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西藏: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编辑
天数:9 天 时间:10 月 人均:6000 元 和谁:一个人
纳木措
圣湖纳木措

我想起西藏,那仿佛是很遥远的经历了。这些年我划过泸沽湖的水,吹过鸣沙山的沙,踩过达古冰川的雪,也曾漫步于九寨沟和稻城亚丁的原始山野。但是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西藏,那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布达拉宫
暮色布达拉宫

我去往西藏的时间是2016年国庆节。毕业正好两年,换了三四份工作,处于理想与社会的矛盾与迷茫期,于是放下一切,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火车从上海一路向西,在重庆转车的时候,约了三五个大学好友聚餐。结果互相呼朋引伴,竟陆陆续续招来了十几个同学,一桌火锅变成两桌,久别重逢的喜悦如热气蒸腾,热闹非凡。

火车沿着青藏线铁路进藏,我还在睡梦之中,便被下铺的朋友叫了起来。他兴奋地指着窗外,晨光熹微之中,只见唐古拉山余脉近在咫尺,露出一点白色的山尖,如同一幅油画。褐色山坳间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仿若青纱帐。

念青唐古拉山
晨光中的雪山

不一会儿的功夫,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从东方铺展开来,火车仿佛在与光线赛跑。雪山尖上的白被慢慢涂抹成一片金黄,那是日照金山的美景,引得整列火车上的乘客欢呼雀跃。

念青唐古拉山
日照金山

火车抵达拉萨车站已经是上午十点,灿烂的阳光照在脸上,如同车站外熙熙攘攘的司机师傅一样热情。稀薄的空气吸入肺里,犹如喝了一罐冰雪碧,透心凉心飞扬。

在酒店放下行李,几乎无人能按捺住急迫的心情,不约而同地乘车去了布达拉宫。由于后面行程含有布达拉宫,我们只在宫殿前方的广场上转了转。

布达拉宫广场
布达拉宫前广场

然后就有人因为跳跃拍照,产生了轻微的高原反应,不得不返回酒店躺在床上吸氧气。西藏的美是有高度的,一个高原反应便拦住了一半的游客。据说我们这个团,有一对坐飞机的夫妇,当天便从拉萨机场飞了回去。

第二日天气依然晴朗,肤色黝黑的导游带着我们穿过车水马龙的马路,排队领票进入那座气势雄伟的宫殿。入口处聚集了许多磕长头的藏民,换零钱的商贩,以及逢人乞讨的乞丐。

布达拉宫
巍峨的布达拉宫

导游并不提倡我们兑换零钱。他说内地的寺院通常劝导香客许愿必须还愿,但是藏传佛教不需要还愿,只要心诚即可。即使你一无所有,只要诚心,菩萨一样会保佑,因此布达拉宫里并没有功德箱。

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根据颜色分为白宫、红宫和金顶。红宫居中,东连白宫,西接扎厦。我们沿着之字形的圆满汇集道,一步一步向东大殿攀爬。据说这些台阶多达1080个,最早是土路,海上师骑着马从这条道路进入白宫。 

东大殿的大门建在半山腰,大门悬挂牦牛毛编织的黑色帘子,绣着白色盘长结。穿过白宫东大门后来到一个广场,名叫德央厦,原是海上师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现在沦为游客排队等候的聚集地。

布达拉宫
白宫东大门

从东大门台阶进入白宫之后,光线变得昏暗,禁止拍照。狭窄的走廊迂回曲折,檐梁斗拱五颜六色,红褐色的墙壁上全是精美绝伦的壁画。不一会儿便看到了文成公主入藏图,这是墙上最出名的一幅壁画,历经百年仍然颜色鲜丽,栩栩如生。

白宫是海上师的冬宫,高有七层。最顶层是海上师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

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是原殿,东日光殿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海上师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西日光殿并不开放,我们只在东日光殿里匆匆而过。

尔后经过一处空间开阔的殿堂,地上铺着红毯,整齐摆放着许多红黄色布墩,这里乃是海上师的习经室。从东日光殿转入红宫,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海上师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所有灵塔皆由黄金铸造,镶嵌宝石无数,金碧辉煌。 

其中又以五世和十三世海上师的灵塔最为奢华。据说五世海上师阿旺洛桑嘉措的灵塔共用去约11.9万两黄金,白银104万两,塔上镶有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一万八千多颗,灿烂夺目,华丽壮美。

从布达拉宫出来,明媚的阳光有些刺眼。许多人都看得意犹未尽,但导游说没有办法,国庆节游客太多,布达拉宫限流只允许参观一个小时。如果大家心有遗憾,下午的大昭寺可以慢慢游览。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背面

大昭寺位于拉萨八角街,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是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我们跟在导游的身后,一边聆听他的讲解,一边好奇地观望寺院里的僧人念经盘佛珠。佛像前供奉着酥油灯、青稞和清水,整个寺院里都弥漫着酥油的味道。

大昭寺
金碧辉煌大昭寺

大殿外,有虔诚的藏民正在一遍一遍行跪拜大礼,行礼用的木板已经被磨得发黄发亮。虽然这些藏民皮肤黝黑,脸上饱经风霜,但是眼睛却特别清澈,仿佛一座深邃的湖。

在拉萨住了一晚,干燥的空气让不少人的口腔和鼻粘膜轻微出血。清晨旅游大巴陆续接齐了二十二位游客后,离开拉萨市区,沿着林拉高级公路开往林芝。半途经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开阔的山脉顶端常年积雪,凛冽的山风从谷口刮来,让仅穿秋衣的我瑟瑟发抖。

米拉山口
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

我们将携带的白色哈达挂在铜铸牦牛的脖子上,五彩经幡在蓝天白云下飘荡摇曳,将我们祈求平安的虔诚心愿传达给神灵。

大巴行驶三百多公里,直到中午才抵达巴河镇巴河上游的巴松措。“措”在西藏是湖的意思,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意为“绿色的水”,海拔3480米,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大湖。

巴松措的绿,是纯正绿松石的那种颜色,湖水清澈,四周环绕雪山。湖中央有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是空心岛,岛与湖底并不相连而是漂浮水上,有两条铁浮桥连接岸边。

巴松措
绿松石一般的巴松措

小岛上有座措宗贡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据说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庙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南生长着一棵桃抱松连理树,可惜是秋季,无法见到桃花盛开的奇景。 

在林芝歇了一宿,大巴向东经过尼洋河。导游指着郁郁葱葱的河滩对我们说道,“看到那些树了没,全部都是桃树,如果你们在春天赶来,便可以看到十里桃花的美景。”果然没过几年,这里便举办起规模盛大的桃花节,当然这是后话了。

尼洋河
满是桃树的尼洋河滩

下午去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大弯,经排龙乡流到墨脱县。我曾在高中时期读过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莲花》,自此便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墨脱有了一种神往的情结,如今终于实现了一点。

站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观景台上,对面不远处即是常年被云雾笼罩的南迦巴瓦峰。她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苯教”的圣地,有着“西藏众山之父”的美称。然而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能见到她神秘的面容。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大拐弯的村庄里,一个广场上长着一棵巨大的桃树。桃树从巨石的缝隙里生根发芽,如今已经有四五米高,周围挂着哈达和经幡,被藏民当作生命的奇迹时常顶礼膜拜。 

导游说绕着桃树转三圈,便能走桃花运。我围绕巨石和桃树转了又转,至今茕茕孑立,现在想来,会不会是方向转反了?

雅鲁藏布大峡谷
桃花树

翌日大巴向南驶入米林县,去了位于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的南伊沟。“南伊”藏语意为仙境,这里是一处天然的高原原始森林。初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松柏还缀着绿色,松萝飘在树上,高山草甸刚刚开始泛黄,山顶融化的积雪流淌成溪,被森林染成一泓碧玉。

南伊沟
世外桃源南伊沟

这里聚集着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数量不到三千人。珞巴村位于森林里的一处山坡上,整个村庄的房屋都是木制的。头戴兽皮帽身着皮毛猎装的珞巴族人,至今仍保持着男猎女织的生活,仿佛一片世外桃源。 

诗人王心鉴也游过此地,曾写诗云:“清流扰幽谧,古村在山间。白云连雪岭,彩虹戍花田。蹊径多鸟迹,深林少人言。净土息尘事,此间是桃源。”

南伊沟
珞巴族的木屋

晚上回到拉萨,找到一家名为“吉祥圣雪”的餐厅。餐厅隐藏在军民路的小巷子里,是一个独立的藏式院落。院子上加了玻璃钢顶棚,除了院子里摆设的藏式风格桌椅,还有一圈包厢。 

负责接待的服务员达瓦朝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教我青稞酒藏式三口一杯的喝法。等菜上桌期间,达瓦邀请我们参观他家。

掀开写着“谢绝参观”的纸皮和珠帘,我们进入主人二楼的居室。房间里琳琅满目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老旧物件,二八横梁自行车,拨号盘电话机,军绿漆的胶片放映机和摄影机,简直就像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达瓦向我们重点介绍了柜子里的鹦鹉螺化石,据说以前被当作烟灰缸!化石旁边摆放着一块黑乎乎的灵芝化石,十分罕见。一侧橱窗里挂着一幅珠穆朗玛峰照片,上面很多签名,据说还是中国著名女登山家潘多送的,达瓦的婆婆也是第一代女子登山队队员。 

从主人的收藏室出来,佳肴已经摆上了餐桌。土豆炖牛肉是他家的必点菜,西藏的小土豆也不切碎,整个洗干净与牦牛肉一起小火慢炖,吸足了牛肉汤汁。手抓羊肉是大菜,蘸上辣椒酱和孜然粉,味道十分鲜美。糌粑用青稞面捏成饼干状,上面还能看清手摁的指纹。烤蘑菇上点缀着粉状的青稞面,十分特别。最后再来一碗当地的手工酸奶,胃里无比满足。 

次日再次从拉萨出发,向北前往圣湖纳木措。“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每个来西藏的游客必去之地。 

大巴行驶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柏油路上,两旁是黄褐色的草地,荒无人烟。不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脉露出一点白色的山尖,仿佛头戴白纱的少女亭亭玉立。白云将天空压得很低,仿佛一伸手便能触及。此刻的我仿佛躺在西藏的怀里,像风一样自由。

纳木措
去往纳木措的路上

靠近那根拉山口的上坡路上,天空忽然下起了雨,云雾缭绕。继续向上行驶,冷冽的空气将雨水冻结成雪花。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狂风呼啸,雪花纷飞,我们顶风冒雪,艰难地将经幡挂在石头上,即使身穿羽绒服,仍然被冻得直打哆嗦。

越过那根拉山口,下坡的路上大雪又慢慢变成雨水。海拔逐渐降低,雨水渐行渐小,最终拨云见日,风轻云淡,圣湖纳木措到了。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湖。清澈的湖水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怀里,倒映着蓝天白云,圣洁得让人热泪盈眶。

纳木措
圣洁的纳木措

走过裸露的碎石滩地,岸边盘旋着一群海鸥和水鸟,在浪花翻涌间啄食湖里的小鱼小虾。清冷的风仿佛从遥远的雪山吹来,吹落山顶的雪,化作天上漂浮的白云。我举着相机,贪婪地想将整座圣湖装进相框,可惜却只能留下一角蓝色。

纳木措
美丽的纳木措

不知是否由于我们的到来,打扰到圣湖的宁静,我们沿湖还没走过一个小时,她便发起了脾气。远处的云层筛出一层细雨,雨水还未落地,便在空中凝结成一片片雪花。气温逐渐降到零下,我们冒着雨雪又走了一刻钟,便实在无法坚持,返回了车里。

纳木措
纳木措的蓝天白云

返程的路上,邻座的朋友止不住地叹息,圣湖就是圣湖,仿佛远在深山的圣女,如莲花一般纯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纳木措
风雨欲来的纳木措

回到拉萨休息一晚之后,大巴向南沿着雅叶高速驶向曲水县。上午先去了曲水县的秀色才纳风景区,这里是藏药材的种植基地。“才纳”藏语是文成公主送来花海药城的意思。文成公主带来的种子在这个地方长的非常好,便由此来纪念文成公主。

"秀色才纳"净土健康产业观光园
藏药材种植基地

吃过午饭,大巴继续往南,到了我们西藏之旅的最后一个景点,羊卓雍措。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从高空俯瞰形状宛如珊瑚枝,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羊卓雍错
美丽的羊湖

西藏的天气待我们太好了,蓝天白云之下的羊湖,犹如一枚造型奇特的耳坠镶嵌在雪山的耳轮之上。纯净的颜色既不同于蔚蓝的天空,也区别于靛蓝的海水,仿佛是将天之蓝、海之蓝与绿松石完美调和在一起,让人一眼难忘。

羊卓雍错
果冻海一般的羊湖

下到湖边,清澈见底的湖水更如果冻一般。湖边的观景台旁还系着一头毛色漆黑的牦牛,供游客拍照留影。我们在湖岸与山坡之间徘徊往复,俯瞰着羊湖久久不愿意离去。

羊卓雍错
湖边的牦牛

但是再长的旅程,也有结束的一天。返程的火车从西宁转车,跋涉四千三百公里,我把中国横穿两遍,只为见到让我朝思暮想的西藏。

西宁
青藏线上的美景

                  ——2020年12月6日记于上海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西藏: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