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26

甘肃天水自驾游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2 天 时间:9 月 人均:500 元 和谁:和朋友
玩法:自驾

发表于 2024-11-25 22:14

计划了很长时间的甘南游终于成行,在途中又增加四川阿坝若尔盖花湖和九曲黄河第一湾,将甘南行调整为甘南川北行。甘南川北自驾游的行程如下图所示,全程约2800km。


一早从西安出发,第一站前往天水麦积山。

2010年五一假期我曾自驾去过天水,游览了麦积山、伏羲庙、八卦山和大像山。

下午时分抵达麦积山,路上遇到了正在采摘的花牛苹果。我们的行程从九曲黄河第一湾到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是沿着红军当年长征的路线行进。

挂满枝头的花牛苹果。

麦积山门票80元,60岁以上半价,70岁以上免费。从游客中心到景区大门(7km)乘摆渡车往返30元,从景区大门到石窟入口(2km)的景区内交通车往返15元,单程8元。

在景区停车场遇到当地一位村民,他领着我们开车进入了景区,省去了乘摆渡车的麻烦和费用。在他家的农家乐用了午餐,味道不错,价格合理。因此,游览完景区后,又在他家用了晚餐后方前往甘谷。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开始营造,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历时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断开凿和修缮,呈现着各个时代的风格和特点。

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共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下图是麦积山石窟参观路线图。参观石窟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佛教,二是艺术。石窟因佛教信仰而建,常人对佛教不甚理解,因此略微知其故事即可;虔诚的信仰带来了艺术的造诣,精美的艺术雕塑要仔细欣赏,分享其中美的气息。

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沉浸其中的美感。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麦积山长达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



麦积山有两尊大佛,东崖大佛和西崖大佛,从山下广场可遥望麦积山的山形和西崖大佛的全貌。而东崖大佛则无法遥望全貌。游览麦积山带一个望远镜是一个好的选项。

在石窟入口广场可遥望东崖大佛,由于树木的遮挡,看不到全貌。麦积山不允许放飞无人机,很难有遥望东崖大佛全貌的视角,只能在佛脚下仰视,或在栈道上侧视。难以从正面欣赏东崖大佛的全貌也是一种遗憾和不足。

凿于隋代的东崖大佛(13窟)高15.8米,是麦积山最大的一尊石胎泥塑造像,现泥塑已不存,只余石胎。东崖大佛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主佛释迦牟尼位于中心,佛的右胁侍卫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头戴花冠、身佩璎珞,左手持一宝瓶,此宝瓶“盛诸光明”,可照耀世间万物;佛的左胁侍卫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左手托花蕾于肩头,似乎是托腮状。


下图是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的009窟(中七佛阁)。中七佛阁为大型崖阁式建筑,前有栈阁,后壁并列开七个龛,龛内分别塑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

004窟—上七佛阁(散花楼)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米,为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也是中国现存仿宫殿式佛窟中最宏大的一个洞窟。上七佛阁是北周(公元557年-581年)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祈福所建,后世唐、宋、明均有重修。相传,当年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建七佛阁时,动用人工40万。

下图是上七佛阁中“西来圣人”和“慧光普照”佛龛。

“慧光普照”佛龛前的功德箱有不少功德。

004窟(上七佛阁)俗称散花楼。据说,这是由于在此散花,佛将带给你好运和祝福。当信众登上七佛阁前廊凭栏倚立,将五彩缤纷的纸片撒向空中,你就会看到五彩的纸片纷纷扬扬、徐徐飘落而下。奇妙的是,顷刻之间,这些纸片又争先恐后地向上飞升,升至一定高度后才慢慢地向下散落四方。这一奇观,民间流行的美丽传说很耐人寻味。故事说当年佛阁建成后,七佛阁里的七尊大佛曾邀佛祖来此讲经说法,赴会听法者云集上七佛阁之下。七佛阁里修行的二十八尊飞天,见此盛况,兴奋不已。为识别赴会者们对佛的信仰是否真诚,她从空中向地上的众生散花,如果他们心诚,飘落的花雨就会飞向天际;如果花瓣落在谁的肩上,就说明他俗缘未断,红尘未了。结果,散落的飞花久久飞舞于空际,没有一瓣落下,证实前来听法的众僧,个个诚心敬佛。到如今,游览的人们不时将纸碎片抛向空间,看着腾空上升的纸片飞扬,心中一片欢悦。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上七佛阁为“散花楼”。

004窟散花楼的旁边是005窟,从004窟到005窟有一山洞相连,山洞入口处上方书有“小有洞天”四字。从散花楼钻过“小有洞天”石洞即到005窟。

005窟隋代(公元581-618年)始凿、初唐完成,俗称“牛儿堂”。下左图是“牛儿堂”龛外的踏牛天王。下图右下角的石洞是从散花楼到牛儿堂的“小有洞天”通道。

下两图是散花楼宋代雕塑的两位身高4.2米的金刚力士。

“牛儿堂”中龛外右侧塑的“踏牛天王”,因其脚下踏一只牛犊而得名。此身塑像身高3.6米,身披长甲,腰系战裙,下着宽腿扎脚裤,足蹬圆头靴,两眼圆睁,神情威严,稳健的站在牛犊背上,是一位镇定自若的西域将军形象。脚下神牛目视前方,鼻翼张开,昂首屈膝,挣扎欲起,塑造的十分传神。这就是《玉堂闲话》中所谓的“金蹄银角儿”,该窟因此也被称“牛儿堂”。

民间关于小牛的传说也十分动人。相传,牛儿堂的这尊天王,本该站在他脚下的莲台上。但在窟廊上静卧的小牛犊是一头神牛,它力大无比,要是吼叫一声,就会天崩地裂,山体倒塌,为众生带来无穷的灾难。牛犊的这种本性,引起天王的注意与提防。一天,天王发现牛犊伸长脖子,抖动四啼要耸起身来活动一番。天王生怕牛犊的这一举动会给众生降下大祸,为保住山体便纵身一跃,双脚稳稳踏在牛背之上,牛犊几番挣扎未能跃起,一场眼看要发生的灾难免除了。直到今天,天王还踏着这头神牛,似乎还不忘保护人们的安全。美丽的传说,反映人们对安宁、和平、幸福生活的希望与祈求。

牛儿堂龛内南北朝时期的弥勒佛造像,此时期的弥勒佛偏瘦、微笑,两侧的菩萨也在微笑。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的弥勒佛逐渐变为开怀大笑的胖弥勒佛。牛儿堂除造像外还有精美壁画,塑像身上服饰的花纹十分精细、精美。

下图是西魏(公元535-556年)时代的191窟中的化生力士,191窟两侧是悬塑的交脚菩萨,很是独特。由于参观位置有限,加之有铁丝网阻隔,很难拍照。

下图是牛儿堂的佛与菩萨造像,佛的面部是红色的,不知何故。


下图是东崖大佛脚部细节。

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的003窟,又称千佛廊。现存千佛297身,分上下6排,结跏跌坐,高约0.9米,均为石胎泥塑。造型敦厚,排列规整,场面宏伟。

下图是古人刻在佛身上的“到此一游”的文字。仔细辨认有明正德十二年、崇祯四年等,有名有姓有时间,看来在景区刻画是有渊源的,自古有之。

下图是登攀麦积山的石阶栈道。

下图是中七佛阁的佛像,佛像脸上和身上的黑色色块看起来有点怪,原来色彩肯定不是这样,可能是当时使用的矿物颜料,经长期氧化成为黑色,原来的色彩如何,给你了想象空间。

下图是近观从广场可遥望的西崖大佛,大佛左胁侍卫的泥塑菩萨已不存,只余当年的框架和固定泥塑的木楔子。

下图是石窟下有着千余年的历史的瑞应寺,没有开放。

瑞应寺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更名,最终在宋代,因其进献灵芝,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被赐名为“瑞应寺”,并一直沿用至今。

麦积山除了向观众开放的石窟外,尚有需单独购票才可参观的特窟,购票后由讲解员带领参观。其中133窟、135窟、127窟三个石窟每人每窟180元,43窟、62窟、121窟、123窟、142窟五个石窟每人每窟160元,44窟、74窟、76窟、78窟、102窟、115窟、155窟七个石窟每人每窟100元。综合算下来,参观全部特窟门票需2040元。

自驾游览麦积山的建议:驾车到游客中心,车停在游客中心地下停车场;乘摆渡车到景区入口;进入景区,建议乘景区内交通车到石窟入口,因从景区入口到石窟入口的2km路程是缓坡上坡路,步行上去有点费劲;登完麦积山石窟的栈道,建议乘景区内交通车返回石窟入口,而后乘摆渡车到景区入口。

最好是找一个当地人领你进入景区,车停在他家门口;在他家的农家乐用餐,味道不错,价格合理;这样可以省去乘摆渡车的麻烦和费用,若是4人,则摆渡车费用为120元,吃饭的费用也就是200元左右;此外农家乐的主人还会开车送你到景区入口,并可在你游览完后开车到景区入口接你,十分方便。此外,当地的农家乐还可住宿,价格约为100元/天。当地人很淳朴、热情。

游览完麦积山,前往天水甘谷。

天水甘谷距天水麦积区约100km,一路高速。我们上次来麦积山时,高速正在修,尚未通车。

甘谷县是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甘肃东部,天水西北部,渭河流域。甘谷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688年置县,迄今已有2708年的历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

甘谷大像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国家AAAA景区。

甘谷大佛石窟始凿于北魏,泥妆于盛唐,距今1300多年,是全国同类大佛开凿中相对地面最高的一尊。大佛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阔10.4米,位居中国十大古代佛像之列。大佛躯体宏厚高大,发型为水波纹肉髻,两肩宽厚,袒胸赤足,上着双领下垂袈裟,倚坐于莲座之上。大佛坐于30.2米高、窟顶呈圆拱形的石窟内,双足各踏莲花座,左手平放膝上,右手做吉祥印。

甘谷大像山大佛很有特点,有着蓝色的胡子,这在国内其他地方的大佛很少见,当年我们就是在麦积山看到了蓝胡子大佛的图片,专门从麦积山驾车沿国道到甘谷参观蓝胡子大佛。

甘谷大佛为石胎泥塑释迦牟尼佛。大像山称为“大像山”还是“大象山”存在一定争议。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但现在甘谷大佛仍被称为“大像山”。

甘谷县城原来距甘谷大像山石窟约为3km,现在甘谷新县城的建设则以大像山石窟为中心。我们入住的宾馆就位于大像山大佛对面,从宾馆的窗口即可看到大佛,宾馆对面就是新建的大像山公园,从公园的广场即可仰视端庄威严的蓝胡子大佛。

我们2010年自驾来天水,在麦积山的宾馆中看到了蓝胡子大佛的图片,因此专门从麦积山开车过来参观大像山石窟,并登山到达蓝胡子大佛的脚下。这次没有登山,只是在大佛脚下的新建的公园广场遥望了大佛。

从甘南返程时,再次路过天水,参观了姜维故里和伏羲庙。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世传为姜维故里。姜维逝世后,忠骨埋于四川,但故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大将军,在距县城东5km的姜家庄将军岭上,修建了姜维祠和姜维衣冠冢。传说姜维兵变被杀后,暴尸原野,魏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随从设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乡人民非常悲愤,依南山筑衣冠冢,靴子别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称。

姜维纪念馆目前正在进行整修。进入姜维纪念馆,拾阶而上,是“姜公祠”的牌楼。

下图是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姜维故里”碑。

下图是祭祀姜维的姜维大殿。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三国时凉州天水郡冀城(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人。姜维是甘肃早期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天文家。姜维原是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刺杀身亡,姜维总领蜀汉军政,先后十一次伐魏。邓艾、钟会、诸葛绪领军三路攻蜀,两军主力在剑阁对峙,邓艾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开凿山路,奇袭江油,在蜀汉腹地绵竹大败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缚己出城向魏军投降,蜀汉灭亡。事后,姜维假降钟会,试图利用钟会野心复国,但因事败,死于乱军之中,享年62岁。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这一段故事应该是很熟悉的。

后人对姜维的评价,“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

姜维大殿悬挂的牌匾。

姜维精神的写照“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是姜维在给母亲的回信中写的一句话,表达了他为了实现远大的志向,不惜放弃家乡和母亲的召唤,决定留在蜀国效力。人一旦拥有了远大的志向,就不应被眼前的小利益所束缚。

由于姜维是被迫降蜀的,所以魏国也体谅姜维,让姜维母亲写信给姜维,让他回去。姜维从小与寡母生活,与母亲感情很深。但姜维此时在蜀国备受重用,因此,姜维在回信中写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在远志,不再当归也”。

姜维除杰出的军事才能外,文学修养和琴曲造诣也很高,姜维是川派古琴派的代表人之一。

下图是纪念馆建筑的一个屋脊部件。

姜家庄村子的墙壁上绘有三国故事的壁画。“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

从姜维纪念馆上行不远就是位于将军岭靴子坪上的姜维墓,上行的道路有点陡,弯有点急,开车要小心。此外,墓地的蚊子很猖獗。

墓前台阶上的两个字好像是“远志”。后人对姜维的评价存在诸多争议,但终归还是是非成败转头空,“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远志不成终也归。”最终,还是魂归故里。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成化19年(1483年)。

伏羲庙门票20元,6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伏羲庙对面有地下停车场供自驾者停车。

伏羲氏是我国古代原始氏族社会的首领,据史书记载,太皞庖羲氏生于成纪(今天水一带),故天水有“羲皇故里”之称。

伏羲庙正殿先天殿,是祭祀伏羲的殿宇。

华为鸿蒙系统的名字就来自先天殿上牌匾所书写的“道启鸿蒙”这句话。

太极殿是伏羲的寝宫。太极殿两侧挂有14块条幅,介绍伏羲所创的14种民生、人文、生产技能和规则。

14种技能和规则分别为:始画八卦、结绳记事、织网佃鱼、豢养牺牲、造屋建庐、婚嫁有序、养蚕化布、疏水造田、钻木取火、造琴作瑟、寻尝百草、以龙纪官、创立占筮、建分节气。伏羲通过创建这14种技能和规则,将散装的动物式的社会生活模式改造成人类文明的有秩序的社会生活模式。

女娲补天石。

天水市秦州区籍口镇铁炉大南瓜,每个5000元。

树龄1300多年的龙槐。

被游人摸得锃光发亮柏树树身上的树瘤。

伏羲的时代距今约6000~8000年,持续约2000年;炎帝的时代距今约5500~6000年,持续约500年;黄帝的时代距今约4500~5500年,持续约1000年。

从伏羲庙步入天水博物馆,天水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天水博物馆与伏羲庙相邻,有门联通。

“天水”的名称来自汉武帝时期“天河注水”的传说。传说,汉武帝时期,天水地遭遇长期干旱,民众生活困苦。一天夜里,雷电交加,地面裂开一道大缝,天上的河水倾泻而下,形成一片湖泊,当地人称之为“天水井”,“天水”名字由此而来。

天水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东临陕西,南通巴蜀,西至兰州,北达宁夏。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称邽县、上邽、成纪、秦州,有着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的故里,是秦人早期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中国最早设置县制的地方,是三国魏蜀相争的战略要地,也是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文化、商贸重镇。

天水博物馆展示的天水古代历史文明陈列的标题是:“八千年的记忆”。

下图是有胡子的佛。

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凫首青铜壶。

博物馆的雕塑。下图是女娲用泥土造人。

下图是伏羲女娲交尾图。

女娲手中持规,象征天圆地方;伏羲手中持矩,是权力的象征。这幅图说明女娲造人,伏羲为人立规矩。伏羲是人类有序社会生活的开创者,将人从原始动物的自然生活习性改变为人类的文明生活习性。正所谓:文明肇羲皇,一画开天地。

天水是早期秦文化的发祥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族源于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少昊族,其先世出自颛顼。商末,秦祖迁至西垂(今陇山以西天水、陇南一带)为商保疆,史称“在西戎,保西垂”。在历经8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秦人艰苦创业,东进西伐,封侯建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集权国家—秦朝。

西周中叶,秦人以善养马著称。秦人因牧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赐秦地建邑,延续赢氏祭祀,号称“秦赢”。秦人封地在今天水市清水、张家川一带。自此,秦人开始了征伐西戎,建立秦国的历史进程。

公元前770年,西戎伐周,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史称“襄公始国。”

博物馆展示的“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这件文物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粟特人遗物,生动地再现了粟特人的葬礼和信仰。

“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的细节和墓中出土的乐师塑像。

伏羲庙外面新建的伏羲城,即伏羲庙前的商业街。


伏羲庙前的九鼎,天子九鼎,问鼎中原。

天水新建的“天水古城”游览区入口处的“启汉楼”,“天水古城”游览区位于伏羲庙对面。

下图的花名为“凌霄”。

近几年,天水以麻辣烫而闻名全国。

离开天水,返回西安。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天水542
甘肃天水自驾游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天水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天水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天水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天水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甘肃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