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2014年9月27日,提前开始国庆假期,奔赴武汉一游。
之前旅行不是飞机就是自驾,这次决定坐坐高铁。深圳到武汉1000多公里,高铁只需五个多小时,非常方便。说来惭愧,只在台湾坐过高铁,从未支持国内如火如荼的高铁建设,也算新鲜体验。
吃过中饭,悠悠然从家门口坐地铁,一号线转五号线,到达深圳北站。不是高峰时段,人不多,还有座儿。高铁站内人声鼎沸,因为没到假期,倒不算拥挤。我们已早早在12306买票,所以只需刷身份证即可入闸,安检后进入候车大厅。时间尚早,四处逛一逛,意外发现有“免费赠水”,凭票每人可领取矿泉水一支,不知这是铁路的惠民政策还是矿泉水厂家的广告策略,旅客得到福利就好。
上了火车,二等座车厢,窗明几净。座位前后距宽敞,左右距比较小,粗腰肥臀的欧美型胖子估计会有些逼仄。列车行进平滑,没有颠簸和摇晃,舒适感大大高于动车。只是速度达到300公里以上时耳朵常常不适应,需要吞咽或者张嘴调节。印象里台湾的高铁没有跑过这么快。高铁的主要功能是节省时间,但是如果提速过快,带来很大的不适感,我估计不会选择。毕竟太长的路线,比如深圳到北京,最节省时间的是飞机;较短的路线,也不值得为了一点时间牺牲舒适感。
下午6点余,火车准点到达武汉。跟深圳一样,一出站就是地铁,非常便利。另外,目力所及的范围内遍布各种小吃食肆,看起来很是诱人,让我们对传说中丰富的武汉美食充满了期待。
4号线转2号线,到螃蟹岬,出站搭一辆电三轮去7天酒店。此时华灯初上,我们在条石路面上一路“突突突“地颠簸行进,旁边掠过颇有些年头的楼房、学校、街角公园、鳞次栉比的小摊档、嘈杂的人群,久违的属于老城市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熟悉又陌生。
8元车资,到达7天酒店黄鹤楼店。酒店在胭脂路,很旖旎的名字,其实是因为一条路都是做服装的。酒店楼下就是个服装辅料市场,时不时看到穿着自创服饰的妖娆大妈出没。附近没什么高楼大厦,人也很悠闲,有强烈的80年代穿越感。
酒店交通很便利,离黄鹤楼、户部巷都是步行的距离。入住后稍作休息,便迫不及待地直奔户部巷解决口腹之欲。步行约15分钟到达户部巷。
户部巷,有“汉味小吃第一巷”之称。这条百年老巷不长,头尾加岔巷也就百多米,位于武昌最繁华的司门口。早期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后来经过改造,吸引了一批百年老字号加入,并引进了各类新潮小吃,全天都宾客盈门。
户部巷大门(还是侧门?垂直方向还有一个大门)
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老谦记豆丝、石记热干面、陈记牛肉面、徐嫂糊汤粉、李桃烧麦、今楚汤包、真味豆皮、李疯子烤牛蛙、徐唐氏臭豆腐……一到户部巷,眼睛忙不过来,嘴也忙不过来,只恨自己少生几个胃。
印象最深刻的是“徐唐氏臭豆腐”,排队近半个小时才吃到。豆腐很新鲜,松软可口,里面也灌了酱汁,滴了辣油,上面还撒了爽口的小泡菜,风味独特。我们纵横大江南北吃过各种臭豆腐,这家也算首屈一指的。店里有个老大爷,穿一件中式大褂,管你队伍多长都一丝不苟地灌汤撒菜,气场很强大。
徐唐氏臭豆腐,看那大长队。。。
在巷口推车上吃了一份“清水田螺”,不是什么老字号,但是田螺也鲜嫩弹牙,毫无泥腥气。买了杯鲜榨芒果汁,15块,略贵,但是绝对真材实料,浓浓的果肉喝到齁。著名的豆皮也来了一份,味道还成,只是中间好大一坨米,实在影响其他小吃的肚腹空间啊。
新鲜热辣的清水田螺
实在太饱腹的豆皮
我小时候在南京长大,汉味小吃口味与南京如此接近,让我爱不释口,仿佛找回儿时记忆,回味无穷,回想无限。
回程为了消食,专拣僻静小巷走,弯曲的小路,古旧的小店,门口放着如今罕见的蜂窝煤,跟小时候南京的小巷那么相似,好亲切啊。
第二天
28日行程:酒店---湖北省博物馆---东湖游船---汉街—户部巷。
一早起床,就直奔湖北省博物馆。打上车,在司机各种喋喋不休地讲解中——话说武汉司机话痨不少——周边环境渐渐变得高大上起来,各种高楼大厦和绿草柳荫渐渐占据视野。湖北省博物馆就位于武汉最美丽的东湖之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因藏有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等国宝级文物而闻名。
省博不要门票,参观者却不算多,也许是非假期的原因。一进大厅,我们便直奔曾侯乙编钟。尽管在各种文献上看到大量图片,看到实物还是被震撼了一下子。巨大巨高的两面钟架,挂着大大小小的乐钟,处处精雕细绘,不说演奏了,单是作为艺术品已是美轮美奂。
曾侯乙编钟,可惜照不出它的庞大与精美
见我们看得认真,旁边小胖保安GG热情地走过来为我们做讲解,从曾侯乙编钟的历史讲到各种神奇之处。此钟的合金铸造技术已失传,无法复制,今天所造的仿制品远远达不到真品的水准。而且,与我们印象中“宫商角徵羽”的中国古乐不同,这个钟居然是七音阶的,可以敲出钢琴上所有的黑白键音。很奇怪,战国时代,中国的铸造技术和音律科学已经如此发达,后来都用到哪里去了呢?
除了曾侯乙编钟,馆内还有各类丰富藏品,不乏精品,值得一观。
看完省博物馆,打车来到汉街码头,坐船游东湖。
话痨出租车司机自豪地告诉我们,西湖算什么,我们东湖有西湖的六个大!回来一查,人家真没吹牛。东湖是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西湖的6倍。因为太大,我们选择游船的方式浮光掠影逛一逛。
游船从汉街码头出发,一路经过楚河四桥,武大凌波门、磨山、听涛景区落霞水榭、碧潭观鱼、行吟阁、老鼠尾、梅岭一号,最后返回汉街码头。磨山和落霞水榭可以下船,玩过了坐下班船接着走。团购的双人票,一共120元。
东湖夕阳
武汉水多,长江穿城而过,加上一些长江河道形成的淤塞湖泊,感觉城市到处是水,遍地是桥。游船一路行来,先是仿民国风格的楚河汉街,再是各种新锐建筑和城市风光,再后来就是烟波浩渺的自然景色。行至东湖老鼠尾、行吟阁一带有小桥、长堤、垂柳、长椅,非常类似西湖的苏堤白堤,但人可比西湖少多了,感觉也不像西湖那么商业化。如果有时间,真想去漫步一番。
游船上看到的楚河汉街很有感觉,下船后立即开逛。
游船上看楚河汉街
听话痨司机爆料,万达集团在武汉运作相当成功,甚至超过起家地大连。看万达投资500个亿制造的楚河汉街,一片繁荣景象,本地人也相当捧场,似乎此言不虚。汉街号称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打,家里领导发了朋友圈大家都说是欧式的,但比一般城市的仿欧式建筑要更为精致大气,确实用了心。街尽头的七星级酒店和汉秀剧场颇有设计感和未来感。彼此混搭,也分外和谐。日暮时分,霓虹初起,更觉得满目流光溢彩,分外奢华。
夜幕下的汉街灯火
汉街的潮流食品和高档饭馆对我们没什么吸引力,最后,我们又很没出息地二进户部巷,很没出息地继续排队吃徐唐氏臭豆腐。然后去旁边的精武老店斩了几件鸭脖鸭头鸭掌,再去徐嫂糊汤粉来一份满口鱼肉和胡椒香气的糊汤粉。吃得满头大汗酣畅淋漓,爽!
久闻大名的精武鸭脖,越吃越香,也越吃越辣,后来嘴都麻了
徐嫂糊汤粉,用鱼肉和胡椒煮的浓稠的汤,里面有细细的米粉
第三天
29日行程:酒店---黄鹤楼---古琴台---月湖---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
我们住的酒店就在黄鹤楼旁边,去户部巷的路上,在街道旧房子的间隙,时常看到被灯光打得如镇妖塔一般的黄鹤楼的身影。走路到南门10分钟。
黄鹤楼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唐崔颢的著名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后不断有名仕来访黄鹤楼,俨然成为大家们的赛诗楼。相传李白到此还写下了打油诗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觉得这是骗人的,哈。
现在的黄鹤楼跟诗里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是1985年重修的。我们去时又在维修,下半部围着绿色的防护网,加之家里领导本来不爱登高爬楼,就没有上去。后来坐公交时发现,最好的拍照地点是“辛亥革命纪念馆”门口广场,人少,背景干净,可以拍到整个楼,给后来者参考。
不得不吐槽一下黄鹤楼门口的交通,既没有公交也没有出租,一条单行道,还禁止停车。我们找了半天,绕到解放路才找到车去古琴台。好在绕路的过程中顺便吃了武汉最正宗的热干面“蔡林记”。但是,吃不惯啊吃不惯,领导说“象在吃墙”,干得巴在嗓子里下不去,又咸,实在无法理解武汉人民的热爱。
实在吃不惯的热干面
古琴台是朋友推荐的,是围绕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建设的一个园林景点。园子很小很小,有几棵古树,其他都是人造的。主建筑也就罢了,漏窗回廊这些细节粗糙得不能看,票价15元。不值得去。
古琴台旁边的月湖公园倒是一个惊喜。幅员辽阔,风景美,人少,还免费。沿着步道徐徐行来,左边是大片大片的绿地,右边是美丽的月湖,小桥、流水、杨柳、莲叶,白鹭,一时间感觉回到了小时候的江南。凤凰广场上有人在放风筝,有老人带着小朋友玩耍,公园里还有免费茶水供应处,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美丽的月湖
查了资料,武汉湖面面积2200平方公里比整个深圳面积都大(深圳面积2000平方公里),“江城”名头真不是白得的。
逛完月湖,前往江汉路步行街,汉口最著名的步行街。商家与常见步行街无异,不同之处,一是建筑古朴有历史,二是底楼是潮流旺铺,楼上就是住家晒满了胸罩内裤的阳台,这是我见到和居民楼最混搭的步行街。
汉口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民国中部的金融、商业、贸易中心。从江汉路步行街保留的建筑就能看到当时商业的繁华。各大银行和洋行,用大块砖石建成的精致建筑,如今变成了NIKE、ADIDAS、ZARA,感觉倒也不太突兀,历史终归是要融合进生活的。
江汉路步行街。话说抢镜头的这对好基友是什么情况?
连吃了两天户部巷,今天恋恋不舍地转战吉庆街。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武汉人素有此说。在池莉的小说中,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吉庆街比户部巷还要短,百来米的一条街道上,散布着各种大排档。环境比户部巷优越些,但没有什么小吃,主要是各种炒菜和烧烤,价格不便宜,分量不少,口味吗,比不上户部巷,个人意见。
吉庆街大排档最大特点是众多吹拉弹唱的艺人。其他地方大排档也有抱着吉他的小年轻唱流行歌曲,这里却多是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怀抱各种乐器,二胡、笛子、竽、小提琴、大提琴、葫芦丝、琵琶、萨克斯等等,简直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民乐交响乐团。传说中还有音乐学院的教授前来献艺,不知真假。我们邀请三位老大爷合奏《茉莉花》和《赛马》,送了一首《好运来》,一共60元。小提琴爷爷水平挺高,吹竽的爷爷有点走调,大提琴爷爷基本在打拍子(酱油),额。
吉庆街小乐队
时间越晚,吉庆街越热闹,街边不时轰然来一辆豪车,下来一帮帅哥美女。卖艺的老大爷越发卖力,卖花的大妈,擦皮鞋的大婶穿梭往来。大排档老板家的儿子在我背后不停哼哼,“我要吃肯德基~肯德基~”。这样的夜晚,也是醉了~
第四天
30日,结束武汉之旅。在汉口火车站吃中饭,”好戏连台”(类似“真功夫”的快餐连锁)双人套餐55元,四菜一汤,价格实惠量又足。许多城市的火车站和机场都引入了标准化快餐,将火车站和机场的餐饮拉入大众化,改变以前机场死贵,火车站死宰的状况,算是惠民的好事。进到站内,还见到了目前所见最大的一家“周黑鸭”,有KFC那么大,印象深刻。
这么大的“周黑鸭”专卖店,除了鸭子还卖啥?
总结
离开武汉,总结一下:
1.对武汉有莫名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山水、景致、小巷、电车、饮食等等,都与南京很相似,勾起我的儿时记忆。国民政府执政武汉是期初中心,后定都南京,难道建设规划有一致性,这个不得而知。
2.武汉的饮食超适应。一个地方的饮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应。比如之前到厦门,饮食就不适应。汉江文化的饮食和南京也极为相似,口味较重,偏咸,制作精致,很合我的口味。另外,武汉的老字号,品质好,不仅外地人趋之若鹜,本地人也经常光顾。不象成都,所谓的老字号小吃都是骗外地人的,本地人根本不吃。还有一点,不得不说,武汉小吃价格超值,一份7片装的臭豆腐售价才5元。户部巷转下来,30块就能吃到撑爆。
3.武汉水资源丰富,城市中休闲去处很多,东湖、月湖,还有很多什么湖,情侣们有大把倾心畅谈之所。逛街地方也多,各种档次都能满足,从汉正街的批发市场,到江汉路步行街,再到小资聚集的楚河汉街,各类商业形态一应俱全。
4.没有记住太多武汉的品牌,有点印象的是满街出租车都是东风雪铁龙,另外就是鸭脖,除了周黑鸭,还有各种各样的“精武鸭脖“,都号称自己最正宗,看得人眼晕。武汉一定有一个巨大的鸭子养殖基地。
5.武汉大学多,我们住在武昌老城区,周边大学林立,什么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学院等等。城市道路命名有强烈的历史感。有历史的城市,教育和医疗就比较好,这一点上,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只有两天时间,未能全面感受到武汉人的心态,只是感受到没有四川人休闲安逸。武汉的出租车司机比较能聊天,不比北京的哥差,但是脾气似乎普遍不大好,一被人超车就“BIAO子养的“不离口。交通状况,武昌相对好些,汉口堵车厉害,好在有地铁,出行还算方便。
总之,武汉,值得再去。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湖北荆楚大地,记得我们曾经有约 70043
- 民宿、酒店、军帐、房车营地、星空泡泡屋…武汉黄陂旅行住宿攻略 13801
- 武汉周边带娃亲子旅行地推荐,儿童节、小长假,攻略请收好 2445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