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悉尼
图文:墨君 新绿
5.5,五,晴。在黄金海岸,大多数团友参加了自费坐邮艇游览市区,我们和另一对夫妻没去参加,而是自己上午去看海,那里的海入口处景象非常壮观。我们拍照时,一位年轻女老外路过时主动做手势要为我们两拍照,我们请她拍了几张。她很高兴地离去。另外我们还看到了一处叫做冲浪者天堂的海域。澳洲海滨的沙极细软,踩在上面像橡皮泥似的。风大海蓝,白浪滚滚,是休闲的好地方。 10:50到机场。11:00,托运,取票。12点多飞,1个多小时到悉尼。到悉尼后,坐游船,船上用过西餐。然后自由观海景和城市沿海景象。游船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看到了早已从媒体上熟知的悉尼歌剧院外观,还有悉尼大桥。晚住悉尼一家宾馆,因周五堵车,1个多小时到,内部设施不错。这里要住3晚。
------------------------------------------------------------------------------------------------------------------------
一、黄金海岸出海口
黄金海岸出海口,风景极佳,但游人稀少,这里可以说是纯自然海景。
沙滩空旷,澳大利亚,可能这样的海滩比比皆是,所以没有多少人光顾。如果是我们国内有这么好的海滩、大海,还不早就人声鼎沸了!
出海口远处,阳光撒下耀眼的一大片金光,显示出那里的无限开阔。
-----------------------------------------------------------------------------------------------------------------
二、悉尼街景随拍
在澳洲,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任意草坪上会有三三两两的人极其随意地躺着或坐着,据导游解释,澳大利亚人喜欢嗮太阳,而且特别享受这种自由。躺着的,大多是年轻人。穿着休闲,对身边有游人来来去去也毫不介意。在我们国内的草坪是不允许踩踏的,导游说,澳大利亚的草坪不怕人踩踏,这种草,甚至踩踏反而让它们长得更结实。当时团友们议论纷纷,大意是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引进澳大利亚的草种呢?如果国内的公园里都能种植澳大利亚的草皮,游人该会怎样高兴啊。
公园里,野生鸟类与游人相处和谐。
一座大城市里应当有的,比如喷泉、雕像、高楼与立交,等等,悉尼都有。
澳大利亚的城市里,很少看到行人。导游说,澳大利亚全国人口也不到三千万,地广人稀,城市里出行,家家都有汽车,所以街上看不到多少行人。要说行人,可能最多的是到澳大利亚旅游的观光客,尤其是中国人。
西方国家,凡是城市,有一样建筑绝不会少。那就是教堂。悉尼也不例外。
这天,大教堂内正在举行一场婚礼。
这对新人缓缓走出教堂,从台阶上慢慢走下去。新人的亲友们聚集在下面迎接他们。我们都在一旁,亲眼见证这对新人的幸福礼仪。
夕阳还没落山,淡淡的月亮已经挂在空中。这时的大教堂,尤其显得安谧宁静。
我们来到与悉尼歌剧院悉尼大桥遥遥相望的皇家植物园,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海滨的建筑物。
植物园并没围墙之类,完全是开放的。这里看到的水,不是湖而是海的一部分。
植物园里有一处非常奇特的景观,名叫“麦考利夫人座椅”。导游说,麦考利夫人是17世纪的总督夫人,总督每五年要回英国述职一次。但因为当时海上交通不发达,往返一次居然需要两年多时间。夫人想念丈夫,日复一日地来到现在植物园的最北端,盼望总督的归来。麦考利夫人的执着与思念,感动了当时的民众。后来,有人请石匠在麦考利夫人经常去到的海湾岸边,雕刻了石椅,于是这里成了游人来此必游的景点。我们也来到这里,可是看到的石头椅子,其实是几层阶梯。游人纷纷坐在这石头阶梯上拍照,除了有到此一游的意思,大概也有祈求幸福的情感在里面吧。
麦考利夫人座椅所在位置,最适合观赏对岸的悉尼歌剧院与悉尼大桥。
站在座椅前的观景台上是观看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最佳地点,也是拍摄全景的最佳位置
太阳落山了,对岸的建筑物混为一体。能亲眼看到过去只在书本或影视上见到的悉尼歌剧院,大家都兴奋不已。
悉尼歌剧院外观,像盛开的莲花。夕阳的余晖映衬着这朵硕大而盛开的莲花,加上彩虹般的悉尼大桥坐背景,景象动人,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
三、悉尼游船
到悉尼除了看街景和游览植物园,还坐了一次悉尼游船。
游船再次带我们观赏悉尼歌剧院(外观)和悉尼大桥,这次是从海上近距离看悉尼歌剧院。没想到来澳洲就盼望看到悉尼歌剧院,今天竟然从陆地和海上一连两次观赏,这让我十分意外而又是出乎意料的高兴。
游船上的餐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