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

四子王旗——蒙古族服饰是草原儿女情感归宿

编辑

蒙古族服饰是草原儿女情感的归宿

 

蒙古族的服饰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一脉相承。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匈奴的服饰文化,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也传给了蒙古族。

在牧区,男女老少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蒙古袍冬天可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

 

在有些人看来,蒙古族服饰不过就是一件长袍、一双靴子而已,其实不然。“上至首饰头冠,下至腰带皮靴,每一处设计都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如巴尔虎部落妇女头饰的基本款式呈羊角形,是因为绵羊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动物,代表着生育和繁殖力量,表达了相同的愿望和信念。而且,不仅各个部落风格有明显差异,就连不同年龄段,出席不同的场所及婚配与否,所要穿戴的服饰都大有不同。”资深品牌民族时装设计师娜仁花说。

过去,为了符合草原的生产生活,蒙古袍多选用色彩单一的绸缎作为材料,在缝制时往往把袍身缝制得宽大,一般佩戴腰带。如今,随着牧民走进城镇生活,生产生活发生了变化,对蒙古袍的审美也产生了变化。娜仁花认为,民族时装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将蒙古族元素进行艺术化提炼,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让悠久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蒙古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已经成为蒙古族的象征,成为这个民族永恒的底色。有蒙古袍出现的地方,就有蒙古人的豪爽和豁达,就有悠扬的长调和优美的舞姿。无论是朴实的传统长袍,还是设计前沿的时装,每一处设计、每一个线条、每一种图案,都是蒙古族人民情感的集中体现。“无论草原的孩子身在哪里,蒙古袍永远是他们情感的归宿,带给他们温暖。”曾亲手缝制100多件蒙古袍捐赠给区内多地和蒙古国的孩子的正蓝旗81岁老额吉额尔墩琪琪格说。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四子王旗——蒙古族服饰是草原儿女情感归宿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