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腾冲饵丝文化节丨腾冲饵丝: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前言

腾冲是云南西部边陲小城,作为云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美食之乡,受气候、地理、环境、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酸与辣成了腾冲特有的滋味。

在云南是独树一帜的,它有别于传统滇味,既包含着口腹之欲,更包含着技艺传承,在舌尖上飘荡,浓浓淡淡,挥之不去,这也许是走遍千山万水也难于遇见的奇妙。

近期,小编将会持续分享“舌尖上的腾冲”,期待大家多多关注(*^▽^*)。

中秋、国庆喜相逢

在这个难得的“双节”同庆里

腾冲饵丝文化节

将在腾越街道洞山胡家湾文化园盛大开幕

走出云南,念腾冲

走进腾冲,品饵丝

饵丝作为腾冲人耳熟能详的街头美食,加工历史悠久。据现存文字资料所考,明代即有,最早产于胡家湾。从最早的脚碓舂粑粑到现在的机械制作已经长达500多年。

2005年《腾冲“大救驾”的传说》列入保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腾越镇饵丝制作工艺列入保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腾冲处处会做饵丝,但做得最好的首推城郊胡家湾。制作饵丝选用腾冲优质籼稻老品种浆米为原料,利用腾冲独特的水质,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经淘米、醒米、蒸生米、分饭、蒸熟米、碓舂、赶压、成形、制片、制卷、制粑粑等工序,再冷却切丝,成品有饵块卷、饵丝、粑粑等。

籼稻老品种浆米纯白洁净,舂出的饵丝柔软而有韧性,俗称“筋骨好”,加上世代承袭的好手艺,产出的饵丝名扬中外,除销本地及邻近市县外,并远销东南亚,系清末至民国年间腾冲出口外销的大宗产品之一。

说腾冲饵丝就不能不说说“大救驾”的故事。故事版本不止一个,不过内容大同小异。“永历播迁走夷山,饥肠坡脚路行难。饵块熟炒丰姿润,救驾颁封万口传。”这是题咏大救驾的一首诗,说的是360多年前永历帝在腾冲敕封大救驾的故事。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明王朝全面崩溃,桂王朱由榔在南方即位,称南明永历皇帝。时清军累累获胜,由北而南长驱直入,清廷命明朝降将吴三桂率军紧追,南明军节节败退,永历帝出走滇西,直奔腾冲。

公元1659年1月25日到达腾冲。在惊慌失措中历经怒江酷暑及高黎贡山古道的艰难跋涉,跨过龙江桥,从芹菜塘到达腾冲城郊玉璧村时,一行人早已饥肠辘辘。腾冲店家看到来者不凡,以十分麻利的动作,炒得几碗炒饵块呈了上去。

永历帝品尝到店家呈上来的炒饵块,一时饥渴全消,神清气爽,便问:“此食何名?如此美味,真乃救吾驾也。”主人语塞之余,突然醒悟,奏曰:“此食原本无名,今日得皇上以救驾称之,幸甚!”于是,“大救驾”之名便流传至今,并成为一道名食,从此声名远播。

“千村舂碓声,万户粑粑香”“米净粑粑白,猪肥尕尕香”是胡家湾古往今来生产饵丝的繁荣写照,胡家湾人世世代代都与饵丝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以前,由于运输条件、生产技术的限制,腾冲饵丝只能以鲜饵丝供应当地市场及周边地区。时间跨越百年,随着方便食品的快速发展,腾冲饵丝这一传统美味食品,逐步发展成一项重要产业,相继研制开发出保鲜饵丝、方便饵丝,干饵丝,炒饵块片,快熟饵丝等产品投入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2023年首届腾冲饵丝文化节即将来袭

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活动内容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腾冲饵丝文化节丨腾冲饵丝: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