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2

纵贯山西大地 饱览三晋古韵 (八)

天数:2 天

         2023年9月13日上五台山时车出了点状况,虽然车已经恢复正常,也安全到达目的地,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14日早晨,看到天气晴朗,心情大好,虽然山上的气温很低。我们计划用一天时间游览台怀镇上的主要寺院,第二天游览东、南、西、北、中五个台。

       我们住的民宿在台怀镇中心地段,离我们要去的寺院不远,只需徒步即可。而五个台则是要坐景区指定的车辆,私家车不能通行,原因是路况不好,不是经常开这些山路的司机是驾驭不了的。

五台山脉

        五台山,地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东北部,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五台山方圆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称作五台。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被称为“华北屋脊”。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现存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罗睺寺

        吃完早餐,开始了五台山之游。第一个是罗睺寺

        罗睺寺始建于唐代,是显通寺十二个下院之一善住阁院,分出时初名为落佛寺,据说文殊菩萨曾在这里落脚讲经说法并有神灯出现而得此名,是专供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尊者肉身舍利的道场。明成化年间赵惠王重修落佛寺并改名为佛子道场“罗睺寺”。康熙四十四年(1705)大修,由青庙改为黄庙。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有殿堂118间,大部分为明清建筑。寺前有牌楼、山门、影壁,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大藏经楼和兜率阁。

        罗睺寺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黄庙之一,以五台山十景之一“开花现佛”著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睺寺照壁(正面)
罗睺寺照壁(反面)
罗睺寺
“开花现佛”殿
大雄宝殿
文殊殿
药师殿
观音殿
本尊殿
珈蓝殿

        出了罗睺寺,来到五爷庙。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

        五爷庙人特别多,听当地人说来五台山五爷庙必去的,都冲着发财而来。

五爷庙文殊菩萨殿
五爷庙
五爷庙

        台怀镇聚集了很多寺庙,都是紧挨着,出了一座寺庙,又进了另一座寺庙。因为最早是一座寺庙,后来被分出若干个。

台怀镇的寺庙群
台怀镇的寺庙群
台怀镇的寺庙群

       塔院寺位于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做为五台山的标志。

修缮中的大白塔

        遗憾的是白塔正在修缮,裹得严严实实。但是最底层开放,供朝拜者转塔。据介绍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在内,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风欢铃动,叮铛作响。

牌楼
敕建护国大塔院寺(山门)
大慈廷寿宝殿
大藏经阁
塔院寺建筑

         文殊发塔,据传塔内供奉文殊菩萨显灵时遗留的金发,故名。塔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主持圆广重建。塔为砖结构,塔形与大白塔相似。塔基平面八边形,周边雕覆莲花瓣。塔设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覆钵式,上置十字折角座一层。塔刹由十三层相轮,华盖和铜制宝珠组成,通高十米。

文殊发塔

        相传大孚灵鹫寺每年三月都要举行“无遮斋”,即给所有赶斋者饱餐一顿。一天,文殊菩萨化作贫妇,怀抱一婴,手携一子,一犬随之,随人走进寺院,并剪下几绺头发作为施舍之物。施斋时,贫妇在得到施于自己和所携子的一份外,随即要求为婴儿和所牵犬施斋一份,知客僧勉强给予,贫妇又要求给腹中胎儿一份,遭到呵斥。被呵后,跃身腾空,显现菩萨身,婴儿和小孩变成善财童子和于阗王,犬也变成狮子。在浮云缥缈处,吟偈语:“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 ?”后来寺院僧众将贫妇留下的头发当作黑舍利,建塔供奉。

毛泽东题词

        塔院寺方丈院现在已改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1948年4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取道五台山鸿门岩,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途中,曾路居于此。毛泽东居住于正房东屋,周恩来居住于东厢房右间,任弼时居住于西厢房左间。1969年成立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现居室中所有陈列均系仿原样复制而成。

殊像寺

        殊像寺,在山西五台山怀镇西南1公里处,殊像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殊像寺

        殊像寺,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殊像寺文殊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这一长48米,高6.8米,面积为326.4平方米的彩色悬塑。

大文殊殿

        9月14日,阴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的生日。大文殊殿在做法会,不让游客进,只能在殿外等待(也不知何时做完)。

显通寺山门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北魏时称大孚灵鹫寺。唐代称大华严寺。明初赐额大显通寺,万历中改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复名大显通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院。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中轴线上,一连七进殿堂,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七重殿宇各具特色,辉煌壮丽。显通寺位居五台山十大青庙和五大禅寺之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
无量殿
无量殿
无量殿多宝佛塔
千钵文殊殿
千钵文殊殿西厢房
铜殿

        铜殿高8.3米,宽4.7米,深4.5米,用铜10万斤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9尺,深8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

        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

铜殿

        

铜塔
铜塔
铜塔
铜塔

        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仅东西两座原塔尚存。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后又以铁补铸三座塔立于原处。现在铁塔已看不到了,都被新铸的铜塔所替代。

广宗寺

        广宗寺,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山腰、菩萨顶的下边,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藻井
藏经楼
法尊法师纪念馆

        广宗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是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圆寂于1980年12月,终年80岁。他精通藏文,对佛学研究造诣很深,曾对佛教经典作了大量的翻译工作,把长达200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广宗寺是法尊法师出家的地方,故他的灵骨塔建在这里。塔高六米,围基三丈,塔身洁白。塔正面中央的石碑上嵌刻有赵朴初书写的“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字样。法尊法师的灵骨塔于1981年9月落成。

法尊法师的灵骨塔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是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菩萨顶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后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

石台阶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

菩萨顶“云峰胜景”牌楼

       

真容院
天王殿
大文殊殿
大文殊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一角

        明·永乐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

怖畏金刚殿
金刚殿
带箭文殊殿
五台胜景碑

        游览完菩萨顶,上午的游程结束,打电话请民宿老板开车接我们下山(上午的游程也是民宿老板建议的,非常合理,一路向菩萨顶游去,最后老板接我们下山,不走回头路)。吃完午餐后稍加休息,就去了黛螺顶。

黛螺顶远眺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

黛螺顶
大螺顶
青峰顶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

        登顶有徒步和索道。徒步有2条:一条新路,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另一条古道(马道),据说能省点时间。索道:上行50元,下行35元。12月-次年2月索道有可能关闭。

        为了省时和省力,我们选择索道上、下。

圣景亭
天王殿
旃檀殿

        旃檀殿,是一座六角台基上为六角重檐攒尖顶的建筑。一层匾额:“旃檀殿”,二层匾额:“调御丈夫”。造型在五台山寺庙群中别具一格。殿内供奉一尊站立的释迦牟尼佛,因站佛是用旃檀木雕成,故名旃檀佛。

旃檀殿

        旃檀殿后的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顶的主殿。此殿面宽16.5米,进深11米,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无斗拱。

        殿内供奉着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方文殊铜像,高约2米,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

五方文殊殿
五方文殊殿
五方文殊殿
五方文殊殿

        大雄宝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出廊,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重大殿。殿内供奉三世佛铜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塑像,为90年代重塑。殿前两棵古松,树龄千年以上,高约30米,苍翠挺拔,见证了黛螺顶的悠久历史。

大雄宝殿

        我们到达时,殿内正在做水陆法事,进不了殿。

鼓楼
钟楼
祖印高擎
铜塔

        结束了黛螺顶的游览,坐索道下山前往广仁寺。

广仁寺

        广仁寺亦名十方堂,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原为罗睺寺下院,清光绪年间独立为寺,名广仁寺。这是一座兼有汉藏建筑风格的喇嘛庙,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119.4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弥勒殿、班禅行宫、观音阁。左右配楼严整齐备,营造精巧。寺内佛像均为铜质,镀以赤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广仁寺
广仁寺
广仁寺
广仁寺
广仁寺
广仁寺
广仁寺
广仁寺

        圆照寺,古称普宁寺,始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明永乐年间,印度高僧室利沙应诏至五台山讲经,敕封为“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宣德年间,室利沙圆寂,明廷降旨将其舍利分别在北京真觉寺和五台山普宁寺建塔瘞埋。并重修普宁寺,后改名圆照寺。寺宇坐北朝南,占地12600平方米,东西窄南北深。寺中共有殿堂、僧舍数百间,皆为明清建筑。中轴线主要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都纲殿。圆照寺为五台山最早的黄庙,寺中有著名的印度高僧室利沙舍利塔。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照寺牌楼

        由于时间关系,天色已晚,想去广化寺,所以没有进圆照寺,只看了看介绍。

广化寺

       广化寺,清代曾为章嘉活佛管辖的“佛爷五处”。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寺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现有殿堂20间,僧寮60余间。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宝殿。文殊殿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其余为近代所建。寺内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八角单亭阁式石塔,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天王殿
文殊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藻井

        大雄宝殿前临时搭了许多帐篷 ,在做法事。

法事
法事
法事
藏经楼

        这天广化寺有斋饭的,广化寺的斋饭名气很响,大多数游客或香客来广化寺的另一目的是想吃顿斋饭。结果时间没到斋堂门口已排起了长队,估计1个小时不一定能吃上。想吃斋饭不要挑初一、十五及那些特殊日子。

       2023年9月15日计划是转五个台,来五台山不去朝拜五个台,似乎有点遗憾。虽然私家车不能上,但是景区专门有中巴车(朝台车)载你游览五个台。对于徒步的驴友,可以自驾或坐公交到五个台的哨卡处,而后徒步上台顶。民宿老板帮我们联系了车辆,统一价格,每位350元人民币。

枫岭山舍客栈----东台顶

        早晨六点多转台的中巴车已在民宿前接我们了,介绍说回来要晚上5点左右。在民宿附近又接了几位游客就坐满了,而后前往东台顶。

        约8:30我们到了东台顶,因台怀镇的交通特别拥堵,加上山路崎岖。

五台山东台顶

        五台山东台顶亦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面积100余亩,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登东台而看日出,是五台山旅游的一大景观。

望海寺
望海寺
望海寺
望海寺

       据《山西通志》记载:“隋开皇元年诏五顶胥建寺,塑文殊像,岁度僧三人。”元代,望海寺被重建,明代嘉靖年间又由秋月禅师予以重修。望海寺正殿文殊菩萨之一。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石窑洞,内供石雕文殊像。

望海寺龙柱
望海寺文殊宝殿
望海寺
望海寺
望海寺
望海寺
五台山东台顶

       

东台顶----北台顶

        45分钟后离开了东台顶,开往北台顶。 经过一路山路的颠簸(上北台顶的路况确实比较险,估计大多数司机是不敢开),于10点不到到达北台顶。

叶斗峰

        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六十一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北台顶上有座灵应寺,创建于隋代。

山门天王殿
天王殿
钟亭
鼓亭
无垢文殊殿
无垢文殊殿
东佛殿
西佛殿
碑亭
黑龙潭
灵应寺
龙王殿
隐峰塔

        隐峰塔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

北台顶

 

北台顶远望
北台顶----万圣澡浴池寺

      转完了北台顶,下一个是中台顶。在这两台顶间有座很小的寺院--万圣澡浴池寺,此寺得名于寺院中的一汪水池,传说这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古时,这里有一眼圣洁的泉水,相传来此朝拜的人们,还可在天光云影之际,或者看到飘飘欲来的天仙,或者看到杖锡而至的沙门,或者看到朵朵盛开的花朵。

万圣澡浴池寺全貌

        现在的澡浴池寺为后人重建的,寺内还有文殊菩萨的手、脚石印,供人瞻礼。

文殊菩萨沐浴池
文殊菩萨足印大殿
文殊菩萨手印古洞

        寺内新建有客房、自助餐厅,餐厅很大,也很干净,有十几个菜,主食有米饭、粥、馒头等,大概是30元/每位。时至中午,司机说可以在这里吃午饭,但车上的游客都不想在此吃午饭,我们也就随大流,不然要耽搁大家的时间。

正在建设的大殿

 

万圣澡浴池寺----中台顶

  

        约11:15左右,我们到达了中台顶。

中台顶全貌

        中台顶,也名翠岩峰,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是东南西北四座台顶的中心,是其余四座台的发脉之祖。

中台翠岩峰

        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创建于隋,唐代重建。明弘治年间由玉禅法师再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明武宗朱厚照钦命梵僧于中台建寺,铸铁为瓦,武宗赐匾,书,“演教”二字,使演教寺再次得到建设。寺内现存天王殿三间、毗卢殿五间、正殿五间。正殿内供孺童文殊铜质铸像,这是文殊的又一化身塑像。

演教寺前广场上华表
演教寺山门

          进入演教寺,看到寺院在施粥。是给来朝拜的香客和游客准备的,有一大桶白粥,还有一大盆小菜,一次性筷子和塑料碗放在边上,有许多桌子和矮凳,需要者自己动手。好多游客都在喝粥,我们也加入了喝粥的行列,享受着佛祖的厚爱。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祖先慈悲智慧!

天王殿
天王殿
五大护法殿
文殊殿
文殊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演教寺
演教寺
演教寺
演教寺
演教寺
演教寺

       

演教寺

        在寺院的边上,正在建设新的建筑和大白塔,似乎在扩建寺院。有点远和时间关系,没有靠近,用长焦拍了几张照片。

中台顶
中台顶
中台顶
中台顶
中台顶
中台顶远眺
中台顶----西台顶

       

远眺西台顶

        西台顶,也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是离台怀镇最远的一个台顶。

法雷寺石碑

        山顶建有一座寺院,叫法雷寺,寓意佛法如雷,能使众生觉醒。法雷之名即是宣言文殊菩萨法力无边之意。

法雷寺

         寺院由隋文帝下诏修建,唐开成五年(840年)时,台顶中心有四间龙堂,明代法聚和尚又予重修,清咸丰年间,源修法师等又建石窑洞数间,民国十二年(1923年)寺院改建成四合院,南北二殿为石窑洞。东西配房为木结构建筑,1947年这些木结构建筑全部被拆,仅存窑洞八间,1986年美籍华人寿治和尚筹资重修了法雷寺及台顶的舍利塔。      

天王殿

        文殊殿是法雷寺的主殿,供奉狮子吼文殊菩萨。

文殊殿
卧佛殿
诵经的喇嘛

        在寺的东北侧,有一白色石砌的舍利塔。

舍利塔
石塔
散养的马匹

        西台挂月是五台山一大胜景,如果你能忍受了台顶的寒冷,可以在西台顶住一晚,看看星空和明月,绝对不虚此行。

西台顶----吉祥寺

        离开西台顶,在前往南台顶的路上,司机顺路在吉祥寺和狮子窝停留。到了吉祥寺,大多数人都不想下车了,只有我们几个人有兴趣。在吉祥寺转了转,发现寺院在修缮,有的地方封闭,还得绕着走。匆匆看了一眼就上车了。

吉祥寺

        吉祥寺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县茶铺乡富庄吉祥沟。创於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

        明末,三昧和尚开始传戒。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钦命督理五台山札萨克大喇嘛罗藏陈盆鼎新寺宇,更教协会会长能海法师於此弘律传戒,又谓吉祥律院。

吉祥寺
吉祥寺
吉祥寺----狮子窝

         离开吉祥寺,在前往南台顶的途中有一座色彩斑斓的佛塔巍然耸峙,那就是狮子窝的琉璃塔,更是狮子窝的重要象征。

狮子窝琉璃塔
狮子窝琉璃塔

        琉璃塔塔座为石砌八角束腰须弥座,座的上下部分雕仰佛莲瓣,束腰浮雕动植飞谐图案。座上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塔身,高35米。塔身中空,可登至5层。一至四层均有砖拱门,供人登眺。塔身面饰黄、绿、蓝三彩琉璃,上置万尊佛像。佛像侧有太监、内宫监、商贾、平民等施主姓名。塔檐为仿木构件,檐角原悬104枚铜铃,现已无存。塔身上为仰莲华盖,内置风磨铜宝珠3枚。塔身第五层上嵌琉璃塔铭:直隶真定府定州城西忽里碾子疃五庆等人于万历二十七年烧制建塔,三十二年完工,名曰:佛像典翠琉璃塔。造型古朴,巍峨壮观,是五台山密檐式塔的典型。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琉璃塔,弥足珍贵。

狮子窝琉璃塔

       

琉璃塔局部

        狮子窝,又名大护国文殊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俗称狮子窝。相传,昔日在此亿万狮子游戏。狮子乃文殊之乘骑,狮戏于此。文殊必在当空,建寺祀之,名曰文殊寺。万历二十六年(1598)阴历6月,太监王忠奉明神宗令,于狮子窝设“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九月,又赏白银千两,修建弘佛万寿藏经楼。万历三十四年(1606),镇登法师与智光、净立等53位名僧,结莲社,修静业,创建狮子窝十方净土禅院,兴建万佛琉璃塔一座,狮子窝成为名重一时的十方丛林。慈圣太后崇信佛法,特赐镇寺龙藏一部,安奉于狮子窝十方丛林。可惜原寺已毁于文化大革命,现仅存佛塔一座。

五方文殊殿
僧舍、禅堂

        改革开放后来五台山修行的僧人不畏艰难,结棚住宿,募化布施,整修寺塔,兴建了二层楼僧舍、禅堂,并逐渐购买建筑材料,动工修建大文殊殿。

文殊古洞
狮子窝----南台顶

        游览完狮子窝,下一个就是最后一个台了----南台顶。

南台普济寺牌楼
锦绣峰石碑

        五台山南台顶,也称“锦绣峰”,海拔2489米,因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故取名之。台顶面积约14万平方米。顶上建有普济寺,为隋文帝诏令始建,宋代重建时名为普济寺,后于明代成化年间重修。内供智慧文殊佛像。

观世音菩萨石像
南台普济寺牌楼
照壁
吉祥经石碑
南台普济寺山门
大雄宝殿
古佛殿
古文殊洞
智慧文殊殿
智慧文殊殿
石塔
经幢
石塔
南台普济寺

        南台顶是五个台中春季来的最早冬季来的最晚的台,也是山形最平缓自然风光最绚丽的台,农历四月,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而南台山腰却是百花怒放。

南台顶
南台顶----枫岭山舍

        下午3:00左右,五个台顶的朝拜结束了,返回台怀镇。在车上看着那些徒步的驴友还努力地向目的地走去,真是很敬佩他(她)们,特别是那些朝拜者,带着信念,带着希望,三步一叩地向着圣台而去。

        这五台山的朝台之路,每天有多少徒步的驴友、朝拜者,为了心中的念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执着的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行。他们不止为风景,更是为一份虔诚与信仰。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纵贯山西大地 饱览三晋古韵 (八)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