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了我的奶酪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发表于 2007-05-02 13:38

《心动了我的奶酪》

说起第一次吃奶酪我就忍俊不禁: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外教对我们居然不知奶酪为何物大跌眼镜,于是在他的专家楼宿舍,兴致勃勃地用他带来的家乡奶酪为我们烹饪了奶酪大烩,盛在他盥洗用的特大号牙杯里让我们逐一品尝,笑眯眯地准备接受我们的击节赞赏。果然,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大有相见恨晚的欢呼雀跃。轮过一圈后,外教也满怀乡愁地吃了几口自己做的家乡奶酪大烩,不料他竟越吃越急、眉头紧皱。我们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安慰他事态严重的思乡情绪,高度近视的外教从牙杯底捞起一大块还未融化的奶酪,仔细鉴别后明确判定为是粘在牙杯底的香皂!众皆愕然,然后哄堂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

或许是这次“异味薰得游人醉,直把香皂作奶酪”的特殊经历所产生的预防针免疫效果,后来我对任何奶酪均无排斥反应,甚至嗜之如命。

嗜好品就这么奇怪,嗜之如命者与弃如弊帚者相互间总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在俄罗斯与匈牙利走马观花时,同团厌恶奶酪的发表名言曰:如果他有咽下臭奶酪的勇气,那就相当于要当太监的人直接操刀自残!这话唬得我下意识地护住重要部位,确认他只是文学比喻而不打算真的动用手里的刀叉“洪哥动手吧”时,才敢继续放心地对他餐盘里的奶酪风卷残云发动三大战役。

让厌恶者们敬谢不敏的奶酪臭味的本质是丙酸、酪酸、吉草酸、己酸等挥发性有机酸以及酮体化合物,称其为“西方的臭豆腐”更简明扼要。

携城一网友很奶酪入骨,告诉我说她学过的中学课文中描写什么是最臭的奶酪?说是掘地三尺,把这种奶酪一小块埋在海边,于是那海水就变得臭不可闻,三年都没人去(详见拙作《韩国美食之最》网友评论)。

我很怀疑她的中学校长是周星驰,否则怎么会选用这类无厘头的课文?如果确有其事,那多弄些这一品牌的臭奶酪,沿着南沙群岛边防线一路埋下去,岂不连哨兵都省了?!

除了某些异类,奶酪臭味的等级,在拙作《闻香识旅人》中还属于第三世界。

不过,臭味上稍逊风骚的奶酪,在营养价值上丝毫不略输文采。相反,很难找到这么滋养的健康食品。它是牛奶的十分之一超浓缩,优质蛋白占两三成,且营养效率最高,极易被消化吸收。奶酪有利于清新口气、增加肌肉密度、坚固骨骼、防止龋齿增强牙齿硬度。

奶酪是钙的富矿,常吃奶酪的人能避免口腔受“不白之冤”。更重要的是,在乳酸菌分泌的蛋白分解酶作用下,所产生的氨基酸集合体、各类维生素及无机质能充分改善肠内微生态环境,有效强化生体机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力。

奶酪本身热量高是不言而喻的。二律背反的是它有助于减肥瘦身。因为奶酪成分能在脂肪细胞内部形成特殊生化环境,让细胞自动放弃脂肪。喜欢奶酪的胖子也多,因为他们还水性杨花地喜欢着奶酪以外高热量的食物,不是奶酪的错。当然,凡事有个度,也不能极端地说吃奶酪能越吃越瘦。

不少生活作风不正派的携城网友都有奶酪就葡萄酒的小资情怀,理由是这种喝法绝大多数国人不会。顶勒个肺啊!敢蔑视伟大的劳动人民,还想不想过五一国际劳动节长假了?

认真说来,奶酪就葡萄酒,不仅借助奶酪的圆润顺滑掩饰稍次的葡萄酒刺舌、醇厚不足与后味不干净,而且葡萄酒的风味进一步将奶酪的醇厚味引申出来,压制住奶酪尚存的腥膻味,可谓相得益彰。更特别的是,奶酪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能部分抵消葡萄酒中的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让葡萄酒抗自由基的保健功能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实在是才子配佳人或牛唇对马嘴一类的绝配。

随着“今天,你补钙了吗”这类广告语红透大江南北,喝牛奶补钙成了国民共识。可是东西方消化酶差异决定着东方人普遍存在乳糖不耐受现象。喝牛奶容易闹肚子的朋友不妨改吃奶酪。因为牛奶中的乳糖不再出现在奶酪里。至于如何吃,其实不同的奶酪搭配什么食物一块使用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搭配面包或红葡萄酒亦可、炒土豆或洋葱时加入亦可、拌沙拉时放入口感亦佳。

在各种食品的起源中,我觉得奶酪的由来最可信,最不带演义性质。阿拉伯商队用羊胃当装水装奶容器的镜头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奶酪的制作,在不久前的过去确实一直依赖于从羊胃或小牛第四胃中提取凝乳酶。经6千余年传播与分流,兼之各地迥异的风土气候所带来的发酵微生物的明显差异,奶酪的种类趋于无限大。

作为食客,既不必因为对奶酪毫无研究一无所知而裹足不前不敢尝试,也不必像我这样冒充专家力图说得头头是道。因为,奶酪绝无重复的味道。

从单块奶酪来说,以乳酸菌为主的各种微生物仍在奶酪内存活着并促进奶酪不断发酵熟成;从牌子来说,同一品牌下不同区域不同牧草不同生产者的风味也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生产者,不同季节原料奶的成分也不一样。即使这些都一样,还有杀菌乳与不杀菌乳制法差异;从时间上看,运输、店头管理、流通方式差异也都直接影响奶酪风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归结到一点,奶酪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是个性独特的。它不是康师傅方便面,不是果冻,只有靠化学调味料与香精配比出来的味道才会是一成不变的。

由此便带来一个哲学命题:“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的,人不可能两次品尝到同样味道的奶酪。佛教的“一期一会”运用到奶酪也恰到好处。

首先,您吃到一块奶酪时,该想到这味道一辈子只有一次;其次,在您身处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不同情绪波动甚至身体状况不同的情况下,所最适合的奶酪都是不同的。

最高级别的葡萄酒侍者(别小看这侍者头衔,待遇比总统还牛!)能根据客人点菜不同、服饰特征、背景经历甚至身体情绪状况选择最适合他的葡萄酒来,我每次吃奶酪时,都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妄想:

构思以奶酪为红线的长篇连续剧,比又臭又长的懒婆娘裹脚布式的韩剧更壮观,至少400集(因为奶酪至少有400种,不算细分出的支流),每一集相对独立。社会各个层面的男女主人公遇到人生大起大落的波折时,张东健或裴永俊饰演的奶酪侍者(奶酪小生VS奶油小生)便为他献上最适合的奶酪。

通过这种奶酪的历史由来、奶酪背后的凄美传说、主人公品尝奶酪时感悟与所受的点化,奶酪与人生水乳交融达到高潮。观众群锁定中年家庭妇女,不把她们骗得涕泗盘陀也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也得骂骂咧咧,反正不能让她们消停。那样,怎么地也得封我个“师奶杀手”之类的尊号吧。

顺便先提醒导演,这部奶酪大戏即使拍一千集,也不能让老鼠来滥竽充数。虽然《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也不能欺骗单纯的追星族们。因为,老鼠对奶酪根本毫无兴趣。

参禅参走神了,罪过罪过。现在,排除头脑里的一切杂念,用清水漱漱口,拿起您眼前的这块奶酪,不必在意它的背景知识与包装,闭上眼睛先用嗅觉感受它从鲜奶一路走来的历程,再放入口中含英咀华,体认上天入地的层次变化。“也太夸张了吧,不就是一块奶酪吗?”苏东坡与高僧佛印参禅时说看大师像一堆牛粪也就是这种心理。内省!

回归初心。奶酪就是奶酪,无需任何附庸。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诉求选择最合适的奶酪,就像在鞋城选配正装皮鞋或休闲鞋或泡温泉的人字拖,完全不必太在意是否获得AOC认可或世界奶酪奖金或是否知名品牌。

奶酪在西方世界是“每日不可无此君”的空气阳光般的存在。在俄罗斯与匈牙利期间,酒店的自助早餐就有不下十种的各式奶酪可供选择。奶酪优异的营养保健价值决定着午晚餐中,餐前奶酪既能开胃,又产生适度饱腹感,不至于饮食过量;餐后奶酪则能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功能。而主菜中也都能看到奶酪君臣佐使的不同功能。

在匈牙利山顶浪漫餐厅用餐时,我正醉心于奶酪,同伴用臂肘触了我一下,偷偷地在桌下伸出一只巴掌,戟张着五指,低声问我有没有这个数目,我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向我借五百美金,忙支支吾吾找借口告诉他我也只剩二百五了。他莫名其妙,瞪着我说看你喜欢奶酪,我想问桌面上的菜有没有用到五种以上的奶酪?我宽心大放,看来我还真是二百五。

为掩饰自己的丑态,我自告奋勇说了个奶酪笑话活跃气氛:学工科的学生和室友去参加一聚会,席间,一漂亮MM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说:“喜欢,但是更喜欢皇家礼炮。”众人哑然,回到寝室,室友对他说:“你真蠢,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

不仅奶酪的种类考证起来聚讼纷纷,连年代也需要说恭维话。不少贵族以拥有年代久远的奶酪自矜,类似于百年普洱茶的收藏。

所以,据我看,估量女生的年龄不妨从宽,七折八折大优惠。计算奶酪的年龄也不妨从宽,多加三成四成。好比道行很高的和尚涅磐了,都是说有一百好几十岁。而且这个“好”字一定要托长音。

中东欧之奶酪行,最遗憾的是没有吃到酪蛆,否则又可在拙作《虫食大全》中补写华彩乐章。

有一则妇孺皆知的脑筋急转弯,问最可怕的是从苹果里吃到几条虫子?

答案您也知道是半条。

可据说西方人常从奶酪里吃出半条虫子,他们不但不觉得可怕,而且像中六合彩似的兴高采烈将剩下的半条也生吞活剥了,味道据说鲜美异常。同样是蛆,吃奶酪长大的就是不一样。可见中国队的国足们那么臭不能怪他们。邓小平说了,“奶酪要从娃娃们喂起!”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游记提到的目的地

1/1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心动了我的奶酪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圣彼得堡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圣彼得堡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圣彼得堡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圣彼得堡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