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4

观展寻宝系列游记之四:天津博物馆

编辑
天数:2 天 时间:12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夫妻

天津博物馆位于河西区天津文化中心,由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组建而成,馆藏特色包括中国历代艺术品、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等。参观之后觉得,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精品多、品相好、实力强、很低调,非常值得专门来一趟。

也许是距离北京太近的缘故,在首都众多国家级博物馆的耀眼光环下,天博被很多人有意无意中忽略、不知不觉中错过。其实这里有很多“国宝级”文物,展品质量非常高。如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太保鼎、隋代白釉龙柄双联传瓶,珍贵文物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猪龙、西周夔纹铜禁、西周克镈、战国楚王鼎、战国行气铭玉饰、唐王羲之《寒切帖》、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纹罐、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清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清佚名《万笏朝天图》卷、清翡翠蝈蝈白菜等。

主体建筑高五层,展厅面积1.4万平方米,常设三个基本陈列:《天津人文的由来》(一楼)、《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二楼)、《中华百年看天津》(三楼);三个专题展览:《缥缃琳琅——馆藏古籍珍品展》(五楼)、《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五楼)、《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五楼)。还有一些临时展览也很精彩,此次参观了“和合一观——平凉金铜造像艺术展”(四楼)、“摩梭Moso:婚姻·家庭·对话”(五楼)。

《天津人文的由来》展示天津自旧石器时代末至清朝中后期上万年的历史进程,反映天津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重点展陈因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而形成的军队屯驻、人口聚集、漕运枢纽、商品流通等影响古代天津发展方面的文物。

甲骨文(商)

青铜短剑(战国)。天津地区狄戎部落用具。

陶量器残片(春秋战国·齐)

带有箭镞的人骨(战国)。一根断骨上插着一支断箭,让人不寒而栗。文物出土于津南巨葛庄。战国时燕齐两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多次发生战争,今天津南部成为两国争夺的对象。

陶壶、陶盒(西汉)

陶厕及猪圈、陶磨盘(东汉)

祭坛(东汉)。坛石上的舞蹈形象为祭祀仪式。

这块石片上刻有东汉时期河南县名“宜禄”,表明当时河南与天津之间有比较密切的交往。

鲜于璜碑(东汉)。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上尖下方,呈圭形,碑阳额上刻小篆“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额旁阴刻青龙、白虎。碑身两面刻隶书827字,记叙鲜于璜生平。该碑是鲜于璜之孙鲜于鲂、鲜于仓等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所立,1973年5月于天津武清高村出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最完整的碑刻之一,对于了解古代书法艺术和汉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鲜于璜(公元44年—125年),天津武清人,经“举孝廉”被朝廷重用,东汉永初元年(107年)任雁门太守期间,对匈奴恩威并重,使边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田畴助曹操征乌桓”雕像。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伐游牧民族乌桓途中路过无终(今天津蓟县),当地人田畴提出经偏僻小道攻其不备的建议并任向导,获胜后田畴被封为亭侯但其坚辞不受。

“长见毋相忘”铜镜(东汉)

刻有“北齐天保八年”字样的砖(北朝)

铜佛像(北魏)。北魏佛像的表情通常是祥和的,有一种神秘和深邃的微笑。

陶器(唐)

塔形陶罐(唐)。一种具有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器物。

宋代文物

辽代文物

契丹文物

刻花玻璃瓶(辽)。器型与花纹属于伊斯兰玻璃风格。

彩瓷观音造像(金)。观音为男像造型。

1279年,元朝政府为储运漕粮先后在天津建立十四个粮仓,成为元大都外围最大的仓储基地。

十四仓遗址出土的元代文物

元代农具

《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石碑(明)。该碑刻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内有“圣驾尝由此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筑城凿池……”等字样,表明天津之名来自明成祖朱棣。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从北京起兵,在天津沿古大运河南下,后攻陷南京。朱棣即位后,于明永乐二年(1404)在天津岔河口地区设卫筑城,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天津由此得名。

鼓楼北门石匾“拱北”(民国)

鼓楼上的钟(民国)。早晚各响54下,作为城门启闭的信号。

漕船模型(清)

运军雕塑。明代设有专门运粮的部队——运军,官兵12万人。清朝常设运丁14万余人。

明代货币

《农政全书》。明朝科学家徐光启著,他曾四次到天津垦田数千亩,进行“南粮北种”试验,并获得成功。

问津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是天津历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书院。“问津”取自“孔子之道如海,制义如津筏,学者如乘舟浮海,问难请教,以得其津”。

家谱

家庙模型

《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精选甲骨、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器、竹木牙角器、砚台、墨、玺印等各类文物精品百余件,突出展陈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与大运河相关,以及反映天津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文物,展现馆藏文物的魅力。

“令多子族从犬侯撲周”卜骨(商武丁)。卜辞意为商王命令多子族(多个子姓宗族)率领犬侯扑伐周族。商周两族从联姻到依附,表面看相安无事,其实暗流涌动,周族背地里准备背叛。这件卜骨记述了一次平叛战役,是研究商代方国及商周关系的重要史料。

天博所藏甲骨大多为早期发现的珍品,以片大、字多、字口清晰、内容重要而享有盛誉。所刻契文内容涉及商代祭祀、军事、内政、田猎、农业、畜牧、天文、气象、生育、疾病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2017年,包括天博在内的国内11家甲骨收藏单位联合申遗成功,甲骨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骨爵(商)。以兽骨制成的爵,兽面纹的眼部镶有绿松石。青铜爵很常见,骨爵较罕见。

贮爵(商)。肩部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侧面有扉棱,云雷纹为地。鋬内铸有铭文“贮”字。

兽面纹斝(商)。口沿处有两个菌状形立柱,腹部外鼓,下接三锥形足。柱顶饰涡形纹、颈部、腹部皆饰兽面纹。

弦纹斝(商)。颈部饰两周弦纹,袋足上饰三角形凸弦纹。

蕉叶纹觚(商)

兽面纹鼎(商)

方格百乳簋(商)。腹部纹饰以斜方格状雷纹为底,其上作百乳,乳钉成尖突状。

天簋(西周)。口沿下方饰间以兽面的夔龙纹组成的纹饰带。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并以扉棱为鼻。双耳上部饰凸起的兽面。圈足上饰有凸起的夔龙纹,并以扉棱为界。内底铸“天”字,被认为是周人的一个氏族。

太师鼎(西周)。腹上部饰一圈鳞纹。内部铸铭文三行十二字。

克钟(西周)。上有甬柱,柱下部有旋,鼓部宽大。舞部、篆间饰窃曲纹,鼓部饰夔纹,钲部、左铣部皆铸有铭文。克钟全篇铭文共79字,分刻两器上,每钟半篇,此件克钟铭文为下半篇,上半篇在上海博物馆、日本奈良宁乐美术馆所藏器物上。铭文记述兼管军事的膳夫“克”接受周厉王的命令,到指定的地方巡查,完成任务后得到赏赐。

克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家村出土。同出的共有大克鼎一件、小克鼎七件、克钟五枚,还有克盨、克簋等。天博收藏有其中三件,分别为克钟、克镈、小克鼎。

这批克氏青铜器的收藏情况:一件大克鼎藏于上海博物馆;七件小克鼎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件)、上海博物馆(1件)、南京大学历史系(1件)、天津博物馆(1件)、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1件)、日本藤井有邻美术馆(1件)、日本书道博物馆(1件);五枚克钟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2枚)、天津博物馆(1枚)、日本奈良宁乐美术馆(1枚)、日本藤井有邻美术馆(1枚);克盨、克簋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天博所藏的克镈(bó)这次没见到(上图来自网络)。镈的外形像钟,但不是钟,常与编钟和编磬配合使用,指挥乐队演奏。

小克鼎(西周)

蟠虺纹甬钟(春秋)。器身布满突出的枚。甬部、舞部、篆间饰蟠虺纹,鼓部饰兽面纹。

楚王熊悍鼎(战国)。直腹,附耳,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幽王,熊(写作酓)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

该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是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相同形制、大小、铭文的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藏于国家博物馆。

铸客豆(战国)。豆是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该器造型修长雅致,直口,深腹,圆底,细高柄,饼状足。豆腹外壁有铭文“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9个字。“铸客”应是聘募而来的冶铸工匠。

铸客簠(战国)。簠是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此器盖与底均为相同的长方形,合而为一,分而为二。器体通饰模印菱形纹和云纹组成的几何形纹。口沿部的铭文与铸客豆相同。

羽翅纹簋(战国)。盖顶饰四个变形的鸟形钮,腹有四竖棱,下承四足方形座。器身遍布羽翅纹。

墨竹图轴(清·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擅画兰竹,其画作、题画诗、题画书法被誉为“诗书画三绝”。此画非常简练,高低不一的几根竹子错落有致,给人以一种层次感。款识:“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间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写为赐老年学世兄。乾隆丁丑,板桥郑燮”。看多了郑板桥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不同的画作中,很多题款却大致相同。

雪溪垂钓图轴(明·万邦正)。艺术需要想象,此画据说营造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幽远意境,而我……看来看去,只发现一叶扁舟,一位老人,一根钓竿。

芦洲泛艇图轴(明·蒋嵩)。画中山势突兀,树枝翻卷盘曲,极尽夸张之势,本意是表现文人雅士放舟清溪的儒雅清高,可惜文人相轻,画坛正统却称之为“张牙舞爪”而不屑一顾。

松院闲吟图轴(明·朱端)。朱端是明代正德年间的宫廷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

雪景寒林图轴(北宋·范宽)。复制品。原件为镇馆之宝之一,北宋绘画大师范宽现存大陆的唯一作品。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白雪皑皑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林间寺院掩映,流水无波。树丛中隐约可见署款“臣范宽制”。

范宽是北宋时期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现存传世画全世界仅两幅,一幅为该《雪景寒林图》,另一幅《溪山行旅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镇馆之宝之一的《万笏朝天图》因为不是常设展品,这次在天博没能看到,后来有幸在重庆博物馆见到了真迹。

画卷长达17米,普通相机根本拍不出全景。描绘的是官民迎接乾隆皇帝御驾的场景,其中人物超过2000名,最大的人像高2.5厘米,但眼睛、鼻子、嘴巴均清晰可见,面部表情也是千姿百态。乾隆并未“现身”,用一枚黄色伞盖指代,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万笏朝天”本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笔架峰群石林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笏板,此处用来表示地方官民迎接圣驾,语意双关。

灰陶鱼鸟纹盖壶(战国)。圆弧形盖上为三立钮,腹部刻三层纹饰,以粗凹形纹间隔,上层为一周交叉线纹,中间为五只鸟纹,下层为六条鱼纹。

青釉蛙形渣斗(晋)。腹部塑有蛙头、蛙足和蛙尾。

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隋)。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镇馆之宝之一。瓶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並”,意为此瓶成对或双腹相连,“传瓶”由此而来。古代陶瓷器器身有刻款的较少见,该器为古代瓷器名称提供了实物资料。另一件型制几乎相同的瓷瓶藏于国家博物馆。

该瓶单颈,双腹相联,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造型新颖别致,是隋代创新的器型,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白釉辟雍砚(唐)。圆形,砚面上凸,四周为环形水槽,圈足上有二十六根蹄状柱托起砚面,形成高圈足。“辟雍”是一种造型,特点是砚池围绕砚堂周边,如辟雍环水。

汝窑天青釉盘(宋)。汝瓷现存不足百件,弥足珍贵,其独特之处在于“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

官窑青釉暗龙纹洗(宋)。青翠如玉,“紫口铁足”特征非常明显。

哥窑青釉盘(宋)。盘面布满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开片纹。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莲纹盘(宋)。釉色洁白温润,镶铜口,盘面印满折枝牡丹纹。

钧窑天青釉塑铺首四耳三足炉(元)。器形浑厚古朴,通体深天蓝色乳浊釉面。炉头贴塑六朵梅花,腹部凸起一对长角衔环的兽面,外侧贴塑鱼耳。

青花枇杷绶带鸟图盘(明永乐)。十六瓣菱花口,内底绘青花折枝枇杷与绶带鸟。绶带鸟寓意幸福、吉祥、高官、长寿。

宣德款青花云龙纹钵(明)。外壁绘青花云龙纹,口沿外部绘青花海水纹,近内口处有两道青花弦纹饰,底部双圈内书两行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隆庆款青花人物图长方盒(明)

康熙款五彩十二月花神杯(清)。胎薄透光,莹泽细腻,外壁分别绘代表十二个月份的花卉,并配相应的诗句。

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清)。这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官窑正式烧造前呈览给皇帝审阅的试烧样品,极为少见,为研究雍正早期粉彩瓷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犀角制花卉荷叶形杯(明)。整体分为木托和杯身:木托以紫檀透雕并饰海水纹;杯身以一根犀角雕成凹陷的荷叶状,其下为花束状的杯柄,花束由荷花、兰花、梅花等花枝组成。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明)。砚面、砚背及砚周皆按照原石字位摹刻北宋石鼓拓本,保持了字与字、行与行及每段之间的间隔,为石鼓文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石鼓文为战国秦国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顾从义为明代嘉靖时期人,官至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工书法,善绘画。

荷鱼朱砂澄泥砚(明)。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我国四大名砚,朱砂澄泥砚是澄泥砚中的稀世珍宝。此砚呈朱红色,色泽鲜艳,正面雕琢成鱼形,背面衬以黑色荷叶,黑红相映,荷鱼交辉,浓艳与沉着相得益彰。

方于鲁妙歌宝轮墨(明)。正面彩绘佛教宝轮图案,背部描金模印各种乐器,寓意美妙的歌舞。侧面有阳文楷书款“方于鲁制”。

方于鲁是是明万历年间制墨名家,与程君房齐名,世称“方程”。其墨珍贵,现今传世不足十锭。

隆庆款龙香绿彩御墨(明)。正面为描金双龙戏珠图案,中间楷书“龙香御墨”;背面阴刻楷书“大明隆庆年制”。“龙香”是中国制墨史上久负盛名的墨名之一,造墨时将龙脑香、麝香等“龙香剂”加入油烟中,形成独特香气。

李馥、赵国麟铭老子清静经端砚(清)。砚面淌池,三边刻龙纹,两侧精刻“李馥”款小楷《清静经》。砚背刻老子像,附“赵国麟”款铭。李馥为清康熙举人,官至浙江巡抚,著有《鹿山诗钞传》。赵国麟为清康熙进士,曾授直隶长垣知县,为官清政。

方振鲁龙壁腾辉集锦墨(清康熙)。共五锭,长方形四锭,双凤相联形一锭。分别题“龙壁腾辉”“文璧斋“八龙之骏”等字,绘山石、松树、山水人物等图,并有“方振鲁墨”款。方振鲁为清代制墨名家,一般所见其墨为乾隆年间制,此为康熙早期,件大且精美,极为难得。

永乐款铜鎏金四臂文殊菩萨像(明)。四臂文殊又称黑文殊,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

宣德款铜鎏金释迦牟尼像(明)

和硕庆亲王宝鎏金银印(清)。龟龙钮,正方形印面,印文为满汉合文“和硕庆亲王宝”。清代庆亲王玺传世极少,历史价值较高。

亲王是清宗室爵位的一种,分为十二级:和硕亲王(和硕是满语音译,意为地方)、多罗郡王(多罗意为礼、道)、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是所有的皇子皇孙都能封为亲王,必须经过后期努力才能获得爵位,要么是功封、恩封,要么是考封。有清一代,享受世袭罔替特权的只有十二家。

清光绪二十年(1894)庆郡王奕劻晋升亲王爵金册。四金片连缀成册,正面刻汉文,背面刻满文,记录了奕劻因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有功而由郡王晋封为亲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奕劻世袭亲王爵金册。以满汉双语记录奕劻因“亲贤”准其“世袭罔替”。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原有爵位。中国的世袭制度从魏晋时代开始分为世袭罔替和普通世袭,后者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爵位降低一级。宋朝基本取消世袭罔替,明朝的亲王和郡王都可以世袭罔替,清朝特许十二家世袭罔替。

孝淑睿皇后玉谥册(清)。清道光皇帝为其生母嘉庆帝孝淑睿皇后所作,记述皇后一生的功绩。一套十片,刻龙云纹两片、汉文三片、满文五片。谥册是宫廷礼制谥法制度的载体,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贡献、成就。

龙纹玉杖首(宋)。圆眼,长龙眉,口中含珠,腮部饰火焰纹,颈部饰鳞纹。颈下为管状,穿三孔。此件为传世孤品,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同类型器物出土或其他传世品,因此对其功能尚无定论,主要有两种意见:其一认为是帝王天子车辇端首的玉饰,其二认为是帝王御用权杖顶端的装饰物。

谷纹双螭纹玉璧(东汉)。上部边缘出廓镂雕对称双螭,璧身浮雕乳钉形谷纹,每个乳钉都琢磨得规整统一,像谷粒一样充实饱满。

铜爵(二里头时期)。国内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形制原始,风格粗朴。

行气铭玉饰(战国)。十二面棱柱体,每面自上而下阴线篆刻四十五字,论述呼吸和行气的全过程,是我国古代关于气功修炼的最早记录。

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14.1厘米,宽10.4厘米。黄绿色岫岩玉琢成。猪首龙身形,头部高耸大耳,巨目圆睁,鼻梁有多道皱纹,颈部有一对钻孔。玉猪龙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已发现20多件,这是同类型器物中较大且最为精美的一件。

翡翠蝈蝈白菜(清)。利用材质的天然色彩差异,经妙思巧作雕刻而成,生趣盎然,鲜活灵动,在清代玉雕中堪称冠绝。白菜下部为灰黄相间伴褐色斑,叶片翻卷,茎脉分明。菜心处圆雕一对大腹蝈蝈和一只螳螂,似在爬行,栩栩如生。

太保鼎(西周)。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镇馆之宝之一。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千克。方形,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最为显著的是柱足上装饰有扉棱,柱足中部装饰有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奇异。内壁铸“大保铸”三字。大保即太保,官职名,西周始置,是监护与辅弼国君的忠臣。

太保鼎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在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同出的有敦、甗、彝等“梁山七器”,该鼎是目前唯一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一件,其他六件流落在外。

由于有关商周时期的文字史料较少,因此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历来被认为是一字千金。该器内壁的铭文“太保鼎”,字体清晰,异常珍贵。

太保鼎是研究西周从周武王到周成王两朝历史的实物佐证,对于华夏文明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这一享誉海内外的国之瑰宝,由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孙媳张秉慧捐献。据统计,天津博物馆近20万件藏品中,至少3万件由藏家们捐献。最早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之孙女王福重捐献甲骨350件,天津文史馆首任馆长王襄捐献甲骨800多件,民国著名藏书家周叔弢捐献敦煌遗书256件、历代玺印900余方,著名实业家张叔诚捐献藏品480余件,包括范宽《雪景寒林图轴》……

翼龙纹双耳玉壶(元)。风格粗犷,图案复杂。颈部浅浮雕莲瓣纹和草叶纹,腹部浮雕翼龙纹、海水纹。龙首为鹿形角,张口,飘长鬣,上唇长尖而下卷,身有鳞纹,三爪,尾后有火珠。玉雕翼龙形象始于汉代,之后在玉器中罕见。

云纹龙首四耳玉瓶(清)。底座为圆雕龙首,瓶颈镂雕云纹四耳。

羊灯(汉)

翡翠缠枝菊花纹环耳扁盖瓶(清)。盖有桃形钮,盖身及瓶两侧镂雕缠枝菊花纹。颈肩镂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环。椭圆圈足,足下附座,上阴线刻兽面纹。对花、叶纹采用镂雕技法,雕琢精细,颇具阿拉伯地域风格。

兽面纹玉提梁卣(清)。仿商代铜卣,分区琢刻兽面纹,盖至底通身有六条对称的棱脊。配有原制的如意纹木托架,成对保存至今极为难得。

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清乾隆)。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秉承乾隆皇帝旨意烧造。观音半跏趺坐,头戴风帽,黑发高髻,眼帘下垂,眉目舒朗,形象端庄,衣纹线条流畅。背部竖式长方框内暗刻阴文“唐英敬制”四字篆书款。国内传世仅两件,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清)。镇馆之宝之一。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芭蕉纹,腹部珐琅彩绘栖息于湖石之上的雉鸡与盛开的芍药,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底部有楷书“乾隆年制”。胎质细腻洁白,釉面莹润如玉,是一件融合诗、书、画、印的彩瓷艺术珍品。

珐琅彩瓷始烧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年间,是引进西方工艺、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美彩绘瓷器。清廷建筑多为木质,宫内不允许动火,珐琅彩瓷是唯一被特准在宫廷内烧制的瓷器,可见其珍贵和特殊。该件是同批瓷瓶中经乾隆皇帝甄选后留下的孤品,弥足珍贵。

雍正款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清)。通体绘九龙闹海图,间绘火云纹。天球瓶始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清代多有仿制,尤以海水云龙纹最为珍贵。

雍正款窑变釉如意耳瓶(清)。颈部与腹部分别装饰三组凸弦线纹,颈部有如意形双耳。器身施紫红相间的窑变釉,色彩鲜明,底篆刻“雍正年制”四字款。

珐华花鸟图罐(明成化)。内施绿釉,外壁施茄皮紫釉。颈部饰黄绿色浮云,肩部如意纹,腹部饰山石花鸟。“珐华”一词系方言俚语,意为粉花、粉画,是一种以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器。

甜白釉梅瓶(明永乐)。通体为甜白釉色,胎质细腻,釉面洁净,外壁压印暗花。甜白釉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因其釉色洁白给人甜美之感;也有人称“填白”,意指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山水花卉图册(清·石涛)

杂画图册(清·任薰)。分上下两册,上册十四开,题材为花卉、人物、山水;下册为十二生肖图,以人物故事的方式表现每个生肖动物。

《中华百年看天津》展示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反映近代天津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地位,以及天津人民求强图变、抵御外侮、不屈奋斗,使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

清道光年间的白银。1821—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现象严重,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其中鸦片走私倾销是重要原因。

大沽口是天津和北京的门户,重要的军事要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此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侵略。

铜炮。大沽口炮台防御能力最强时有火炮60门,包括2门12000斤大铜炮,9门10000斤大铜炮,2门5000斤铜炮,23门西洋铁炮。

义和团使用过的武器、集合时所用的海螺

清同治九年(1870)6月21日,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火烧法国教堂“望海楼”,并杀死20名外国传教士和30多名中国籍天主教徒,史称“天津教案”、“火烧望海楼事件”。事件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杀16人,缓刑4人,流放25人,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派崇厚去法国“谢罪”,向各国赔银49万两。

望海楼位于海河边,斜对狮子林桥,是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几年前我曾经参观过,尖拱形顶部、彩色玻璃窗很有特色(参见本人携程游记《北京大兴机场、天津海河周末游》)。

租界界桩

大龙邮票。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主图是皇室的象征——蟠龙。

1901年美国芝加哥生产的电话机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东北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天津守军13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的三种方式之一的“天津方式”。即以军事手段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敢于顽抗的敌军,仅用29个小时就取得全胜,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攻克敌重兵设防大城市的先例。

位于四楼的临时展览“和合一观——平凉金铜造像艺术展”,精选甘肃省平凉市7家博物馆100余件(套)金铜造像,从“道源崆峒”和“泾陇佛韵”两个部分,展示道教、佛教文物,反映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

“万历十一年”铜太上老君坐像(明)。华亭市博物馆藏。

铜雷祖坐像(明)。崇信县博物馆藏。

刷金铜雷祖造像(明)。平凉市博物馆藏。

涂金铜道教人物坐像(明)。泾川县博物馆藏。

鎏金铜真武大帝坐像(明)。平凉市博物馆藏。

“正德十五年”铜关公造像(明)。泾川县博物馆藏。

铜交脚弥勒菩萨坐像(北魏)。庄浪县博物馆藏。

铜佛坐像(北魏)。泾川县博物馆藏。塑一佛和两弟子,两弟子中间为一立鸟。

“开皇十二年”侯子慎贺英铜佛立像(隋)。灵台县博物馆藏。

鎏金铜观音菩萨立像(唐)。庄浪县博物馆藏。

鎏金铜彩绘说法佛坐像(唐)。泾川县博物馆藏。佛像左手抚膝,右手作说法印。铜体鎏金,设计精巧,下部的仰莲式莲座与六角形台座可以拆分。

鎏金铜药师佛坐像(唐)。庄浪县博物馆藏。

铜药师佛坐像(明)。平凉市博物馆藏。

铜释迦佛坐像(明)。平凉市博物馆藏。

铜阿弥陀佛坐像(明)。平凉市博物馆藏。

彩绘铁弥勒佛坐像(明)。泾川县博物馆藏。

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清)。泾川县博物馆藏。

铜大黑天像(明)。平凉市博物馆藏。大黑天起源于印度,是梵文玛哈嘎拉的意译,原为财富之神、战神,传入西藏成为藏传佛教中护法大神。

铜大黑天像(明)。平凉市博物馆藏。

鎏金铜三面八臂观音坐像(清)。平凉市博物馆藏。

铜宗喀巴坐像(清)。平凉市博物馆藏。

铜鎏金地藏菩萨坐像(清)。泾川县博物馆藏。

铜金刚立像(清)。泾川县博物馆。

位于五楼的临时展览“摩梭Moso:婚姻·家庭·对话”,从云南省博物馆引进,以摩梭人的特殊家庭婚姻形式作为展览切入点,在梳理历史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物、照片、影像资料,展示摩梭人的传统文化、家庭婚姻、生活方式,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性。

展览分为前言和五个单元:前言“他们说”,表述摩梭人经常面对质疑;第一单元“永宁——永远宁静的土地”,从不同方面介绍摩梭人的历史;第二单元“摩梭传统家庭与婚姻”,对摩梭人的祖母屋重点场景进行局部复原,展示摩梭人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第三单元“tisese:走婚”,介绍摩梭人的家庭婚姻方式;第四单元“存古开新——摩梭的今与昔”,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展示摩梭人生活的改善;第五单元“对话”,通过油画展示当代女性艺术家视角下的摩梭文化。

紫铜鎏金曼达。曼达为梵文Mandala的音译,又名曼陀罗、曼荼罗、满达、曼扎,意为坛场,一切圣贤、功德的聚集之处。

达巴陶俑。达巴教是摩梭人的原始宗教。“达”为砍树木或刻金石之意,“巴”为砍下的痕迹或凹口的意思。

达巴帽

艾垮,又称“阿垮拉”,一种摇铃,达巴教法器之一。

神棒,摩梭语“义竹玛”,达巴教法器之一。上面雕有神像、动物图案。

皮盔甲,达巴教法器之一。

木钺

永宁土司执照。土司是最高统治者,土地、山林、草甸、湖泊均归其家族所有,百姓买卖须凭土司发放的执照才行。

羊皮筏

熊皮箭囊

摩梭大家庭中,以祖母为中心。

阿妈负责操持家务

舅舅是顶梁柱,白天生活在自己的家庭,晚上与孩子们一起居住。

兄弟姐妹从小在一起长大,结婚后仍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

对摩梭人来说,白天是亲情,晚上是爱情,没有婆媳矛盾,各自赡养老人。夫妻关系可以长达一辈子,也可能很短暂,双方都有权选择结束。如果走婚关系结束,孩子属于他母亲的家户。

油画《盼》

油画《绿门》

“缥缃琳琅——天津博物馆藏古籍珍品展”,包括“载籍荟萃”、“斯文在兹”、“薪火相传”三个单元,展示中华典籍131件(套)。

这些古籍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医药等,是文明接续传承的载体、思想文化发展的见证。从时代上看,包括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从分类上看,包括经、史、子、集;从装帧形式上看,有卷子装、经折装、包背装和线装;从印刷工艺上看,有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和石印等。

战国策三十三卷(清乾隆三十年文盛堂刻本)

水西庄,天津著名私家文化园林

世说新语八卷(明万历凌瀛初四色套印本)

“线走丰姿——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分为“承规骋势—明前期书法”、“法书归吴—明中期书法”、“遒丽天成—明后期书法”、“异彩纷呈—清前期书法”、“承前启后—清中期书法”、“茂密雄强—清后期书法”六个单元,展示馆藏明清书法精品73件(套)。

“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分为“绚丽多姿──彩瓷”、“色彩斑斓──颜色釉瓷”、“中西交融──外销瓷”3个单元,展示明清景德镇窑精品245件(套)。

白地绿彩云龙纹盘(明弘治款)

矾红彩龙纹高足盖碗(清乾隆款)

五彩人物故事图棒槌瓶(清康熙款)

珐琅彩宝相花纹瓶(清乾隆款)

粉彩八桃过枝纹盘(清雍正款)。色泽淡雅柔丽,外壁彩绘桃枝并折向盘里,枝茎上绘八个硕桃,寓意“八仙祝寿”。

黄地粉彩云龙纹登(清嘉庆款)

粉彩荷花式秋操纪念杯(清光绪)

青花人物图罐(明)

青花阿拉伯文器座(明正德款)

釉里红松竹梅纹罐(明洪武)。器型硕大,釉里红发色纯正,腹部绘松、竹、梅环绕一周。与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见到的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纹瓶一样,都是国宝级文物。

釉里三色苍龙戏海纹观音瓶(清康熙款)

青花五彩凤鸟斗鸡纹葫芦壁瓶(明万历款)

斗彩灵芝祝寿图盘(清雍正款)

素三彩落花流水海马纹尊(清康熙)

窑变釉贴塑螭虎纹鱼篓尊(清雍正款)

炉钧釉灯笼瓶(清乾隆款)

茶叶末釉蒜头铺首尊(清雍正款)

广彩纹章盘(清乾隆)

博物馆参观完毕,前往海河打卡。

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津塔)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

海河沿岸的人体雕塑

解放桥

北安桥

世纪钟

天津站

津湾广场

这么冷的天,外面还有这么多人,真是热爱生活啊。

再见,天子渡津之地。

感谢阅读。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观展寻宝系列游记之四:天津博物馆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