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1

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骑游记

编辑

格根塔拉草原,蒙语义为“辽阔明亮的草原”,位于内蒙四子王旗境内,离首府呼和浩特市百二十来公里,是呼市周边草质最好的一个草原,最适合周末度假,体力好一天可以骑车来回,我们那会是三人小组,蹬着个山地,带着帐篷睡袋,赶着暑期长假,打算在草原看场漫天流星银河。

    内蒙盛产优质牛奶,其中蒙牛伊利的总部便设在呼市近郊,在呼市习惯将冰激凌当零食吃,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比起内地,价格优势明显,反倒是盒装牛奶价格没见优惠,上学那会,早餐食堂会卖热牛奶,一块一大碗,可以自己加糖,味道很不错,至今回味。

骑车,其实是个苦累活,尤其是碰见看不到尽头的上坡,即便推着走都有种想死的冲动,都是憋着一股气,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坚持下来的,慢慢走还好,最怕路边飞快过去一辆轿车,突然呼的停了下来,你以为有啥动静,只见副驾驶窗蹭蹭的摇了下来,你以为是啥玩意儿,就看见一台单反出来咔嚓一声,然后绝尘而去,闻见一路的车屁。路上的自娱自乐得带劲,自我恶搞,折腾才有意思,不然就平淡没味了,小伙伴们给力啊。

 

 

 

少年有个牧羊人的梦想,赶着羊群,走到哪是哪,游荡世界。内蒙的羊肉公认第一,因为没有膻腥味,这边每到吃涮锅,羊肉必不可少,一锅子羊肉,一堆酒瓶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真是内蒙生活的写照。

 

到草原大概下午三点来几分,一个词“辽阔”,有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像,大片的白云飘过去,草原上留下大块阴影,极目四野,草色青翠,凉风阵阵,依稀可见远处的蒙古包群,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骑马的游客。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 ,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神、祈祷平安的象征。蒙古族以前信仰的是本土信奉万物有灵的萨满教,萨满在一个村里地位崇高,类似于藏区的活佛,一般由男性担任,其通过一系列仪式可以和去世的祖先通灵,可以卜吉凶等,《额尔古纳河右岸》里有详细描写,不过现在见到大型的敖包,一般是做旅游形式,建的很豪华大气。藏传佛教传入内蒙后,蒙古族改信藏传佛教,但是敖包等一系列原始信仰的内容被保留了下来,实属不易。

 

第一次在草原上看见彩虹,那会刚下完暴雨,之前有准备,带了铲子,在帐篷外挖了排水沟,然而草原的暴雨说来就来,而且来得如此凶猛,夹带狂风,帐篷自身根本hold不住,三个人忙成一团,两个人撑着帐篷以免被狂风暴雨整垮,一个人去重挖排水沟,十分狼狈。好在草原的雨来得及去得快,消停以后已经临近傍晚,天色焕然一新,草原深处忽的多了几个湖泊湿地,很是神奇。

 

   雨后的草原显得绿意盎然,近些年内蒙的草势已经不如从前,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天旱少雨,再是挖矿采煤严重,破坏了地下水,以及过度放牧,现在的蒙古人一般都是定居放牧,每户人家分得固定的牧场,放牧辛苦,收入不算高,从前诗里讲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早已不再,蒙古族的朋友讲他们小时候的草可以过膝盖,人躺下去外面甚至都看不见,现在勉强连脚踝都不到,草势不见长,牲畜吃得不容易饱,收入就见降,然而离了地他们还能去哪呢?

 

 

   夕色打在羊群身上总有股说不出祥和的美,看起来自然悠哉,在格根塔拉见过迄今为止最为壮观的晚霞,夕阳穿过一片厚厚的云层,即将划出一刻,霞光万丈,底下的一朵小云被照成琳珑剔透,想起社会主义国家偏好的“伟人图”常用这种场景作背景,凸显人物的伟岸,尔尔。

 

 

   内蒙最深记忆是那片蓝蓝的天空,因为处于高原,地广人稀,加工制造业密集度不高,空气质量见好,这几年治理下来,呼市的沙尘暴已不见,扬沙也少见,那边的夏天很凉爽,28度的气温,蓝天白云,还有习习凉风,室内不用装空调,夏天可以过得很舒畅,那边的土地很平整,视野开阔,呆久了人显豁达,不容易拘泥,多性情中人。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第二处家乡,内蒙古。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骑游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