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四子王旗的草原魅力究竟在哪里?

编辑

草原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温金海

我对草原的神往,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三毛那首《橄榄树》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还在厦门大学念书的时候,正是《橄榄树》风靡之际。走到鹭岛的哪个角落,差不多都可以听到这首幽怨的歌。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涧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  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橄榄树》是我所喜爱的一首歌,时至今日,每每听到齐豫唱的这首歌,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颤动。它的词作者台湾女作家三毛,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三毛原名陈平,一生出版过23本书,其中一些篇章如《撒哈拉的故事》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毛云游四方的经历,更是令我十分向往。三毛深爱着丈夫荷西,荷西不幸去世后,她悲伤难耐,终于在48岁之时自缢而亡,追随荷西而去。他们赤诚的爱情,令人感动不已。

  《橄榄树》的歌词其实很简单,涉及草原的也只有一句“为了宽阔的草原”,但就是这么一首简简单单的歌,却深深地征服了我。我一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它击中了我心灵深处某种隐秘的东西,表达出了我朦胧不清而又极为执着的某种欲念、诉求。我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能够与它产生共鸣,似乎它是为我而作,为我而歌。

对于生长在南方的我,草原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地方。没想到,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北京工作,一下子离草原近了许多。翻开地图册一看,北京离呼和浩特很近,查一下火车时刻表,坐一晚上火车就到。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呼,太近了!太好了!

来北京后的第一个“五一”节,我和几个同学商议假日到哪儿玩,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内蒙古大草原!”我猛然发现,喜欢草原、向往草原的不止我一个,大凡从南方来的人,都想看一看神秘的草原。

  一番准备之后,我们很快踏上了内蒙古草原之旅。那一次我们是坐火车去的,北京至呼和浩特的特快。

  在拥挤的车厢里熬过一个漫长的夜晚,次日天亮时分,列车已经驶进内蒙古地界。透过车窗望去,微弱的晨光中,只见天地被分割成两半,以地平线为界,上面是天空,下面便是一望无际的苍茫大地。我们一直不知道草原有多大,想象中以为也就是一片比较大的平地。但列车开了半个小时,我们没看到草原的边缘;开一个小时,还是没看边。望着那似乎永无尽头的平坦的土地,我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憾。这种景色是南方绝对没有的!在南方,视线总是被山野阻隔,爬上了这座山的山顶,极目远望,前面还是连绵不尽的山。而在这里远望,却能看得很远很远。可以说,我们的视线第一次触及这么远,这种体验太神奇了!

  天越来越亮了,窗外的大地渐渐清晰。这时候我们又有些困惑,怎么都是一片黄土?绿油油的大草原呢?在我们的想像中,一进入内蒙古的地界,应该就能看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但在窗外,却只是一片平缓荒凉的黄土地,根本不见草的踪影。

  我们问车上的当地人:“草原呢?怎么到了内蒙古,还看不到草原?”

  当地人奇异地说:“这不就是草原吗?这就是草原!”

  我们惊讶地问:“地上怎么没有一棵草啊?”

  当地人说:“你们来得太早了,草还没长出来呢!这里气候寒冷,土壤里的冰冻层刚刚化呢。要到七八月份,才能看得见草。”

  这又是我们没想到的。南方的五月,早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季节,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里的景色与山清水秀、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南方太不一样了!想不到北方的春天来得这么迟,南方北方的反差是这么大!

 

八月是草原最美丽的季节

 

  我们心里当然十分失望。但既来之则安之,虽然看不见草,但我们也是要到“草原”上溜达溜达。呼和浩特名字很有草原特色,但事实上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满街是穿少数民族服装的人,这里人的穿着打扮跟我们并无两样,看不到穿民族服装的人。我们便转乘汽车,奔往呼市北边的四子王旗,去寻访梦中的草原。四子王旗是个小县城,这里也很少穿民族服装的人,但这里的土地是草原的土地。出了汽车站走不远,便到了草原,实际上是还没长草的荒原。我们来到荒原上,尽情地奔走着。

  这里虽是高原,但地势平缓,好几次,我们看着前边是个高丘,以为是个制高点,但走过去一看,原来还是个平地。站地那里眺望,远处仍是看不见尽头的波浪起伏的荒原。这里地广人稀,没有污染,空气纯净,天空蓝湛湛的极是明净,大地则一片浑黄。天和地被一条地平线分割成两半。一切是那么简单。站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上,我们这才深深体会到中国疆土之广大、地域之辽阔!

  我们没有见到想像中的草原,但眼前的黄土地却有另一种美。一种原始的美,粗犷的美。而且我感到,这种的土地或许代表着更为真实的北方。大地是沉默的,沉默中隐隐透出一种坚实、一种力量。站在荒原上,我们似乎感到自己的气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想奔跑!想呐喊!想呼叫!平日的忧烦早已烟消云散,一切挫折、坎坷都变得微不足道,整个人变得豁达了许多、洒脱了许多!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林语堂曾对南人北人有过一番精彩分析,他说,南方人天生是个商人,北方人天生是个政治家。同样是个年轻人,让他到外面漂流十年,不去管他,十年后回来,南方青年可能就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北方青年则可能就成了横刀立马的将军。

  以前我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南方人与北方人性格差异这么大?究竟是什么使然?这时候我们忽然明白了,南方人北方人的性格差异,并非人种有什么不同,并非体内的血液有什么不同,而是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自然对人的性格有着神奇的影响力、改造力。南方山明水秀,南方人往往比较温和、含蓄、细腻;北方大地苍茫,人无形中也就变得粗犷、豪放、骠悍。

  站在没有草的草原上,我感到,五月来草原其实也是一种体验。要真正了解北方的土地,真正理解北方的人,就不能总是在繁花似锦的七八月来草原,而应当在别的季节来。

  第一次去草原,有遗憾,也有收获。之后我又去过许多次草原。有时是因为出差,有时是自己去旅游。尤其是这几年买了车后,去草原更方便,去得也更多了。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是中国最美丽的草原。虽然草原的景色已不陌生,但呼伦贝尔对于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心里也一直想去这个地方。这年夏天,草长得最肥美的时节,我们来到了这里。呼伦贝尔纬度较高,即使是八月,这里也凉浸浸的。特别是一场雨后,天冷得出奇,即使穿着两层衣服也直哆索。但这里的草确实好。呼伦贝尔之美,美在它的草长得茂密,美在它的草原辽阔,美在它是一个典型的草原。不过,也许正因为这里的草原太辽阔、太广袤,汽车行驶在草原上,看到两边千篇一律的景色,不由得会感到几分单调,继而心中会慢慢涌起一种忧伤。这种忧伤并非因为有什么烦恼事,而是面对这样的景色,自然而生的一种感觉。这时候也就更能理解,为什么很多草原上的歌曲,粗犷、悠扬的背后,总是潜藏着些许伤感。歌为心声,这一定是人在草原上情感的自然写照吧。

  青海的自然景观与内蒙古很不相同,这里的景观非常丰富,有广阔的草原,有高高的雪山,有烟波浩渺的青海湖,有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巍巍昆仑山在青海,长江黄河的源头也在青海。到青海旅游,与到内蒙古旅游,所见所感是不一样的。有一次,我独自一人从北京飞到兰州,再从兰州转飞敦煌,在游览了月牙泉和莫高窟之后,坐汽车从敦煌进入青海。我首先来到青海西部一个叫冷湖的小镇。这是一个西部荒漠上的石油小城,早先并没有什么人口,因为发现了油田,来了采油工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渐渐才有了人烟。冷湖周围是茫茫大戈壁,地面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砂石,没有土壤。听当地人说,早先时候冷湖并没有树,在这里出生的石油工人的后代,许多人都没有见过树。学校老师拿着课本给孩子们讲解什么是“树”,说树有树干,树干岔出树枝,树梢长着树叶。但孩子们从来没见过树,听得半晌,眼神一片茫然,没有一点儿概念。老师讲着讲着,看到孩子们茫然的眼睛,突然意识到什么,忍不住哭了,泪流满面。可怜的孩子,他们想象不出树的模样啊!石油部门的领导知道这些情况,也流泪了,他们发誓一定要在戈壁滩上种上树,让石油工人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树,什么是绿色,什么是万物生长的春天!他们在戈壁滩上挖了一排排大坑,用卡车从300多公里外的敦煌运来一车车泥土,填入坑中,精心栽种,精心培育,终于让戈壁滩上孩子们看见了绿色的树。听到这个故事,我也怦然心动。树,在南方人看来是最平凡的植物,在西部却是如此珍贵。这就是南方与北方的不同,东部与西部的不同。

  在冷湖停留几日,我又去了格尔木,然后从格尔木坐汽车奔往西宁。从格尔木到西宁,公路两边也是一片连绵不绝、无边无际的草原。但这里的草原和内蒙古草原有很大不同。内蒙古的大草原是纯粹的草原,除了天空,便是大地、草原,比较单一。青海的草原不一样,近处是碧绿的草原,远处则是终年不化的大雪山,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景色秀美而又壮观,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一个人在青海高原上旅行,真的非常寂寞。汽车行驶几百公里,往往看不见什么人烟,即便依稀可见几个蒙古包,也是在很远的草原深处。在去青海之前,我时常感到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到了青海,回想起那些琐事,猛然间觉得它们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不足挂齿。在人烟稀少的高原上旅行,使我更加懂得生活的美好,友情的珍贵。这趟青海之行,是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旅行之一。这趟旅行也使我发现,青海是我国最美丽的省区之一。我只去过一次,但它让我魂牵梦萦了十几年。这样的地方,我想我一定会再去的。

  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草原、河北的坝上草原,是离北京比较近的草原。特别是坝上草原,开车行驶三个多小时就能到。因为离得近,去的次数就多,而且很多次都是自己开车去的。

 

坝上草原是离北京最近的草原

  有些地方去了一次之后,不会想去第二次。所谓“不去终身后悔,去了后悔终身。”草原不是这样,我去了多次,但一直觉得不够,还想再去,至今还想。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草原的景色特别美吗?恐怕不尽然。单纯的景色美丽与否,只是外化的原因。是草原上的人特别热情好客吗?也不尽然。其实,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是很热情好客的。

 细细想来,我觉得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自由”二字。来到草原,能够充分享受到自由,享受到身心的解放。

  草原天高云淡、地广人稀,没有城市的拥挤与局促,行走在那样的原野上,愁烦尽消,心情会禁不住豁然开朗。看看蓝天,看看白云,会忘记人间的许多是非恩怨。

  在草原上骑马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找一匹老实一些的马,让它驮着你在绿油油的草原上,轻悠悠地奔跑,你会感到与草原是如此融合。一时间你什么也别想了,只是尽情地享受那种奔放、畅快。

  在草原公路上驾车,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如今在内蒙古、坝上的许多地方,公路修得都很不错,虽然不算宽,但很平整,最重要的是车辆稀少。行走在这样的公路上,心情可以很放松。草原上的天明澈透亮,开车着蓝天白去下奔驰,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在现代化的都市里无论如何是享受不到的。

  在城市拥挤的住宅楼里,你不敢放声歌唱,说话声稍大点儿就可能扰民,就可能受到邻居的警告。在大草原上,你尽管放声歌唱吧,喊破嗓子也没人嫌你吵!这就是自由,可贵的自由!

  对于恋爱中的年轻人来说,在敖色下相会,也是一件美好的事。草原的夜晚,星星特别的大、特别的亮,仿佛一颗颗硕大的宝石,晶莹剔透。原野上静悄悄的,世界似乎就属于他们。青年在一起,表白也罢,哭诉也罢,忏悔也罢,可以尽情说出想说的话,全然不必担心隔墙有耳……

  来到草原,你就撕下面具、回归本色吧。撕下了伪装,抛弃了面具,你会感到比以前活得轻松得多。这就是草原给你最好的礼物,给你的最美好的享受。

  人们喜爱草原,实际上喜欢草原那种自由的空气、自由的精神。

  现在回想起来,三毛那首《橄榄树》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旋律优美,更重要的,也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心灵深处对自由的渴望与呼唤,表达了人类最纯朴的追求与理想。这首歌的深层含义,与草原所具有的自由的空气、自由的精神,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久居都市的人们,到草原走一走吧。或许,在那里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找到心灵的自由,找到精神的慰藉。

 

        2007年4月21日记于北京

 

 

在草原上骑马,享受自由的空气

     

 

河北沽源的草原,开辟开拖拉机旅游项目。不会开也没关系,因为在草原上没什么危险,可以大胆玩。

 

 

        来骑骑马吧。

  

     

在满州里中俄边境界碑前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蒙古包里,与蒙古包主人合影。这位蒙古族兄弟还演过电影哩。

 

       

满州里的中俄边境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的草原魅力究竟在哪里?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