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游玉璧古道:古老沧桑,充满文化韵味

编辑

一日,友约徒玉璧古道,雅集也,欣然往。

备伞具、糕点、矿泉水,车出城,至城郊结合部满金邑村万华馆遗址,民国元老里人李根源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所书“万华馆”石刻赫然嵌于大门头。

(万华馆遗址 李星旺拍摄)

万华馆又名“三公祠”,据清光绪《腾越厅志》载:“万华馆,在头塘后,前明州牧余懋学为参将邓子龙建成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腾越同知陈宗海修大殿三间,祀关羽、邓子龙、刘铤,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邑人李根源等修葺之,仍名“万华馆”,合祀刘铤、邓子龙。

数百年来,万华馆为腾冲人民纪念刘邓平息边患伟业的场所。1988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将军把门,未能入。

(清光绪《腾越厅志》 李星旺收藏)

续沿倪家堡方向老腾保路至玉壁村头玉璧古道山庄,右转行林莽间小径。

(玉璧古道山庄 李星旺拍摄)

时既孟夏,林莽滴翠,径间有停车场,上行约500米即古道小拐坡,路左见一碑,上书“巅峻山,民國二十六年邑人李根源书”,碑高1.2米、宽.52米、隶书,为1937年日军逼近苏州,先生离苏回乡时所书,其时年58岁。

(“㠌峻山”石刻 李星旺拍摄)

右为一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古代边防举火报警的建筑,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此乃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据《腾冲县志稿》载:“烽堠,在城东有三:一在万华馆,一在矣比(今玉璧)村,一在橄榄站,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

(烽火台 李星旺拍摄)

又见一休息亭和观景台,台边为城墙状,墙脚荒草,索索瑟瑟,举目四望,风光旖旎的腾冲城尽收眼底。

(观景台 李星旺拍摄)

稍事休息,拾级而上,古道边早放山花,杂然惊艳,沟壑枯木间,红、黄萌果(当地二种野果),鸡素果(当地野果),野洋石榴,野山楂子果,星星点点,蕨叶石竹,绿意盎然,路石马踏鞋磨,油光锃亮,蹄印依稀可见,恍惚铃响马帮来,路上方避雨古洞数个,蓦然回首,村舍明灭,一闪而过。

(玉璧古道 李星旺拍摄)

(避雨古洞 李星旺拍摄)

古道两旁多苍松,或亭亭玉立,或虬枝盘曲,或如伞,或迎客,微风吹来,山鸽惊飞,松涛阵阵,漫天枝柯,铁画银钩,蝉鸣鸟叫,不绝于耳,山重水复,路转溪桥,至大拐坡,一株云南樟擎天大树,遮天蔽日、巍然侧立,刹意幽深,古道山神庙也。

(古道光亮的路心石 李星旺)

(大拐坡山神庙 李星旺拍摄)

又两里,四周豁然开阔,疾风劲草,一个万亩高山大草原跃入眼帘,如蔓如毯,无边无际,达㠌峻山顶,玉璧古道石板路止于此。

古道开辟于汉晋时期,元明两朝曾局部改道,清嘉庆年间腾越厅同知伊里布组织铺筑石板,全程六公里,古时内地官员到任及大宗商贸马帮驮运均由此出入,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一条比较成熟的徒步路线。李根源老先生题书“玉璧”巨石横卧处道分两叉,左达高山寺,右行一里即是大干海湖和雷达站。

(李根源老先生书“玉璧”巨石 李星旺拍摄)

湖边三冢,细辨之,第一冢主墓碑为“显妣明氏孺人墓”,落款为“前國民政府农商总長云威将军李根源书,中华民國二十一年十二月吉日”;侧墓碑为“清故赵母明孺人墓志铭,剑川赵蕃题书,昆明陈荣昌琢额”,落款为“民国十八年十月世愚小弟李根源敬题书”。一为“赵敬业杨贞性晚年远归同侍母墓之庐”。一为“显考儒士立中赵府君墓”,落款为“前国务院总理农商总長学生李根源书,中华民國二十一年十二月吉日”。

(显妣明氏赵孺人墓 李星旺拍摄)

(赵敬业杨贞性晚年远归同侍母之庐 李星旺拍摄)

(显考儒士立中赵府君墓 李星旺拍摄)

此吴邑村赵端礼赵氏家族之祖茔地也。吴邑村,与玉璧村毗邻,赵端礼,字用甫,号会楼,光绪己卯科第十二名举人。先生家世居于此,明、清三百年间十余代,举、贡不断,但无一涉足官场,甘于寂寞,教学著述,书香不绝,是全国罕见的教育世家,民国元老李根源、腾冲进士江舻、亚元刘宗鉴、寸辅清等一众举子皆出赵氏家族门下,此数冢题书即见证了李根源老先生与赵氏家族的深厚渊源。

(赵端礼先生家族《騰衝赵氏家集》 腾冲历史学者张竹邦收藏)

暮归,上山三小时,下山一小时,入城,忽忆美国人埃德加·斯诺1931年入腾越遇美人,“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子骑马走过城门,她裹着的小脚穿着一双很合脚的红色绣花鞋,她穿着蓝色软缎的裤子,红绸子的夹被心,她像男子一样骑马,她那黑白杂花的小马驹背上披着鲜红的龙毯,她走近我风尘仆仆的座骑时,抬头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然后又将头俯至鞍前鞠了一躬,我高举帽子,挥舞致意,她以年轻女皇的风姿骑马而过,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腾越”。不觉莞尔!

关于作者:李星旺,云南腾冲人,喜欢古建筑、线装古籍、摩崖石刻,爱好文学、传统文化。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游玉璧古道:古老沧桑,充满文化韵味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