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江苏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游记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7 月 和谁:一个人

2018年7月12日,早上,我从酒店步行到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的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以古运河位中轴、清名桥为核心,北起跨塘桥,南至清名桥,东起王元吉锅场旧址,西至定胜河沿线,占地面积18.78公顷,景区由两条“丫”型千年古运河、两条沿河古街组成,是无锡大型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并利用南长街的古建筑改造成为特色街区。古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古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犹如穿越古今,清净人心。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首批申遗点,被誉为“运河畔的露天博物馆”。据史料记载,3200多年前泰伯奔吴定居梅里,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伯渎港,后吴王夫差开凿无锡古运河,至隋、元时期,伯渎港、无锡古运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成为贯通中国南北水道的重要组成,至明代街区已经达到鼎盛,是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古运河和伯渎港两条历史文化轴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了景区独特的自然属性和艺术风格,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江南水城特色,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统计,景区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及控制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历史建筑200多处。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这里名流辈出、人文荟萃、生机无限。

 

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是展现东方美妙文化的绝版精华地,尤为抢眼的便是无锡最具特色的水乡风景——江南水弄堂。这条无锡最早的人工河,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河。沿岸的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画廓”,明清时的古窑、古宅、古街、古桥、古寺、古码头,映衬着悠悠河水,将凝聚了无锡三千年风风雨雨历史与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交织在一起,成为今人怀古的最美留恋之地。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水弄堂特色鲜明,运河人家鳞次栉比,寺、塔、河、街、窑、坊众多。体现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和江南水乡、运河人家特点,是最体现无锡历史风韵和特色所在。景区观赏游玩价值很高,主要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穿越景区、与万里长城齐名的古运河,千年古街南长街、建于明代万历间的清名桥,展示中国丝绸文化和“丝都”无锡辉煌历史的中国丝业博物馆,我国第一座展示砖瓦发展史的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清代名人故居——祝大椿故居等。

 

祝大椿在无锡故里伯渎港的这组房子,一半是祖产,另一半是他在上海发迹后扩建的。具体说,主轴线上的4进是建于清代的老房子,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平房,其中第三进梁架做法奇特,上雕如意云纹,前有船篷形廊轩,后为双步廊,建筑艺术价值较高。主轴线两侧的房子都是后来扩建的,其中西侧有面阔3间、前后4进平房;东侧则为3开间两进、高二层的小转盘楼,其东北角的墙脚处至今还留有“祝士记界”的石刻界址碑。整个宅第规模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特色明显。

 

民国初年,祝大椿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先后与人合资创办两所平民学校,又将其故宅改为大椿小学堂,因此获得北洋政府所颁“敬教劝学”匾额;又曾相继资助建造通运桥、通汇桥,独资建造伯渎港上的大椿桥,还出资修葺龙光塔、保安寺和青山寺等。云烟过眼,岁月流逝。曾对我国近代工商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祝大椿,其故居历经一个世纪的变迁,至今却绝大部分房屋仍在,实属难得。

 

运河文化艺术馆位于清名桥西堍的大运河文化艺术馆与其他运河城市所建的运河博物馆不同的是,作为展示古运河全线人文风情的展馆,该馆以中国八大美院知名教授们创作的写实主义油画为主线,展览风格古典、大气,稳重中还带有江南的精致韵味。该馆占地近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250平方米,由李岚清同志题写馆名。建筑群体延续了明清风格,具有独特的老街韵味。艺术馆还辅以场景模型或雕塑营造气氛,其中一个展厅风格充溢着无锡小桥流水人家的地域特色,尽情展示人与景、物与画之间的完全融合。

 

中国丝业博物馆,即永泰丝厂旧址,位于无锡原丝厂密集的古运河清名桥地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无锡籍资本家周舜卿(即《雷雨》人物周朴园原形)与薛福成长子薛南溟合资在上海创办永泰丝厂,后薛南溟于1926年将厂迁回无锡,设于稍后所建之大公桥堍。该厂所生产之“金双鹿”牌白厂丝畅销欧美。薛南溟幼子薛寿萱又在1930年研制出二十绪立缫车,为国内首创。1949年后,改为国营无锡丝织二厂。2009年3月,在厂址上建成中国丝业博物馆。

 

丝业博物馆内大量历史文物被珍藏并对世人开放展览。中国丝业博物馆全景展示了百年无锡乃至中国丝绸业发展走过的辉煌历程。据介绍,种桑养蚕很早就是无锡农村的主要副业。1929年全国厂丝出口4724担,无锡就占28%,居全国首位。随着历史的兴衰,无锡丝绸业的发展逐步转型。

 

水仙道院原名松滋王侯庙,位于南长街南段,为纪念明嘉靖年间率民抗倭的湖北松滋籍无锡县令王其勤而设,附祀在抗倭时牺牲的何五路等三十六义土。庙址旁原有双忠祠,祀南宋文天祥血战五牧(无锡与武进交界处)时阵亡的部将尹玉和麻士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双忠祠南侧建松滋王侯庙,于是二庙合一。庙址靠近古运河,船户进香,便俗称其为南水仙庙。1765年,乾隆帝南巡途经该庙,适逢农历三月初七王其勤诞辰,乾隆命停舟片刻,嘱太监持香烛致祭,故庙内悬“翠辇停骖”额。南水仙庙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咸丰间毁,同治中重建。有头山门、二门、戏台、大殿、双忠殿、蚕丝殿等建筑。并存有王其勤所书“湖山胜概”石刻。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位于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1986年,清名桥被列为无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名桥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

 

钱同义旧宅的房主人为清末贡生,先是教师,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创建业勤花边公司,制作的“宝显花”牌花边绣品,远销欧洲市场。南长街208号为其旧宅,旧有“填修堂”匾额镶嵌在石窟门上方,二进为楼房房间装有花格木窗,房前有通长走廊、木格护栏、葫芦形圆柱屋檐和裙板下有精美雕花。此宅为无锡市文保单位,钱氏绣品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塘桥是无锡古运河贯城而过“水弄堂”文化景观其中的一个景观桥。与清名桥同在地处南长街区域。因横跨塘河(古运河)而著名。该古桥原名阳春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有地方贤达募捐款而建造的单孔石拱桥。明万历年初邑人龚勉,将古桥南移三丈异地重建。后经民国28年间及1971年两次改建桥形为平板水泥桥梁。在2001年古桥因碍于城市交通,逐被拆除,2007年5月南长区政府为凸显吴文化底蕴,保护清长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呈报请无锡市政府筹资,重建古桥,得到批准。重建跨塘桥是石质拱形桥,桥梁高6米、桥宽4米,东西各有20级人行踏步。此地区域经重新规划又搬迁了部分居民,开辟广场,构建新宇、植花木,以憩游展,是年9月竣工。600年历史的古桥,从此轮奂重光,登临览胜,尽收古运河之美。

 

无锡古窑群遗址博物馆系利用大窑路上的原清名并线水带长的厂址改建而成,展厅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陈列着各类砖制品。据了解,大窑路现有古窑群遗址108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十几处,博物馆背后有三个旧窑遗址。 古窑群遗址是明清时期江南砖瓦重要的生产、贸易基地,约为明初,在伯渎河与古运河交汇处,当地居民开始挖土、建窑、烧制砖瓦,由于质地好、技术先进和运河漕运的便利条件,大窑路一带集积大量的窑主、窑民,并迅速形成江南地区重要的砖瓦贸易码头。窑路现有古窑群遗址108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十几处。

 

沿大公桥向东而下,就是和平书场。说书,是深受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过去,只需一些桌凳就可拉场子演出,书场也就特别普遍。无锡曾以“江南第一书码头”著称,旧时挂牌子的书场有几十家,还有许多不挂牌的遍布大街小巷,如今却只剩下三家书场,而称得上历史悠久且仍然客流兴旺的就仅有位于南长街大公桥堍的和平书场了。和平书场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有了,当时设在大公桥堍花园弄旁,是私人开的。据说当时主人为呼唤和平而取名为和平书场。随着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古运河畔的书场也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亮点。经过改造,老和平书场变身成如今的“书码头”。如今,一座集现代多功能为一体的新书场——“书码头”书场正式亮相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河畔。那些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正儿八经的传统书场如今又重回人们的生活,很是新鲜。场内的四仙桌、靠背椅、茶具及各种陈设,均以硬木、雕缕、朱漆的为主,凸显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一百多位听众坐在台下宽敞的靠椅上,有四人一桌的,还有背靠沙发的。演员的说、噱、弹、唱吸引着听众,听着颇有趣味的故事的同时,每到优美唱腔的高潮部分,观众还都会不约而同地鼓掌叫好,而这时台上的演员也就更加卖力地弹唱了。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无锡人叫伯渎河,也叫伯渎港,经梅村可到常熟。如今,这条河虽然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重要作用,但悠悠河水,凝聚了无锡三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交织着水乡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虽然房屋已经破旧,墙壁斑驳,但仍有许多人面对着这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桨声惊梦的水弄堂流连忘返。在清明桥下生活的运河人家安逸、自足,这也许就是悠悠古运河带给他们的那种自信与满足吧。他们在极普通的生活中回味着过去,感受着现在。清名桥是一个窗口,是体味运河千百年文化遗存的窗口,希望不要给这座桥增添现代符号的污染了。

 

我的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之行,感受时光慢流淌的宁静!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南方古镇标准的配置,让人流连忘返。景区荟萃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有"古运河绝版精华地"美誉的"江南水弄堂"。沿岸的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画廓"。

 

乘上运河画舫,从南禅寺码头出发,沿途欣赏运河绝版美景“江南水弄堂”;感受“两岸人家尽枕河”的独特水乡风貌;游览各自成景的8座古桥;欣赏两岸粉墙黛瓦的古老建筑;一探江南水乡人家浓郁的生活情趣。无锡古运河  值得游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悠悠古运河水宛如天上圆月散发出迷人光芒。黛色的河水清莹而寂静,摇曳的小船随灯影荡漾,穿梭于两岸流光溢彩的河道上的古运画舫更显现出迷人的光彩;夜色中的古运河犹如一个悠远而动人的传说,让我们走进桨声灯影中的水上殿堂。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江苏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游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