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四子王旗——勒勒车的种类

编辑

勒勒车的种类

 

篷车

篷车,倒场时走在最前面,它的篷子,是把木头弯成拱形的架子,里面镶进木板做成的。外面苫上毡子,里面挂上布面。后面封闭,前面吊个毡帘,毡帘紧贴篷子的边缘,把篷子盖得严严实实。毡帘边缘和篷子的毡边,都用毛绳锁起来。缀上纽扣式的东西,可以把毡帘子和篷子紧紧扣在一起。

纽扣也都是毛绳做的,挽扣子的那一截订在帘子上,做扣袢的那一截订在篷子上。不过它的扣子不是一般的扣子,而是别棍,跟马绊的结构一样。把一截短小的硬木头,中间削一个壕儿,把毛绳的一端紧绑在壕儿上,往扣袢里套的时候,要竖着纫进去,横着别过来,这样就能把两者紧紧地扣在一起。有的地方,别棍是用山羊角做的,上面穿孔,把毛绳纫到孔里拴住,这样更不容易滑脱。

搬家时,可以在篷车里面生活,因而可以将篷车理解为流动的家。不会骑马的小娃娃,年迈体衰的老者,都可以安顿在里面,这家女人坐在前面赶车。

风和日丽的日子,把帘子撩起来。刮风下雨或者气温骤降,把帘子放下来扣上,里面还是一个温馨的家。走敖特尔的时候,夜里有人专门住在里面照看牛羊。(备注:“敖特尔”是蒙古语,汉语是“牧铺”的意思,也就是简易的蒙古包,后来词义又延伸为“流动的、游牧的、迁徙的”。)洗温泉的人,坐着它来到有温泉的地方,牛放出去吃草,篷车就成了他的家,过上一个月,再赶着篷车回去。平时不用的时候,篷车也可以当库房。

轿车

轿车实际上也是一种篷车,不过一般做的比较精细。

车篷通常没有一枚铁钉,全用圆铆和方铆,铆合得非常致密合理如初。窗棂股子方圆结合,圆的上面有缠过东西的痕迹,笔者猜想可能是麻绳,用的是庙上柱子的工艺。车轱辘也比较特殊,车辋上钉铁钉,轱辘外缘扣铁瓦,当地叫山西轱辘,可能当初从山西进来的,估计与晋商有关。辐条的两端用铁束子箍住,并用铁叶装点。车厢后面,伸出去一块。好像另加了一节小箱子,当地叫铺格(篷车也有)。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把腿伸到这里。平时也可以放一些零碎东西。

这种车比较高级,平时搬家的一般不坐。娶媳妇聘闺女的时候才用。大人物或者上层喇嘛多数坐这种车。

箱子车

至少二辆,前面的放衣服,后面的放肉和粮食。也有三辆的,最前面的就变成了佛爷车,里面放佛龛、佛像、经卷和其他一些贵重的东西。

箱子车的箱子采用人头铆结构,非常结实。箱盖采取脊梁形,上面又裹上毡子,封闭严密。甭说你看不清里面的木头,连箱子上的锁头都看不到。盖上的毡子拉出去一截,紧紧地压着下面的毡子,用别棍和扣袢牢牢别住。别说下雨漏不进来,就连刮风沙子也钻不进去。

因为平时箱子车都露天放置,所以必须采取这种看上去似乎麻烦的方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箱子车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1 3世纪中叶,旅行家鲁布鲁克这样描述他看到的箱子车:

“他们用细长的劈开的树枝编成像一个大保险箱那样大小的正方形的东西;然后在它上面,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他们用同样的树枝编成一个圆顶;在前面做成一个小门。做成以后,他们用在牛油或羊奶里浸过的黑毛毡覆在这个箱子或小房子上面,以便防雨。在黑毛毡上,他们也同样地饰以多种颜色的图案。他们把他们所有的寝具和贵重物品都收藏在这些箱子里,把它们捆绑在高车上,用骆驼拉车,以便能够渡过河流而不至弄湿。”

很明显,那时候的箱子比较大,是用骆驼拉的。环境也比较好,河里水大。现在变成了木头箱子,又用牛拉,相对小了一点。但上面用毡子覆盖仍然一如旧制。由于材料的关系,上面的弓形也变成了马脊梁。最近几年,又把覆盖的那层毡子换成了铁皮,再油漆出来。

柴薪车

四面用木板围起来,看上去像个大木槽子。但它是活的,四条毛绳把四块板子捆在一起。捆得也相当有技术,每个角上一条毛绳,先捆住下面,再拉上来把上面捆住。从一面卸车时解两条毛绳,从两面卸车时,可以把四条毛绳绳全解下,四块板子都可以放到—到一边。

薪车主要是车主要是拉牛粪的,装满一槽子牛粪以后,路上可以烧两天。这主要是为了天气骤变准;如果天好,周围又有干牛粪或柴火,一般不烧车上的牛粪。柴薪车的上面,还可以放点粗笨的东西。

拉水车

拉水车就是专门用来拉水的车,就是普通的车上进一个大木桶做成的。这种大木桶,就着车底板的大小,做成一种长扁圆形的形状。能装十桶水因此非常沉重,于是便在辕条上,横加了两根枕木。

 

闲物车

这辆车上放暂时不用的东西,比如夏天放冬衣,冬天放夏衣。

蒙古包三辆车

家具一辆;底边围子、围毡、木门、哈纳一辆:套脑顶棚一辆(如果是串连式套脑,要用两辆车)。

作者:生执念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勒勒车的种类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