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山西五台南禅寺纪游

天数:1 天

国内现存的唐代建筑已寥若晨星,“地上文物看山西”,唐代木构古建“三座半”中完整的三座都在山西,其中就有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和佛光寺。2023年8月17日晨,我从山西太原出发前往五台寻访。

南禅寺和佛光寺位于山西五台县五台山区偏远的小山村里,交通不便,也非知名景点,探访很是不便,大都要自驾和租车前往。在网上看到太原有家旅行社有南禅寺和佛光寺一日游的业务,价格为四、五百元,便下单成行。上了旅游大巴,发现全车游客除三人外其余都是参加太原到五台山两日游的。车至高速五台服务区,我与另外两位游客下车,导游兼司机小韩来接,穿过服务区后墙的小门,围墙外的土路上停了一辆商务车,车上已有三名从忻州而来的游客,看来该旅行社这天的南禅寺和佛光寺之旅就我等六名游客,的确是小众游。上车后,韩导建议除看南禅、佛光两唐寺外,还可以顺道看金代的洪福寺、延庆寺和元代的广济寺,新增三寺另收取90元导游费和每寺10元香火费,同车5名游客无异议,我此行主要为南禅、佛光两座唐代寺院而来,见同车人皆有兴致,也就随之。

车在乡间小路行驶,路旁一派乡野景象。车行第一站是洪福寺,2000年洪福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福寺不在山西五台县,而在定襄县宏道镇北社东村,这里是五台山余脉的最西端,寺庙背靠五台山支脉龙山、凤山,南临滹沱河,风景秀丽,环境幽雅。

来到寺前,有点震撼,此寺建在七米高的土台上,寺四周围着周长四百米的高高的土墙,如同城堡。洪福寺这种独特的土堡围护布置,倒是对寺院安全提供了保护屏障。

土墙上有一座砖砌的小门,就是洪福寺的山门。

进入寺门,看到洪福寺围墙内部的模样,似乎在对土堡进行包砖,如同明初对各地土坯城垣进行城墙包砖。

前方就是洪福寺正殿。

正殿坐北朝南,为宋金时期悬山顶建筑,七檀六椽,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构造极其坚实美观。正殿屋顶为通板灰瓦,脊饰琉璃鸱吻。

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庐真境”匾额,为清代之物。

正间与次间门窗设六抹头隔扇,梢间为直棂窗,窗棂断面为方形,馀为砖墙。

进入殿内,殿内正面置一高大宽阔的束腰须弥座佛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两旁为迦叶、阿难,又两旁为文殊普贤,再两旁辅塑两尊胁侍菩萨,最外两旁为金刚两尊。

洪福寺大殿内的这九尊佛像皆为宋代彩塑,整个塑像群韵律和谐,排列合度,精妙别致、栩栩如生,菩萨形象柔美,堪为五台山地区寺庙彩塑的瑰宝。

洪福寺大殿左右有东西配殿,其中,西配殿拆剩两间似成看护人员生活住房。

东配殿五间为清道光七年重修,内塑地藏菩萨,两旁为四尊龙王,又两旁为十尊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

寺院内有金代天会十年(公元1123年)经幢一通和历代补修碑六通。

洪福寺创建年代不详,从寺内金天会十年(公元1123年)经幢记载,在宋、金时期,洪福寺与五台山真容院、大华严寺已往来密切,由此判断洪福寺正殿及彩塑应该是宋金时代风格。据说洪福寺在元代时为五台山寿宁寺之下院。清代及民国年间为五台山南大门外地区极具影响的寺院。而今的洪福寺只是定襄县乡间的不知名的古迹景点,游客寥寥无几。

离开洪福寺,前往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西侧土岗上,南禅寺的价值和地位在于其大殿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和佛教殿堂建筑,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来到南禅寺前,建寺院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尤其是寺前的数株青松,给南禅寺更添了几分古意。

南禅寺分东、西两院,东跨院应该是明、清时期建筑,原先是僧房,现在似是寺院管理用房。西院是南禅寺主体院落。

穿过东、西院隔墙的小门,进入南禅寺大殿所在的西院。这是一座不大的四合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院中最醒目处就是主体建筑大佛殿。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大殿坐落在方整的台基上,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鸱在佛教中是“摩诘鱼”的概念,将其装饰在屋顶上,带有防火的寓意。南禅寺大殿屋脊鸱吻是1973年在复原性整修南禅寺时根据黑龙江宁安市出土的唐代渤海国上京鸱尾样式仿制的,并加高了正脊和垂脊。在修缮前,南禅寺大殿屋顶鸱吻较小,正脊和垂脊都较低矮,正脊当中还有个小脊刹。如此修补是画蛇添足,还是准确地还原了南禅寺大殿中唐时本来风貌,莫衷一是。

木结构建筑怕水怕潮怕火,维修周期最多不过几十年,一座能留存至今的木结构建筑历史上必然要经过许多次大大小小的修缮、建筑部件的更换甚至落架重修,建筑面貌和细部结构难免会有所改变,很难完全做到萧规曹随、原汁原味,或许我们已根本不可能知道它原来的样子,我们现在看到了是我们认为的唐代建筑应有模样。

南禅寺大殿最有特色的是殿顶两端似翘又似平,既有鲲鹏离地欲起的沉雄,又有雀鸟展翅高飞的轻盈,恰到好处的上扬角度,为国内古建筑罕见,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南禅寺大殿是屋顶最平缓的。

近前细观,大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虽为大殿,但宽不过11.62米、纵深不过9.9米,面积与殷实农家厅堂大小相近。也许因为面积不大,所以殿堂中间无梁柱,也不设天花板,以通长的两根四椽袱横架于前后檐柱之上,贯穿大殿南北,梁架制作极为简练。进入殿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这就是建筑学上称为的“彻上明造”。

全殿12根坚实的檐柱支撑着巨大的殿顶,檐柱柱头均直接承托斗栱,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不负载重量,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隔挡作用。四周各柱的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既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远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呈现唐式殿宇建筑庄重而健美、出檐深远的浑朴豪放之美。

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形体,外观庄重大方、俊美古朴,体现了中唐时期简约大方的大型木构建筑艺术特色。看南禅寺大殿,使我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有了直观了解。

在导游的指点下,我找到了据说是南禅寺大殿保留的唯一一根方形檐柱。这根殿后方柱为隋朝遗物,是南禅寺大殿12根檐柱最古老的。

走进大殿,殿内有一座佛坛,长8.4米,宽6.3米,高0.7米。在佛坛上有14尊唐塑佛像,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形成动静结合、尊卑有序、各具形态、和谐协调的佛祖宣法场景:佛坐莲台,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侍左右,凝神注目;

骑狮的文殊、坐象的普贤菩萨各带侍从,分列两旁;

胁侍菩萨佩戴璎珞,亭亭玉立,容貌健美;护法天王威武健壮。这些塑像衣纹简练准确,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身形丰满优美,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造型风格如出一辙。寺内,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五台山区唐代砖雕艺术杰作。

需要一提的是,南禅寺大殿内唐代塑像原有17尊,可惜是1999年11月24日晚被歹徒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锯断劫走了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和一尊狮童塑像,至今案未破,文物了无音讯。或许正因如此,现在的南禅寺大殿守卫严密,佛坛前铁栏阻隔,一名工作人员坐在殿内严密看守。

南禅寺除大殿为唐代建筑外,还有东、西配殿和山门殿。西配殿为建于明代的龙王殿,东配殿的菩萨殿和作为山门的观音殿则为清代建筑,这些殿堂门户紧闭,据说曾做过十年僧舍,已无佛像。据说南禅寺大殿两侧各有两座配殿,除了现有的东西配殿外,靠近大殿还有伽蓝殿和罗汉殿两座清代所建的小殿。因这两座小配殿占压了大殿部分台明,为恢复台明,1973年在对南禅寺大殿复原性修缮时拆除了。

在相对较为低矮的明清配殿衬托下,仅有三开间的质朴坚实苍古的唐代大殿显得高大雄伟,鹤立鸡群。也许,这就是放达的唐代建筑与严谨的明清建筑在气格和审美上的高下差异罢。

五台南禅寺是在大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重建而非始建,可见南禅寺古已有之。南禅寺坐落在五台山台顶之外南端的边远小山沟里,地处偏僻,加以只一间乡民自建的小佛寺缘故,香火冷落,乏人问津,因而未见于各类典籍,在当地古时县志里也无记载痕迹,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林徽因等营造学社成员寻访唐寺于五台山也未知及,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才为人知。正因如此,清冷孤寂的南禅寺幸运地躲过公元843年的唐武宗“会昌灭佛”,跟它同时代的4600余所大寺庙、与它同样规模的4万余所小寺庙早就灰飞烟灭,历代无休止的兵燹也未波及,因为气候干燥少雨,因而又躲过虫害和千年来当地10次五级以上的地震。正因为籍籍无名、香火不旺,南禅寺因此保留了不少唐代初建时的原貌,从而成为迄今为止国内乃至亚洲发现的最古木结构建筑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佛教殿堂建筑,成为唐代木构的沧海遗珠。

南禅寺重建时的唐德宗建中三年,盛唐时代早已结束,历史进入到了中唐时期。斯年,杜甫已经逝世十二年,而白居易刚刚十岁,历史的瞬间就定格在1200多年前的那一片时空,萦回在我眼前。

刚到南禅寺时,只有我等六人,后来又来了五、六个年轻游客,有的手里还拿着《山西古建筑地图》书籍,按图索骥,对照参详。十余个游客和古建筑爱好者聚集在南禅寺大殿前,给原本清冷孤寂的南禅寺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此刻的五台南禅寺不再寂寞。

告别南禅寺,前往离南禅寺不远的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的延庆寺,两座古寺同处一个乡,古建密度不低。

延庆寺前些年修缮过,新建了一些殿堂和配套建筑。不过最有价值的是金代时所建的大佛殿,2006年延庆寺主要也也因此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寺门前一株枣树根深叶茂,引人注目。

进入寺门,一座新修大殿前的一座古经幢残件吸引了我的目光。近前端详,这是佛顶遵胜陀罗尼经幢的下端,上刻《遵胜陀罗尼经》,经末刻有“景祐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拾五日口口口口时建”字样。景佑为宋仁宗赵祯年号,景佑二年为公元1035年2月11日~1036年1月30日,看来延庆寺在那时已建了。

来到大佛殿前,这幢被认定为金代建筑的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长约13米,平面略呈方形。

檐下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

大殿在建筑形制、结构与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等制作手法上具有典型的金代建筑风格特征,与同为金代建筑的五台佛光寺文殊殿相似。

大殿两侧的柱头上各有一只黄泥和秸秆制作的陶土残角龙形象萨满面具,据说是国内同类型古建筑中最大的两尊。

大殿大门紧闭,未能入殿观看殿内结构。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山西五台南禅寺纪游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