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一路向东(上) — 从西藏林芝到四川安岳

编辑
天数:18 天 时间:10 月 人均:6000 元 和谁:夫妻

         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正是出游的好时节。10月初刚从国外回来不到一个月,下旬我们又再度出发前往川藏行,计划从西藏林芝沿北纬30度线一路向东,飞至成都再转向雅安,经川南至重庆飞回。四川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之一,其中川北的黄龙、九寨沟我们已去过两次,剑门关、光雾山、千佛崖及川西一带去年也刚游过不久,这次除林芝外主要是填补川南这一片的空白。

飞向林芝
中转重庆

                                                                              林芝三园

         林芝古称工布,林芝一词是藏语“尼池”音译而来,意为“太阳宝座”,这里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只有几座寺庙和几十户人家,1951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此建设,故又名八一镇,现中心区的巴宜应是“八一”的谐音。林芝现为地级市,位于西藏东部,西距拉萨约400公里,我们到此地已是第二次,上次是十一年前的2013年,那时从拉萨过来坐了一整天的汽车,现在动车只需3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林芝是西藏一个极其特别的地方,其南部与印度接壤,边境线长1006.5公里,最近的村庄距边境只有15公里,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这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西藏暖气候条件最好、水汽来源最充沛的地区,水力资源占全西藏的70%以上,拥有全国最大的原始林区,

林芝位于西藏东部
林芝的天特别蓝
林芝的天特别蓝

到处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高达68%,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之誉,此外林芝还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区,市区海拔仅2800米左右,大部分人都不会有高原反应,现在虽已是10月下旬,在林芝城内已能看到郊外山顶的薄雪,但晴天时并不寒冷。林芝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的景点多达几十个,10月15日起开展“冬游西藏”活动,自治区所有景区的门票全免,但林芝比较有名的景区大都较远,嘎瓦龙景区位于波密县境内,有雪山、冰川、湖泊、瀑布、森林,潺潺的溪水清澈透底,还有天池3湖2岛,但其距离林芝230公里。 米堆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西藏最大的海洋性冰川,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是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

林芝有“西藏江南”之誉
林芝处处山清水秀

但其距离林芝远达330公里,观看冰川的最佳位置在景区最深处的观景台,因此下车后还要再走7公里,这一段路况很差,需要有底盘较高的车行驶,或租借骑马前往,交通很不方便。巴松措是林芝唯一的5A景区,也是唯一有直通车往返的景区,但距林芝也有122公里,而且与我们当年已去过卡定沟景区捆绑。鲁朗林海距离林芝仅80公里,但途经的色季拉山海拔高达4728米,高原反应强烈,此外,距林芝只有73公里的南伊沟植被丰富,水草丰美,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沟内纵深40多公里,到了秋天层林尽染,有人说比鲁朗好看一百倍,但因邻近中印边境现已停业,最终我们选择了距离林芝城区最近的3个园林。

林芝景点分布图

位于市区东南7.7公里的世界柏树王园林,是自治区区级柏树林保护区,面积约20万平方米,内有参天巨柏900多棵,平均树高30米、直径1米,其中最大一棵高57米,胸径5.8米,需12个人合围才能抱住,树龄高达3000多年,被誉为“世界柏树王”,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地。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林芝巨柏又称雅鲁藏布柏木,柏科柏属,是西藏特有的树种之一,1974年才在西藏东部发现,分布区域较为狭窄,仅生长在印度洋潮湿季风沿雅鲁藏布江峡谷西进的路径,只在海拔3000—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可以见到,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我们走进山脚的巨柏园,到此游玩的人还真不少,从入口处看似乎地方不大,但进园后却发现里面大有乾坤,园内木栈道纵横交错,巨大的柏木比比皆是,树干挺拔,满目青翠,导游图显示仅树龄2000年以上的就8棵,我们只看了最下方的3棵,其中一棵为2044年,另一棵为2543年,

图中红旗处为2千年以上古柏
2千多年古柏
2千多年古柏
2千多年古柏标牌
2千多年古柏
2千多年古柏
2千多年古柏标牌

最后来到“世界柏树王”前,巨柏昂然挺立,树根盘龙卧虬,树干粗大遒劲,高达50多米,直径近6米,树冠投影面积1亩有余,为中国十大千年古树之一,从后侧看似乎又成两株,其左侧有一石碑显示:2015年经西藏大学以生长锥法测定,此树树龄竟高达3200年,而树上还有一落款2022年的木牌,更将树龄具体到3210年。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碑
世界柏树王碑
世界柏树王
从后侧看似乎又成两株
世界柏树王标牌

千年核桃王景区位于市区北郊的公众村,距林芝城区5.3公里,内有100多棵野生核桃树,其中一颗树龄达1600多年,我们从南门进入,这里门可罗雀,不见一个人,看到一座核桃雕塑,方知没有走错地方,右上方有一老树,我们误认为就是核桃王,但走近一看才290年,附近一棵也仅有320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问路,才知“核桃王”在村北,这里村容村貌不错,有些房屋很有现代感,

核桃王景区南门
核桃雕塑
古核桃树
古核桃树标牌
古核桃树
古核桃树标牌
古核桃树
村屋很有现代感
村屋很有现代感

最老的核桃王位于公众村部北侧,高约17米,胸围8.3米,树龄达1600多年,虽经千年风雨沧桑,仍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而且这棵核桃树现在还年年结果,若是赶上核桃收获季节,“打核桃”便成了这里一项颇有趣味的活动。据说在林芝西南部的朗县,也有一片千年核桃林,年龄最大的有2100多岁,每年还能结出核桃2000多公斤,也被当地人誉为“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最后我们来到城东的比日神山脚下的福建园,此园位于市区广州大道市人大办公楼旁,占地面积180亩,因福建省2001年援助兴建而得名,是藏东地区的第一座公园,也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园内建筑以“闽芝湖”为中心辐射四周,主要景观有芝阁飞云、武夷霞辉、双塔胜迹、天湖印月、春迎鹃柳、夏拥兰荷、秋映枫桂、冬照松梅等,大多照搬福建风光景点,作为福建的游客本来就是到此应个卯,

福建园大门
福建园秋色
福建园
福建园秋色
福建园秋色
福建园
福建园秋色

我们对此园并没有多大的期待,入口处看上去也很一般,但眼下正值秋季,园内七彩斑斓,右侧深处更是枫林如火,美不胜收。晚上选择林芝3大名店之一的盐帮菌王府,我们再品当地著名的石锅鸡,肉量虽然多得吃不完,但由于现在不是松茸采摘季节,石锅鸡的味道不如2013年首次品尝时鲜美。

枫林如火
枫林如火
枫林如火
枫林如火
枫林如火
枫林如火
枫林如火
枫林如火

                                                                                南迦巴瓦峰

        我们这次千里重游林芝,当然不是仅仅为上述三园,而是专奔中国最美名山南迦巴瓦峰而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知道此山的人可能寥寥无几。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 “选美中国”活动中,中国最美名山的评选充满戏剧性,首先在超过200座的名山中推选出入围名单23座,再从这23座中评出10座,居于最美十大名山之首的就是南迦巴瓦峰,而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山却纷纷落马,其中中国东部地区仅有黄山、泰山入选,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9位。南迦巴瓦峰为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处,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脊线蜿蜒起伏约30公里,连绵7座山峰海拔均超过6000米以上,其中最高的主峰位于东侧,呈金字塔三角形状,凸起于群峰之上,山型陡峭,直插云天,《中国国家地理》专家的评语是:“南迦巴瓦几乎穷尽人们关于山的美好想象,对山的所有特质作出了最完的诠释”。此山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

南迦巴瓦峰

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天山掉下来的石头”之意。南迦巴瓦峰的另一顶桂冠更鲜为人知,其最高峰海拔7782米,虽在全球仅排在第28位,但如果从山脚算起的话,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仅有4100米,而南迦巴瓦峰则高达7020米,是真正的世界第一高峰。南迦巴瓦峰顶终年积雪,大多数时间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据统计南迦巴瓦群峰全部显现的日期,每年平均仅有约65天,故有“十人九不遇”之说,而“ 日照金山 ”更是难得一见,因此,要想一睹南迦巴瓦峰的全貌不仅需要运气,更关键的是季节和地点的选择,这里的雨季较长,一般从5月延续至 9月,尤其是7、8、9三个月几乎天天降水,同时天空云量也很大,峰体终日云雾缭绕。从10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天气以晴为主,因此,一般要在冬季的10月至次年3月,才可能有机会一睹南迦巴瓦峰的全貌,所以一般人来林芝都是选择3、4月桃花季,我却选择10月秋高气爽时。

日照金山

2013年来首次来时是个阴天,南迦巴瓦峰只露出部分山腰,我一直想再来一次,原想乘川藏高铁从四川过来,但雅安至林芝段需等到2029年通车,我们可等不了这么久,后来发现重庆、成都与林芝有直达航班,也是很方便的。观赏和拍摄南迦巴瓦峰最佳地点有两个,一个是川藏公路上的色季拉山口,但山口距南迦巴瓦峰有40公里,实在是太远了,遥看南迦巴瓦胜在轮廓清晰,主角绝对明确,但总有一种海市蜃楼、远在天边的感觉,而且在山口拍摄很容易受到色季拉山和南迦巴瓦峰各自的天气影响,想要两地的天气同时都好,还是需要绝对的运气的。拍摄南迦巴瓦峰还有一个好地方,即雅鲁西藏布大峡谷入口的南北岸一带,其中南岸就是大峡谷景区,景区内的直白村离南迦巴瓦直线距离仅约5公里,虽然距离较近可直面雪山,但由于拍摄角度为仰视,

南迦巴瓦峰观赏地点示意图

很难看到南迦巴瓦全貌,而北岸现也已划入景区,沿江岸有3个村庄,其中最远是吞白村,索松村居中,位在山腰上,再往上10公里是达林村,越往上距南迦巴瓦越近,而索松村的直线距离为16公里,正处于南迦巴瓦峰对面的半山腰上,高度、距离均较适中,又有雅鲁西藏布江介于其间,隔开了一定距离,视觉效果达到综合的平衡,被誉为南伽巴瓦最佳观赏地。2013年来时我们从江南岸景区进入,时间是7月的雨季,这次我选择10月下旬,计划住在江北岸的索松村,可以早晚各看一次,据说晚上还可看天上银河。

南迦巴瓦峰

林芝距大峡谷景区门口的派镇80公里,网上说每天有9点、14点两趟班车,实际上中午12点半还有一班,我们从下飞机进城后正好赶上,出市区从机场高速公路南下,过尼洋河、雅鲁西藏布江两座大桥,向左拐入岗派公路沿尼洋河一路向东。尼洋河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属于雅鲁藏布江水系,为其流域内5大支流之一,也是林芝的“母亲河”,全长307.5公里,现建有尼洋河风光带,沿河设有多个观景台,但大都关闭不开放,仅两江交汇处可以停车游览,两江交汇处就是尼洋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实际上应称江河交汇处。

尼洋河风光
尼洋河风光
尼洋河风光
尼洋河风光
尼洋河风光
尼洋河风光

2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派镇,这里已可看到南迦巴瓦峰一角,左边的雪山应是加拉白垒峰,海拔7234米,是世界第85高峰,与南迦巴瓦峰隔江相望。派镇距索松村还有8公里,虽然“冬游西藏”活动免去了景区门票,但当地酒店均不负责接送,我只能联系酒店找车接,每次车费高达80元。

派镇路口
加拉白垒峰
南迦巴瓦峰一角

途中停在吞白村的观景台,此时3点刚过,天气正好,南迦巴瓦峰全貌袒露,巍然屹立在蓝天之下,其场面令人震撼。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索松村北,前面毫无遮挡,视野一览无余,而且在店内就能看到南迦巴瓦峰,林芝的经度比内地偏西20度,太阳下山要近8点多,但南迦巴瓦主峰后始终有云,

吞白村看南迦巴瓦峰
吞白村看南迦巴瓦峰
吞白村看南迦巴瓦峰
索松村口
村北民宿
村北民宿

傍晚的天气反而不如下午,下午6点后云系更多,日落时分天况更差,我们没有看到日照金山,晚上也未见天上银河,倒是第二天凌晨看到了满天繁星,日出时云也不少,我们再次与日照金山失之交臂,只看到南迦巴瓦峰后的红云。早饭后到雅鲁藏布江江岸上走走,北面的天空始终不开,实际上最佳时段还是昨天下午,

索松村看南迦巴瓦峰
索松村看南迦巴瓦峰
索松村看南迦巴瓦峰
索松村看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落日时分

但南迦巴瓦峰后风云变幻,倒映在附近酒店的玻璃幕墙上,南面的远空云彩也不错,虽然没有看到日照金山有些遗憾,这变幻的云天也算聊以弥补,但崖下江中的水量不大,对岸就是2013年我们去过的大峡谷景区,观光车身上的口号是“到世界最大峡谷  观中国最美山峰”,实际上这里只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离1号大拐弯还远着呢!

南迦巴瓦峰之晨
南迦巴瓦峰之晨
南迦巴瓦峰风云变幻
南迦巴瓦峰风云变幻
南迦巴瓦峰风云变幻
南迦巴瓦峰风云变幻
南面云天
南面云天
南面云天
南面云天

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起派镇的大渡卡村,东至墨脱县的巴昔卡村,江头江尾落差2765米,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流量每秒1900立方,均大大超过曾自称峡谷之最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十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居首位,其核心无人区内有著名的1号大拐弯,还有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第一名的藏布巴东瀑布,但只有少数探险家、科研人员一睹过真容,一般游客根本去不了。

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

                                                                                      雅安高颐阙

         从林芝飞成都,跨越川西秘境,下面是一大片茫茫雪山,冰川雪峰连绵不断,壮观巍峨。川西是一块神秘之地,自然风光奇特,拥有四姑娘山、贡嘎山、海螺沟、米亚罗、稻城亚丁等重要景点,是四川省风景最迷人、最集中的地区,2021年我们曾到此一游,留下非常深刻印象。从成都南站至雅安183公里,动车仅需70多分钟,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民国时曾为西康省省会,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现为在建的川藏高铁首站,吸引我到此的是一座汉代石阙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川西雪山

“阙”这种古代建筑形式溯源于门,通常位于城门、祠庙、陵墓的大门外侧,两阙之间没有横额,中间为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东汉学者刘熙《释名》一书称:“阙,门观也,从门从阙”,是一种表示威仪、等级的对称性建筑物,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装饰性建筑形象,汉代的地面建筑留存至今的只有阙,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阙上刻有铭文书画,古人出行、拜谒、歌舞、百戏、狩猎、等生活场景“跃然石上”,是研究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体。据历史文献记载,阙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汉代是建阙的鼎盛期,都城、宫殿、祠庙、衙署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

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太室阙

官至年俸二千石以上者墓前也可立阙,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遗物就是汉阙。从形制上分有单阙和旁附子阙的子母阙两种,每种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别,重檐尊于单檐,子母阙尊于单阙。汉阙的结构可分为仿木构型和土石型两大类,仿木构型阙以四川雅安的高颐阙为代表,分台基、阙身、阙楼、屋顶 4部分,台基、阙身上雕出柱、枋和栌斗,阙楼上雕楼面平坐木枋、花窗和挑檐斗,屋顶雕椽及瓦饰,这类阙虽然是石砌,却可视为大型木构阙的模型。土石型阙以河南登封的太室阙为代表,只分台基、阙身、屋顶3部分,无阙楼或只示意性的使阙身上部稍微向外膨出,西汉长安城未央宫的东阙、北阙,建章宫的凤阙、圆阙均为历史上著名的大阙。

陕西黄帝陵仿古石阙

如今绝大多数汉阙均已损毁消失,我国现存汉阙中基本完整仅有25座(一说29座),其中四川16座、河南、山东各4座、北京1座,均用块石雕琢后砌成,其中登封的汉代三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地面建筑,位列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的第1、2、3号,而四川汉阙数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二,但大多位于乡野田中,而被誉为中国最美汉阙的高颐阙,却位于雅安市雨城区文博公园内,二十世纪初法国汉学家、考古学家维克多 · 谢阁兰到此,对高颐阙的石兽拍照,照片至今仍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这是历史上首次对四川汉阙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考察成果收入《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中。1939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曾到此考察,并将此阙测绘制图、拍照记录,在其《中国建筑史》、《西南建筑图说》、《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图集》

雅安高颐阙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考察高颐阙及制图

等著作中都对雅安高颐阙赞不绝口。高颐阙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为汉故益州太守高颐的墓前建筑,至今已有1815年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内容最丰富的的汉代石阙,为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冢、碑、神道、阙、兽总体保存完整为全国之首,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物。高颐,字贯方,据说是原始时代的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东汉益州汉嘉(今雅安)人,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举孝廉入仕”,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是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子廉吏,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官至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益州太守,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卒于任上,汉献帝下令建造了这座陵墓建筑,并配以石碑、石兽等设施。

高颐阙“国保”碑

高颐阙是一对带子阙的双阙,东为子阙,西为母阙,相距13.2米,均由红砂岩巨石叠砌而成,东阙已残,仅存基座和阙身,阙顶为后世仿制,但西阙保存较为完整,主阙13层,子阙7层,由基、身、楼、顶4部分组成,重檐五脊式庑殿顶,其中主阙高6米,为我国现存汉阙最高者,宽1.6米,厚0.9米,阙上刻有多组浮雕,画像主要集中在楼部,为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内容极为丰富,古朴浑厚,造型精美,雕刻精湛,其中第一层南北两面各浮雕一饕、餮,转角大斗下均雕有一角神;第二层浮雕内容为历史故事,有汉代张良椎杀秦皇、高祖刘邦斩蛇等;

高颐阙
高颐阙
高颐阙
高颐阙
高颐阙

第三层是人兽相斗图,第四层浮雕有天马、龙、虎等;第五层4面雕成24个枋头,每个枋头刻一个隶书铭文,其上阴刻24字隶书铭“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方)”,据说为宋人加刻,楼部以上为五脊重檐的阙顶,正中为一鲲鹏,总计人物30个、各种禽兽38只、花草树木、纹饰器物等20余种,主要集中在楼部,所反映的历史、神话、社会风俗等大都源于《左传》、《山海经》、《吕氏春秋》、《史记》等史籍文献和现实生活,古人出行、拜谒、歌舞、百戏、狩猎、等生活场景“跃然石上。

高颐阙
高颐阙
高颐阙上部
高颐阙细节
高颐阙细节
高颐阙铭文
高颐阙铭文

阙前还有一对雌雄石兽,各高1.57米,长2.23米,称为“天禄”、“辟邪”,似狮非狮,似虎非虎,肩生双翅,张口吐舌。阙后为一石碑,方座圆形首,上方有一孔,碑背素,正面刻楷书“孝廉高公墓”,系明弘治年间重立,原碑现存放于阙园内景贤堂,雕虬螭(龙)两头相对尾相交,上方阴刻隶书“汉故益州太守高君之颂”,碑文记述了高颐的生平及功德等 ,但字迹多已模糊。虽然来高颐阙游览的人寥寥无几,却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在此前前后后拍了很久,但因阙上盖有巨大的钢制顶棚,要拍好高颐阙还是需要一些摄影功力。

高颐阙石兽
高颐阙石兽
高颐阙石兽
高颐阙石兽
高颐阙石兽

                                                                                       瓦屋山

        告别雅安前往60公里外的洪雅,再转向西南50公里的瓦屋山,这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8.6%,到此山中度假的人不少,途中可见出山的自驾车川流不息。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省,其中四川片区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涉及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眉山、阿坝7市(州)、20个县(市、区),瓦屋山园区位于洪雅县境内,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南大门。

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
自驾车川流不息
瓦屋山景区大门
瓦屋山大熊猫塑像
瓦屋山游客中心

瓦屋山顶平崖陡,因其形似川西屋顶,故名,与南部的大瓦山、东部的峨眉山呈三足鼎立之势,景区分为山顶台地、古佛坪、双洞溪、代国槽、雅女湖5部分,有82座山峰、84条岗峦、108口泉眼、72条瀑布,我来此地主要是看瀑,这里的兰溪瀑布是我国落差最高的瀑布,据说3级落差总高为1055米,其中第二级为1040米,超过979米的委内瑞拉安赫尔瀑布,如果属实则为世界第一高瀑,

金花桥食宿一条街
金花桥食宿一条街
金花桥食宿一条街

此外还有落差在600米以上的鸯溪瀑布和500米的鸳溪瀑布,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正好还有彩林景观。距景区大门1.5公里的金花桥村是游客主要集散地,吃住方便,非常热闹,我们去过河北嶂石岩、安徽天柱山、贵州加榜梯田,这些景区名气都不小,但由于地处深山,虽然民宿不少,但餐饮业都不发达,只能在住处吃饭,选择余地很小,看来还是四川人更会经营,商业意识浓厚。

金花桥食宿一条街
金花桥食宿一条街
金花桥食宿一条街
金花桥食宿一条街

我们到金花桥村已是下午,第二天一早上山,景区内部的交通方式有多种,我们先从游客中心坐观光车,30分钟直达半山处的古佛坪,再由此乘索道到达中站,下车后沿半山画廊栈道西行,这段栈道路长3.1公里,但前一段基本没什么景观,所谓三星洞、大法洞都很一股,半个小时后终于看到鸳溪瀑布,而栈道则从瀑布下凹处横穿而过,原来我还担心秋季时是否有水,现在看来真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瓦屋山导游图
半山画廊栈道示意图
半山画廊说明牌
鸳溪瀑布
鸳溪瀑布
鸳溪瀑布
鸳溪瀑布

又走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远远看到了兰溪瀑布,绝壁栈道则在其左侧上升,远望飞流直下,不禁热血沸腾,这就是世界最高瀑啊!兰溪因被木兰杜鹃掩复而得名,为瓦屋山顶第一大溪,而兰溪瀑布是森林公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一带的彩林也很集中,漫坡遍野,橙云成片,远处的山下就雅女湖。

兰溪瀑布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瓦屋山彩林
雅女湖

走到半山画廊栈道终点,我们面临一个重要选择,是返回索道中站继续上山,还是沿西侧的兰溪绝壁栈道登上山顶,最后听取刚从山上下来一对母子的建议,我们选择了后者。绝壁栈道今年5月刚建成开放,打通了兰溪瀑布与半山画廊,形成中高山区旅游环线,否则游客到此已是尽头,只能折返,绝壁栈道呈“之”字型,全长1.4公里,

绝壁栈道宣传牌
绝壁栈道指示牌
绝壁栈道指示牌
绝壁栈道指示牌

高低落差310米,紧贴90度的玄武岩陡壁而上,故被称为“瓦屋第一险”,为鼓励游人攀登绝壁栈道,景区在这里还设置了不少宣传口号牌,甚至称“此生必爬”,而绝壁栈道的下段的确也比较艰难,经过1个小时的跋涉攀登,我们来到兰溪瀑布最佳观景台,在此方知一切辛苦都是值得,

绝壁栈道指示牌
绝壁栈道下段
绝壁栈道宣传牌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观景台

只见水流从山顶“兰溪口”奔腾直泻而下,在谷底激起阵阵水雾,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只是个比喻,实际上庐山香炉峰瀑布的落差仅为150米,而兰溪瀑布高度超过1000米,真正是名符其实的三千尺啊!渐渐我们走近兰溪瀑布,此行进入了高潮时刻,世界最高瀑仿佛从天而降,飘飘洒洒淋了我们一身。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兰溪瀑布

恋恋不舍地告别兰溪瀑布,我们拐弯后沿“之”字型栈道继续北上,最后在绝壁栈道上段的右侧还看到了鸯溪瀑布全貌,其下部则出现了艳丽的七色彩虹,此瀑是瓦屋山第三高瀑,相对高差400多米,仅次于兰溪瀑布和鸳溪瀑布,从山下游客中心的导游图看,此瀑在栈道下方与兰溪瀑布合为一股。

绝壁栈道上段
鸯溪瀑布
鸯溪瀑布
鸯溪瀑布
鸯溪瀑布

下午1点半我们终于登上山顶,首先看到兰溪瀑布顶端的“兰溪口”,水流不大,非常一般,到此悬崖边一跃而下,造就了世界最高瀑布的奇观,这里有一座亭子,但因维修已被围起,游人无法近前,沿步道一路向东,前往古佛坪索道上站,途中我们还先后经过“鸳溪口”、“鸯溪口”,可见林中小溪蜿蜒而来,

“兰溪口”
“兰溪口”亭
观看兰溪瀑布和绝壁栈道最佳位置

二溪的均源于山顶中部的鸳鸯池,据说是一个水域面积132亩的小湖,由众多泉眼汇聚而成,池水流出后分成两股形成鸳、鸯二溪,全长分别为2000和1800米,到“鸳溪口”、“鸯溪口”后形成了鸳、鸯二瀑,其中“鸯溪口”还是观看兰溪瀑布和绝壁栈道的最佳位置,立有一座“世界最高瀑布”碑,“之”字型绝壁栈道全景尽收眼底。

鸳鸯溪
鸯溪口
“世界最高瀑布”碑
兰溪瀑布和绝壁栈道全景

瓦屋山还有一奇,其形状与一般山峰不同,山顶不尖而是平的,地理学上名为桌山,桌山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通常由沉积岩层或火山熔岩流形成,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从外貌上山体分成上下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其上部平坦如同桌面,下半部分与普通山峰无异,四周悬崖峭壁似刀削,形状如同桌子,故称桌山,我们在山下看更为明显。瓦屋山顶平台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桌山,仅次于南美洲的罗赖马山,

“最美桌山”宣传牌
山顶不尖而是平的
亚洲最大的桌山
山下看更为明显

2017年又被《中国国家地理》 专家评选为“最美桌山”,并在成都向洪雅县授牌,山顶还有一景为原始野生冷杉古森林,树干高大笔直,树型比较优美,冷杉为高寒植物,属松科常绿乔木,生长于晚白垩世,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下午2点刚过,大雾渐渐升腾起来,已看不清远处山下景观,

冷杉古森林
冷杉古森林
冷杉古森林
冷杉古森林
冷杉古森林
冷杉古森林
冷杉古森林

在山顶的象尔旅游服务中心,我们还看到一座外国人雕像,瓦屋山被世人发现和认知离不开此人,他就是英国著名旅行家、植物学家亨利 · 威尔逊,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1908年9月,威尔逊一行从乐山出发,登上瓦屋山进行考察,成为造访瓦屋山的第一个外国人,并在《博物学家在中国西部》一书中记载了考察过程,详细记录瓦屋山的生态环境,故景区特建此像纪念。山顶这一段路程很长,我们走了1个半小时,

威尔逊塑像

下午3点过后终于到达古佛坪索道上站,今天创造了此行最长徒步纪录:2.2万步13公里,其中山顶的路就长达8公里,但今天走的路线应是最佳方案,但这不是我原来的计划,而是瞎打误撞、临时决定的,仅半山以上部分就用了6个小时,只能放弃了半山瀑布群的珍珠、浴仙、双龙、大法、三星5瀑,这些都是兰溪、鸳溪、鸯溪3瀑的下段,规模比较小,但要想近距离观看兰溪、鸳溪、鸯溪3瀑,必走半山画廊和绝壁栈道,此外,从导游图看最西侧还有蕙溪瀑布,似乎比兰溪瀑布落差更高,但我们在山下游客中心并未看到。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一路向东(上) — 从西藏林芝到四川安岳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