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渡头烟柳画桥闲 - 江苏无锡运河古邑之怀真抱素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3 天 时间:2 月 和谁:夫妻
玩法:自由行

发表于 2024-07-18 14:22

甲辰年(2024)春节,恰“正月晴和风气新”, 初八柔弄鹅黄, 遽假高铁自沪渎, 瞬间鞭丝于锡城, 乃栖身于君来洲际, 以念南长街之古拙及温婉于咫尺也。

斯时也, 未时将尽。一番洗漱整饬后, 之如行政酒廊于卅五层,飨己以下午茶, 于轻啜慢饮间,尽览半城之烟云, “便觉眼前生意满”,倒亦惬怀哉!

出门外三里而近, 有南长街运河古邑焉, 而问运河古邑, 几近无知者, 问有南长街乎, 则皆曰有。锡城之形胜,恰灿若繁星;而秀出班行者,十里古街-南长街必居一席也。

南长街,竞走西北至东南,路、河并行十里许,迤逦而温婉,因运河而滋润,亦以运河而兴盛, 是以古运河乃其魂魄,不可或缺,盖无河不成街巷, 无水莫敢蕃昌也。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秉轴持钧,漫卷街衢弄巷近七百亩,怀拥明、清建筑不一而足,小桥、水港层见叠出,而枕河人家亦鳞萃栉比。

本往游焉于翌日, 尽览其“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于白昼, 而传闻其桨声灯影, 光怪陆离于晚间, 犹“上属于天,曼延数里”, 堪比秦淮河于金陵, 又较著其白昼之相, 不啻亦喜亦惊两重天, 故欣赴焉以肆览之。

南长街之入口, 巍然石牌坊置焉, 四柱三楼, 阔达五间, 高逾三层楼顶, 正面题曰“运河古邑”, 而背面题曰“丛桂留馨”。 前者乃后人以之美誉南长街; 后者却自出渊源, 乃明朝褒奖世居南长街之莫氏叔侄, 先后折桂于成化和弘治年间。

经南禅寺, 过石牌坊, 入南长街, 恰“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灯带绵延, 勾勒粉墙之轮廓; 灯笼红酥, 点缀运河之岸畔。于跨塘桥至清名桥间, 南长街傍运河而走, 应属其精髓所在-“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灯影婆娑,相融长街古韵; 灯影摇曳, 辉映运河粼光。

兹地云集以名店老号, 充斥以玲珑摊贩, 而如织游人, 笑语盈盈, 宛如一幅画卷流动, 跨越时空, 延绵“宝马香车雕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之景象也。

然则灯火葳蕤,易令人忘却尘寰之忧,难免有“一俊遮百丑”之嫌,盖流光溢彩下,强半有不忍直视之相, 是以仅止步于大公桥, 浅尝即止, 留翌日复行腹地耳。

翌晨膳毕,乃之如南长街, 以睹其白昼之相。

悠悠运河,“江天空阔云容漫,”通衢南北, “散作千溪遍万家。”其流水縈薄,淌过锡城万家;岸畔悠漫,遂成风光胜境。兹地乃绝佳吉壤-人烟辐辏,万货骈集,是以锡城自古骨肉亭匀,气血饱满,迄今亦然欤!

运河古邑, 一副自古双棋盘式模样-“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迄今亦然。运河蜿蜒迂回, 微波粼粼, 南长街和南下塘街分走两岸,衡宇相望, 然两街及其两边之街巷蔚然一体, 亦成主体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若俯瞰于空中, 衢宇四排列, 间以两长街与一运河, 衢陌铺整以砖石,商铺杂焉以成衢肆, 而人家骈坒, 俱枕水而居,悉呈以黛瓦粉墙,亦或明清木结构之馆舍亦数见不鲜也。

临运河古邑石牌坊, 突发走南下塘街之念, 乃径直过跨塘桥以赴之。

南下塘街逶迤二里于古运河之东畔,相比西岸南长街之昌懋,其古韵悠长,古意盎然。一座飞檐翘角牌楼, 矗立于南下塘街之入口, 黑底金字“南下塘”之匾悬挂正中, 简肃而矝持。 过之而入街,青砖小径, 蜿蜒于粉墙青瓦间, 游走于花格木窗下, 萦宛以古朴, 悠扬以古芳。

兹地亦载以店铺,不及对岸珠围翠绕,实属荆钗裙布,然妙在亲烟火,贵在远喧悖, 是以行于其间, 可鹅行鸭步, “且行且看且从容”,盖游人亦三三两两, 不至于摩肩接踵也。

恰南下塘重烟火,存以本真与原色,由此赓续传承, 延光锡城百年商号于兹, 故老字号经营不辍, 依旧名传遐迩: “王兴记馄饨店”, 见长于小笼包和馄饨; “王裕兴肉庄”以其所售之肉骨头为傲; “忆秦园小笼包”年逾两百, 心无旁骛专一事(小笼包), 致其精(皮薄馅大汤汁浓);“真正陆稿荐”之熟肉广为称道。

除了饮食文化, 南下塘自是百货骈阗, 商贾辐辏, 虽不及对岸之稠密及张扬, 其清幽和冲谧, 裹挟以淡泊气韵, 宛若布袄荆钗, 娉婷静姝, “笑颜如花绽, 玉音婉转流”, 端的别饶风致矣!

另醒目者于兹段古运河上, 莫若于横跨岸畔之石桥, 两两三三, 鱼贯而卧, 然诚迥乎不同也。

跨塘桥, 亦号阳春桥,原为朱明洪武初年(1368)之物, 万历年初, 曾异地重筑于原桥南向三丈处。三百余年后, 历经两番改建(民国廿八年-1939及辛亥年-1971), 乃成平板水泥桥, 后又拆之以断然于辛巳年(2001),盖其碍于锡城之交通也。

殊不知, 时隔六载, 府衙执意再造之于原址, 不惜乐见之碍于交通也。诚然府衙不可如此明言, 惟以凸显吴文化底蕴,惜护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之传统风貌为藉口也。

重建之物即为石质拱形桥,近两丈高、逾一丈宽,人行踏步廿级各缀以东、西两侧, 而其东堍乃南下塘牌坊,西堍即运河古邑牌坊。府衙斥资以行“毁而复建,颓垣再筑”之举,然桥终非原身, 不过“似曾相识燕归来”尔尔。

金塘桥位跨塘桥后, 乃三跨平转式钢构跨河桥, 新筑于壬午年(2002), 旨在襟连‌太湖大道-干道于锡城‌古运河, 而桥下原址属张元庵,曾广达九亩, 奉祀张渤-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治水之功臣,居八庙之首于锡城也。

大公桥,首座连续钢构桥, 构以钢筋混凝土于古运河上。百年前,荣德生(1875-1952)、荣宗敬((1873-1938)兄弟-锡城工商业巨子, 以“千桥会”之善款, 全力而筑大公桥,完竣于庚午年(1930), 意在方便工友通勤于两岸也。

桥名以“大公”,盖当时荣氏怀揣以大公图书馆,免费开放于民众,以践行荣氏一贯之“大公”理念,故桥名之以“大公”,理之当然矣。

于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腾越古运河之西东者,清名桥-一座单孔石拱桥也,如长虹,似新月,若玉带,弓卧粼粼运河之上,由由然,其于河中倒影斑驳,不啻江南温婉于流水,遂成“百般景物堪图画。”

清名桥年逾四百许,界分大运河与伯渎河,乃宏大无匹之单孔石拱桥于锡城古运河上,且古之最矣、保存完璧如初也。本发轫于朱明万历年间,然自满清康熙以降, 命途多舛,而今之桥,仅年逾百年,乃重建之物于清同治八年(1869)。清名桥长几近十三丈,高稍逾两丈半,盘正而条顺,端然且古雅,迄今名声籍甚,而今为南长街之地标,亦属当仁不让也。

清名桥系捐资而筑, 当年捐建者,寄畅园主秦燿(1544-1604)之子太清和太宁昆仲也,是以撷昆仲大名各一字,以“清宁”名桥,而易名为清名桥于满清道光(1821-1850)年间, 盖讳道光帝(1782-1850)之名旻宁也。

前有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6)曾过清名桥于数番南巡于二、三百年前, “此地曾经翠辇过”,留下帝王足迹踪兆, 织就皇家新语于街头巷尾, 流传数百年; 后有民间艺人瞎子阿炳(1893-1950)奏二胡于桥堍, “一弹再三叹, 慷慨有余哀”,哀婉凄美, 回荡于上世纪上半叶。

渎河与古运河交汇地, 不止于清名桥, 伯渎桥横卧南北,相伴而生。伯渎桥原筑以木板,后人改之以石板, 今为单孔拱形,高挑而亭匀,俯瞰桥下古远之伯渎河,静水流深逾三千年, 依旧“不改旧时波”也。

伯渎桥内敛于外,不矜不伐, 且不露圭角, 虽一头襟连软红十丈,一端衔接古迹遗存,始终“秋水芙蓉光内敛,一挥头白不闻声”,泯然于浮云朝露间,感受岁月之绵延与悠旷。

近日昳, 稍觉饥馁而渴甚, 乃折返于兹, 回走南长街, 觅店铺以果腹于沿途。午膳甚简, 食之匆匆而草草。食毕未几, 遽返君来洲际, 以畅享下午茶于其行政酒廊也。



2024.07.18.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无锡3867
渡头烟柳画桥闲 - 江苏无锡运河古邑之怀真抱素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无锡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无锡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无锡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无锡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