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自由行
发表于 2022-10-04 15:27
这些年去过泰州很多次,每一次对泰州都有一些新的认识。
我在春天去桃园看过桃花;去梅园听过一曲戏曲;也曾去望海楼登高远眺…
一直都知道泰州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有过很多文化,也留存了很多古镇古街。
所以这一次到泰州,我想去走走这些地方,走走青石板路的从前。
行程很简单,是泰州各地的古镇古街;行程也很丰富,这里蕴藏了泰州的历史。
就用影像,把这些地方一一留存吧。
泰州老街,城市里的旧时光。
黄桥古镇里的真实烟火味。
稻河古街区的夜景,灯光闪烁。
夕阳下,一片橙黄。
兴化古街,安静的古街区。
下面是我的行程,相对比较单一(适合特别喜欢古镇或者第二/三次来泰州的人)供你们参考~
D1:南京-泰州,游溱潼古镇,夜游凤城河
D2:黄桥古镇-泰州老街-稻河古街区
D3:兴化老街-回南京
泰州距离南京并不算很远,自驾2小时左右,非常方便。
秋日特别适合自驾出行,这个时节也真的hin舒服。
准备好行李,就出发吧。
溱潼古镇,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一砖一瓦,这里的旧日宅院都有着从前的味道,在静静的诉说着之前的故事。古镇并不算很大,最外侧的一条老街,是这里满满的烟火气。临近中午到这里,这条街也已热闹了起来,旅游团带来了人头攒动,商贩们也在卖力的吆喝着。
一条不算长的美食街上,除了固定的店铺以外,还有很多人推着三轮车带着美食而来。
有我喜欢的鸭蛋,这里的鸭蛋真的个个流油,口感特别好。除了正常的鸭蛋以外,还有专门卖双黄蛋的,那必须要提一袋回家呀。
还有卖这个季节新上的菱角,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买一点带回家。
还有炸的萝卜丝饼、各种米糕、各种小零食,简直让我逛到停不下来。
“免费试吃啦”
“现炸鱼丸啦”
“好吃的蟹黄豆腐脑”
一声声都在勾引着我肚子里的馋虫…游客们也不客气,一家家尝下去,尝到喜欢的就买上一点,带回家也好一路美食相伴也罢,游客心满意足,商家也笑容满面。
就在这条街上随便逛逛吧。
这里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有着美食带来的,独有的关于这个地方的记忆。
这条街上的美食,属实很多。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边吃边聊,很是热闹。
有我在黄桥都没有遇见的黄桥烧饼,甜咸口味众多,像肉松、蟹黄、豆沙、板栗等等。这些烧饼看着就很诱人,一个个金黄金黄的,圆圆的造型让人很有食欲。
我很喜欢咸口的,买上一两个,逛古镇的时候就吃掉了,这种边逛边吃,确实别具一番风味。
有靖江很出名的靖江肉铺,这次没来得及去靖江,就来这里尝尝吧。一片片的色泽比较诱人。有好多种价格,猪肉的牛肉的,当然便宜的都是面粉加的比较多,吃进嘴里差别一下就凸显了出来。
当然,这条街上最多的,还是鱼圆鱼饼。可能是因为古话说的“靠水吃水”,这里几乎家家都会制作,且味道很好。
这些卖鱼圆鱼饼的店家,手速很快,一人吆喝一人炸,相互配合。鱼圆下锅后迅速膨胀飘浮起,等到金黄之后就可以出锅了。现做的鱼丸确实鲜美,QQ弹弹,太适合炒菜或者煲汤啦。
离开热闹的美食街,就一头钻进了安静的溱潼古镇。
青砖砌成的房屋带着些水泥的“补丁”,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它的历史。在巷中,前一条街的热闹与喧嚣都与这里无关,这里,很安静。
在巷子里找到了一家专门卖米糕的店,没有过多的宣传,来买的也都以当地人为主。
手工现做,出锅就是扑面而来的米香味。带着甜甜的香气,甜而不腻,软软糯糯,一口就很满足。
古镇里有一片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建筑,但更多的还是生活在这里的本地民居。
生活在这里的本地人很闲适,踏着青石板的道路,路过一个门口就可以和阿嚒聊上几句。中午时分,几个小板凳,一个门口,边吃边话家常。
古民居、古街道、向前延绵着的青石板路,这座古镇虽处江北,但也依然保留着江南古镇独有的韵味。这里没有游人如织,这里只是安安静静地做自己。
溱潼,古长江与淮河在此交汇入海,虽说古镇内并不能看到太多水的踪影,但古镇的周围却是被水包围着的。
在溱潼古镇的不远处,就有个溱潼国家湿地公园,如果有时间,逛完古镇也可以去那里看看。
窄窄的道路两旁,老宅紧紧挨着,小路长长弯弯曲曲一眼望不见尽头。
江南民居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这里的古建筑群,气质古朴但外形很美观。砖木结构为主,斜顶的设计在江浙多雨的地方也就显得更为实用。
安静地走在这里,也许这个转角就遇见了忙碌的本地人,下个转角就看见了天主教堂,再下一个转角就是张家木艺馆,这样的古镇里,随处都是惊喜。
傍晚时分,我们就到了桃园码头附近,泰州的夜晚因为有了夜游,而丰富多彩起来。
桃园码头就在老街附近,晚上在老街吃过饭算好时间就可以来这边啦。
趁着天气还没有黑,拍一拍周围的风景。停靠在河道上的画舫,到了晚间就会有表演者在其中表演。
画舫连廊,灯笼摇曳,漫步其中,有一种置身江南水乡的感觉。
等到夕阳西下,橙红色开始渐渐染红天边,大大圆圆的太阳像鸭蛋黄一般。当天色愈暗,河道也被映满了橙色。
拍完这张照,再逛一逛,就可以登船啦。
凤城河画舫夜游,船票价格并不算很高,整个船行时间差不多40分钟,沿途不仅有亮灯后的望海楼,更有非常多的表演。
从梅园京剧表演到桃园的昆曲流园的评弹,边游船边看表演,我好像突然能理解古人的雅趣了。
之前也看过很多夜游,但像泰州这样,把风光和文化相融合这么好的还是很少。
游船线路:老街码头-望海楼-文昌阁-迎春桥-梅园-留芳茶社-鼓楼大桥-老街码头
这一条线路,基本涵盖了泰州著名的景点,白天欣赏完了这些风光,晚上又可以看不一样的华灯初上。就随着风一起,好好感受吧。
黄桥古镇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具有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
从前对于黄桥的印象,除了黄桥战役,就只剩下黄桥烧饼了。所以这么多年了,直到如今才真正踏足。古镇旁是黄桥公园,小桥流水,本地人的茶余饭后喜欢在这里转转,聊聊天。
本地人的生活闲适,有些飘雨的时间就会聚在长长的连廊里,几人下棋几人打牌,然后小小的桌子边围满了一圈人。
有姗姗而来的本地人看到我们拍照,就用着黄桥当地的方言和我们聊天
“你们这也感兴趣呀?这可是我们这里每天的常见情况”
我们:“那为什么不凑够一桌人再开一桌呢?”
本地人:“哎呀,这你们就不懂了,看也有看的乐趣,有的时候看别人打牌或者下棋,比自己上场更有乐趣。”
我们:“哦~”
(实则内心确实不太理解)
说起黄桥,就不能不提起著名的黄桥战役了。这里原本就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曾经也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
所以在抗战时期,黄桥战役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如今在黄桥,也有黄桥战役纪念馆,对于这段历史也可以去这里更详细的了解。
青砖瓦黛、木质门窗、大红灯笼、青石板路...
黄桥古镇安静的诉说着旧日时光,这里的一切都是从前的模样。
走进这里,时光也就慢了下来,甚至你都无法去感受,时间的流逝。
古镇并不算很大,一条主街也不过几百米,但左右两侧有很多小巷,每一条巷都有属于它的名字。
像这一条就叫南迎祥巷,原本这条巷中,有很多的银匠,白天路过总能听到敲打银器的声音,一声又一声,只是如今巷内住的人少了,银匠也就更加少了。
但当年取名时,就取了谐音托吉祥,南北迎祥,故而得名。
如今的黄桥古镇,以中老年人住的多一些。
深深的巷道里是真实的居住氛围,我们所好奇的远方,是人家每日的柴米油盐。
这里没有太多的商业,整个古镇异常安静。
厚重的文化都依托在这里砖石上,光阴的流逝也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渐渐体现。
迎来送往,黄桥的风里,已经开始有了秋的味道。
在黄桥古镇上,还有这样一间百年老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见过这样的大众浴室(可能北方会多一些),在不算大的房内,男女分开,各自带着洗护用品,有人结伴有人独行,一般下午傍晚来这里的人最多。
这样的浴室在从前最是受欢迎,如今条件一般,相对中老年人会更喜欢过来,价格不高,热水很足还很暖和,甚至大家还可以边洗澡边聊天。
看见这种浴室的时候,竟然还有一点点亲切感,毕竟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过了。
来黄桥,怎么能不吃一吃黄桥的烧饼呢。
刚出炉的烧饼,一个个都圆鼓鼓的,金黄金黄散发着香气。这里的黄桥烧饼口味并不算很多,但甜咸均有,一口咬下特别酥,芝麻的香气混合着烤制过后的面的香气再加上内陷的香气,果然名不虚传。
这里售卖的以烧饼、糕团为主,每天固定时间出摊,一出锅就围满了本地人。
下午时分,正是出摊的好时间。
店家都在逐渐忙碌了起来,出门准备接孙子的阿姨,骑车买菜回来的大姐,守着第一锅出炉糕点出炉的大爷...
古镇好像恢复了生机,迎来送往着这些人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循环往复。
泰州老街,是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的一个景区,这里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老街,动工于2007年,历时2年以后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古街区,可是这里仿古建筑做的很好,有吃有喝有逛,放假来走走还是很不错。
走进泰州老街,就被梅花糕的香气所吸引。
梅花糕是这一代的特色美食,是我们传统的小甜点。以前吃梅花糕,只有甜口的,以红豆、豆沙、香蕉等口味为主,没想到在泰州竟然惊奇的发现了鲜肉口味!!这让我怎么能不一尝究竟呢!
咸鲜口味的梅花糕仿佛让我发现了新大路,肉馅一口咬下会爆汁,咸甜口很符合我们的口味,吃起来有点苏州的鲜肉月饼和鲜肉汤圆的中和口感,很独特但很好吃!
在老街的入口,挂满了以泰州方言和地名做的灯牌,这些方言和地名真的很泰州。
这些可能去了外地就听不到的方言,是属于泰州人的乡愁,老街也以这样的方式,在传承着属于泰州的文化。
我就站在灯牌下,抬头望去,有些乡音是熟悉的,南京方言和泰州方言都同属于江淮官话,所以在泰州,本地人说话我也是能听个七七八八的。
这里的逢年过节也会有一些表演。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戏台和大花轿,还有在河中静静停着的小船,仿古的青石板道路。这个广场的景致布置花了很多的心思,身处其中确实好像回到了古时候。
找到一只揣着手手的小猫咪,每天看游客人来人往,一点都不怕人。
泰式民居典雅清秀,可清秀中又有种北方合院的大气。道路曲折幽深,弯弯曲曲很有纵深感。店铺上方被挂满了红灯笼,一两层的民宅高低错落,拍照hin好看呢。
如今的网红路牌,在这里也能找到啦。
老街的出口处,是我很想念的泰州草庐烧饼。
草炉烧饼以小麦面为主料,以红柴草或麦楷草为燃料,贴在炉内炕烤而成的饼食。这家店也是为了传承这项技艺而专门设在这里的。
和黄桥烧饼口感上略有差别,也是甜咸两种口味的,趁热吃味道会更好。
古月楼是泰州比较老字号的店了。
在泰州有这样一种说法:“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说的就是早上一定要来泰州感受一下早茶的魅力,晚上则要去感受一下泰州的按脚。早茶嘛,就去这家准错不了,一杯上好的龙井,搭配一碗烫干丝、一碗鱼汤面再加上一笼蟹黄包,这是泰州人必点的老三样。
如果你们人多,也可以多尝一些泰州的早茶,像马兰头烧麦、野菜汤包、虾仁蒸饺等等。味道都倍儿棒。
稻河古街区位于泰州市区中心地段,距离泰州老街差不多2-3公里的样子,这里是以稻河、草河、五巷街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始建于元末明初,明清时期这里是里下河地区农产品集散地,如今虽然少了这些农产品,但是多了些闲散的宁静。
这里如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景区了,停车场游客中心都设置的很完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景点,如果是白天来的话,可以都逛一逛。
稻河古街区是泰州率先改造复兴的历史文化片区,以改造为手段,复兴为目的。
在这里随处可以见到江南四大民居建筑之一的泰式建筑,我们一直笑称这里是泰式建筑的大观园。老街的灯光亮了起来,时不时便能碰到三三两两的游人。
饭菜的香气也就顺着街巷飘了过来。
我最喜欢天刚黑时候的古镇,暖黄色的灯光和普蓝色的天空,冷暖呼应。
红黄两色为主旋律,在清冷的夜色里,温暖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说起兴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千垛油菜花。但油菜花是清明前后才有的,这个初秋来兴化,自然是为了走一走兴化老街。
老街位于兴化市区的核心位置,周围的生活气很浓,来来往往很热闹。
兴化老街临近兴化市博物馆,对于想要了解关于兴化历史的可以去这里看一看。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地腹地,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所以在兴化老街走走,也能感受一些古韵。
古今阁,不知道是不是能做古观今呢。
在兴化古街的入口,有很多茶庄,江苏人爱喝茶,走到哪都喜欢带上一杯茶,所以自然茶庄的生意一直不错。
古色古香的建筑搭配着茶叶,店内还在放着清幽的古琴声,很让人静心。
兴化县署,靠近牌楼路的一侧,是一座很古老的房子。门前是两尊有点被风化的石像,造型有些奇特,勉强辨认可能是石狮子。
县署目前没有对外开放,这里其实也就是以前的县衙,属于县级行政机关,以前兴化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是归这里管辖呢。
兴化老街和很多古街差不多,都是窄窄的巷子,当地特色的民居,沿街两侧的民居有很多都改成了店铺,人气不算特别旺,但店家都乐得自在。
顺着箭头指示,可以找到你想去的地方。
一条小巷里挂满了各种样式的灯笼,红橙黄蓝各色都有,很喜庆的感觉。
这里的商业氛围和原始居家感并存,生活气息浓厚,砖瓦也是岁月的痕迹。我最喜欢这样的古街,有一点点的商业,却不会过于喧嚣扰了这里原本的宁静。
老街上还是以本地人生活和经商为主,有棋社、麻将馆、咖啡馆以及茶馆等等,都是偏向慢生活格调的。
丰富的历史痕迹和人文古建,在这条街上被细细体会。
走进无名甜品店,今日份的心情满分。
从茶社经过,闻见浓郁的茶香,就忍不住走了进去。
茶庄进门处就是一天井,院内放着几缸水,在江南地区自古以来,水即为财。
有着历史底蕴的建筑,古色古香的茶具,古镇的茶社,虽然没有现代茶社的繁华,但有着自己的韵味。
兴化历史上也出过很多名人,这一面墙上皆是兴化历史上所出的名人。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施耐庵和郑板桥,前者是明清小说四大家,《水浒传》的作者,后者是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
和很多古镇老街一样,顶上也吊满了当地地点的牌子。
像我们路过的徐府茶舍、郑板桥纪念馆、兴化市国象学校等等,这一幢幢的老房子,厚重、斑驳。
兴化的老街里,不知道曾有过怎样的故事,但可以凭借着这些建筑,想象着它的历史,想象着一路走来的岁月。
又是一次用3天2晚的时间慢漫泰州的旅程。
这次的旅程全部安排了古镇古街,3天2晚刚好可以基本游览,时间足够也不会太觉得视觉疲劳。
千年文化在泰州这些地方,融合新生。
泰州这座“慢”城市,我们下次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