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追寻维也纳哈布斯堡皇朝的荣光-昔日奥匈帝国自由行之十五

编辑
天数:13 天 时间:11 月 人均:15000 元 和谁:亲子

追寻维也纳哈布斯堡皇朝的荣光-昔日奥匈帝国自由行之十五

 

 

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维也纳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15世纪,哈布斯堡家族成为欧洲历史上最显赫、影响力最大、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家族,

拥有奥地利公爵、大公、皇帝、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西班牙国王等许多君主头衔,更曾在数百年中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宝座,统治着跨语言、跨民族的大半个欧洲。

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

 

哈布斯堡皇朝的座右铭:“让其他人发动战争,而你们,快乐的奥地利人,就去结婚吧!”

 

公元1147年,巴奔堡戍边伯爵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的教堂,即现今的圣斯蒂芬大教堂,从此教堂一直成为维也纳人的灵魂归属。

 

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维也纳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圣斯蒂芬大教堂也多次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哥特建筑风格的南塔高耸136.7米,成为世界第三高塔。

十八世纪,大教堂外面的墙壁整修巴洛克建筑风格,屋顶上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引人注目。

教堂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分成三部分,教堂内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

“维也纳新城祭坛”彩绘镶板、精致浮雕、工艺细致,无不展现昔日皇宫的豪华与奢侈。

圣坛背后两块玻璃窗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又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一丝神秘的气氛。

 

教堂地下皇室墓穴放着众多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的灵柩,灵柩上雕刻着圣洁的天使,各式各样的雕花,存放72个哈布斯皇族成员的内脏器官。

 

1857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拆除维也纳中世纪的旧城墙和棱堡,改建为50多米宽的环城大道,奠定现在维也纳的老城轮廓。

两旁林荫蔽日,环形大道以内的内街道呈辐射环状,纵横交错,铺设卵石,遍布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多层建筑。

环形大道两旁多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精美的文化艺术建筑。

 

环形大道内侧的霍夫堡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皇族的宫苑,从13世纪开始,600多年间,历任帝王都对霍夫堡宫有过扩建和重建,汇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仿古典式风格建筑,

最终形成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建筑群之一,相连的霍夫堡旧宫和新宫宫殿群,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19座庭院和2500间房间。

 

霍夫堡宫记载着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也记载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奥地利的荣辱兴衰。

 

宫殿群拥有二十多个世界级收藏馆,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称欧洲之最。

 

其中向公众开放的茜茜公主博物馆、银器博物馆,以及皇帝居室、西班牙马术学校、国立图书馆和5间博物馆,让我们窥探显赫皇族的奇珍异宝和生活方式。

 

两年前的2017年2月,曾流连霍夫堡博物馆群整整两天,藏品实在丰富无比,目不暇给,多日的审美疲劳,令我们到了美泉宫门口轻轻飘过(这次自由行的美泉宫游记参见另一篇游记)

这次2019年11-12间的中欧自由行程,以维也纳中转枢纽,停留时间也较多。我更多机会端详维也纳宏伟建筑背后的文化艺术底蕴,探寻哈布斯堡皇族的荣辱。

 

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直到奥匈帝国瓦解还没有完全建成的“帝国广场”的一部分,

 

广场上的两座起码铜像纪念战胜奥斯曼帝国的欧根亲王和战胜法国拿破仑的卡尔大公。

 

1683年,兵锋甚劲的奥斯曼帝国大军围攻维也纳长达两个月,19岁的欧根王子率领军民顽强抵抗,就在雕像脚下的城墙,多次封堵掘地道涌进伯格棱堡的土耳其军队,一举成名。

此战,誉为基督教文明抵御东方奥斯曼伊斯兰文明的经典战役。

 

两座英雄骑马飞奔铜像的凝固着哈布斯堡王朝盛世的荣光,广场因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而得名。

 

 

英雄广场东南方的霍夫堡新皇宫,始建于19世纪末,直到奥匈帝国瓦解只建完了东南角。

新皇宫正面的石柱呈弧形对称排列,正中的宽大的露台上方展翅的雄鹰展露哈布斯堡家族的雄心。1938年,奥地利林茨小镇出生的维也纳艺术学院落榜生小胡子,在新霍夫堡宫的这个露台宣告德意志的德奥第三次合并.......

日耳曼民族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到近代德意志联邦。禁止德奥合的《凡尔赛条约》,二战短暂的七年德奥合并,如今永久中立国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冬日夕阳余辉照耀,一丝丝帝国的荣辱兴衰的感慨。

 

英雄广场的东北部是霍夫堡旧皇宫的一翼,

 

穿过连接新皇宫和旧皇宫的礼仪大厅门廊,进入旧皇宫区,银器馆展示精致餐具瓷器以及各种宴席装饰品,尽显帝国奢华。

宫廷银器展览,这里展出了皇室所用的各式餐具,

其中包括茜茜公主夫妇用过的银质餐具,描绘初期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画像的陶器及各种宴席等装饰品

 

珍宝馆里收藏着王朝的大量珍品,展示了哈布斯堡家族继承的皇冠、圣杯等物件,彰显皇室的权威和雍容华贵。

当年皇帝举行宴会所用的餐具

 

其中包括当年被称为"白色金子"的中国瓷器、欧洲最早的瓷器珍品、

法国宫廷的馈赠以及意大利人精雕细琢的银器。

 

 

来霍夫堡的游人似乎都无心听帝国毁灭的故事,更沉迷于茜茜公主的少女心事。传奇人物茜茜公主,广受匈牙利及奥地利人民的敬重和爱戴,维也纳大街小巷都是她的纪念品。

茜茜公主博物馆中展出了公主书信、画像等300多件的私人物品,再现这位传奇王后精彩和忙碌的一生。

从一位无拘无束的居住在慕尼黑的十几岁的少女成长到她与奥地利皇帝的令人惊讶的约会最终成为深受世人瞩目和爱戴的奥匈帝国王后。

皇后使用的抽水马桶

博物馆集中展示伊丽莎白的个人生活,特别是她对宫廷礼仪的反抗、对美丽和瘦身的疯狂追求、对运动的极度热衷以及对古典诗歌的痴迷艺术的痴迷和追求。

为了逃避皇宫中的生活,经常四处旅行,常常前往匈牙利意大利等地,悲情的茜茜在瑞士日内瓦内瓦湖畔被一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以锥子刺死......

.

皇家寝宫陈列帝国最著名的皇室夫妇,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茜茜公主的19间工作室、起居室及客厅。

‘’他发动的战争使数千万人倒在血海中,也使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帝国风雨飘摇”成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写照。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异常之勤奋,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以上,并且为了锻炼意志力还常洗冷水澡、睡行军床,他本人更是能熟练运用帝国境内流行的八种语言......

 

相比悲情的茜茜公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一生更显悲惨,二弟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在墨西哥被当地革命党枪毙;王储鲁道夫王子与情人殉情而死;妻子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在日内瓦街上不幸被刺杀遇难。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丧失兄弟、爱子跟妻子的情况下,选择了三弟的长子弗朗茨·斐迪南为新皇储,随后的弗朗茨·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彻底刺激和激怒了这位执政六十多年的老皇帝,在盛怒之下,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开展了报复性的战争,最终点燃了巴尔干这个欧洲火药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经沧桑,勤政一生,缺少智慧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大战正酣之际因肺炎悄然去世,或许这对这位晚霞之帝王来说是最好的结局,至少未能见到奥地利帝国的崩溃!

 

穿过门廊来到热闹的霍夫堡中庭,

一侧显眼的以红、蓝、金为主瑞士门,可通向霍夫堡内最古老的建筑瑞士宫,因昔日由忠诚的瑞士佣兵看守而得名。

 

如今相邻瑞士大门的一翼还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

 

另一侧连接的米歇尔门通向出宫殿外的米歇尔广场,这里才是霍夫堡皇宫的主入口。

霍夫堡皇宫米歇尔楼门口有四尊象征陆地与海洋力量的海克力斯雕像,时刻守护皇族。

 旧皇宫最大的弗朗茨广场则稍显清静,广场上的弗朗茨.约瑟夫 一世一袭长袍像一位智者。四周的女人象征着信仰,和平,正义和权力

四周的女人象征着信仰,和平,正义和权力,

这位奥匈帝国的悲剧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位六十八年,一生都在努力扶持大厦将倾的帝国,

而城堡花园草坪的戎装雕塑,则更显寂寥,少有游客前来。

大多数的游客围观花园另一侧大型的莫扎特雕像

皇帝广场一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为世界上十大最美图书馆之一,

原哈布斯堡皇室图书馆,共有740万藏书,包括莎草纸、手稿、珍本、地图、地球仪等等。

精美华贵的阅读大厅

图书馆旁边不起眼的奥古斯丁教堂是皇家的宫廷教堂。

这座教堂尽管外表不太醒目,但是内部则相当豪华,小巧的教堂拥有两台管风琴。

 

哈布斯堡王朝曾多次在此举行皇室婚礼。其中包括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与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的婚礼,1810年女大公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婚礼,以及1854年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巴伐利亚茜茜公主的婚礼。

 

主祭坛右侧的洛雷托小礼拜堂的银瓮内安放着哈布斯堡家族54位成员的心脏。

弗朗茨·舒伯特曾在此指挥他创作的弥撒曲。

 

哈布斯堡王朝传统葬礼,尸体会被分三处埋葬,内脏在圣斯蒂芬大教堂、心脏在奥古斯丁教堂、骨头安置在卡普齐纳教堂。

 

 

霍夫堡英雄广场与环城大道相隔的玛丽亚.特蕾西娅广场上大型的雕像。

纪念碑主体为竖正方体的亭式碑体,雍容华贵、仪态端庄的女皇端坐在碑顶的御座之上。头戴皇冠的女皇一手握权杖,一手向下平展,似向臣民告戒或问候。

碑体四周从上往下是两排罗马柱,罗马柱中间的四个立面,雕刻“特蕾西娅御座的支柱”的人物,皇室顾问、行政官员、军事将领、艺术家和科学家等等。

纪念碑里的每一位人物都雕塑得栩栩如生,众多的人物构成一组宏大的雕像群,让特蕾莎纪念碑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四位骑在马上的将军雕塑生动潇洒

 

“欧洲老祖母”之称的“奥地利国母”玛丽亚·特蕾西娅,抛弃哈布斯堡家族秉持的传统宗教虔敬,接受“开明专制”的新统治理念。女皇纵横捭阖,博得欧洲外交家的名声,在国内,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机构、普及教育的政策,同时大力宣扬文化艺术,开创了奥地利的文艺黄金时期。

维也纳三杰等一大批巨匠奠定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成为维也纳的经典。

 

玛丽亚·特蕾西娅一生生育十六个子女,时常挺着隆起的腹部,指挥自己的将军们对抗敌人。

他们的两个儿子约瑟夫和利奥波德曾先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另外两个儿子马克西米利安和费迪南则分别成为了德意志科隆总主教(并兼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和意大利的埃斯特王族君主。而他的女儿中,有一个成为了荷兰总督,另外两个则分别嫁入了不同的意大利贵族家族。而通过这些子女,她的孙辈也成为了当时多个欧洲王室的君主,这也使她本人在后来被称为了“欧洲的祖母”。

 

年轻时代的弗朗茨和特蕾西娅一次微服出行,弗朗茨的骑士的告奋勇翻越篱笆墙为特蕾西娅摘了几串葡萄解渴了,但他们被园丁发现了,身上又没带现金,告知真实的身份,愤怒的园丁根本不信,把他们夫妇关进了地窖。晚上才被卫兵解救出来。

乐不可支的特蕾西娅后来在这里立了一块牌子以纪念这次冒险。上面写着:“罗马皇帝犯了侵犯私人财产罪,匈牙利女王是他的同谋,甚至可以说是指使和教唆犯”。

 

玛丽亚·特蕾西娅广场处博物馆区的中心,周边的雕塑群,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建就无以伦比的艺术盛宴。

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收藏了来自生物学、地球科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领域的超过3000万件藏品。

馆藏的珍品由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皇的丈夫佛兰茨一世皇帝开始收集,珍藏有史前的动植物标本

以及哈尔施塔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

2017年,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专题地球矿石进进化史”展,

 

地球开始了新纪元--“绿色地球时代“,软体动物“菊花”美丽绚烂。

闻名的玛丽亚·特蕾西娅的宝石花束

 

 

广场另一端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壮丽外观,身处古埃及石柱的埃及珍品厅和再现罗马帝国时期建筑装饰的古典珍品大厅时,无不为其庄重和精美绝伦的设计所折服。

博物馆大楼中心是华丽的楼梯厅,其正上方是楼梯平台,上面矗立着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卡诺瓦的《忒休斯》群雕,天顶画则是穆恩卡西的作品《文艺复兴的神话》,墙壁上的壁画则出自奥地利画家马卡尔特和克里姆特之手,金碧辉煌的装饰与博物馆的建筑和收藏相得益彰。整体的新巴洛克风格成为十九世纪晚期维也纳最庄严、华丽的建筑装饰之一,其它欧洲博物馆无出其右。不仅让游客畅游在悠久艺术史长河中,更为整个古典建筑所惊叹。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按时间顺序和地域特色展陈作品,分为埃及和东方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欧洲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纪念章和货币工艺等。

 

埃及和东方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古埃及馆藏之一。12000多件藏品时间跨度近4500年,从古埃及史前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至早期基督教。

地理上跨越埃及、努比亚,东地中海、两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岛。

 

埃及藏品由4部分构成:死亡崇拜、文化史、造型艺术和文字发展。

重要展品包括古王国时期装饰华丽的祭室,棺椁,人类和动物的木乃伊,亡灵书,墓碑,神像,

日常用品如衣物及化妆品,以及精彩纷呈的圆雕。

 

东方重要展品则包括南阿拉伯古典时代的人像碑柱和巴比伦伊什塔尔大门的狮子壁砖。

 

古希腊和古罗马部展出约2500件藏品,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青铜时代塞浦路斯出土的陶器直到早期中世纪遗存。

大量精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特藏

奥古斯都双层玛瑙浮雕是一枚出自古罗马的浮雕宝石,制作工艺精湛,堪称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宝石浮雕上下两层图案:上层为诸神为奥古斯都加冕,这也是宝石名称的由来;下层是罗马军团树立起一根标杆,象征罗马帝国对外征战的百战百胜。

异族入侵民族融合和早期中世纪的珍宝遗物,如罗马尼亚圣尼古拉市出土的黄金制品,

古希腊陶器花瓶收藏

此外重要藏品包括:塞浦路斯巨型祭司像,亚马逊石棺,铭刻有议会酒神节禁令的青铜牌,以及发现于萨尔茨堡的忒修斯马赛克。

 

绘画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优秀的欧洲各时期绘画作品,丟勒、老彼得•勃鲁盖尔、扬•凡•艾克、提香、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等大师的作品都收藏在此。

 

展览涵盖16世纪的威尼斯画派,如提香《好消息》,委罗内塞《基督复活纳因青年》,丁托莱托《赛巴斯蒂亚诺·维尼尔》。

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如鲁本斯《自画像》《天堂四河》,安东尼·凡·戴克《抓捕参孙》。

早期尼德兰艺术:如扬·凡埃克《红衣主教像》,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祭坛三联画十字架上的基督》。

德国文艺复兴绘画:如阿尔布雷特·丢勒《玛丽亚和圣子》,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友第德与敖罗斐乃之头》。

其他重要展品包括:全世界独有的老彼得·勃鲁盖尔特藏,如《牧归》《巴别塔》《冬猎》《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农民婚礼》,约翰内斯·维米尔《绘画艺术》,伦勃朗《自画像》,拉斐尔《草地圣母》,卡拉瓦乔《圣咏圣母》,委拉斯开兹《蓝衣王女像》,以及意大利巴洛克绘画。

这座伟大的艺术史博物馆中,有一幅画作十分出名,它便是勃鲁盖尔的《巴别塔》。巴别塔又名巴比伦塔,是传说中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主持修建的一座高塔,在希伯来语言中,“巴别”意味着“变乱”,而巴别塔也是人类欲望膨胀至极限的代指。

幅画取材于旧约全书的《创世纪篇》(Book of Genesis),被认为是上帝惩罚傲慢人类的一个例子:在很久之前,人类说着同一种语言, 使用着相同文字。一场可怕的洪水过后,人们从劫后余生的惊恐中摆脱出来,但是却仍对上天心存畏惧。为了能够彻底消灭人类对于洪水的恐惧,新任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决定,为子民建造一座通天高塔,将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不再受到洪水之灾。

后来人类决定建造一个通天塔--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为所有人提供住处。“Babel”一词来源于希伯来语,意思是混乱。上帝通过让不同的人群讲不同的语言来惩罚人类的自傲自大。由于不同人群彼此之间不能理解对方的语言,因此通天塔工程无法完成。根据《圣约翰的启示》记载,这个通天塔最终因人类的原罪而遭到毁灭。

在这幅画中,彼得•勃鲁盖尔展现了这个尚未完成的通天塔的混乱结构,诸如脚手架、踏轮驱动的起重机等建设工具以及看起来微小的人和动物都是从下向上延伸,画面显示出宽阔而遥远的地平线。塔的左后方是古城巴比伦,右前方是一条大河,这里有众多帆船满载着建筑材料到达现场。彼得•勃鲁盖尔还在画中加入了许多幽默细节,比如通天塔的一个圆拱下晾晒的衣服以及塔顶附近的云朵,暗示了此地为人类聚居区。

 

博物馆的雕刻和装饰艺术品数量丰富,跨越不同的年代,其中最老的产生于中世纪初期,最近的产生于18世纪末叶,重点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

 

皇室的爱好和追求使得藏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多使用珍稀原料,如珊瑚、鲨齿、驼鸟蛋等。重要藏品有:本韦努托·切利尼制作的盐皿,小青铜像,象牙雕刻,钟表,以及各种机械和玩具。

最著名的工艺品镇馆之宝之一切利尼制作的盐盒。

 

 

纪念章和货币部的700000件藏品涵盖了货币的多种形式:金块、硬币、纸币、债券等。

 

 

 

走出博物馆,不禁惊奇哈布斯堡家族的无数艺术珍宝,感慨昔日帝国的末日辉煌。

 

没落的奥匈帝国鼎盛时期依然是欧洲五强之一,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遭到解体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独立国家,

南部地区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余部分被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国瓜分。

 

作为帝国核心的奥地利共和国仅保留了约8.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仅为1908年全盛期的13%左右,沦落为内陆国。

 

末代皇帝卡尔一世虽然放弃了皇位,却拒绝退位,从此,哈布斯堡家族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经过近五十年,末代皇储奥托放弃奥地利皇位,自称“共和国的忠实公民”,终于获许回到久别的祖国-中立的奥地利共和国。

2011年7月4日,哈布斯堡家族大家长,奥匈帝国末代王储:奥托·冯·哈布斯堡去世,享年98岁。

原属奥匈帝国的几个国家,(奥地利、匈牙利等)搞了一场13天的大规模哀悼活动。

葬礼举办地维也纳,有一万多受邀嘉宾,还有十万群众参加葬礼。

长达一公里多的送葬队伍,将灵柩从圣斯蒂芬大教堂送到了嘉布遣会教堂的皇家墓地,145位家族成员安葬一起。

 

一场世纪葬礼,诠释奥匈帝国的余辉,纷纷扰扰几百年的哈布斯堡的人与事,都已完全走进了历史......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追寻维也纳哈布斯堡皇朝的荣光-昔日奥匈帝国自由行之十五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