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扒肉菜品特色和营养价值
手扒肉是中国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的传统食品。因用手抓着吃肉,故名手扒肉。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及狍兽类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但通常的手扒肉主要指手扒羊肉。手扒肉是蒙古族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
手扒羊肉:蒙古语称“布和力麻哈”,是中国少数民族一种简便而实惠的待客方法。手扒肉的作法是把挑选好的牛、羊肉,切成若干块(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不加调味品。他们认为牛和羊吃着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出美味爽口的肉来。手扒肉是手扒着吃,不用其它餐具。但按照鄂尔多斯蒙古族习俗,吃手扒肉有一定的规矩,较多见的就是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肉进餐。牛肉则用一只脊椎骨肉配半截肋及小段肥肠敬客。小孩子不能吃羊、牛骨髓、尾巴肉等。
手扒肉是呼伦贝尔蒙古草原、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扒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狍兽类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吃,但通常所讲的手扒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
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手扒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牧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调味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调味料,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扒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还可以早上泡蒙古奶茶吃。
营养价值
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补虚,养身,调理,壮腰健肾补阳,健脾开胃。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苍天般的阿拉善,藏着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 66462
- 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夏天,带着娃去一次边疆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 37072
- 2020从阿尔山到呼伦贝尔,迷失在金秋的五彩画卷中 2314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