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四子王旗蒙古族萨吾尔登历史渊源

编辑

蒙古族萨吾尔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疆地区的蒙古族有一句流传很久话:“骑着枣红马,思念着自己的家人”。“枣红马”指的是在草原上奔驰、飒爽英姿并且有节律抖动马头的骏马。“萨吾尔登”是传流在新疆蒙古人中间的器乐套曲,也称坐“拖布秀儿套曲”该舞蹈与拖布秀儿乐曲有密切关系,萨吾尔登具有一种生命力和深入人心的艺术魅力。 [1]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萨吾尔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94。

历史渊源

 

名称由来

关于萨吾尔登一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形容一种马步。一说是指弹奏“托布秀尔”琴时,手的来回甩动。一说是由土尔扈特蒙古语“萨吾那”而来,意为马的头上下不停地弹动,“登”是托布秀尔弹奏时发出的“登登”声,两词合二为一,就是萨吾尔登。一说与蒙古语“萨吾尔”、“萨吾尔登”有联系,蒙古族人看到小孩玩耍时常说“萨吾尔、萨吾尔地玩”,看到小孩高兴地蹦跳时常说“萨吾尔登、萨吾尔登地跳”,意指逗人喜爱的小孩动作。

 

历史文献

关于萨吾尔登,卫拉特史诗《江格尔》和《蒙古行记》中多处记载。如:圣主江格尔可汗举行盛大的酒宴八十天,摆设丰盛的酒席七十天的时候,针对他的酒宴主持人明岩有这样一段描写:江格尔故土的十二名曲/将十二支歌子伴奏,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双双对对/磨肩蹭袖,插腰抖肩,这个描写正是“萨吾尔登”舞蹈的动作,而且恰恰吻合与“萨吾尔登”舞蹈撑腰、灵活用肩膀、上身动作自由、脚步动作少的特点。 

 

近代发展

巴州文化艺术的工作者,在传统和现代的舞蹈上,将萨吾尔登舞蹈发展创新,在结合了现代舞蹈表现形式的同时,研究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集中表现技巧型、节律性和艺术性的韵律操、健美操和广播操等艺术表现形式,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能够健身强体。已经在巴州的和静县、和硕县和博湖县等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普及,使这一独特的古老的蒙古族民间艺术流传更广、影响更大。 

和静县申报萨吾尔登:成立萨吾尔登艺术团 [7]  ,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2009年9月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

博湖县举办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每年4月向外界宣传推介萨吾尔登舞蹈。随着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博湖县萨吾尔登舞蹈走向世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内蒙古、蒙古国等众多考察团赴博湖学习。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蒙古族萨吾尔登历史渊源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