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也有她的历史厚重
来到山东,都知道青岛德式建筑、威海的清末记忆、济南的历史沉淀。潍坊不算是个有名的旅游城,即便自然资源和古城所在的青州,实际上距离潍坊城区也接近跨城的距离。对潍坊的印象,最早是在《大染坊》提到的潍县、胶济铁路。来到此地,一直在寻找剧中的民国痕迹,可惜一直没有如愿,直到无意中看到这个地方,坊茨小镇。
故事从煤炭开始
从讲故事的角度,我觉得先说炭矿比介绍小镇风情更好理解。炭矿早在清末德占初期就建成了,德国人在山东转悠了很多年,发现了这里有黑金,动力煤是世界近代文明的核心能源。这座煤矿历经德占时期、一战之后的日占时期、抗战后的民国时期、建国初期,进入21世纪才停止运行。小小的景区集齐了超过120年的历史痕迹。保留下来的德占时期建成的矿井竖坑,是德国时任青岛总督以其小姨名字命名的(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座是以其妻子命名的,只是没有保留下来),当属这个地方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
“盟军敢死队”的朋友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不得不说,德国人还是画了不少精力做经营的,当然,留下来这些建筑我相信绝对不是德国人动手建的,十有八九还是当时我们的国人劳力建设的。除了矿坑,还留下了蒸汽机房、绞车房、仓库等系列建筑。是不是跟“盟军敢死队”游戏里面的德式建筑很像?这根只剩下9米的烟囱,也是当时的建筑,只是在岁月摧残下只剩了一点根了。
景区科普做得不错
除了德式的建筑,景区以文字+图片形式,回忆了近代史各时期政府的无能、外国人的剥削、国人的抗争,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在博物馆里,也用了很多图片模型,详细介绍了煤、煤矿、挖煤、煤化工的知识,科普做的也不错。而在景区里,也有不少关于建国初期以来的煤矿机械、零件的展示,作为科普还是很值得一看。还有个小细节,博物馆的傍边,就是建国初的大标语,很有意思。
经营不佳,好题材却缺乏名气
近年来疫情影响,还有这个地方本来就不高的人气,再加上我到炭矿游玩那天的天寒地冻,游人很少,景区虽然免费,但整个景区开始时候就我一个人。从没有开放的竖坑地下通道、杂草丛生的矿车停放点和机械展览区都可看出,景区经营遇到很大困难;我进入博物馆的时候,售票员很不好意思告诉我里面参观要收费,还特地把展馆的灯打开让我完整的看完,实话说,收十元能看到这么多知识,绝对超值的,就是可惜了,只有我一个人,甚至让我觉得专门因为我开灯都有点费电了。景区也引进了一些广告,实话说广告的存在让这个历史厚重的地方莫名多了一分轻佻,只是我也能理解,生存还是优先的。
这些历史回忆,还是很值得国人来看看的。
煤要外运,于是有了坊茨小镇
坊子炭矿本来就是坊茨小镇的一部分,虽然相距有2公里,中间还隔着不少城乡结合部的民房。但两者确实是一体的,因为历史上就是密切关联的。煤炭要外运,在那个年代最高效而经济的方法就是铁路,而且这里正是著名的胶济铁路所在。于是在潍县到胶州的路上,就多了坊子车站,德国佬中文没学好,念成坊茨了。这片区域的建筑因为长期以来被当地居民当作普通老房子来用,反倒没有了仿古重修的虚伪。从已整修出来的这一个小区域,还是大有故事。
同样经历了德占以来各时期,让这里更像是四国建筑展
实话说我不是建筑专业人士,不过景区的扫码讲解做的很不错,每个房子的历史,建筑特点都介绍很到位。这座德式小洋房,是当时车站一名军官的住所。防潮通风的大房子、小花园、卫生间,典型的小资生活布局嘛。
这一左一右的两个平方,细心看看,瓦片、屋顶都有差异,其中一座是德占时期的学校、另一座则是一战之后日占时期的学校。
不仅仅是德日,这边还有新中国初期苏联援助医院的遗址,也有70年代末我国自己的建筑痕迹。
相比纯景点,我更喜欢古建筑用起来
不仅仅是经营角度,也是考虑趣味性,我更乐意看到利用一些相对价值较低的老建筑为背景,开展一些饮食商业,让古老的景区多一些人气。比如青岛八大关、比如厦门鼓浪屿、比如佛山岭南天地。坊茨小镇似乎也有这个思路,其中一座德式楼就用作餐厅,加上近期流行的户外帐篷风,颇有网红打卡的味道。我个人反感纯网红,不过,把历史作为网红卖点,我倒是不拒绝的,吸引多一些年轻人来认识历史,没什么不好。
到达这片区域的时间,正好遇上蓝天白云。在小仓库门前,偶遇1男3女三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在拍照,不过掌机的男生似乎不怎么会取景,我就拍了这张给他示范,按照小清新风格来说,就差门口女主角了。
当然,这个有点不伦不类的大水塔是我最喜欢的,其实它不是太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就是70年代的一个水塔而已,不过,偏偏就是这种传统的红砖配搭了现代的装饰,反而看起来就这么真实,矗立在白云之中,好看。
曾经的胶济铁路,已经过了历史的分岔口
胶济铁路改道很多年了。现在还在用的这段,大概也只是某段工业用的运输支线、又或者是停放这种老式绿皮车的场地。而岔口往南这一段完全荒废掉了,当年沿着铁路线运煤、运兵,打击铁路运输的游击队,谁又能想到,在历史的推动下,那段重要的胶济铁路,如今只是躺在村民门口的一处遗址。
一战为何中国是战胜国?因为山东汉子们
都知道一战后日本从德国人手里抢到了山东的利益。这段历史在坊子炭矿也有介绍,一战期间,日本联合英国人以7倍于敌的兵力打败了驻中国的德国军队,抢走了煤矿和铁路。而在坊茨小镇开放区域,惊喜的看到一战期间华工的纪念展览。原来是14万中国人,其中8万多山东汉子,其中潍坊汉子又是主力,飘洋过海去到一战欧洲战场(而且还是横渡太平洋、大西洋,取道加拿大去的欧洲),为一战的英法联军提供了战场劳力,才有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这些历史,也应该为后世所铭记。
坊茨小镇的故事远未完,也许再去就会有新的精细
坊茨小镇现在的修整,顶多只完成了1/5,德国车站总督的房子,如今仍只是座民工闲居的旧房子;德占时期的医院、修女住所,日占时期的宾馆,仍都还停留在与村民混居的状态。古老的坊子车站,其中包括机车转轨的转盘等,也都还在修整之中。听说这个区域恢复的进展不太顺利,大概也是疫情影响下经费不足。路口的饺子店大姐听我一口外地口音,还以为我是拍电影的,说是最近有剧组进驻了。挺好,希望这里慢慢热闹起来,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记住那段厚重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