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

四子王旗——蒙古族对食物的感恩祝赞的习俗

编辑

对以牧业经济为主的草原牧人来说,牲畜的全身都是宝,它能带来欢乐、能缔造幸福、能启迪人的智慧,甚至它常常蕴涵着人生真谛。故此,对牛、羊、马、骆驼等五畜体格各个部位的认识与鉴赏、赞美与祝福,就成为了草原牧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内容之一。从而自古至今,产生了无数美妙诗篇,并广泛流传。比如,蒙古人的《绵羊祭酒词》、《牛祭酒洒词》、《马驹祭酒词》、《术斯祝词》、《羊背祝词》等等,不仅成为了蒙古族文学史上的绚丽篇章,甚至成为了人类文学与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而被人们称道。

乳及乳制品的祝颂,也是蒙古人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最常见的礼仪范文。其中,奶酒的颂扬最为典型。祝赞食物,蒙古语叫做“予若勒——德卜树勒忽”或“予若忽”。蒙古人对牲畜及肉制品的祝颂,一般都在宴席上出现。例如,在盛宴上敬献烤全羊、煮全羊等品佳肴时,往往伴以咏诵情趣盎然的祝赞词,并进行洒、涂抹等仪式。这种独具一格的习俗,为蒙古族宴饮活动注入了多彩多姿而又勃勃生机的文化气息,从而不断吸引着四海宾客前来蒙古地区亲身体验这种庄重而又神圣的待客礼仪。

祝赞内容主要是生动描述并赞美该美味佳肴的原料——绵羊的秉性及其各个部位的奇妙特点和作用,还有对即将享用此番美食的嘉宾亲友的诚挚祝福。除了全羊术斯以外,蒙古人还有祝赞牛羊某些部位骨骼的奇特风尚。最普遍的是牛羊肩胛骨和脖颈骨的祝赞。蒙古人有“肩胛骨大家吃”的习俗。因为在牧人看来,肩胛骨是畜肉里属于比较好吃的部位,故此,“肩胛骨大家吃”的习俗含有“有福同享”的寓意。

绵羊的肩胛骨也是古人极其珍惜的驱邪避凶的神圣之物。肩胛骨用来占卜,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东方人共同拥有的古老习俗。蒙古人丢失牲畜、出门远程、换四季牧场等日常行为当中常用烤炙的肩胛骨来卜以吉凶,甚至推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食用肩胛骨时对其进行祝赞的风俗。在各种大小宴会上,主人常在客人吃净的肩胛骨上放置一条绵羊尾巴肥肉和一杯美酒,请祝颂人对其进行祝颂。

祝赞词的内容主要是肩胛骨奇特形状的生动描述与赞美。对脖颈骨的祝赞,与古代蒙古人万物皆有灵的灵魂观和脖颈骨的特征所衍生出来的象征意义有关。古代蒙古人认为动物的灵魂存在于其血液和身体的几个特殊部位。脖颈骨是其中的一个,为此,脖颈骨就成为了动物身上的神圣部位,食用它的时候当然要对其进行祝赞。祝赞脖颈骨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它的特殊性。

那就是动物脖颈骨的关节之间锁得非常牢固,因此,蒙古人赋予了它“牢不可破”的寓意。蒙古人有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新婚夫妇共同吃一块儿脖颈肉并收藏该脖颈骨的习俗。这就是脖颈骨“牢不可破”的象征意义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民间传有很多古老的《雄祝词》,这些情趣盎然的美妙诗篇是民族文化耀眼的瑰宝。祝赞食物的习尚,实则为蒙古人对大自然万物,对所谓的隐形世界里神灵的感恩心理的一种体现。

他们认为大自然及隐形世界里的神灵为他们提供了美不胜收、用之不竭的佳肴,为此应该时常感念,借用各种大小宴饮场面,以华美的诗章来颂扬它们的恩德,并抒发内心的感激之情。这也是古代蒙古人相信神秘的语言力量能够带来吉祥与如意的思想认识的展现。祝赞美食的风俗是集语言民俗、行为民俗和心理民俗为一体的养眼又养心的奇特民俗事象。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蒙古族对食物的感恩祝赞的习俗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