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红色旅游之腾冲国殇墓园

编辑
天数:3 天 和谁:一个人

国殇墓园始建于1945年,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南的来凤山北麓,该墓园由中国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取楚辞《国殇》为名,寄寓“碧血千秋”之意。是云南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的8000多阵亡将士而建,这里安息着腾冲战役中为国捐躯的9168位英烈的忠魂。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英雄的腾冲人民,在腾冲光复之后,积极响应民国元老李根源的倡议,先建陵园后建国家,捐出自己仅有的一点家财,以纪念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修建时,因财力所限,仅能给所有将士一个陶罐,一把骨灰,一块墓碑来纪录他们,纪念他们曾经为国家作出的牺牲。

腾冲抗战中,整个壮丽美观,极具有历史价值的腾冲古城完全毁于战火之中,战后,腾冲人用于形容此战之激烈,称“腾冲之抗战,光复之日,没有一片树叶没有弹孔,没有一片瓦片是完整的”,在此战中,陈纳德的第四航空队给予了极大的的支持,并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国殇墓园中专门为他们留下了一个区域,安葬了光荣于此战中的美军将士。

国殇墓园整个建筑群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构成。以小团坡为起点,在其东北向的中轴线上,建有"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腾冲战区抗日烈士墓"、"抗日英烈纪念堂"及墓园大门。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由大门经长通道循石级而上至第一台阶,再循石级而上,至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碧血千秋"刻石的第二级台阶挡土墙,沿墙分两侧上至第二台阶,建有忠烈祠。忠烈祠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腾冲自古便是边陲名镇,号称“极边第一城”,英杰辈出,贤才荟萃。一个偏僻的边陲小镇能走出辛亥元老李根源,平民哲学家艾思奇,国军名将李弥等这样的奇人,皆因为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最为典型的便是堪称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的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庚子之变后乡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同盟会会员寸馥清等人组织的“咸新社”,购置新知识书籍,作为公有图书供乡民阅读,这在中国实属首创。当我读到腾冲县长张向德先生的《答田岛书》时,不免感喟至极而唏嘘。这篇浩气长存的传世檄文,全文仅870字,文字古朴而大义凛然,义愤填膺中而不失斯文,血性表达而如此儒雅,充分表现了腾冲人骨子里那种文化底蕴!当我想起了从这里走出去的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吾辈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则以死继之!”的豪言壮语,想起了他双腿被炸断,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想起了民间收藏家段氏后生们出资建设、民间收藏,创立的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了2.37万多件抗战文物,全面再现了艰难修筑滇缅公路,远征军入缅作战,日军在滇西的暴行,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的开辟,滇西大反攻等惨烈而悲壮的画面,从而为我们这个“健忘”的民族保存着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时;尤其是当听闻我的同事说起当年每逢‘五四’青年节,老师要组织青少年参观国殇墓园,谒拜英灵时,深为腾冲人民的古道热肠、重情守义、尊重历史所感动。数百万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国军英烈的灵位在大陆诺大范围内能保留得如此完好,且一直享受后人的祭奠,可能也只有腾冲了!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红色旅游之腾冲国殇墓园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