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院的恩恩怨怨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悉尼歌剧院
悉尼
悉尼港
环形码头

发表于 2019-04-27 16:20

歌剧院的恩恩怨怨

风帆睡莲


从1957年到1973年,经过16年的努力,耗资1.02亿,一座造型奇特,气势恢宏欲又优雅流畅的建筑展现在世人面前,她,就是悉尼歌剧院

俯瞰悉尼市和歌剧院(图片来自网络)。

悉尼港大桥相依为伴。


歌剧院屹立在悉尼港的贝尼朗角(Bennelong Point),她洁白晶莹、半弧尖耸的外型,远远望去犹如扬起的船帆,又如张开的贝壳,还像水面上一蓬巨大的睡莲;无论是迎着朝阳,或是沐浴着晚霞,在月色朦胧中,或是在淅沥小雨中,她都展现着迷人的色彩……人们用各种词汇赞美着她,将其称之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她成了不仅是悉尼,甚至是澳洲的象征。

端庄宏伟。

游轮弦窗映射的歌剧院。

从北岸拍摄。

从海港大桥西侧拍摄。

从海港大桥上拍摄。

从游轮上拍摄。

我的校友,摄影家郭大公拍摄的彩虹大桥歌剧院。


歌剧院由三组大小不同的蚌壳形做顶盖,音乐厅和歌剧厅都巧妙地隐藏在两组较大的蚌壳内。最小的一组里面是餐厅。其它房间都在支撑蚌壳的巨大基座内,如:话剧厅、电影厅、排练厅、化妆室、咖啡、酒吧共有大小厅室900多间。这几组蚌壳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弓形混凝土预制件构架成,外表更用了105.6万块乳白色瓷砖装饰。

拱顶。

瓷砖特写。抽象之美。

最小一组贝壳是餐厅。

隔着玻璃窗偷窥餐厅内部。

歌剧院正面。台阶和前面的广场在夏季经常会有露天演出。

歌剧院基座的酒吧、餐馆、咖啡厅总是人满为患。

从悉尼植物园拍摄。


最大的音乐厅可容纳2700名观众。舞台上方悬挂着18根直径约两米的圆形反应器。舞台后部耸立着由澳洲艺术家罗纳德.夏普(Ronald Sharp)设计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由一万多个风管组成,是世界最大的机械连杆风琴。歌剧厅有1500席位,座席是暗红的皮椅。四壁用暗光夹板镶就,有极好的吸音效果。

歌剧厅。正中是巨大的管风琴。

回廊(图片来自网络)。

从地下停车场步入歌剧院的楼梯。

售票处。


以最小的一组蚌壳为顶盖的贝尼朗餐厅,透过落地大玻璃窗可以看到悉尼大桥、悉尼电视塔、及市中心的高楼大厦,能接待6000人用餐。各个剧场外的回廊有酒吧,看节目的宾客,在中场休息时,西服笔挺的绅士与夜礼服围裹的女士,擎一杯涌着细细泡沫的香槟,看着窗外夜色里波光粼粼的水面倒影着的大桥和霓虹闪烁的灯光,耳边仍袅袅回荡着刚才的旋律,何等浪漫……到歌剧院听音乐、看表演,不仅是艺术享受,是情趣,也是品味。

世界知名的乐队、剧团、指挥家、艺术家都以能在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亮相而自豪,所以歌剧院的节目表一年四季排得满满当当。歌剧院还为当地的文艺单位,包括儿童演出团体提供机会。

无时间观看节目的观光客,可在导游的引领下,遍览这座奇妙的音乐宫殿。更有数不清的人以其为背景拍照留念,记下一个永远的贝壳、风帆、莲花的梦幻……

悉尼中心区天际线,环形码头

歌剧院落地窗反射出大桥全貌。

晨曦。

朝阳。


其实,有人问过歌剧院的设计师,丹麦人乌松(Jorn Utzon)是如何产生的灵感。乌松回答,不过是看到几瓣桔子而突受启发。人们并不在意原创是桔子还是其它,依然“风帆”、“贝壳”地溢美着,就像没多少人知道,乌松愤而辞职,在建设中途离开他所设计的这堆桔子瓣。


快意恩仇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50年代初,新南威尔士州就开始酝酿建造一座歌剧院。55年,当时的州长乔.卡希尔(Joe Cahill)宣布将在贝尼朗角建一座歌剧院,并向全球征求设计。至56年,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233个设计参选。最终,年轻的丹麦设计师乔恩.乌松(Jorn Utzon)的奇特造型赢得了大奖并被确定为歌剧院的最终设计方案。

意气风发的乌松(图片来自网络)。


乌松与同事在歌剧院模型边讨论(图片来自网络)。

建筑工地(图片来自网络)。

俯瞰歌剧院建筑工地(图片来自网络)。

全神贯注(图片来自网络)。

竣工在即(图片来自网络)。


58年开始在贝尼朗破土动工。59年州长卡希尔奠基。最初的建造费用预算仅为350万镑。1963年,乌松携全家来到悉尼,全力投入了歌剧院的建造工作。

当年没有计算机模拟,从一开始就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怎么样才能造成蚌壳样,使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材料等。原先的预算一再被打破。59年还特别发行了彩券来募集经费。1964年,建造费用的估算调高到1750万镑,预计完成年限是1967年。

但65年新当选的州长罗伯特.阿斯金(Robert Askin)任命戴维斯.休斯(Davis Hughes)为公共工程部长。戴维斯和乌松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戴维斯拒绝支付乌松的额外费用,并要求乌辞职。

66年的4月,悉尼的建筑设计师彼德.霍尔(Peter Hall)、莱昂内尔.托德(Lionel Todd)和戴维.利特尔莫(David Littlemore)负责歌剧院的工程。同月28日乌松黯然离开悉尼,从此他再也没踏上过澳洲的土地。


永远辉煌


历经16年,共花费了1亿零2百万镑,悉尼歌剧院在1973年10月20日正式启用。新南威尔士州更邀英国女王为贵宾,亲自为歌剧院剪彩,并举办了盛大的首演。

但野史家们说应将60年黑人歌手保罗.罗宾逊(Paul Robeson)站在脚手架上为建筑工人引亢高歌的那次纪为首演。无巧不成书的是,保罗和乌松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每年,歌剧院上演约3000个节目,有两百万观众来欣赏。还有数不清的游客留下足迹。现在,利用歌剧院独特的贝壳,用电脑设计,在上面打出一幅幅美丽梦幻的图案,还有迎接春节的“中国红”呢!

中国红。

迎接中国农历狗年。


2003年,乌松因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而荣获普利策奖。设计师和他的“桔子瓣”成为当代建筑史上的经典而载入史册,永远辉煌。

今天人们来到歌剧院,无不倾倒在她的美丽和迷人里。设计师的愤而离去、州政府经费的捉襟见肘、已默默地湮没在一场场演出、一幅幅留影、一句句赞叹中,那些恩恩怨怨则如同港湾的水,汇入大洋中……

每年这里迎接新年的烟花已经成为胜景(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悉尼环形码头倒影。



后记:歌剧院的设计者乌松于2008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90岁。在4月份,他90岁生日时,200名在悉尼歌剧院工作的员工邀请他前往。乌松以身体健康状况婉拒。

一个设计师竟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更何况是被称之为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奇迹之作。但他留下的却是世人永远的赞叹!此文恰作于2008年6月,算是对这位伟大的设计师一份纪念。

歌剧院最近特别开辟了乌松工作室以为纪念。

英俊的乌松,留给世人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图片来自网络)!

26/04/2008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悉尼2140
歌剧院的恩恩怨怨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悉尼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悉尼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悉尼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悉尼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新南威尔士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