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四子王旗——蒙古文书法之美

编辑

13世纪,蒙古民族就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蒙古文字是一种竖式拼音结构的象形文字,字母骑字母组成字词的竖式结构,字形修长,线条均匀,千姿百态,充满律动。线条收放合度,形态自如,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宛如精美的图案画。蒙古文字独特的象形结构,经过艺术构思、巧妙布局、书写得体,便会产生浑然天成、洗练含蓄的美感,产生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蒙古文书法是蒙古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文从诞生时起,就形成了使用软笔(毛笔)、硬笔(竹笔、羽毛笔、骨笔)书写的蒙古文书法艺术。元朝前,蒙古各部落主要采用羽毛笔书写文字。从传世的《成吉思汗石书》《释迦院碑记》《甘珠尔经》等古籍中,都可以欣赏到蒙古文书法作品。

蒙古文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从最初的回鹘蒙古文楷书发展为近代的蒙古文楷书,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行书、草书、挺胸书、腾跃书、篆书等书体,后又出现了方隶书、摇摆书、象形书等新艺术风格的书体。在农耕与游牧文明长期交融的过程中,蒙古文书法艺术受到了汉文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影响,从而使蒙古文书法在造型手法及表现形式上形成了审美范畴的共同特征。

蒙古文书法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步入了发展的道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蒙古语授课的小学到初中,普遍都把蒙古文书法艺术教学纳入课程。1986年,在全国首届民族大家庭书法、美术、摄影展中,满都麦的蒙古文行书“金鹰”获奖。近年来,群众性的蒙古文书法艺术活动兴起,蒙古文书法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从书法艺术字体来看,中年作者多以庄重典雅的楷书和严谨古朴的大小篆体为主,青年作者大多书写行、草、腾跃、挺胸、方隶等书体的作品。其中较有功力的蒙古文书法家,在继承蒙古文书法传统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习惯,采用浓、淡墨结合或淡墨书写,在体裁和艺术内涵方面更加充实丰富,表现手法与技巧更为细腻和多样化,给人以别具一格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蒙古文书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类型。除了历史著作,在教学书、杂志、对联、报纸等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蒙古文书法对蒙古语言、文字、文艺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蒙古文书法之美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