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 合肥-太原-五台山 住五台山
2025.5.3 游五台山 回合肥
2025年五一劳动节,原不打算出门的,看着儿子学习的辛苦,还是决定出去走走吧。
D1 2025.5.2 合肥-太原-五台山
携程网上查了特价机票,发现去太原的机票比较的便宜,四大佛教名山,也只剩下五台山没有去了,那就去吧,网上租好了车,那就出发吧。
把车丢在机场,合肥这边一切正常,正常上了飞机,正常起飞,结果快到太原,气流原因,飞机颠簸的厉害,坐了几十年的飞机这是抖动最厉害的一次。飞机到了太原说天气原因,无法降落,等到飞机降落已经晚了2个多小时了,原先计划的去太原柳巷转一转也泡汤了。取了车子直接就出发吧,
陪伴一天的车子。开到五台山停车场,已经将近夜里12点了。因为是租车的原因,到太原后才知道车牌号,也就没法预约车辆进入五台山了。
五台山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
换了景区的大巴进去,民商的老板在下车的地方接了我们。很累了,直接睡觉。
第二天 2025年5月3日 游五台山,回合肥
早上起床,唤醒老婆和儿子,今天打算将五台山几个重要的寺院一天游完,因为晚上就要回合肥,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一切都要快。
坐着景区的8路车,到了殊像寺。殊像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
殊像寺为文殊菩萨道场,香火旺盛,所以我们的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
殊像寺,阁内石制须弥座上有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萨骑狮像,传说是按乾隆容貌塑造。
太多人了,大殿也不允许进入,只能在外面拜了。
从殊像寺出来,沿着山路上行,没多远到了五爷庙,五爷庙人太多了排队排的离谱,听某音上主播说五爷庙的下午人会少一些,于是决定先去别的寺院参观后再来。
五爷庙的旁边就是塔院寺,塔院寺最为著名的就是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了,可惜大白塔正处于维修状态,无法窥见它的全貌了。
白塔看不到,于是没有进塔院寺,转而去向显通寺了。显通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迩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世称“中国第二古寺”,也是五台山的开山祖寺。
千钵文殊殿的后面就是铜殿,高8.3米,宽4.7米,深4.5米,用铜10万斤铸成的。金光闪闪,光彩照人。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
站在钟楼上看大白塔,近在咫尺,塔院寺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这里是应该是罗喉寺。
从显通寺出来,往菩萨顶禁发,照片高出那红色院墙的地方就是菩萨顶了。
是不是游人们都还在五爷庙排队呢,感觉人似乎不是太多。
大圆融寺门口问保安大哥,黛螺顶怎么走,大哥很热心的让我们打开微信,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一下黛螺顶的路线,很棒!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
摸到佛脚,说明你是有福之人啊。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耸立于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
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顶历史悠久,到了清朝,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耸立于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碌铺设没有两样。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回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尼、弥陀、药师佛三佛。
从菩萨顶出来路遇一株梨花盛开。
从菩萨顶出来,过了清水河,来到了大智路口,这里上到黛螺顶有1080个石阶,看着长长的石阶,实在是鼓不起勇气,打听到金阁寺有一条山路可以上黛螺顶,没那么抖。
沿着山路上行,这条路也不是那么省力的,心诚则灵。
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占地面积为4.8万平方米。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
据说乾隆来五台山后屡次欲登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乾隆对黛螺顶的青和尚说:“五年后我再来时,既要登台顶,还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到了第五年,青去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三月,乾隆帝来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从黛螺顶下来,过了索桥,就到了金阁寺,继续往回走,准备去罗喉寺。
罗睺寺, 是密宗最早的传播中心,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处之一。罗睺寺创建于唐代。
罗睺寺因“开花献佛”而名震古今。罗睺寺殿内供着一尊木刻“罗睺罗”雕像,高80厘米,通身贴金,面容清秀,正襟危坐于一个木雕佛龛内。传说罗睺寺也因此而得名。
塔院寺的白塔没有看成,罗睺寺的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很漂亮哦。
从罗睺寺出来,步行没多远,来到了五爷庙。
此时的五爷庙确实是没什么人排队了,很快进入庙里。庙不大,人很多,水泄不通。
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 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
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
因为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 ,五爷庙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祈福人数最多香火最旺的场所。
五台山五大禅处的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睺寺、殊像寺,除塔院寺没有进去,
时间也不早了,还要赶回太原乘飞机回合肥。回去的景区公交太多人了。在停车场旁边吃了饭,开始往太原机场赶,还是低估了高速上面的车,到了机场,已经不早了。先把老婆孩子丢下办理登机牌,自己去还车。还好太原机场不是很大,赶上了。回去的飞机比来时要好多了,准点到达合肥机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