青铜馆

        三星堆遗址自1931年被发现至1986年1号、2号祭祀坑首次发掘,再到2019年被发现并正在发掘的3号—8号祭祀坑。截止目前为止,已共计出土文物15000多件,其中大部分文物为青铜器。除了1号、2号祭祀坑出土的以青铜大立人、青铜大面具、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为代表的千余件青铜器。近年来,3号—8号祭祀坑又陆续出土了顶尊跪坐人像、顶坛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鸟足曲身顶尊神像等一大批“重量级青铜器”文物。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以历史久远、文物精美、文化独特、神秘莫测而世人瞩目。从初步考古结果来看,这些青铜器距今约有3700-4800年历史。关于三星堆青铜器的形成和来历,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三星堆青铜器是商代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受到了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成分、锻造工艺和装饰风格,基本与商文化青铜器一致。如此大量的青铜器在三星堆出土,表明在中国商代晚期,不仅黄河流域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而且,长江流域也几乎同时进入了这一时代。

圆轮尖顶式建筑外形,充满古蜀文化色彩,三星堆青铜馆造型别致而神秘。

       然而,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只有铜尊、铜鼎与中原地区相类似。而数量庞大的青铜面具、人物造像和动物造像等青铜器,无论是造型还是铸造技术,都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有所不同。这些青铜面具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人的图腾,与中原先民所信奉的神祇形象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与商代青铜器明显不同的是,至今,三星堆出土的所有青铜器,都没有镌刻任何铭文!因此,三星堆青铜器是否与商代青铜文化一致,还需要了解更多古蜀地区的特定历史环境,需要做更多研究和需要更多文物来佐证!

       而更多的观点则认为:虽然三星堆青铜文化与中原商青铜文化有一定区别,这恰恰表明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明的典型代表,表明四川盆地当时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古文明中心。从而,再次证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虽然古蜀地区地理上相对封闭,却形成了自身的青铜文化特点,创立了独特的区域历史文明。

       另外,还是一种观点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如此异类奇特,它可能来自莫个神秘的文明或来自外星文明,它还有许多不为人知或未被揭晓的谜题。甚至有人认为:三星堆青铜面具眼大纵目,鼻梁高耸,它与古埃及法老面具很相似,三星堆文明极可能来自地中海沿岸等诸如此类的猜测与说法。

       无论学界对三星堆青铜文化怎样众说纷纭。当你走进这座神秘的青铜王国,就像前言所言,“在这个神秘梦幻的国度里,深藏着古蜀人对天地、自然的虔诚——庄严肃穆的神像,达地通天的神树,纵目千里的面具,振翅翔飞的凤鸟.......汪洋恣肆,气象万千,深蕴先民们海阔天空,激情飞扬的浪漫玄想和仰望天宇表达信仰的高度情怀”!

       也许,三星堆文明的鉴定是学者专家们的责任,普通大众也不会个个通古贯今,而当你走进这座洋洋大观的青铜殿堂。也许,你就会自觉或不知觉的被“人神共舞”!浪漫的玄想会被三星堆之光所吸引,飞向那个神秘的古蜀国度!你的心绪也会穿越时空,去往那个纵目传神的地方!

        三星堆铜兽面(宽23.4/高20.4/厚0.2厘米/属B型),主要分为A/B两型。两者不同之处为:B型于颌下增加了一对夔龙承托。而A型兽面颌下无任何承托物。铜兽面冠、眼、鼻、眉及牙齿表现夸张诡异,整体视觉效果神奇,特别突出大眼睛。据说,其造像有古蜀人崇拜的“神眼洞穿一切”之意。

青铜馆内众多不同造型的铜兽面,它们均出土于三星堆2号祭祀坑。

       三星堆铜圆尊。其造型多样,主要分为角羊尊,凤鸟尊,龙虎尊等,尊肩部一般饰象鼻龙纹,双钩云雷纹等。腹部纹为双夔龙合构纹,两侧为倒置兽面纹,足上部饰以凸弦纹,虎耳龙纹等。其整体风格庄重典雅。

三星堆青铜尊主要出土于1号、2号祭祀坑。青铜尊的作用就是用于祭祀。

       三星堆铜圆罍(通高35.4厘米,2号祭祀坑出土),圆罍方唇窄沿,肩铸四个卷角羊头,腹部饰象鼻龙纹,腹下饰夔龙大眼。足饰双列式目纹。据说,该铜罍与1987年湖北出土的一件铜罍的极为相似,颇具研究价值。

       馆内一些不知名的三星堆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制作精美,图案复杂,造型光怪陆离,令人费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学界正在研究之中。

        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重器之一”铜人头像(通宽17.2厘米、通高34.8厘米 ,2号祭祀坑出土)。该人像为2号坑唯一1件平头顶戴冠头像。据考证,该人头像的顶盖与头部分开铸造。所戴头冠为回字纹平顶冠,脑后发际线较高。其面容消瘦,双眉似皱,表情凝重,肃威严然。该头像究竟具有何种含义,学界正在破解。有专家认为,该头像身份等级可能高于无冠者头像,他执掌着较大的政治宗教权力。

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重器之一”铜人头像。该头像风格别具一格,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也是学界的破解之谜。

       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重器之一金面铜头人像(通宽22.4厘米、通高45.8厘米 ,2号祭祀坑出土)。该头像属圆顶金面铜头像。从铜像面部的凹线轮廓看,金面罩附粘在铜像面罩上,仅留出眼睛和头盖。铜人头像的金面罩极薄,有部分破损。该头像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学界的破解之谜。

       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重器之一”铜人头像(通宽23.8厘米、通高51.6厘米 ,2号祭祀坑出土)。该头像头戴发簪,采用浑铸法铸造。人像整体造型优美,神完气足。脸部罩薄金,头型为圆顶,头上似戴头盔。脑后用铸有发饰。学界一般认为,这种戴发簪人像应比平顶头像的地位要低。

       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重器之一”铜人头像。该头像风格与众多头像不同,腮下留有胡须,头像的地位与作用,也是学界的破解之谜。也有学者认为,该头像可能代表一些参加祭祀活动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神职人员。

       三星堆大名鼎鼎的青铜大面具,该面具宽132厘米、高80厘米、重100公斤。其面具体量之大,震惊世界!关于他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学界破解的主要迷题。有学者认为,该面具尽显王者风范,其祭祀用途毫无疑问,但如此巨大的面具怎样到达祭祀场所?还有待考证。也有学者认为,青铜大面具不可能戴在人脸上进行祭祀活动。面具两侧上下共有四个方孔,是用来插木杠抬运面具的。为什么面具如此巨大,是因它被奉为主神而行进在队列之首,以此来突出祭祀礼仪的威严。

       无论青铜大面具的历史地位作用几何?但他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如今,他已成为三星堆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和三星堆青铜器的标志物。同时,也成为人们来三星堆博物馆必到的打卡点!

三星堆青铜馆内铜面具一览。
三星堆青铜馆内铜面具一览。

      三星堆青铜馆内一尊尊制作精美,形态各异,表情夸张,大小不一的青铜面具,虽然它们的历史地位和用途还有待破解。但三星堆仅1号、2号坑,就出土了如此众多的青铜面具,也着实令人赞叹!

       镇馆之宝——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宽138厘米、高66厘米,2号祭祀坑出土)。该面具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前凸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鼻梁短凹,鼻翼向上内卷,口阔深,微露舌尖,似在作神秘微笑。可以说,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众多面具中造型最为奇特夸张,其面具的高度最高,重量也最大。

       对此,有研究认为,纵目面具所表现的形象就是古蜀人的始祖蚕丛;也有学者认为,纵目面具是一种神兽面具,它主宰天地间的一切,它所表达的是太阳神的形象......等等。至于纵目面具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只有等到三星堆谜底被彻底揭晓的那一刻才知道。

        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虽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千奇百怪,而对于这尊铜雕像,有学者却说,“鸟脚人像大概算是怪得最为出奇的一件”。这尊铜像咋看是刻画鸟的形象,其实,鸟只是人像足下的一部分,铜像刻画的主题是人物像。非常可惜的是,人像只找到下半身(臀部以下),他两腿健壮,双足似鸟爪,紧紧踩在两只怪鸟身上。如此精美绝伦的器物偏偏缺失了上半身,故而被称为“青铜鸟脚人像残部”。

       镇馆之宝——三星堆铜戴冠纵目面具(高31.5厘米、宽77.4厘米、通高82.5厘米 ,2号祭祀坑出土)。面具双眼球外凸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约70厘米高的夔龙形额饰。该面具出土时,画眼描眉呈黛色,口唇涂朱砂。整体造型神秘诡谲,颇显雄奇华美。一般认为,面具的眼目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亦有学者认为“纵目”即“竖眼”之意,神似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的额中眼,可能与神话中的“人首龙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

       三星堆铜龙像(头宽7.7厘米、残高17.5厘米,2号祭祀坑出土)。铜龙大张其口,口中铸上下两排“龙牙”,形象抽象逼真。铜龙上吻向内勾卷,与龙角(羊角)构型贯连。龙(羊)角向前坚挺,略微上提,其劲力内敛。一对曲形长眼构于龙角前端,并延伸至耳廓。该铜龙整个造型与Ⅰ号大型铜神树圈座上的铜龙形象略似。该铜龙被列为三星堆似龙器物中的臻品。

      三星堆青铜大鸟头(通高40.3厘米,2号祭祀坑出土)。在三星堆众多的鸟类造型器物中,青铜大鸟头是形体最大的一件。出土时,发现其勾型喙口及眼珠周围皆涂有朱砂。据说,此器可能是某建筑上的装饰物,也可能作为祭祀标志或图腾崇拜。鸟与蜀族之关系密切。史书记载,有几代蜀王皆以鸟为名,而三星堆文物中众多的鸟形器物为此提供了有力佐证。青铜大鸟头的造型与鱼鹰(古蜀称鹰为凫)颇为相似,是否系蜀王(鱼凫)的图腾象征,还有待做深入研究。

       三星堆青铜器臻品——祭天神烛龙人抬鼎,该器物铸造工艺复杂而精美,非常奇特,也非常难得。关于该器皿的用途,有学者认为,该器物为祭祀所用,以表示当时的古蜀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甲一方,为此,祭祀天神烛龙,祈求神灵保佑,国运长久!

       三星堆铜兽首冠人像(残高40.2厘米,2号祭祀坑出土)。该人像仅存上半身(估计是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被有意火燎及砸损)。人像体态端庄,神情肃穆,气质威武,衣装华丽。有专家推测,该人像应是祭仪活动中的副主持形象。从该人像的兽鼻和兽耳造型特征看,仿佛与大象的鼻耳相似。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象牙祭品,由此可见古蜀人对大象的认知和崇拜。

        三星堆1号大型青铜神树(残高359厘米、通高396厘米,2号祭祀坑出土)。该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鸟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法铸造,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该神树是我国迄今为止形体最大的一件。

      关于三星堆青铜神树,学界有多钟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神树的内涵应与《山海经》中的“建木”相关,神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出古蜀人神人合一的宗教神权构思;另一种观点认为,神树并非“建木”,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青铜神树具有“社树”的功能,所要表达的是社稷之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树起源于古蜀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而传说中的“天地之中”即为成都平原,象征这株神树立于大地中心。

三星堆青铜神树一览。

        我们以为,无论青铜神树的内涵和象征是什么,它的意义都非同一般,它反映出古蜀人朴素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体现了古蜀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刻画出一幅人神天地的天国理想构思。可以自豪的说,三星堆神树是华夏先民宇宙观的伟大实践标本,也是古蜀人天人合一,人神互通构思的真实写照!

三星堆青铜神树一览。

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由于深泽大川的阻隔......古蜀原本厚重的历史被神话传说所取代......只言片语的方志记载遮蔽了它的荣耀。如今,当你走进三星堆博物馆,千载沧桑,辉煌璀璨,泱泱的古蜀文明面你而来……青铜面具......神树神鸟......蚕丛及鱼凫......奇特而又真实。信史就如同长江之水不会断流,辉煌永远也不会被尘埃泯没!这就是三星堆文明赋予我们的自信与荣耀!

三星堆修复馆

       虽然意犹未尽,我们还是按计划结束了在青铜馆的浏览。从青铜馆出来,我们随即又来到文物修复中心(简称修复馆)。三星堆修复馆目前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7:00。

       三星堆文物修复馆主要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修复而建。目前主要分,文物储存区、陶器修复室、玉器修复室和金属器修复室等,完全可以满足所有类型的文物修复需要。修复馆的分析仪器室,配备了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X光颜色仪等先进仪器,为文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修复馆还经常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为一些损毁严重的文物会诊把脉,研究最佳修复方案。

三星堆文物修复馆入口一览。

馆内陈列修复文物一览。

有专家比喻,发掘文物是将沉睡的历史带回人间,而修复文物则是把历史唤醒、让它重现原有的面容和光彩。

       走进三星堆文物修复馆,观赏者和修复者只有一道玻璃之隔。一边是络绎不绝的看客,感受古蜀瑰宝重放光彩的惊奇;一边则是工作者悄然无声的复活古蜀瑰宝,赋予它们生命,与历史对话交流!

       据说,自修复馆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已超过80余万人。截至目前,三星堆3号—8号坑最新发掘转运修复馆的文物已经达到1380多件。

       三星堆修复馆内有人们非常熟悉,令世界考古界瞩目,曾上过春晚的青铜大面具(上图)。眼前的这尊青铜大面具才是真品(展馆内是仿制的)。“光天化日”之下,它沧桑感愈发强烈......它神秘气氛更加浓厚......它仿佛在作沉思回想.....向你诉说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时间关系,我们在修复馆内浏览不到半小时,随即按图索骥,来到修复馆后方60米的祭祀台游览。祭祀台坐落于园区内的玉蟾湖畔,建筑规模宏大,充满古蜀古韵。祭祀台正上方的祭坛上,站立着三星堆的著名标志物——青铜大立人。眼前的场景再现了古蜀国祭祀仪式的宏大威严,显现出古蜀先民神人合一的理想构思!

       此刻,你站在三星堆祭坛前,可以感受到蜀地特有的地理条件,理解古蜀人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奉;他们在此生生不息、每天耕耘劳作、感谢自然的恩赐,祭祀自已的先祖,祈求神灵的保护;他们在大川泽水而居,每天沐浴着河边的风、聆听着林中的鸟鸣,仰望着漫天的繁星,清晨也会鸡犬相闻。其实,他们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区域文明,也正是有了奇特的巴蜀文化,才汇聚成璀璨多彩的华夏文明。

三星堆之其它

        匆匆打卡三星堆祭祀台后,我们又来到三星堆纪念品专卖店。这里也是我们行程计划的一部分,如果说三星堆青铜馆内是洋洋大观,那么,纪念品专卖店里也可称得上是琳琅满目。

        这里从大头贴、钥匙环、铜面具、小铜人,手链、手环、饰物等生活小物件;大到拼装式青铜器,服装、茶几、桌椅等,可谓应有尽有。而且,专卖店里的产品件件做工精巧,件件结实耐用,件件名不虚传!件件灿烂辉煌!更重要的是,你过了三星堆专卖店这个店,就再无专卖店!

三星堆钥匙环——男同胞的最爱。

三星堆大头贴——孩子们的最爱。

三星堆专卖店一览。看看,青铜大立人、青铜大面具,都是名声赫赫哦!

三星堆专卖店一览

三星堆专卖店一览

三星堆手链——女同胞的最爱(眼前是我们的定型产品)。

三星堆钥匙环中的一种,也是我们的定型产品哦!

        买了三星堆纪念品,我们感觉很值,再次路过玉蟾湖,站在湖边与三星堆青铜馆背影和湖中盛开的荷花“立存此照”,也是一次难得旅行体验哦!

       最后,我们来到三星堆餐厅(上图),在这里,我们俩人80元,品尝了三星堆的“两菜一饭”,也许是三星堆留给我们的感受太美妙,感觉这里的饭菜感觉也格外香!

       午餐后,我们就结束了三星堆的全部行程,前往博物馆出口。此刻,这里正在加紧建设新的展馆......而三星堆遗址3号-8号祭祀坑的发掘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据说,发掘现场每天都会有惊喜......还会有成千上万件刚出土的文物被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还会有新的祭祀坑被发现......这些文物都会在新建的场馆内展出......这就是三星堆博物馆,它每天都在更新变化......来一次三星堆不容易,一次也不可能体验它的全部。但我们以为,能来到这里就足够了!三星堆的中华文明之光一定会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的一生!

      当天下午,我们返回成都前往重庆大足县城,为明天游览大足石刻做准备。带着三星堆的美好愉悦,我们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本篇完/待续)2022/07/18    金陵乐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2年初夏,鄂、川、渝三地观世遗、赏民俗八天之旅(第二篇:四川三星堆)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