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越过崇山峻岭,跨过大江大河,来到西南边陲腾冲,被此地的美丽和繁华所震撼,留下了“极边第一城”的称赞。
300年后,腾冲虽以“胡焕庸线”的端点为人熟知,但它曾作为“小上海”“翡翠城”的传奇过往却被人渐渐遗忘。
然而若能亲自来到这里,你便会发现,腾冲的美丽与传奇,依旧留存在它的每一寸土地和光阴里。
百万年前形成的火山,在这里成群分布。
始种于明朝的古茶树和古银杏,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历经百年风云的古镇,在青山绿水中色彩依旧。
源自中原各地的民间艺术,在数十个古村落中传承至今。
这座“边陲小城”,为何能如此独特?
故事,还得从千万年前讲起。
01火山热海
6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猛烈碰撞,青藏高原隆起。
青藏高原的东端,有大规模的断裂、褶皱,后来被人们统称为横断山。而横断山的西端,便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的高黎贡山。
横亘在中国西南部的这座巨大山脉,是西南季风进入中国遇到的第一道屏障,大量水汽在此被拦截,形成充沛雨水,山之西坡尤甚。
坐落于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在地形、纬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约达1500mm。
环绕这里的群山云蒸霞蔚、满目苍翠,于三条断裂带上生成的三条大河: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在腾冲大地上四季奔腾不息。
最为特别的是,历经规模浩大的造山运动,位于板块交接处的腾冲深大断裂发育,地壳极不稳定。
数百万年前,蠢蠢欲动的地下熔岩,终于从断层处喷涌而出,经过无数次喷发、堆积、冷凝,形成了造型奇异的锥形山体——火山。
这些火山在腾冲密密矗立,目前已发现90余座,属于中国十四大火山群之一。
当岩浆喷出,快速冷却时,会在均质的熔岩中产生沿着垂直于冷却面方向,向下延伸的收缩裂缝,柱状节理由此形成。
这些裂缝塑造出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六边形石柱,远观似瀑布从天而降,近看似木桩密集排列。
如此地质奇观,在腾冲的分布面积足足有两平方千米,相当于280个足球场的大小。
当火山喷发,富含气体的岩浆急速冷却时,还会形成具有气孔的石头——火山浮石。
由于孔洞多,质量轻,这些石头置于水中能够浮起,长泡不沉,在腾冲塑造出“石不沉大海”的奇妙景象。
若火山岩浆阻塞河道,则易形成各种堰塞景观。
腾冲三大河流之一的大盈江,遇熔岩断层猛然跌落,形成声震长空的叠水河瀑布。
那些阻滞的积水,慢慢渗入土壤,在排水不畅、蒸发弱等条件的影响下,水草丰美的湿地,由此生成。
腾冲的北海湿地,作为中国西南高原唯一的火山堰塞湖,便是其中代表。
同时,剧烈的火山运动释放出大量热能,在腾冲大地上制造出了60余处珠玉四溅的水热地区。
区内温、热、沸泉广泛分布,仅温度高于45℃的热泉区便有24个。
泉水喷涌之处,云蒸雾绕,犹如人间仙境。
其中直径达6米多的大滚锅,昼夜翻腾,四季热气腾腾。
而水温高达94.8℃的鼓鸣泉,沸水涌出之时还会隆隆作响,声如击鼓。
这些泉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经过上万年沉淀,形成许多化学沉淀物,即泉华。
位于腾冲的“蛤蟆喷泉”,因喷水的泉华状如蛤蟆而得名。“蛤蟆嘴”中吐出的水柱可达15米之远,极为有趣。
火山遍布、热海喷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西南边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山“海”宝地。
而人类的到来,将为这片土地带来历经千古岁月的传奇色彩。
02 千古传奇
据考古分析,早在四千年前,便有人类在腾冲建造居所,繁衍生息。
约2000年后,中国先民在西南地区开辟了一条通往缅甸,经缅甸去往印度等南亚国家的西南古道。这条道路在国内路过的最后一个边关小城,便是腾冲。
得益于这条中、缅、印之间最早的陆地商道,腾冲成为较早开放的地区。至迟于公元前4世纪,便有中外商贾在此互通货物。
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平叛西南边境的挂帅将领,深感边陲腾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便以“腾冲为云南要地,宜置军卫以镇之”为由,上奏朝廷。
自此,腾冲从边关小城,一跃成为军事重镇。1445年,用“西山之石”修筑的腾冲城动工。同时,大批军兵也多次迁入腾冲,屯田戍边。
这些原籍为山西、陕西、湖南、四川等地的军兵,与当地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同生共息,人口不断繁衍壮大。
戍边的将士从中原内地带来了文化、技术与工具,不仅让腾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让这里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清代以后,作为军事重镇的腾冲,已成长为繁华的通商重镇,20世纪20年代,甚至被世人誉为“小上海”。
当时,滇西地区三大商帮,便以腾冲商帮为首。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每天都有上万匹驮货的骡马,从缅甸八莫、密支那进入腾冲。
“走”出国门的腾冲人自强不息,一点点积攒起自己的家业,一批腾冲商人在此崛起,多家商号享誉海外。
1900年之前,腾冲市城共有大小商号200多户,财力雄厚的商号就有数十家,其中以洪盛祥、茂恒、永茂和,最负盛名。
而这些商号所经营的重要商品之一,不得不提的便是玉石,其中以翡翠为最。
明正统年间,腾冲人发现翡翠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于是在缅北地区开山设厂,把翡翠源源不断运至腾冲,加工售卖,首开世界翡翠加工贸易之先河。
从明朝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缅甸出产的玉石都会运往腾冲集散,其翡翠交易额甚至可占世界的十分之九。
经营翡翠的寸尊福、毛应德、张宝廷等人,被尊称为翡翠大王,一时风头无两。郭仕堂、何殿良、杨树明等琢玉高手,各领风骚。
民国时期,腾冲城内还有一条专营翡翠的街道——百宝街,“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描写的便是此街的繁华过往。
随着腾冲外贸的飞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在这个小城碰撞交融,使腾冲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融汇了南诏文化、土著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洋文化的“腾越文化”。
位于腾冲城西南4千米处的和顺古镇,便把“腾越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民居,建有南亚风格的大门,也装有欧式风格的窗户,人们可以在此领略徽派建筑的神韵,也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云南古民居,竟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一体。
并且小小的古城中,佛、道、儒等三教九流和谐共存,展现着超界限的多元性。
历经600多年的时光,和顺处处沉淀着历史的底蕴,对于整个腾冲来说,同样如此。
纪念孔子的文庙,有两座在此屹立,忠孝寺、护珠寺、毗卢寺等佛寺在山林间梵音袅袅。
注重教育的腾冲人,还修建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由腾冲这座边陲之城,孕育的文化名人、革命先驱等,留下了闪耀整个中国的不朽光辉。
历经磨难的腾冲,又将如何走向前方?
03 万象更新
也许是为了保留记忆中古城的灿烂和辉煌,现在的腾冲城,除城墙不复存在外,街道依旧保持着原来的“井”字形格局,并逐渐修复了来凤山文笔塔、文星楼等古建筑。
新时代的腾冲,围绕集“商贸、旅游、文化、口岸、侨乡”为一体,大力改造,新建翡翠路、热海路等数十条宽阔马路。过去的西南古道,也已渐渐被高速公路所替代。
于2009年正式通航的腾冲驼峰机场,还可直航上海、西安、郑州、成都、重庆等城市。
随着交通改善,火山、热海等景区的开放和开发,拥有丰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腾冲,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
截至目前,腾冲已相继获得“全国乡村旅游特色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荣誉,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其中位于宝峰山景区附近的“华侨城·梦幻腾冲国际温泉度假小镇”项目,为腾冲建设了第一个森林主题乐园。
地理位置上,该项目在30分钟车程内可达火山热海景区、银杏村、和顺古镇等知名景点。配套设施上,它将建成秘境森林乐园、温泉酒店、人文商业街区、梦幻剧院、旅居住宅五大板块。
2019年11月,第五届腾冲国际马拉松举办成功,这座宜居宜游、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现代化城市,渐渐亮相于世人面前。
而那些古老的小镇、传统的村落,依旧保留着“远山苍翠,近处烟火”的田园风光。
春天,界头村的油菜花开得轰轰烈烈,与远处的群山相映成趣。
秋天,银杏村金黄的银杏叶四处纷飞,犹如一片童话王国。
冬天,和睦村的山茶花盛开,红如野火,灿若落霞,胜似春日。
以汉文化为主并传承至今的腾冲,不少古村落中分布着祠堂、庙宇。
人们依旧传承着皮影戏、油纸伞、刺绣、竹编等民间艺术,堪称“中原文化”的缩影。
而自明朝起建的和顺古镇,没有过度开发,没有熙熙攘攘。
它的一河一桥、一水一亭、一树一阁都展现着自然与古老,传统与开放。
来到现在的腾冲,你能乘坐热气球看火山热海,也能畅游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
你能亲临曾经炮火硝烟的滇西战场,也能寻忆曾经叱咤风云的腾冲商帮。
你能看到中西合璧的祠堂大院,也能欣赏26个民族的多姿多彩。
这些独特,铭记着边陲小城上的地质奇观,铭记着西南古道的千回百转,铭记着翻山越岭的马蹄铃声,铭记着抗日岁月的可歌可泣。
它们共同守护着腾冲的美丽与传奇,一头连接过去,一头指向未来。
来源:星球研究所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腾冲:一到秋天就成了“人间尤物”,惊艳了整个云南,如诗如画 16176
- 这个秋冬,最不能错过腾冲金色的世外桃源 61033
- 金秋时节去哪玩?带你去游一生一世的浪漫腾冲 983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