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7月30日重开 ,参观指南、必看展品在这里
经历了4个多月的漫长等待,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终于要在7月30日重新开放!
特殊时期,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调整时间,严格控制人数,
只希望你不会因为错过难得的大展,
而在这个夏天留有遗憾!
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
想和阔别多日的大师名作打个招呼?
收藏这篇游览须知,安全看展不迷路!
开馆时间
重开后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将与之前有所不同,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微博平台,获取最新开馆时间。目前,博物馆开放时间如下:
7月30日开馆后的第一周,
伊利诺伊州居民可以免费入馆参观,
请在官网购票页面输入邮编,
预约免费入场券。
购票须知
请前往官网预约购票,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会员在入口处出示会员卡,即可免费入馆。
注意事项
参观指南
担心参观时间被缩短,不能尽兴游览?官博君特别整理出一条经典参观路线,无论你想打卡拍照、走马观花,还是深度游览、细细品鉴,参观之前做好功课,你也可以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01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STXihei, simsun, sans-serif;">一小时精华游
201展厅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下雨天的巴黎街道》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从密歇根大道入口进入博物馆,直奔二楼就是印象派展厅,进门映入眼帘第一幅画就是《下雨天的巴黎街道》。这幅画被认为是艺术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毕生的杰作,画家捕捉到了鲜明的城市现代化,不对称的构图、不同寻常的裁剪形式、被雨水冲刷过的作画基调以及坦然呈现给观众的现代创作题材激起了一股更为创新的思想。
雷诺阿《费尔南多马戏团的杂技演员》
Acrobats at the Cirque Fernando(Francisca and Angelina Wartenberg),
Pierre-Auguste Renoir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完成表演后谢幕的场景:一位女孩向人群致意,另一位面向观画者的女孩抱着观众打赏的橘子。芝加哥著名的收藏家帕尔默夫非常钟爱此画,出游时也会将它带在身边。
240展厅
乔治·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1884,
Georges Seurat
乔治·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描绘的是巴黎人周末在大碗岛上郊游、放松的情景。修拉运用科学般的严谨性,仔细研究光学和色彩理论,并用点彩画法,将不同颜色的小点精巧地搭配和并置。
241展厅
梵高《自画像》
Self-Portrait, Vincent van Gogh
1886年,梵高从荷兰来到法国巴黎,和弟弟提奥·梵高居住了两年,期间创作了24幅自画像,这幅便是其中之一。不同于一般在画布上的油画,这幅作品直接被梵高画在了画板上,然后被裱在了用衬条加固的画框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梵高采用了浓密的点彩画法,而这样的手法也变成了他之后作品中的标志性风格。这对深绿色的眼睛可能是《自画像》中最吸引眼球的元素。梵高曾经写道,“相比于庄严宏伟的教堂,他更喜欢画人,尤其是他们的眼睛。”
249展厅
乔治亚·欧姬芙《云上苍穹》
Sky above Clouds IV, Georgia O’Keeffe
《云上苍穹》是乔治亚·欧姬芙晚年的经典作品之一,长约7.3米。70余岁高龄时,欧姬芙生平第一次坐飞机,被窗外无尽的云海所深深吸引,她用简约的线条与轮廓,把云朵抽象化,如此直白、不复杂的构图和色彩,再加上其巨大的尺寸,让人看到不由心生震撼。
安藤展厅 Ando Gallery
这个特别的展厅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安藤忠雄(Tadao Ando)设计,仿佛一个静谧的冥想室,内有16根柱子,行走其中,柱子会营造出特有的空间感。安藤忠雄本人对这间展厅的设计曾评价道:“希望人们有着清风穿过展厅里的这些廊柱的感觉,让观众产生超越物质层次的感受。”
262展厅
爱德华·霍普《夜鹰》
Nighthawks, Edward Hopper
爱德华·霍普的《夜鹰》是20世纪美国艺术中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故事元素的缺失和精巧的构图,加上其承载的意义,已经让这幅画不仅仅限于刻画某个地点,而拥有了广泛的共鸣和普遍性的内涵。整幅画泛出略显诡异的绿色。街道的空旷、餐厅内的沉默、冰冷的白炽光色调一起传达了都市生活的疏离感。尽管霍普否认他有意在画作中释放此种信号,但是他承认或许潜意识里勾画了一种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同时,结合1942年的历史背景,《夜鹰》其实也是隐射二战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心理影响。
263展厅
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
American Gothic, Grant Wood
《美国哥特式》可以说是20世纪美国艺术中辨识度最高的作品之一。1930年,格兰特·伍德在爱荷华的一个小镇上看到了一座木工哥特式乡村农舍,获得灵感。他用自己的妹妹和自己的牙医做模特,让他们扮成一对父女,穿戴上象征中西部传统的长柄草耙和老式围裙,站在建筑前。伍德用精细的正面描绘突出了“父女”的坚毅形象;身后的农舍则象征了他们靠辛勤劳动所创造和保护的家园。直到今天,《美国哥特式》依旧被以各种形式模仿和致敬,它早已深深根植于流行文化中。
394展厅
毕加索《红色扶手椅》
The Red Armchair, Pablo Picasso
1931年,毕加索开始以他的情人特蕾莎(Marie Therese Walter)为题材作画。这幅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是这个系列中的第一幅。毕加索发明了一种新的主题和技法,人物的面部既有正面,也有侧面。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的毕加索在形式、风格、甚至用于创作的材料上都在不断突破。
396展厅
勒内·马格利特《被刺穿的时间》
Time Transfixed,René Magritte
《被刺穿的时间》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勒内·马格利特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马格里特采用精确的写实主义手法,将这些毫不相关的元素并置在一起,放大了画面的复杂性和神秘感。本该是烧煤的壁炉里,一节火车头即将冲出,火车带来肮脏的烟尘和噪音,给本来非常有秩序的屋内带来了不和谐。但是烧煤炭的火车和烟道有让人联想到了壁炉本身的功能又十分相似。
296展厅
安迪·沃霍尔《丽兹#3[早期涂色丽兹]》
Liz #3 [Early Colored Liz], Andy Warhol
安迪·沃霍尔是20世纪下半叶波普艺术的标杆人物,作品积极拥抱大众文化,重新定义了艺术创作。这幅画里的女性是伊丽莎白·泰勒,沃霍尔利用现有的泰勒宣传照进行裁剪,再把泰勒的头放大以填满整幅画的空间。泰勒的标志性特征——眼睛和嘴唇则被沃霍尔用鲜明的颜色进行了加重处理。
144展厅
马克·夏加尔《美国之窗》
America Windows, Marc Chagall
20世纪著名的犹太裔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夏加尔于1977年将彩绘玻璃组合“美国之窗”捐赠给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由于在1986年的经典喜剧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中上镜,这件作品瞬间成为了全美家喻户晓的“夏加尔之窗”,也从此在老一辈芝加哥人的心中奠定了特殊的地位。
02 主题游览路线
印象派: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拥有除巴黎以外最大的印象派艺术收藏,馆藏中包括了许多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作品。
225-226、201、240-243展厅
亚洲艺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有超过3万件亚洲艺术藏品,从主入口进门就是亚洲艺术展厅,其中中国展厅以青铜器、高古玉器、瓷器和绘画最为著名。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丰富的日本浮世绘,以及印度、东南亚和喜马拉雅艺术的珍品。
中国、日本和韩国艺术 101-109、130-135展厅
印度、东南亚和喜马拉雅艺术 140-143展厅
现代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是全美首个拥有完整现代艺术收藏、并永久展出的博物馆,这些作品至今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现代馆建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由意大利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
现代艺术 389-399展厅
当代艺术 289、291-299展厅
索恩迷你屋:地下一层的索恩迷你屋展厅,收藏了68间风格各异、精美异常的微缩房间,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栩栩如生,细节处更是根据不同城市的文化和环境,设计充分体现每个地方的特色。这些艺术品由20世纪中早期的芝加哥名媛詹姆斯·沃德·索恩夫人构思,并由大师级的工匠雕刻而成,旨在重现从13世纪晚期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室内设计的漫长演变史。
11展厅
网上展厅:如果你暂时没有亲临参观的机会,也不要错过官网丰富的资源,戳这里,走进网上展厅,足不出户跟艺术大师对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