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四子王旗多种蒙古族勒勒车的特点

编辑

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罗罗车”、“牛牛车”、“辘轳车”、“大毂轮车”等。达斡尔族、蒙古族等农牧民解放以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木制大轮车,是其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之一。达斡尔族工匠尤其善制此车。多以桦木为材料制成。双车轮,轮高4尺多,结构简单,轻便。每辆载重300-450公斤。适用于坎坷不平的山区和泥泞的沼泽,特别适用于草原上交通运输,故有“草上飞”之称。常首尾串连,以牲畜牛牵拉

古代战车。常以草原上常见的桦木制作,双轮轮高4米多。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运行,载重数百斤乃至千斤,用牛拉、马拉、骆驼拉都行。牧民们拉水、拉牛粪、到场搬家、运送燃料及婚丧嫁娶,运输生活日用品、赶那达慕大会等等多离不开它。

古代的生活车。勒勒车为蒙古式牛车,为草原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游牧民族迁徙不定,车子成为其交通必需。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早就有造车用车之习俗。凿刻在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山崖上有多幅车子的岩画。据有关学者考证:“其式样与北魏车型很相似,为双辕双轮,车厢上有毡帐,可以乘坐或居住。”

 

历史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较多,大都擅长骑马征战,军民合为一体。由于勒勒车在雪地和深草中行走迅速,因而时常作为战车在战争中效力。在平时生产生活中,勒勒车主要用于拉水、运送燃料,倒场迁居时,装载蒙古包和其他生活用具和用品。

 

从秦汉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勒勒牧人赶车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一般车身长4米以上,车上可带篷。带上蓬,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

它的构造分为车上脚和车下脚两部分。车下脚是由车轮、车轴、车头组成的。蒙古车的车轮子一般是用六个木辋组成的,辋为弧形,衔接为一个轮子,车轮的高度为一米五,每台车共两个车轮。车轴心长达四十五厘米,外端直径约为二十九厘米,内端直径约为三十二厘米。轴条一般用榆木和柞木制作,每根长达六十五厘米左右。车轴心与车辋之间,放射状排列36根车辐,支撑车轮。

 

车轴两端有车头,这些部件,构成车下脚。车上脚是由车辕、车撑、车槽组成。车辕长达四米多,其后半部分配以八至十条横撑,辕穿过约一米五的车槽。在两辕顶端系以编好的绳状柳条,套于牛脖子悬的横木上。辕条短、轱辘的,不易倾倒,驾驭起来精干得手,很适应本地山岭沟壑地形。

古代炮车。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庞大的勒勒车队都是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车组成的,最前面的叫“忙豁仑”,为了不使车队走散,每头牛的犄角都用绳子相联,最后一辆车拴有大铃铛,钉铛钉铛地响,以便使最前面的车能够听到。有趣的是,驾驭这只好当队伍的竟然只是一人,有时是几十辆车子行至百里

运输车。为了躲避烈日的照晒,牛车的行动多半是在太阳已经傍西或日暮之前开始,行至子夜前,第二天在日出之前始,到午前停止。一般说,行程长的车队行至七天,牲畜要有一天休息。

古代战车。牛车又分若干种。有用于载物、装水的无棚车,其载重量为100-250公斤。有用于储粮并载人的库房车。这种车在车体上置有带门的木柜,木柜多为长方形,在上面加盖或蒙以帆布。有供牧民特别是妇女出门时乘坐的牛拉篷车,也就是电影及文学作品中常提到的草原上有名的大篷车。这种车样式与轿车相同,车篷用毡子围起来,前面还有挡风雪的毡帘。篷车车篷装饰各种图案,有的还加了花边,颇具民族特色。

牛拉轿车有轿状装饰,专供乘客使用。车厢上安装车篷,车篷用木头、芦席或毡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和桦树皮制作的,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拉车牲畜一般使用骡子,主要是官吏或富者乘用。马拉轿车车体轻便,速度较快,日行20-30公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多种蒙古族勒勒车的特点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